2010年4月18日星期日

偶像包裝的艋舺

我們骨子裡,多少都想學壞,否則江湖片為何多年來都一直存在,英雄本色、古惑仔甚至到近期的艋舺,都是黑幫電影,而且可以賣錢,這反映到市場是有井需要。

艋舺這戲在台灣成功,算是近年一套台灣商業電影當中較出色的作品,導演成功捕捉到市場需要,偶像+青春+黑幫,這方程式,可以獲得較佳的票房,當中偶像包裝更是主要賣點。若果這戲找一些不知名或者二流的年輕偶像做主角,很難讓這戲成功。

艋舺這戲本身其實是一套挺好的商業電影,而且這種商業電影的成功處是在於既有娛樂但隱含少量劇情藝術性質,又不會如侯考賢級數的過份藝術成份,可以遊走中間,現時的年輕觀眾便是需要這類型片種。太過娛樂化會覺得太cheap,無深度,太深又唔明,中間便剛剛好。

找兩位年輕的台灣男演員也是全戲的亮點,趙又廷和阮經天高大加靚仔,都型過香港的年輕一輩男演員,古天樂已屬老老地了。可惜台灣電影產量低,男演員很難成功,反而女演員則有機會較多。

說回艋舺這戲的劇情最好之處是電影開頭描述五兄弟的背景和認識,這種青蔥歲月是每人都年輕過和經過,那份情懷的先入為主便容易讓觀眾有投入感,往後的故事發展便較易和順暢。

戲中外表心態是賣黑道情,當中浪漫感覺一如當年的英雄本色般引人,年輕一輩必然會覺得吸引,黑幫都咁靚仔有型喎。但故事結構和核心其實是打著黑道的陰暗和虛假面俱,戲中大佬馬如龍口口聲聲是稱兄道弟,其實都是外表包裝也會出賣兄弟。而黑道的風光也是有恐佈面,用筷子夾手指一幕便是個中道理。

至於阮經天角色則有點幽默,戲中的強烈剛陽味極重之餘,戲中的智者其實是同性戀者,喜歡其老大,這是建築於「愛情」多於「友情」,實是諷刺。

而趙又廷的傻直小子以義氣行先,友情優先的想法,卻是獲得不得要領的下場,這反映著在黑道上說友情義氣都只是浪費青春,不能容於這個環境。

此戲另一個較佳的吸引處是配樂,這是近年發覺台灣劇集和電影都開始慢慢著意到配樂的重要性,反而香港電影和劇集都還沒有學習到,還是不肯投放資源於這方面上,配樂成功可以讓觀眾更易投入戲中的環境。

這故事是發生在台北的八十年代,這是台灣起飛的年代,也是進入李登輝時代,這就是時代變遷,電影還播著蔣經國的片段,但故事結尾的時間,應該是說在1988年左右,那就是李登輝做總統的時間,即一個時代的來臨,社會環境正在變遷,不論何事要會帶人改變,以一個黑道故事來反映當時的大世界和大政治。

3 則留言:

  1. 就是喜歡阮經天, 雖然不喜歡江湖打打殺殺的電影, 為了他想看耶 !

    回覆刪除
  2. my friend from tw took me to the setting and the nearby area...and he also highly recommended this movie to me....

    well, i still hvn't seen this movie (too man!! perhaps...) but that old yet has-been-光辉 area is quite appealing to me...it's kind of like mk cun shumshiopo area in tpe...

    回覆刪除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