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1日星期二

市建局兩任主席張震遠到蘇慶和看689的管治敗筆與失格

從政最重要是誠信和品格,因為政治最緊要就是一個信字,倘若沒有人信你,政綱如何天花龍鳳,沒有人信也不能夠實行,所以誠信之重要是從政的首要條件,張震遠當年負責梁先生的競選經理,但是其品格以及能力,今天看到就知道是什麼的一回事,當年為何會找這一個人做競選經理?梁先生成功上寶座後還要被委任為行會成員,但是紙包不住火最後期交所爆煲,及後的結果大家都看得見,是這麼荒誕和奇怪?回看這個情形是很不可思議,但是卻在香港每天都在發生。

另一梁粉蘇慶和,曾是房協執行總幹以及領匯行政總裁,其「政績」何為劣績斑斑,任房協時被把是官僚作風,到領匯做行政總裁走到今天都能夠「有目共睹」,上任市建局時,大家都已經有微言,昨日市建局行政總監譚小瑩突然請辭,並且以電郵回應同事,指其理念與主席不同。

而新聞則指是因為主席認為找發展商田生合作並代為發展,顯然是與市建局的目的不同。

蘇的管理哲學在一個私人發展商也未必合適,何況是一個公營機構下運作。居然找田生?找一間會威嚇婆婆,貼滿陰司紙,為求可以收樓的公司作為政府的合作發展商?這種營運理念莫講話政界,商界也可以是一個仆街行為。企業也有其道德管治,不是所有商業行為都一定是可以做,因為企業也有其道德,但是今天我們的政府及旗下的機構最高管理人可以如此漠視這種道德行為。實在感到難過與失望。

張與蘇都是梁的支持者,曾為他競選時站台,今天獲得厚職屬為回報。但從這些「政績」顯示他們的品格與能力,不論在對私人與對大眾的操守,也不合格。政府最高的決策者如此草率找來這些水平低劣的人作為部門的領導人,可見梁的管治技巧、人事管理以及用人的準則,都屬下劣。

有時候很難明白為何梁所選的人每每都是錯得離譜,當刂房波、白宮發言人、兩位市建局主席,這些人辦都非常之突出,可謂無出其右,能夠如此連中多元的「極品」,很有過人之處!!梁真的想和香港過不去,所以要找這些人辦嗎?

而近日四叔慷慨又推地予政府建購物城,以及捐地予年輕人建房屋等,再看看跟他們有密切關係的田生原來有意與市建局合作,從這條路軌看,就明白是什麼的一回事。世上沒有免費午餐是沒有講錯,商人永遠不會做蝕本生意。

記得當年有人說梁先生上場是為了打擊地產霸權,重整香港地產發展的秩序,以今天看其佈局,似乎是更深化地產霸權才對。當年的偽妝瞞騙大家,可謂「你好戲奧斯卡金獎應頒予給你」!!

今天梁還說在亞視續牌上要看程序公義,亞視對員工如此,還說有程序公義?

在今天香港實在不知道什麼是正常與不正常,什麼是黑與白,是非倒錯,能夠在三年裡變成這樣,真係無敵。

伸延閱讀
【電郵全文】譚小瑩:完全不能接受市建局定位為發展商 (10:33)
接替張震遠 任期三年 蘇慶和掌市建局毀譽參半
消息:蘇慶和建議市建局與田生合作 譚小瑩反對 (22:33)

2015年3月26日星期四

倘若「天與地」是神劇那「導火新聞線」又如何?

香港電視開台以來推出了多套劇集,平均計,其品質無疑是較另一間電視台無線的電視劇為佳,當中劇情、畫質、鏡頭運用等都較好,可惜用家仍屬少數時,即使有好劇也未能受到主流所認識。

還記得2011年在無線播放的「天與地」嗎?該劇播出街,被稱為神劇,因為故事和題材都與無線過往(其實只是近年並不是以前)的劇種有所不同,單單一句「This city is dying」成為戲中金句。但個人仍然感到該劇其實未能夠真正說神劇,只是比起近年有多點與別不同而已,但被升上神台時,可見本港劇集如此不濟。

但近期看香港電視的「導火新聞線」卻認為這是近年甚至是比起昔日無線全盛時期的電視劇都為好,當中演員、故事題材、橋段、畫質與鏡頭運用,都絕對可以擺得上大台,要賣埠給其他國家其實並不失禮。

先說演員,戲中兩位女主角梁小冰和周家怡演出帶動到整個故事的戲劇效果,演技並不失禮,甚至是上佳演出,其中梁小冰的演出更可以是耳目一新,因為過往梁的演出都只屬斯文形象或者鄰家女孩,如今成了中女也需要作調整而效果不錯,今次演活了一位獨立個性而處事作風強悍的女子,其中一幕兩位女演員在演有關已故朋友因愛滋病被梁小冰所揭發而爭吵一幕,梁所說的對白紥實、七情上面可謂非常到家,讓觀眾能夠投入到當時的緊張氣氛。而另一位女演員周家怡即使以往並不是主角而今趟是首次擔大旗,其演出亦見水 準,不下於鄰台其他一線姐,可見無線以往在選取演員上或者角色分配其實未能夠充份發揮得到。到了另一個台,演出成績可以是另一個人便知道。

以記者和新聞做故事題材並不是獨特,以往無線也有類似的劇集,其中很久以前便有一套叫「無冕天使」便是由李司棋飾演一位記者,情節和故事當時來說是不錯。而這次背景走到今天的香港,趟若以無線的維穩角度,必然會是早前那些「我們的天空」一樣化妝劇來塗脂抹粉。但導劇顯然是有別於無線一般劇集,可謂是完完全全的不同。當中所涉及到社會民生題材,政治、經濟論述等,都非常貼近真實社會現況。

而最佩服是編劇並沒有如天與地手法以一種俱說教或者特意指出有主旨的手法拍攝,而是用故事將日常所見的情況如露宿者、房屋問題、法律平等問題,在其劇情中表達而沒有作硬銷,這種風格其實已經是不落俗套,至少不會感到生硬。當中一些諷刺手法更是生動有趣,這種風格和現時日劇都會常發生。

橋段和鋪排可謂是最值得欣賞,因為故事緊湊和快捷,和無線以往的和稀泥手法真的是天與地,基本上要能夠故事快捷不拖而 清楚交代,這才是難度,而每集都會大約有一個主體故事發生,然後再用末段引領下一集,所以觀眾看時便有較強的追看感,也是編劇對觀眾心理的拿揑得挺成功。

鏡頭運用也用多角度,遠近鏡和長鏡頭都有運用,可見是落功夫。其實此劇的導演和編劇其實都是來自無線的,分別是方俊華和潘漫紅,其作品有熟悉的溏心風暴、陀槍師姐等。這些劇雖然在無線的確是收得但並不是真正值得欣賞,其中一些還挺煩厭,但是為什麼兩位資深幕後人來到香港電視拍這套「導火新聞線」會脫胎換骨?

這個現像明顯 不是他們的問題,而是制度阻礙了他們的才能而不能夠發揮得到。香港電視未能發牌,所以至限於互聯網上播放,不要以為是寬頻便是廣播,其實這種依然是一種窄播模式予觀眾,並不是大氣電波上播放,如果要說這選是一種私人提供服務,並不是公眾服務。

倘若這劇賣版權予荷里活的話,以故事的紮實,其實不難成為一套更高度價值的美劇。

在此並不是要捧到導劇是如此天上有地下無,但是想強調是香港並不是沒有創作題材,並不是大家所說的北望神州才能有故事空間,這劇其實同樣可以吸引到海外買家,不論是大陸或者海外觀眾,創意產業輸出海外我們其實並不是不能,回歸前我們一直在做,而且甚為出色,只是今天不知所謂而被一男子(一下子)環境停下來。

也不是在一些上了年紀人眼中本港沒有產業,必要靠大陸靠自由行,這個產品其實正正是最有效推廣海外,這才是最有力的形象工程,這才是真真正正的軟實力。

香港人請拿出這種實力,我們根本是有,一直沒有落後。

2015年3月25日星期三

梁有意再選特首更見建制派混戰

正當看本土、左膠、泛民混戰互相指摘之時,其實另一邊廂建制派同樣面對這個問題,而且其利益關係更大,其混戰更加入肉與恐佈。

今日梁先生首次說自己不排除競逐連任,這個訊號可說是打亂了不少人的部署,當然不是指泛民那班,而是建制派的各路人馬。當中不少人原本在年底甚至明年才現身,現在可能會提早做準備甚至開名了。

2017年是否有所謂的普選還是原地踏步,其實都是建制派的天下,而建制派並不是大家看見和想像中的團結,內裡分裂其實一直存在,不下於泛民,看梁唐之爭其實已經浮面,李嘉誠撤資,大財團與二線財團分野越見明顯,都理解到建制內裡一直在你爭我奪,大家期望有北大人一聲照顧,便真正發大財。

梁是董建華造王而來,從而董氏回朝,但是過去三年以來,梁的政績完全敗筆,連一些北大人也有微言時,董便需要找另一位來替代做其代理人,梁錦松是呼之欲出,看其董牽頭的基金的背景和部署便有跡可尋,但是梁特並不是這樣想,仍然期望可以有機會再做五年,成為最完整任期的特首。

那麼梁特與董的關係又如何呢?董會願意他繼續連任嗎?如不想的話,梁特又為何會如此說這番話?這都是一個值得留意,當中各派系之間有沒有交易、合作呢?工聯會、民建聯是否跟現在一樣如此推崇備至梁呢?另外建制也不只有他們這一幫人,還有其他團體,例如以公務員有頗大勢力和支持的葉劉淑儀、近日被人派去做油鹽主席的陳智思,亦有民間認為政府官員中民望「相對」較高的財爺以及政務司長等等,甚至有人說會是陳馮富珍也是黑馬中黑馬,如此多派別,的確眼花撩亂。

正如已走了的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說做香港特首最重要都是需要中央的點頭才成,而現階段中央是不可能會這麼早就做決定,跑馬仔入閘正式開始,而梁就是嘗試先行搶閘。

有趣的是坊間傳原地踏會選梁連任,所以要大家依住先,這種口吻真的是異常諷刺,說明梁是無人要的東西似的。但梁今天一說,其實就已經向大家宣戰(對手),各人的盤算是如何?那不如看看唐梁之爭時的局面。

對比起唐梁之爭,2017年的特首選舉會是更為血腥,和更加醜陋,黑材料各人已經準備一大堆,等待何時發放,即使中央不願見到這些掉人現眼的事情,但是各人為求取得這位及其日後的背後利益,也會在所不計。因為有版看就是梁自從上位後,其用人唯親的中國特式行政手法,在現今已經腐敗的政體上,政客及商家直頭認為是「理所當然」,日後新一任的特首,依然是照樣有樣學樣,所以造皇者心態是極多。而打擊對手是最容易做和最見效,因為自身沒有材料時,揭對手低俗便顯得自己高分,拉人下馬是常識。

媒體雖然歸邊,但歸邊當中也有分黨派,那份報紙支持誰便要下定注碼,所以未來一年競選時星島和東方,隨時好睇過蘋果。再期待江湖飯局,大宅門等等或有更爆題材一如導火新聞線。

董是梁的恩公,倘若董依然支持他的話,勝算仍在,但沒有而另有人選的話,那就更加激烈,因為梁堅持連任那代表著要與某派系決裂,雙方如何撕對方底牌包括利益關係、不見得光的罪証等等將一一浮面,西環會否參與其中以及支持誰更是關鍵。

照「往績看」,應該是揭別人最多黑材料那位便是贏家,意即最仆街那位就可以做特首,這就是現今香港的選舉制度。

劣幣驅逐良幣,香港一直在發生。

2015年3月23日星期一

亞投行爭奪創會成員看中美角力場與香港關係

以往世界國際金融的秩序一直都是由美國為主導,然後是歐日等先進國家,當中以世界銀行以及國際貨幣基金會為主,前者提供資金予國家建立不同程度的建設,以解決貧窮以及社會問題,後者則主要是協調世界各國的金融操守與秩序。而亞洲亦有類似世界銀行的組織如亞洲開發銀行,多以日本作主導。

但隨著中國的確在經濟上在這三十年來的堀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後,不論在國際政治上,國際經濟版圖也隨之而變,而且自二次大戰後,其實各國一直埋首於經濟發展,而冷戰結束,意識型態的爭端也起了變化,你說大陸全民向錢的時候,其實全球同樣地在看錢去發展,只是程度上的多寡。

而金融海嘯更是一個近代金融經濟上的一個重大轉捩點,美國的金融地位也隨著這次的海嘯慢慢褪色,中國亦在這差不多接近十年上經濟的有極大變化,中國嘗試擁有更多話語權,來使自己發展空間上有更多的自主空間,不想被別人操控,這是不爭事實。而隨著中國經濟轉型,由外向型經濟轉到內需時,意即其他國家便視之為商機,而因近年經濟的不景時,特別是歐洲仍未擺脫海嘯之痛,找商機是頭號目標。

今天以中國牽頭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準備成立,其目的是開發亞洲地區的經濟。亞洲是本世紀最龐大的市場,人口、人力資源、環境資源等等都有待開發之時,絕對是一個龐大金壙,沒有一個國家不願意參予,關鍵是能否有利益當中。而這次亞投行的牽頭是中國,是一個東方國家,美國必然有異議,甚至是反對。

英國一說加入,美國便有微言,無他因為英國被視為美國最親蜜的盟友之時,但在美國重回亞洲策略時,居然與自己唱反調或者說是不協調下,站在美國立很自然認為是出賣的感覺,但是英國在其歷史中由殖民時代到今天向來都是一個經濟發展為主軸的國家,那裡有錢便到那兒,而且近年英國眼見歐洲經濟仍未見起色,美國經濟仍不是有好景之時,眼見亞洲重現生機,加入亞投行是正常之舉。

而其他歐洲國家也加入亞投行行列,道理都是一樣。

亞投行運作,其實重點就是籌集資金,發展經濟,當中最大的項目必然會是在中國為主,其次會以人口發展及經濟發展排列,如印度、印尼等國家,而中國視之為重點。中國亦是牽頭人和最大持股者之時,話語權是最大的一位,相信首任總裁甚至是日後總裁都會人中國人擔任。

那麼這是對亞洲地區有莫大的影響。這會是牽涉到美國利益,因為美國視重返太平洲(亞洲)為他們未來的重要國策。倘若利益被對手瓜分,不論誰的國家都不會願意見到。正因如此,美國一直不同意他們的盟國加入亞投行,如亞太盟友日韓兩國。

不要以為經濟發展就只是經濟,政治並不關連,事實上兩者是互相緊扣,中國在這次成功主導,其實對中國在國際政治影響力大為提升,這是好還是禍實在難以估計。不過對香港的社會環境下,相信會是再有更深層次對立加深。

又關香港事?試想歐洲國家來亞洲搵食時,都要問問中國,特別要在中國搵食時,為五斗米自然要做什麼事都可以是不言而喻,而中國向來認為所謂的「守規矩」的重要才可做生意之時,當中潛台詞不要指點內政是常態,這樣香港的社會發展期望有外來者協助是妙想天開,有外人幫你找真普選是不可能的任務,只能是自己香港自己救,不能夠奢望會有先進國真心幫手,只會是停於一些簡單外交詞令,不會有什麼實質舉動。

亞投行的建立,對美國來說無疑是外交上的一項挫敗,也是對香港社會未來政制發展也是負面影響,老實說其實是挺諷刺。

此外暫時未知台灣如何在此事上的定位都是值得留意。

伸延閱讀
瑞士盧森堡申請加入中國倡立的亞投行

2015年3月17日星期二

香港人只關心齊昕仲多過千億機場跑道

今日FB有什麼被洗版?當然是梁先生的女兒梁齊昕。

老實說是吃花生又好真正關心都好,香港人真的非常關注佢既生活。從她的臉書上看到她明顯是有心理上需要輔導,而家庭暴力則有其可能性,但從現在情況,難以樂觀會有人提供協助。以往有人報警救助家暴時,警方還會認真處理,但到今天她是面對這位人物,她基本上是無助與無力。

這都是值得同情。事實上社署理應介入,這並不是因為他們的知名度,而是這個家庭的問題的確存在。至於市民只屬旁觀。

但同情還同情,社會還有其他值得更加留意。同樣是今天,行會同意興建價值一千四百多億的第三條機場跑道。

根據一千四百多億元的計算,王國興認為可以買多少罐頭呢?

千多億不是一個少數目,是天文數字,根據張炳良說這不會是由公帑支付,而是由航空公司、機管局融資等支付。從這個表面看法,好像真的不需要市民埋單,免費咁款,但從一個正常有邏輯想法的人,都會知道這是明顯的大話。

機場和航空公司支付,他們是營運商,是以機場稅和機票以及其他相關的服務獲取利潤,現在要他們持份者付費,難道他們是街頭魔法王變出銀元來找數嗎?而且魔法王也不會是真有辦法,世上沒有免費午餐,最終還是由市民去付擔,當中香港人必然是最大的支付者。

還有一樣更加需要留意是這種建構的成本使用方法,其實是一種暗藏難以計算的隱含成本,而由於並不是所謂公帑支付,那麼便難以監察,最終建築流程、成本計算、融資方法等等,其實都可以繞過立法會便成,這樣如此毫無監察制度下建構一個高達千億元,影響香港往後社會未來福祉的基建,市民都可以不知道的話,這是那門子的說法?能夠說得過去嗎?

高鐵超支已經是一個最佳的範例,即使有監察都可以如此毫無節制地做落去,這落搭都知是洗濕了頭,而今次更是變本加厲,完全無視過往傳統政府在基建發展的透明做法,是黑廂作業。今天的造價已經達到一千四百多億元,比早前估計一千三百多億還要多,從政府以往的「模式」看,超支是必然,二千億元隨時會出現,到時如何埋單找數更是大問題。不論是要繳付極高昂的機場稅以及機票價格,還是由 財政儲備下支付,最終都是由香港人埋單一件大白象工程。

而且從現今情況下,機場稅、機票、飛機停泊位等必定高價,到時是否有航空公司願意租用香港的機場呢?

而我們最初興建第三條跑道是為了所謂滿足飛機越來越多來港的情況下而要建成,那麼最後又因為高昂的泊位費、高價機票、機場稅等等嚇跑了消費者以及航空公司,到頭來航班又少了,旅客又少了。

那起第三條跑道來做咩呀?

起來做大白象?起來貪?起來形象工程?為起而起....

但以上的問題大家好像並不介意,大家還繼續追看齊昕幾時update佢個status,等佢老豆又幾時笑笑口講家事問題,然後又繼續Share所謂的最新消息,大家當笑話、花生、扮關心的態度去品評。

但真正影響緊你的生活,被剝奪你的資源時,你還是傻下傻下,以為自己旁觀得很清醒,其實港豬正在被宰而不自知。

伸延閱讀
籌資建三跑道 機場建設費暫定180元 (17:01) 機管局稱若超支一力承擔
行會同意興建第三跑道 造價1415億元
機場三跑計劃造價達1415億
機 場 三 跑 造 價 1415 億 元   2023 年 完 成

從「大頭娃娃武媚娘傳奇」到「全身武則天」看香港獨有優勢

近日看香港電視的一套電視劇集叫「導火新聞線」,由畫面、故事結構到人物演技,都比無線同時間播放的電視劇好多倍,倘若你有寬頻上網的話,的確值得一看,今天上網看電視其實易過你落街去搵間雜貨店買包米。

香港電視開台時收視不俗,但是最近又回到低谷,當大家以為這些觀眾或者會是回流到無線電視時,其實亦不然,因為近期無線電視的收視同樣不佳,星期六、日更是重災區,無線節目真的很爛是主因,昔日的慣性收視食老本最終自己在不爭氣而面臨萎縮是事實。

無線是上市公司,不只是要向觀眾交待,也要向股東交待,收視低迷情況,廣告自然會收縮,所以一定要想方法去救亡。

昨日無線公佈一連串的改革,當中主要是節目調動,讓觀眾在收看節目有其慣性,嘗試改變習慣,並且推出新節目來吸引觀眾。

當中個人有留意到就是一至日都會播一套外購劇集,叫「武則天」。

「武則天」是什麼劇?難道是劉曉慶舊劇?不是罷!!的確真的不是而是由范冰冰主演的「武則天」。

但大陸是叫「武媚娘傳奇」,原來無線購買回來改了名字叫「武則天」。

又是大陸劇,有什麼特別,不想是西遊記翻版喎!!

的確同樣是同一套劇,但卻和大陸版本不一樣,根據無線宣稱這一個版本的武則天,是和大陸播放的版本是完全不同。這一個意思,是什麼呢?那要看看大陸原本那個「武媚娘傳奇」在大陸的版本,就是「大頭版」,劇中所有女角的鏡頭只有肩以上被攝下,肩以下全被河蟹掉,這是因為廣電局要求刪剪一些不良畫面。什麼是不良畫面?原來是劇中的唐代服飾被指過於露胸,對觀眾有不良後果所以需要有一個潔淨版本。因此最後該劇在大陸的只有大頭娃娃的稱號。

而無線在現階段會說明這是一套另一種獨有版本和不陸不同。

從正常的邏輯推想,這即是說香港版本便有正常唐代服裝重現銀幕,當中的露胸畫面終可入鏡。

老實說站在商業角度之中,拍這劇要露胸除了是重現唐代服飾文化外,也當然是露胸是一個故事賣點。因為這種「球」是可以吸引到「眼球」。製作人都顯然是找這個做宣傳之效,但是到頭來卻被只得個頭,難免有點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和宣傳之效。

其實大陸有關當局為什麼要如此剪輯一個呢?在言論自由的基礎下,節目應可百花齊放,才讓有多元性,倘若認為對觀眾有所不良效果,也都是觀眾的自行決定而不是當局硬剪,而且節目 播放也可以作出一些告示以讓觀眾有權決定繼續觀看可否而不是被無理地奪去原有的版本。

按理無線為了救收視,推出這個「全身版本」的「武則天」,的確是為了吸引眼球多於為了是忠於原劇效果之意,但是這種能夠提供「全身版本」站在制度差異上,香港顯然是勝了大陸。因為香港依然可以提供這版本則解讀是香港還俱有言論與商業營運自主的優勢。

電視廣播是上市公司,市值二百多億,在今天的資本市場上,其實不算是大公司了,看看上海文廣計劃合併上市,保守估計也值千億元,可見本港電視業在資本市場上已被對手過了頭。但是有一樣是值得留意這種產業的獨特性,媒體事業賣的不只是資本龐大,更重要是創作上的自由與創意空間龐大及其自主性,因為媒體業售賣是文化,是難以量化計算,其回報可以是低成本高回報,回報不一定是正比,只要是在創作上的獨創性便成為一個高價值資本。而要在這種基礎上發展,自主、自由是最重要的一環。倘若題材受到限制,故事創作偏窄,觀眾在選擇上少的時候,便會遠離找其他更為吸引的節目,這便會導致商業上的損失。

今天無線宣稱會有一個「全身版」武則天,其實代表著香港依然有其獨有的賣點。大陸觀眾也要翻牆來香港看,是否另類走私「資訊」就不得而知。或者過多一排,香港或會有無線製作的「全身版」武則天DVD售賣時,上水走私客又多了一條財路也不定。

2015年3月16日星期一

劉迺強好玩唔玩走去玩史!!

電影「破壞之王」有一幕是周星馳不少心把屎塗到敵人的面上,敵人很生氣地說,「好玩唔玩走去玩屎」成為戲中一個爆笑的場口位,也成其中一個經典。

不過在現實生活當中,居然有人走去真係會咁做。

是玩「史」。

自從梁先生上任後,大量土共人士雞犬升天,當中劉迺強是其中之一,還記得說政府總部有退伍軍人症病菌一事嗎?他的天馬行空,想像空間同創意無限的一位長者,今次又有新搞作,就是建立一個中史網站。而該網站是叫「吃史」。

這個網站名字真的很有玩味,「吃史」(吃屎)?但這種玩味,卻很低級趣味。

真係好玩唔玩走去玩史...

這網站是由劉迺強為召集人的「大中華青年在線」所製作。當中「吃史」的名字明顯是以一種玩味意思來卻名,其中網站當中其他內容也有類似的名字,其中「史片」更是食字為上。

其實真心想知道搞這個網站的人的想法和意思及其意圖是什麼?網站目的是以年輕人為對像,所以搞這個名字便以為很潮,很貼近年輕人的思想,所以搞這些名以圖吸引年輕網民閱讀,那就「肯肯定」大錯特錯。這個名字不單是是侮辱了歷史科,更摸錯對象的心態。

歷史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環節,是嚴謹專業,當中輕鬆表達手法並無問題,而且還可以吸引大家,但決不可以輕佻,但這個網站的名字顯然是輕佻又輕率,以為很好玩,其實是玩爛了一個名字。網站內的「史片」,更教人覺得奇怪,作為一個教育網站,叫人「讀史片」?

是我太過保守還是有人太過戇鳩?

或者有人認為名字叫「吃史」,或者不叫「食史」己算是很「斯文」,至於叫「吃」而不叫「食」,個人估計是希望想用近期大陸流行用「吃貨」這個詞語轉口到香港變奏叫「吃史」,但老實說,香港年輕人一輩,不會太多人講「吃貨」這個用詞罷。連捉心理也捉錯?r在不得而知,還是對像其實是大陸的年輕人們呢?

建立這個網站的對象是以年輕人為主,建構者取名字以為用一些貼近年輕人心態的便以為真正理解年輕人的想法,但是建者其實只能認識年輕人的外面或者自有在他們心中的主觀形象,而沒有真正理解到年輕人的真正想法。

首先要強調一點就是,年輕人不一定是低俗。

年輕人粗鄙,講粗口,說話輕浮是大眾人的想法,而年輕人不論是那個年代,年長一輩都會認為年輕人必然是這樣,不論你是當年的火紅年代或者今天的雨傘時代,年輕人給人的印象就是這樣,但是真實的年輕人內裡卻肯定不是,那個年輕都不會是只有輕浮的一面。

火紅年代一樣有熱血,今天同樣有熱血的年輕人,不只是一個年代特有。而年輕人對事物的輕佻其實是經過深思才會說出來,當中對一些事物是以低俗手法去鄙視的,多是一些被他們認為鄙視或者不認同才會這樣,一些被尊重的東西,絕對不會用輕佻或粗鄙的用詞作描述。

所以建構者只能是理解年輕人的某一方面便以為自己全面掌握一切。這種行徑,其實和今天的政府一樣,以為自己掌握到市民的脈搏,其實完全捉錯用神。

搞歷史網站其實很值得鼓勵,立場如何有討定論,但是開了這一個頭,卻是犯了很大的錯誤,因為連籌劃的概念原理都是錯配以及誤判的話,很難想像日後這網站如何對歷史解讀的定位是用怎樣的方法禪釋予大家。

或者大家最後只能以取笑看作這個網站,成為又一經典反效果產物。

伸延閱讀
劉迺強青年組織辦中史網「吃史」副召集人:不迴避六四
“吃史”網站推廣中史教育

「五個小孩的校長」看真人真事的港產電影

港產片過往有很多傳記故事,特別是有關江湖電影或者警匪電影,雷洛傳、跛豪、上海皇帝等等,這些都很賣座並以人物傳記為故事主體,但是當中所說的傳記其實很大部份都屬虛構或者加以強化內容或多了一點誇張,因為這些都屬商業電影以期望可以吸引觀眾去看。但是時代不同,以一種誇張劇情內容但又說是傳記,其實是有點牽強,因為會「很假的肥仔」的感覺。香港電影一直都很少有一些真人真事為基礎而拍得寫實,還有一定的知名演員演出。

但是市場其實應該要改變,特別是社會都在大轉的時候,嘗試拍一些真人真事,以寫實基礎橋段並以真實為本的電影,會是一個很好的題材。

五個小孩的校長」或者是一個不錯的示範作。當中由題材,開拍的過程,尋找演員的配搭等,都是一個很好的範例,而當中導演尋找一個以香港寫實故事為藍本作題材,更加是有極好的吸引力,因為文化是可以輸出,外地觀眾其實一樣會對這些外來文化題材有吸引力,而本土人士亦因為有親切感而有共鳴,所以電影人應該開始找這種新方向,多嘗試以香港本土題材作藍本,寫實故事,題材可以很多,香港人一定會有一些特別是事情可以引人注視。荷里活電影時常都會以真人真事作為題材,而且也會叫好也叫座。香港的確較少。

「五個小孩的校長」是一套挺催淚的電影,但並不煽情,編導能夠把一個五個小孩的作為一個故事結構,並以校長為引領,帶出人性的關懷,這的確值得觀賞,而編導演都可謂恰如期份,不造作、不誇張、不煸情,但的確催淚,紙巾無可否認要帶定。

此戲的題材其實是很香港地道的,新聞故事一直有報導過,校長呂麗紅真人真事改編而成。導演找演員是該戲的關鍵,因為你找一位知名度不高的話便可能會影響票房甚至是輿論力,但這次能夠找古天樂和楊千嬅便很好的配搭。因為兩者都是知名演員,單是吸引力可以有其賣點,過往香港電影願意拍寫實故事時,都不找知名度演員,由於製作限制,但是隨著市場變化,應該會有所改變。

故事所圍繞校長如何救校以及對五個學生的關懷,若知道新聞的話,必然知道結果,但是如何在過程當中展演到校長的堅毅精神,確實不是易事,除非有堅實的真實故事做支持便可以。

楊千嬅做校長是找對了,當中很大程度是形象,以為人母的楊千嬅做校長便較有說服力,因為觀眾在感觀上覺得作為一個母親,如何對待兒童便有一定的理解和認知,而她平日的舉動,便加強了說服力。當然這只是形象上的支持,實際上楊千嬅在這次演繹校長都的確是有好的表現,至少好過她在單身男女2演女強人的錯誤演出。楊在多場演出特別是與小孩一同拍攝時,她的演技更加投入,並且能夠觸動人心,有多場喊戲並不突兀,流暢也不造作,是少見俱內憸而發揮到觸動觀眾情緒,亦可以看到導演在電影場口拿得很準,技巧頗佳。

古天樂在此戲出場並不多,但卻很成功做到一位平實的男人。以往他的外形過於有型時,演出上有發揮但並不是可以像過平民百姓,不過他演出校長的老公卻異常稱職,雖則故事並不強調他如何有型靚仔,但感覺上卻很有一個擔戴的真實男人。

而戲中五個小孩的演出更是戲中最重要和精彩的核心部份,首先是盛讚製作團隊找到五位外形極為討好和可愛的小女孩,單是外形其實已經贏一半,但更意想不到是她們五個都能夠演繹到當中她們自己故事中的人物性格,這是極難,因為她們不是專業演員,演技基礎沒有時,但五位都非常到家。五個小孩有五個背後故事,五人獨自的演繹都讓觀眾留下深刻印像,其中「嘉嘉」和「珠女」更是值得讚賞,真的很讓人感動。

戲中有多個場口其實是頗為感動人心和引領做人導理,如校長引導學生不用再帶口罩的一幕,是值得一提。此外戲中有關土豪和其中一小孩的家庭被地產商騷擾也是值得港人深思,比起近日看到新聞有關新界土豪的官司,同樣諷刺。

戲中的配樂是挺吸引自己,就是陳百強的「鼓舞」,是讓人懷緬的香港回憶。

「五」是一套成本不高但製作認真的少有本土電影,當中我所強調的本土其實並不是什麼讓人有其他意思,而是這種本土的特色其實正正是一種賣點,當中的賣點並不是只是著重本港市場,其實這種濃厚本土故事一樣可以賣到海外市場,因為故事的獨特性和獨有文風是會吸引到觀眾欣賞。電影的特別就是不一定是千篇一律,不一定是大製作,不一定是警匪,不一定古裝武打,也不一定是政治含意,同樣地可以是其他題材,只要是大家願意有心地去發掘,便會有獨特而又俱引人入勝的故事,必會出現。

我記得幾年前寫過一篇文章便是有關戲中五個小孩的校長當中其中一小朋友,還說小孩很懂事很生性又很可愛,港台一個節目,印度深刻,想不到幾年後的今天,真的有導演拍成電影。

戲中故事應該是以港台在2009年時拍的「香港故事」以及「升斗之歌」為藍本。








伸延閱讀
升斗之歌:開心快活人

2015年3月3日星期二

從賀歲電影看華人的分野

在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每逢新年的賀歲片必定是一家大細去看,非常熱鬧,由八十年代的「最佳拍檔」到九十年代「家有囍事」、「紅番區」等等,都是華人在新年都差不多必看的電影。不論你是香港、台灣或者星馬地區,都會差不多看同一批的華語賀歲電影。這種模式一直維持到九七年前或者是二千年,直到近年慢慢開始改變,當中社會制度的變化,本土意識改變以及市場的需求下的轉型。這種改變,其實可以看到華人再不一定是以中華或者中國文化為中心,也漸漸地以當地本土華文文化的發展下而出現的變化。

過往華語電影主導市場必然是香港的電影,特別是賀歲片,這個原因是港產電影是最為商業化,市場主導,娛樂至上。賀歲電影是一家大細或者要去湊熱鬧的節目時,港產片是最懂這些技倆,因此很自然地主導了市場。另一方面當時各地的本土電影業是較落後,亦不發達因此未能夠走到時代潮流時,香港以西方而俱有中式口味的特色下,自然成為最佳的出口市場。在台灣、星馬等地甚至去到歐美國家的華人社區,新年看港產電影基本上是指定節目。

而當期時中國還未開放,我所把是電影市場,當時大陸電影院設備落後,主要播放大陸本身的電影,但內容貧乏而多以指導原則下拍攝的故事,觀眾心知不佳所以也少有意欲進場,因此當時大陸電影只屬文藝的玩意,未能真正推出商業電影到市場。

賀歲電影發展到今天,市場可謂完全地改變,遊戲規則也改變,甚至是市場分野也開始很明顯。我們以台灣、星馬、香港和大陸四地作討論。

台灣過往的華語賀歲電影是跟香港同步的,因為當時大部份的華語電影的演員都是港台明星,舉例最佳拍檔,入面便有香港演員許冠傑,但亦有台灣女演員張艾嘉。成龍很多時都會找台灣女演員做女角。當時台灣女星的確是頗俱市場價值,而香港男星則是電影主要的男主角,台灣男演員較為遜色,秦祥林、秦漢時代已經完了,取而代之是周潤發、成龍、劉德華等等在台灣是極為大賣。甚至台灣電影商人投資香港電影也有,在八九十年代,香港拍攝、港台資金、港男台女是很多港產電影的一個基本製作。
到了今天的台灣賀歲電影早己不同,今年有「大囍臨門」、「鐵獅玉玲瓏2」是極為台灣本土的賀歲電影,而「鐵獅玉玲瓏2」更是派拉蒙影視公司發行製作,可見外來資金也會看好台灣本土市場。

今年星馬也有本土的賀歲片,其中有杜汶澤主演的「麻雀王」,戲中還有當地星加坡頗有名氣的喜劇演員李國煌為另一男主角,故事以馬來西亞為背景做故事,顯然是針對本土星馬為主要市場,服務星馬本土華人的新年氣氛為己任。星馬電影向來沒有香台的篷勃,主因是缺乏演員,即使有但紅了都會到台港地區搵食,很少留在當地,但是隨著社會發展與人口增加甚至是對當地本土文化需求增加,很自然要有自身的製作。

香港一直有看賀歲電影的習慣,如年三十晚吃完飯,看套賀歲片再行花市,相信是不少香港的指定動作。近年這種習慣當然有所改變,可能是電影吸引力大減或者沒有昔日的號召力演員所吸引,但是基本盤仍然存在。當中近的其中一些轉變是題材上的改變。舉例「家有囍事」是最俱港式文化的賀歲電影,當中笑話是港式的而要用廣東話以及港式文化口吻才能夠意會得到,但是在台灣也會大賣,關鍵是台灣人也被這種港式文化所吸引了過去。但是近年除著CEPA開通,香港和大陸有合拍片的出現,大陸市場才是真正的主導方向時,很多的故事配合大陸文化為主,舉例黃百鳴近年的一系例大陸式內容但以香港為品牌作號召便是其中一例,可是這些電影在香港是極不成功。所以便產生了一些專門以香港本土電影為題材應運而生,吳君如的去的金雞sss與今年的12金鴨便是最典型例子。這些電影不能夠在大陸上畫但卻主打香港市場或者海外華人市場。

中國的賀歲片在近年可謂是各兵家必爭之地,因為市場龐大,隨時過億,這種吸引力之大是引了香港電影人走進去,從而專門拍攝一些以大陸市場為主的電影,以成龍為例,過往成龍賀歲電影一定會在香港上畫,但今年的「天將雄師」在大陸一早上畫並賣到個不錯價錢時,香港還是要在3月中才上畫,還好像沒有什麼大宣傳,當中明知港人不喜歡的情況下,也免得自討沒趣。此外大陸自家製作的本土賀歲片也有,如去年爆大冷的爸爸去哪兒電影便是一個最佳例子。這些故事內容都針對大陸自身的環境下製作。

從以上四個地區看,星馬、台灣也開始有本土製作的賀歲電影,而香港不像昔日有主導權左右華人的賀歲片,從而轉變為依靠大陸為主再加少許本土市場來支撐香港賀歲片環境。從這種變化,其實不難看出華人分佈與當地文化隨時時代經歷的轉變下有所調整。星馬、台灣各自有本土東西,出自家的產品才能夠吸引自身本土人,香港電影則失了並放棄昔日的主導性而改為靠近大陸(商業吸引力成香港電影人主要理由)。

本土文化在各地也開始散發出來,星馬、台灣在本土發展有挺好的情況下成長,但香港即使發展俱有本土特色但卻處於一種受壓或者兩面不討好的情況下發展,並不樂觀。因為這會阻礙創意上的發展空間,過於單靠單一市場,不像昔日的多元市場賣埠,在商言商,風險其實是存在著,但的確會讓投資者被眼前利益所蒙弊。

政府今年的財政預算案發表時,強調要發展本土的電影業,重振昔日亞洲荷里活,當中成功與否,從香港主流電影人「傳統」觀念,並不樂觀。

而另一個更高層次看的是,就是再不要以大中華的概念去發展創意文化,本土發展與植根當地而發展自身的華文文化,同樣是另一種出路,同樣可以有市場,有發展,有創意亦有商業價值。




2015年3月2日星期一

由結石寶寶、武媚娘到穹頂之下的執政工具

2008年我國在片歡騰高興慶祝北京奧運,但同一時間,卻有無數的寶寶活在一個痛苦當中,就是因為喝了有毒的奶粉,他們稱為結石寶寶,因為他們的腎裡頭都結了石,是因為喝了有毒的奶粉引致。寶寶要做手術,在腎割了一個小洞把腎石取走,你試想想是一種什麼的痛?事件被揭發、父母為了子女討公道卻換來打壓,趙連海成為一個敏感詞。犯事者原本由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19年;2014年5月,石家莊中院裁定對其減去有期徒刑1年9個月。據稱,田文華服刑期間認罪服法,遵守監規紀律,先後獲考核記功獎勵3次。但最諷刺的是討公道的人卻被指犯法,發動民眾至毒奶粉工廠外抗議的趙連海,被北京市大興法院以尋釁滋事罪一審判處有期徒刑兩年半。

犯者可以減刑,受害者卻要坐牢。

2014年終時段有一套很火的電視劇,叫「武媚娘傳奇」,由范冰冰主演武則天,戲中其中一個讓人認為有吸引力的賣點是呈現唐代女士的服飾,就是露出乳溝,俗稱大奶奶。但是播了數集突然停播一段時間,重啟之後來了一樣奇特的畫面,就是所有女性演員都變了「大頭娃娃」,因為畫面被剪輯過,就是把頭以下的部份沒有了,即不再有胸部呈現於觀眾面前。這是廣電局認為尺度不宜給國民看,因為不適宜,內容過色了。

2015年剛剛2月底28日在大陸播了一個極為特別的節目,在人民網發了一部紀錄片,叫「穹頂之下」,是大陸著名記者柴靜製作,內容是講述大陸的嚴重空氣污染問題。節目一出街,引起極大的迴響,成了近日大陸最特別關注的議題。

看這節目,其製作認真、專業、編劇和佈局都屬高水平,有如大陸版的「絕望真相」一樣,記者以自己的體驗拍攝中國空氣污染的危害問題如何影響她和她的家人,以第一身和貼近民情感觀的手攝報導,與過往中央電視台的主旋律拍攝手法極為不同,甚至可以說是挑戰現行傳統大陸媒體的手法,這一拍出來絕對是會觸動了某利益的神經。而矛頭直指能源業以及相關當局。

記者所拍攝的故事內容、獨家資料、採訪的手法絕對可以進入無人之境,記者同不同的部門資料都可以手到拿來,甚至可以跟隨有關當局做即時的檢查與跟進。

但這個紀錄片說是柴靜的自家製作。

她有如此神通廣大和權力可以這麼大嗎?

在此強調看完這節目,我半點懷疑也沒有,甚至是極之認同柴靜的專業水平並以佩服來形容她的認真態度。

但是你要理解這是在一個活在什麼的角度上。

一套如此極之爭議的紀錄片,一個個人單位製作,可以在人民網上播出來嗎?

大家看看結石寶寶與武媚娘,前者有大量上訪者,記者做訪問可以被軟禁,香港記者想採訪他們卻可以被帶到不知那兒,受訪者可以消失於群眾當中,新聞可以是被禁,可以被消音。

即使是一個娛樂電視節目,只是露了一露女性胴體,展現多了一點情色感觀,當局卻要停播而重新剪輯先可以播放。

在這種絕對的輿論控制下,你認為[3穹頂之下」真的是簡簡單單的一個紀錄片嗎?

你認為可以直達中共的旗下的網站上播放而不被管制?記者訪問的人全是專業、官員,資料敏感度在當局眼中是敏感的,但可以找到而更甚是可以拍而更加奇特是可以播放出街。

當中是什麼關係可以做到?為什麼可以拍出來呢?甚至何解可以出到街於公眾下看得到?而節目播放的同一日人民網發布對柴靜的專訪《「人去做什麼,是因為心底有愛惜」》如此悉心安排絕對不會是件事偶然或者是無意之中過關的。

是不是正在準備一次極大的輿論戰?對一些特定的單位、人物、企業作一次整頓呢?

石油、能源業是早前周永康一干人等所控制,今天他被整頓,相關的行業也要跟著整頓,重新分配利益。紀錄片更用了習近平在APEC上有藍天作其中一段的講話,可見意思甚為明顯,就是習要對該行業有所重新「整頓、編排、分配、並加以利用」,所以才會有如此氣勢的節目推出「市場」,輿論甚至有關當局自然收到指示作出配合。

未來有關行業將有上有落,環保的有利,厭惡性及高耗性產業將面臨重大的改動。市場更傳過石油巨企有意重組等新聞,這些一系列的資訊在市場上傳播著,當中是否有人重中獲取更大的利益分配,稍後會更能夠清楚見得到。

在中共眼中,輿論並不是用來管,新聞自由不是用來監察,而是用來「利用」的,這就是國情。結石寶寶新聞要封、武媚娘胸要縮,空氣要過被「過濾」才能出得街。

伸延閱讀
抗霧霾!柴靜自費調查採訪 《穹頂之下》撼動中國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