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3日星期三

港台與遠東經濟評論的命運

以本港為根,兩個極為江湖地位的媒體港台遠東經濟評論昨日都有不同的命運,前者續命並維持現有運作,沒有變靚d成為另一個BBC,後者則社市場經濟所淘汰,成為歷史。

從港人看,當然港台較為關心,因為港台、無線(真的可以剔除亞視)可以說是香港集體回憶,甚至是社會精神文化的代表,無線可以視為港式通俗文化,港台則可以是港人的正能量精神。

港台定位其實一路以來都是不穩定,即使是港英時代,那時港台一樣作為喉舌模式廣播,一些政府政策都是透過港台發出,政治意識一路存在,但到了回歸過渡期,這種文化開始轉變,你說是港英陰謀好還是港台真正做到編輯自主都好,港台開始走向BBC模式的自主媒體空間,再不是以政府路線為依歸。

但是回歸後,中央當然要對輿論重新定位,港台當然是統戰對象,但是編輯自主卻根深蒂固,如何解決是一個計時炸彈。真係拆又唔係,唔拆又唔係。

現在政府決定將之維持「原判」,咩都唔做,唯一加兩樣野,就是一個約章和顧問團,但這兩者卻可以大相徑庭,約章是政府和港台一起簽保持編輯自主的contract,而顧問團則是由行政長官委任的顧問團向港台提出意見。從外看這樣是互相制衡的東西,但卻並不是因為約章是沒有法律效力,可是顧問團卻可以有無形壓力,劉吳惠蘭更講明顧問團的意見,港台可以不理,卻不能忽視,這句話實在可圈可點,所謂的自主性,其實已經有個金鐘罩。

港台未來說明是要買CCTV節目,反而我認為是舉腳贊成,因為選擇是自由市場,觀眾有權看其節目喜惡,從而看到佳劣與否,所謂的愛國教育或者洗腦教育,如果CCTV節目是爛的話,怎樣洗和怎樣推介都是徒然,反之這是讓港人更加體會到咩叫做有品質節目從而找到優勢好壞。

港台能夠維持原判,先得是有其一個保護性制度,但是在一個自由市場機制,遠東經濟評論卻被市場所淘汰,在地球村下,理論上這些亞太區媒體是有其市場價值可言,但大家卻忽略現今環境全球化下之本土化,特別是語言方面,香港媒體能夠容納英語媒體是越來越少,其他亞洲地區亦然,但是本土化語言卻與日俱增,所以遠便難以在市場成長。

港人未必會留意遠東經濟評論,我也頂盡是看過兩頁,不過這些媒體卻很有影響價值,因為一些本土媒體會Quote這些大哥級媒體作為內容發放給予本土人士。

沒有了這些媒體其實是在社會層面上是一種損失,因為深度媒體是買少見少,還要是英語,始終英語影響力之大,仍然全球通用。

一些媒體在大眾社會當中,少了好像沒有問題,但在深層次上卻異常重要,正如香港如果沒有一些冷門媒體如信報、大公報的話,普羅大眾其實沒有什麼特別,但在社會變化必定是一極大的衝擊,試想沒有大公報的香港,會是怎樣?

我都想像唔到會係點,哈。

伸延閱讀
敢言63載 遠東經濟評論虧損停刊

3 則留言:

  1. 絕大部份國家和地區, 總有自己的廣播機構的, 我其實贊成現在的安排.

    回覆刪除
  2. "劉吳惠蘭更講明顧問團的意見,港台可以不理,卻不能忽視"

    呢句嘢係唔係有語病呢?

    回覆刪除
  3. 富窮媽
    其實獨立分出和維持原判與否,最重要是整個政府體制是否有意給予空間,即使真係獨立,但只是虛假獨立。

    Ebenezer
    劉這句話是彈弓手,出口術。

    回覆刪除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