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4日星期六

「下町火箭」演繹內憸的愛國故事

起初觀看「下町火箭」當中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阿部寬,二是題材。凡有阿部寬的作品向來是品質的保証,「不能結婚的男人」演活一位中年古肅男士,羅馬浴池的喜劇感,即使不是主角的Change都做到出色的配角演繹,所以也預料「下町火箭」會是不錯的故事。而題材是講述發射火箭,這如此偏門題材居然會拍出來,也更感好奇。

「下町火箭」只播了一集,但收視達16.1%,是個很好的開始。不少日本電視劇倘若是重頭劇的話,第一集都會播得較長,下劇第一集播差不多一個半小時,目的就是讓觀眾留意劇情發展而深入民心,但都要劇情有吸引力才會夠膽播較長時間,試間王晶的風雲天地,播幾長你都會關電視機或者轉台罷。

由於沒有太詳細看故事和製作背境,但當第一眼看該劇時,便感覺到劇集有點像半澤直樹,之後翻查維基原來此劇的製作班底是半澤直樹的導演和編劇,所以手法和鏡頭運用有同樣感覺。

但感覺雖類同但故事則不同,半澤是描述銀行關鬥爭,這次則說是實業故事的奮鬥歷程。故事是講述男主角佃航平是航天火箭設計師因一次發射失敗後,回到其父親的工廠開發工業系統產品,但是公司經營困難更面對被大公司指有侵權專利,佃航平則要面對經營上和如何為自已理想的航天事業奮鬥。故事是一套典型的人生練歷熱血故事。劇中的配樂、對白很多時都會用激昂的語氣和音樂來襯托,喜歡熱血故事的觀眾應該看得過癮,而阿部寬的演繹沒有堺雅人的咬牙切齒的感覺,但他依然有一種勞心勞力,心力交碎的中年男人苦況,演活出來,看時會感到他的無助感,這是他演技所在,並不浮誇但是內憸的成功。

故事講航天夢,其實是日本的科技夢,更是愛國夢,當中其實是想帶出愛國之心,戲中有不少場口和演員的對白,都顯示出他們對國家的愛與熱誠,航天工業的成功其實是為日本自己國家作出貢獻,戲中不同人物包括主角都有這個夢想,當中不論是正反兩邊的人。

日本航天工業雖然發達,但是卻不及歐美國家,甚至中國在載人航空比日本更強,事實上以日本的高科技產業,在自動化機械、汽車工業、電訊科技上都能獨當一面,但何解在航天上未能同步前進。一些評論指出因為美國對其航天技術的限制,不讓日本過於成功,所以日本轉移技術到其他產業上。是否屬實,或者由其他讀者能夠提供更詳盡的評論。

如果從一個愛國故事看,你並不感到這劇的什麼兀突,反之你會認為他們衣熱血,這些說故事的技巧,才是讓人吸引和佩服。愛國故事都要有一點包裝,不能夠直接和hard sell,更不能誇張或者過於神化。這不像大陸的愛國雷劇,所說的愛國其實只是民粹主義與法西斯混合的愛國主義故事,只懂仇敵,這就是代表愛國,但真心有沒有讓觀眾提升愛國或者進步的思想,實在找不到只有零。只能見到仇視的所謂痛快的自戀自慰與自high。

但當你看「下町火箭」你或者都有一種感覺,就是希望會做一點事,一點成功,即使是未必是為國家,想為自己來一點成就,但這種累積的成功,眾人的合力,其實就是你國家、民族的一種成功,也是一種愛國表現。這正正是該劇利用這種手法去包裝去描述給觀眾所帶來的中心思想。

「下町火箭」除了說愛國情操,當中還有涉及到企業之間的競爭,深入的描寫更是劇中最能夠吸引觀眾的地方,其中所說到知識產權問題、銀行借貸、員工對企業的態度等,其實同樣是反映到當今日本企業下的細節,這種扎實的資料搜集,才能夠寫出這些故事。這些技倆一向都是日本劇集最成功點,他們很多時把一個行業能夠深入描寫,不論是說銀行的半澤直樹,飲食的深宵食堂,到航天的下町火箭,都能夠一一做到,這種專業的執著,並不是是是單單所能做到。要香港拍到這種手法,近年只能在新聞導火線上看得到。

下一集的「下町火箭」,依然會看。

題外話為解叫「下町火箭」,是否是說明「下町」代表一種平民,所以是平民化的火箭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