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的「佔領華爾街」已經多時,但未有跡像顯示出有退去的意圖,而且這個運動甚至發展到其他地區,當中其他國家地區開始陸陸續續地投入落去,相信這是自從茉莉花革卻後,另一次全球性的社會運動。當中所涉及的地區大多以先進國或者叫做已發展國家為主體。
以前搞社會運動,大家會見到有人拉起橫額,頭帶白巾或者其他顏色的巾寫上一些口號字眼,並且走上街聲討目標的事情,到了這個年代,這些行徑仍有這樣,沒有改變,因為這是一種發聲予群眾的舉動,是有其必要和目的,但是背後的運作,隨著科技的進步,真的改變了不少。
在拜讀司徒華的「大江東去」一書時,他有描述過如何管理一些大型群眾活動,其中以旗熾為提供訊息的方法,雖然看上去好像不夠先進,在資源不足的情況或者通訊有問題時,卻會是一個不錯的資訊傳遞發放方式。
當然社會在發展時,其實是需要同時與社會同步,否則便事倍功半,當中我們應該學習如何運用科技。
從「佔領華爾街」所提供的網站資訊,便是新社會運動其中一個可以參考的學習模式,因為他所發放資訊、凝聚力、協作的行動,這是對整個運作,是非常之有利,當中的學習,不只是應該在社運,甚至其他活動都可以。
當中整合了資訊發佈,以該網站為主點,並且可以透過其他渠道將相關資訊發放出去,Facebook,Twitter,流串視訊等等,還有日程資訊,而且是利用一些免費工具來應用,如Google日曆顯示當日重要行程等,讓參加者知道如何去繼續運動。
在阿拉伯地區的茉莉花革命,Twitter和Facebook成為一種人民的有力工具(有說是武器,但並不認同因為手無寸鐵和當局俱有火力是兩碼子事。),這種工具是現代社會運動的重要一環,那就是互聯網平台,因為它能夠提供一種全天候式資訊發放,並且特點是沒有一個特定的控制者,這即時他日這條渠道被封,但另一端又可以重新起來,這和過往一些傳統運動要說佔領電視台或電台有所不同,而且極俱互動性,甚至可以說是有癲覆的可能性,亦不一定有一位單一核心人物來控制局面,這樣便有利於免被弄權者左右,又或者主導者一旦被捕或者有其他事故時,亦可以因為屬於群眾形式運作而不至於完全地陷入癱瘓狀態。
手機配合互聯網成為新式的社運工具。
本港朋友絕對可以參考這些網站的運作及其創意的用圖,相信是有所幫助。
臨近選舉,選舉工程開始上碼,這個渠道會是大家的新平台。雖然這些觀眾未必是有龐大的數目基礎,但同時間不能小看這無形的影響力。
手機配合互聯網是加速資訊流通而已. 選區議員還是要靠平時幚街坊, 例如由業主立案法團入手, 幚開會等等.
回覆刪除這正好証明我上的通識及公共事務證書課程的內容。
回覆刪除第三課
陳健民博士提出第四波浪潮與網絡社會的關係。網絡動員力量大,政府會失控。
(http://qualityalchemist.blogspot.com/2011/09/lecture-3.html)
第四課
陳和順博士說八十後現象的定義是年青人在遊行示威行動之中,行為激進,衝擊警方而且具有無組織和即興的特徵。互聯網是他們的主要交流媒介(如面書的群組)。
(http://qualityalchemist.blogspot.com/2011/10/lecture-4.html)
好的兄
回覆刪除對,地區選舉會以街坊勢力幫手,但是隨著人口年齡的轉變,會慢慢地起變化。
所以現在未必有大影響,但是這網絡文化會慢慢成為主流。
品質兄
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