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不是港大民意調查,而是中大亞太研究所所發的民調。
這次調查顯示泛民支持度上升,而民主黨亦是獲得支持,也是新高。
經過五區公投和政改方案後,以「現時」的支持度和走勢,民主黨和公民黨是贏家。中間偏左是成為本港的主流意向,而且是越來越成為最大的基礎。其實一路以來港人的態度都是這種方向,過於保守和偏激,都是屬於少數。
不過有趣的情形是當日七一遊行所出現的局面和形勢,與民調可以說是一個極大的反差。當日民主黨遊行,可謂全程被「屌」到反艇。遊人不斷罵他們背判民主制度,有如過街老鼠。如果單看這個情形,便以為民主黨大勢已去,成為明日黃花。
但民調卻又是另一回事。
為何有這個結果?
這個理由是訪問者和遊行者的行為有所不同,遊行者是已經有一個基本的訴求,他們非激進,但卻屬積極的一群,對於社會的現像,會有不平則鳴的態度,所以認為「看不過眼」便會出聲,而且遊行人士有其群眾數量,從媒體看便感到「畫面」強大,便放大社會現像而以為是一種普遍社會態度。
但是電話訪問卻可以是另一種態度,當然大家可以說是這些訪問未必準確,可以是「投票社民連,食窮民建聯」的手法回應訪問內容,但是調查是量去計算而得出結果,很難會有這種「玩野」情況。另外訪問者當中不一定是積極的一批市民,他們可以是大部份的「普通」市民,對社會訴求是屬於冷漠而多於積極。而他們最關心不是政治,而是社會民生,看當中調查結果受訪者認為本港要先解決問題是貧富懸殊便可以看到這個受訪者的核心價值,並不是政制議題,而是民生。
此外社民連和民建聯同時下跌,也是對兩個政黨的一個訊號,要「配合」市民所需,還是仍然自己的路,則是該黨或政權者的長遠意向和理念。
不過如何決定支持,依然不是遊行和民調,還是最後的選票。雖然有人認為一些人不去投票,所以這些隱形者便不能反映實際市民意願,但是試問如果這些市民連投票這麼簡單和平和的手法去表達意見都不願做,又何來會有其他的不滿和滿意的情緒呢?而且投票是市民的權利,何謂天予的「利益」,咁都唔做,係咪所謂港人眼中的「蝕底」呢?
我還是很記得的選舉口號「登記做選民,投票選賢能」。
期望有個賢能的議士者和執政者。
伸延閱讀
民主黨民望見新高
分析好合理!
回覆刪除民意調查都信?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