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8日星期六

從張柏芝復出佈局看危機處理

今日全港頭條必定是張柏芝在有線電視的訪問,這個訪問內容如何,其實已經不用查究,因為張在這個時候出現以及當中一些核心回應,已經成功讓張柏芝可以重新在大中華市演藝市場出發,這次是一個精 安排出現,如果不是精心安排而是「順天意」的話,那就是真實版的「一百萬零一夜」,原來是安排奇蹟出現。

這個佈局是成功的,可以幫助她洗底正面對社會壓力,而且她表現異常出眾,使觀眾能夠同意她的感觀,這種說話技巧,也是高水平之作。當中這次訪問的演詞是很到位,當然也有一些「九唔搭八」,但大部份都是能夠捕捉到動人的情節,這是相當難得。

以上所說的好像很涼薄,好像說到人家計算才如此成功,但事實不然,因為張也是一個人,也要搵食,她如何重新出來的確要有一個良好環境及佈局,否則只會死路一條,而且成世的,所以我極度同意她這個姿態出現於眾觀及大眾市民面前說這番話,是絕對成功。

這次幕後人物的危機處理是非常好,值得推許這位背後人物,比起去年阿嬌的失手是天淵之別,上次Mani實在危機處理上是嚴重錯才導致阿嬌被市場放棄,阿嬌苦況某程度上是不需要這樣,而是經理人的手法問題。

因此張柏芝這次訪問和阿嬌的天真好傻,兩者的背後策劃者是天和地。阿嬌據稱將會復出,其實市場應該給予她一個空間,始終私人生活和演藝職業是兩回事,不應混為一談,但出場時,阿嬌還是找位好的寫手、好的經理人協助她復出事宜。

而這兩次危機處理的結果完全是不一樣的,也是一個良好的媒體處理課程,政府高官在看八掛新聞時,實在可以好好學習如何處理這些市民認為的「重大事情」,是值得學習的一課。

從祖先到銅首見雙重標準

其實這新聞都相當舊聞,不過可以當一個娛樂版混社會時事講下,YSL聖羅蘭男友Pierre Berge最近拍賣他與YSL共同擁有的古物珍藏,當中有英法聯軍在火燒圓明園時兩個銅製首像,而此事件卻成為一件政治事件,當中已經涉及到多層範疇,包括文化、歷史、政治、商業問題,是一件相當複雜問題。

近年法國對中國都並不友善,而且力推西藏精神領袖達賴為中國的民主訴求象徵,因此Pierre Berge表示願以銅首交換達賴與民主自由,而且還事先聲明這是一個勒索行為。

有時候西方人在玩弄政治權術的確是頗為高明,自知這是一件不見得理直氣壯之說,但可以先向自己明述這行為意願並強化目的,這種「咬我食呀」的手法,真係吹佢唔漲,而且以「人權」作先鋒更是對現今中共政治層來一個當頭棒喝。

過往西方國家對為了中國提升民主人權上做了很多動作,如當年最優惠國待遇、制裁高科技產物武器等,但是最後都是不了了之,或者不成功。

而外國民間則時不時會有人向中共發炮,當中有關達賴則是最常見到,如Sharon Stones、richard gere到近期的Pierre Berge都是所說話涉及到達賴,為何達賴如此在西方社會成功,其實都是拜人家的傳教文化成功所致,密宗教派在宣傳佛教並不只限於華人社區,還會向西方以及不同種族人士傳教,因此西方接觸的佛教徒並不是大城佛教如星雲法師,而多是密宗達賴們的佛教理念,自然會對這位流亡海外多年的宗教領袖有同情之心,也是人之常情。

說到這個銅首問題,我們常有一種雙重標準,當大家說銅首自由買賣正常,然後說這是英法當年奪去的寶物,是古代時期,並不是現代,要用現代的平等理念去評權當年的政權並不公平,因為對現今政府不公之說,所以不可準。但記得早前加拿大、澳洲現行政府對自己當年白種族對土著不公平對待,進行了一次嚴肅認真的對歉,卻世人指這是對自己的祖先負責任,是一件值得讚許的事情。那麼當年英法聯軍略奪別國財產,為什麼現在的政府不為自己所做的事負責任呢?

很多人認為因為要對中共進行一種壓迫,所以要出此下策,其實如果真的因為是這樣,那可以把這件古物送給當今另一個華人國家,中國民國也可以。只要是交還給「中國人」便可。做錯事就是做錯事,當年英法的確進行略奪行為,以當時是正確但歷史給大家知道這是一種野蠻行為並不鼓勵。

有時大家對中共是異常厭惡,因此很多時將敵人的敵人便當作朋友,所以即使這次Pierre Berge明顯是抽油水都視之為一種所謂的「俠盜」行為,實在讓人啼笑旨非。

人權、自由、民主其實並不需要借助外國人去辦,正如法國大革命都是自己國民爭取才能達到一個新的共和國出現,美國獨立戰爭為自己打拼才有今天的美國精神。中國同樣理應由自己國民爭取民主、民權和自由,自己才珍惜擁有,還是靠自己爭取自由才是長久之策,靠別人推翻政權,最後又會落入外人手中,反之自己「做野」,自己國民向自己政府施壓,才可以當家作主。

2009年2月27日星期五

好想去

星期五感覺,閒話家常啦。

旅行向來是一個有益身心的活動,因為旅行時多數是早起,個人都好似醒神d,但旅行需要假期,成本不輕,因此不能話去就去,要看看自己的資本比率是否充足,否則隨時去完旅行一身壞賬如大量工作,老闆唔妥、卡數纏身等等,到時變左成身有毒資產,去旅行的目的都浪費了。

不過想下都好,以下是最想去的地方。

伊朗,是現時最想到的地方首選,這個文明古國,吸引力極大,當中自己多少都有種西方人的獵奇式心態,睇下究竟這個國家係點既,話晒都係波斯皇朝,文化豐盛,回教大國,真係想見識一下。

吳哥窟,唔通想做梁朝偉的周慕雲?走去樹度講兩句野,收埋不能說的秘密,但係見Alex兄的風景,仲有不少朋友去完影的照片,那種原始但又宏大的古代建築群,那種失落的文明神秘魅力,的確很吸引。

麗江,那種古樸優雅的環境,很吸引,很多人會到泰國hea下,但麗江環境其實都可以好hea feel,當地坐低飲杯茶,或者飲杯舶來品的咖啡,東西文化、新舊交替卻在一個古城裡出現,又幾正。

拉薩,想去但自問仍然有點拗底,因為身能問題生怕沒有這個能上去玩,上次去不丹我都有擔心高山症問題,幸好不丹並不如西藏般高海拔,所以仍然頂得到,西藏的保留佛教文化值得一看,但如果依家唔去睇,到老來可能更沒有這個身能去身歷奇景。

冰島,多少都受朋友影響,覺得可以一看這個地方,有指冰島是全球其中一個當地人血統最完整的一個民族,因為冰島遠離歐洲大陸,當地人只會自己在島上通婚,所以外來民族的基因不多,甚至美國一些醫療集團購入冰島居民的基因譜圖作研究,以了解這種單一民族基因,以能夠研發一些遺傳病醫療藥物。

瑞士、札幌、韓國龍平是單一個地方滑雪,很久沒有滑雪了,從在加拿大讀書,每年都會去滑雪,縱多運動當中,最投入的一個運動和最喜歡的,是滑雪,那種刺激和體能消耗,是極度讓人樂而忘返,所以極想玩呢。因此是單一個地方,其實可以去滑雪的都想去。

曾俊華與奧巴馬

早前奧巴馬的七千幾億美元振興經濟方案最後獲得通過,參眾兩院同意,其金額成為最大的經濟振興計劃,因此奧巴馬視之為上任的首次勝利,也是定位他日後在國民心中的地位。而在蜜月期成功推出,是有助他的民望。不過這個方案能否成功,則是後話,但至少國民是同意這個方案。

至於香港財爺的預算案推出,早會預料不會獲得好評,而最後坊間意見都認為這次預算案並不成功,也不能救近火,還有點水份,以上評價是來自一些報紙的評語。至於立會,必定是泛民派不同意,一文不值,建制派支持,即使當中有好有壞,這是預料之內。這樣立法會必定通過這個方案,最多會是在討論期間多少作點修改,是意料中事,已經有一個Default Answer比大家。

兩個方案,出自不同人物,不同背景,不同階層,不同文化,自然結果都不一樣,但是為何人家可以傾掂數通過,但立會通過,不過卻帶來負面評價?而且是頗大的反對聲音呢?

這就是民主價值的重要性,如果曾是由一個民選的領導班子形成的話,立會必定會有一個討價還價,最終有一個共識的方案出爐給市民,但以現行機制是不可能發生,因此才有這個向來都不會是市民喜歡的預算案。無論是梁凌志、唐fling fling同曾雲吞,都先後說過自己的預算案不會所有人認同,先向自己打三十大板整左個底先。

其實高官出這句話,實在是幾無奈,一個為市民服務,最後得不到市民認同,咁做來做咩呢?常說要做好呢份工,但老闆不喜歡卻說自己做左預你唔like,咁都可以做落去?份工都幾好做。

這並不是曾俊華無能,而且制度上使曾俊華無能,使權霸沒有領導魅力,使整個政府成為跛腳鴨。若果政府是民選的話,市民會硬著頭皮持支政府,因為「鬼叫你選我呀。」這句話其實是很實實在在的,但到2017年是否真正可以聽到呢句,則成疑問。

後話:早前奧巴馬向參眾兩院發表首次國會演說,強調「Rebuild」,這時我想起電影「Deep Impact」Morgan Freeman飾演的黑人總統,重建國家及背景是重建白宮,電影是海嘯捲走美國,現實則是金融海嘯食左美國。

2009年2月24日星期二

仍然愛走非主流的Danny Boyle導出社會現像-「Slumdog Millionaire」



Slumdog Millionaire成了今年奧斯卡最佳電影,連拿八個大獎,可見評審對現今社會現像的關注,當中涉及社會對立、貧富、人性等關懷。而此戲無可否認是能夠讓你雅俗共賞,有笑也有淚,雖然多少帶有東方獵奇式心態,但仍然是可觀的荷理活電影。


去年若論雅俗共賞的電影,則只選兩套,一是此戲,另一是蝙蝠俠,而蝙蝠俠則拿了最佳男配角,但有點唏噓。


導演Danny Boyle不知是情意結還是故事要求,他都很喜歡玩屎尿,在迷幻列車已玩屎塔,今次則玩男主角少時跳進屎坑,這是否代表著一種谷底抽身之感?還是一種不慣常理的行徑而呈現出戲劇效果,但相信是後者較多。


Slumdog Millionaire是以一個少年經歷去導出印度社會的變遷,由平民窟走到金磚四國,便可以從這個少年生活歷程看得到。並以百萬富翁這個遊戲節目作為連貫故事的引子,這是因為百萬致富是印度人期望一夜發達的心理投射,也是大部份印度人仍然活在貧窮下的期望,才用這個手法。男主角由小朋友說到十八歲,當中的經歷包括社會變改,宗教衝突,包括印度教徒與伊斯蘭教徒的對立。印度伊斯蘭教徒達到一億人,數字上是大數目,但當地來說可以說是少數民族,因為十三億印度人,大部份都是印度教徒,便預料到宗教對立問題的嚴重性。男主角的街童人生更是印度貧窮窟生活的小朋友常見現像,也是普遍發展中國家常見的寫照。而人蛇販賣、毒打及乞丐在此戲中呈現一種讓人心酸,多少是反映印度的社會問題。而戲中常出現一個運動是「板球」,不論任何階層人士,印度人對板球的熱衷都非常,其實是代表著人是平等的,每人都可以做同樣的事情,實在不需要分種姓制度來分隔任何人。電影雖然是描繪印度狀況,但劇情仍然俱有荷理活式手法,即保持戲劇效果以提供最大的娛樂化,這也是其優點,因為避免過度教化作用而厭悶。戲中末段則來了一套寶萊活Bollywood式的歌舞片段,明顯是刻意營造,因為印度電影基本上十居其九都是歌舞片,也是其特色。但言外之意則有默幽默印度電影之嫌。


後話:

記得去年到不丹旅遊,當地人其實是說不丹和英語,但他們則懂印度語,因為他們看電視和電影都是以印度語為主,每次我打開印度頻道電視,十居其九都是歌舞,而畫面之流麗程度,不覺得印度是個大部份人仍活在貧窮線的國家,因為拍攝得很專業。但看得多,我都有點累,而且內容有點無厘頭地劇情而無端端起舞,實在估你唔到,可見文化差別之大,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理解得到。現時Bollywoord電影在南亞以及中東國家異常受歡迎,正當大家說「韓流襲港」之時,其實「印度西施」都吹了南亞及中東多年而大受歡迎極有市場。


此戲英文名為「Slumdog Millionaire」,內地叫「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台灣叫「貧民百萬富翁」,香港則叫「一百萬零一夜」,英文多少帶點歧視,內地和台灣都很直譯,反而香港則以電影故事核心來創造出來,反別俱心思,值得一讚。

從奧斯卡看美國狀況

又係講奧斯卡?唔悶咩?咁呢幾日頒獎,又唔想講假蛋、銅頭、電盈等,講少少輕d少少先,遲些再講其他啦。

每年奧斯卡頒獎禮,其實是全球所有綜合節目監製都應該睇的一個必看節目,因為這頒獎禮就是每年示範一次大型節目應有的格調、人物、對白以及氣氛要俱備的條件。

今年留意到奧斯卡是帶點「走出去」的味道來,並不是聯想走出去買IBM或者中國鋁業搞入股之類的企業走出去,而是勉勵美國人努力地走出去,頒獎禮中有不少對白都意味大家的人生是要行落去,堅持,希望等,所以連帶今年得獎大電影「Slumdog Millionaire」也成為大贏家,可見評審委員會如何對這個時期美國狀況的關注。

還未有機會看Slumdog Millionaire,因為未上畫,要到星期四才正式上畫,但是必定要看一套「國際性」電影,資金美國,導演英國,拍攝、演員、音樂製作等在印度,然後再到英國造後期等,這真是全球化制度下才會出現這個情形,試想二十年年必定不會有這個想法。

頒獎禮最後更來了一個神來之筆就是預放映了2009年一些讓大家吸引觀眾要看的荷理活電影,這種先承啟後,充滿未來希望便在最後讓你記得「去睇戲」,一來有意思,二來更有實際的商業效果。

正當花旗銀行要隨時被美國政府接管或者國有化之時,認定美國「係咁大」,但當中睇到人家可以拍出如此出色的商業與文化及政治仍然可以並存的電影,這個國家,其實不會錯得到那裡,因為當中的核心價值是「自由」。

2009年2月23日星期一

由奧斯卡到香港電影金像獎

又到奧斯卡了,其實這個電影頒獎禮是美國國民對自己電影的一個頒獎禮,但其影響力卻是全球性的,很多國家都會同步直播,很多觀眾收看,由業界期望自己有日可以在席上,亦期望自己的電影可以在此場地競爭,可見這個美國國民的頒獎禮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頒獎禮。

若論國際性,康城才是國際性,但重要性,奧斯卡依然歷久不衰。

華語電影當中,金馬獎可算是歷史和重要性都高,當中是涉及到政治、文化影響,金雞、百花不是不強,但是當年內地封閉,電影視為政治宣傳,而且又沒有其他海外華語電影一齊競選,所以到現在只能視之為內地競賽,反而金馬獎可以港台參與,致於「內地」片,則一時時,因為政治因素。

而本港則強調是香港電影金像獎,不是台灣說是「國片」,因為海角七號在香港電影金像獎也只能以亞洲電影競賽。不過金像獎有時都估你唔到還是根本怕輸定大細超,記得去年的「色戒」以亞洲電影競賽,但今年赤璧則可以參賽?其實現在華語電影基本上是集中港台混合拍攝,很難再去分國片定港產電影,以導演來分?以演員數目來分?還是用資金來分?根本是說不準。

倒不如不論來自那個地區,總之是華人參與的,都可以視參賽。這是因為考慮到未來十年香港電影的走勢,試想現今合拍電影成為主流,那如何分野?遲早香港電影只會成為中國電影的一部份,那還辦香港電影金像獎嗎?

其實台灣的國片是贊成的,但問題不要涉及到政治因素而定,如果綠營上場,又唔比大陸比賽,到藍營又比,咁不會是一個有公信力的競賽。

香港現階段仍可算是一個中介地區,是有條件辦大中華電影競賽頒獎禮,但要看本地電影人的胸襟是否廣闊,是否承認已經沒有什麼香港電影、大陸電影或者台灣電影之分,未來只能見到是「華語電影」,分得出相信只見有「廣東話」、「普通話」、「國語」,這三大類。

2009年2月21日星期六

十下十下

寫網誌,我認識了一班朋友,當中較常交流的是Alex、小雯這兩位,前者更提議大家每星期寫一篇文章,讓大家抒法心內世界,也道出各人的思想,交流意見,以文會友,是值得推許的。

而今次這個星期的題目是「還是不懂」,這個範疇真的大到無朋友咁大,說真的我基本上是任何一種事情都不懂,由工作、生活、知識、做人處事等等,都是不懂。

我是一個十下十下的人,而且十的程度是嚴重的,但卻可以渾到這個年紀,都算搞笑。

認識我的人,想想認為我什麼都懂,好像咩都知咁,其實真係「面果浸」,只會知道皮毛,然後不會深入研究下去理解,知道一d,便閃去走去知其他事情。

日積月累之後便形成了這個結果,外望好像什麼都知,其實什麼都不知,真係懂個屁。

大部份人的人生其實都不大懂,但也有些人是懂得的,但再鑽深少少,其實又不懂,也有懂與不懂之間。

聖經說過一句「向著標竿直跑」,是目標進發,達到一件事情做到,那就會懂,人生一路都是需要「向著標竿直跑」,但這個標竿其實沒有一個固定的準則,可以好遠,也可以好近,要視符自己的界定和觀點,但是最後總會找到終點,確實不用擔心。

不如從新開始

寫網誌,不經不覺都有四年,網誌blog興起之初,個人於我來說是一個陌生的,連概念都不大清楚,直到我嘗試透過CNN、外國一些科技網站如news.com才慢慢知道和了解,並且貪方便在MSN Space上嘗試撰寫網誌,一寫就寫了四年。

四年時間,可以讀完一個大學學位,好彩和加上努可以考到個CFA牌,又或者讀完個Master再讀多個MBA都仲得,甚至結婚生仔,送埋個仔入學拿學券都可以,可想而知四年是一個不短的時間。

今年是2009年,又一個嘗試,就是不用MSN Space,使用全球其中一個最多人使用的blog站blogspot。那以前的內容呢,怎辦?要過戶?還是讓它留在那邊,安享晚年?現在也說不定,但以我這個沒有計劃以及頗懶的人,還是讓它們百年歸老好了。

今日正式開新的網誌,但網誌仍然沒有變,仍然是「鹿米館」。

祝願各人,平安、幸福、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