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低走已是不爭的事實,因為連人民日報都講到咁白,都沒有什麼好爭議,這長期低走相信不是一時三刻可以解決到,因為當中結構性問題仍然未解決之際,好難走出谷底,但是基於中國已成為一個龐大經濟體,不會是如想像般一瀉倒下來,只會長期低走,進入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陷阱,貧富差距嚴重、官商勾結因體制不善不能擺脫困局,經濟模式未能轉型。
但是The show must go on,社會仍然會繼續,人民仍然要生活,意即中共仍然要生存。但是所指的中共其實是中共的黨員,當中各種的派系領導者、團派的、太子黨的,他們引領著全國最大的經濟命脈,由國企到大型企業,他們才是中國的真正主人,就有如古時的皇族一樣,只是昔日的皇族以同姓來區分,現在以黨來區分。
如果中國經濟下坡,其實對他們來說也不是好事,即他們的荷包也縮水,當然不可能,那如何保住他們的資產不會萎縮,離開中國國境購入海外資產便是最好的方法,所以為什麼中國國內近年經濟疲弱,但國企、中國大型企業紛紛提出大型收購,特別是收購歐洲企業。收購外資就是把資金走出國外,這樣便避了大陸的內部危機,但是留意這些行動只限於國企和大型企業的走資潮,中小型的、平民百姓的你別想了,看看香港近年保險業便是例子,近年香港保險很多都是大陸同胞買,但是近期為了限資,紛紛用不同政策限制將資金外流到海外,也使近期香港保險專門服待大陸同胞的銷售員叫苦連天。
或者會問國企關黨員什麼事,國企購入海外資產而已,那可以問問現今官二代、太子黨、團派各自在不同國企上有其山頭,他們統領經濟命脈,當中持有國企持有的股權多少呢?心中有數,平安保險和溫爺爺關係,電力系和李鵬家族等,都不用多說。特別是太子黨及紅二代的人頭股份模式安插於各大大型企業呢?或者巴拿馬文件可以給一個答案。透過俗稱「人頭」購大型民企股份,民企老闆有了官場關係,生意自然容易,何解要扶植中國新興的互聯網大型公司及大型地產商都是這個意思,官商結合有如古時巨賈為了討好權貴,紛紛與皇族建立聯盟合作,這樣便可以保持權力和經濟的實力得以鞏固,可謂當代中國特式的寡頭壟斷。
一些巨型科技公司為何要在海外上市?不是說大陸股市估值比海外高嗎?當時香港不給一些公司合伙制上市,大可以回到上海上呢?但硬要到紐約?因為資金轉移到海外,「人頭股份」便得以解決到,也不用擔心資金被限制啦。
而這一招購入海外資產轉移對中共來說是雙保險,一來對黨員自身利益得以保障,可以把資金名正言順地流出,二來避開大陸經濟下行風險,一舉兩得。
當然購入資產也不是盲目,也會對準項目才能夠保住自己家財,美國對中國企業有戒心是正常,所以歐洲便是他們首選,當中德國更是首選中首選,因為德國以工藝、科技見稱,購入這種無疑是既可以有利財產保本,亦有策略上的佈局。
所以中國化工購德國德國塑料和橡膠加工機械製造商克勞斯瑪菲集團(KraussMaffei Group),又以430億美元收購瑞士先正達公司等,美的以45億歐元收購庫卡,這是中國公司向德國公司發起的最大規模的收購,如能夠理解為何如此大手筆購入海外資產背後的理由,這些舉動都是很自然。
歐洲自08年金融風暴以來經濟長期不振,急需資金,這樣中國財閥一來無疑是一拍即合。而中共亦心知雙方的利益關係所在,自然落見其成。
甚至近日傳工銀以348億港元購入中環中心,都是這些理由,而香港作為一個資金自由港以及中國窗口,放資產在這兒更是最好不過,總好過放大陸危機處處。
資產在海外,賺了錢的話官們可以向國家交代,甚至升官也不定,蝕了也不怕,因為資產在外不用擔心被凍結,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回暖時,資金回去也不是問題,而經濟下滑也不用擔心,可謂站在不敗之地,官們實在想得周到呀。
而更加絕的方針是這些收購,其目的都是為了本身的中國的龐大市場,即是資金走資,但賺中國市場,有如昔日清朝白銀外流一樣,收購海外資產的資金已經是人民的本,但收購後這些企業又回到大陸大賣貨物,又再賺人民的錢,真正兩頭賺,公字都係你贏。
但國企資金外流,那國內也需要資金維持,那誰托起經濟,當然是平民百姓,所以限制資金外流只會對中小企業、普通百姓。
「讓領導走先」這句話在中共執政任何時期其實都是用得著。
百姓的血汗錢,係時候要救國家了。
伸延閱讀
英媒:中國控制英國北海石油開採
德國為何擔憂中國投資?
【權貴走資潮】中共權鬥後遺 紅二代掀走資潮 中央喝停
但是The show must go on,社會仍然會繼續,人民仍然要生活,意即中共仍然要生存。但是所指的中共其實是中共的黨員,當中各種的派系領導者、團派的、太子黨的,他們引領著全國最大的經濟命脈,由國企到大型企業,他們才是中國的真正主人,就有如古時的皇族一樣,只是昔日的皇族以同姓來區分,現在以黨來區分。
如果中國經濟下坡,其實對他們來說也不是好事,即他們的荷包也縮水,當然不可能,那如何保住他們的資產不會萎縮,離開中國國境購入海外資產便是最好的方法,所以為什麼中國國內近年經濟疲弱,但國企、中國大型企業紛紛提出大型收購,特別是收購歐洲企業。收購外資就是把資金走出國外,這樣便避了大陸的內部危機,但是留意這些行動只限於國企和大型企業的走資潮,中小型的、平民百姓的你別想了,看看香港近年保險業便是例子,近年香港保險很多都是大陸同胞買,但是近期為了限資,紛紛用不同政策限制將資金外流到海外,也使近期香港保險專門服待大陸同胞的銷售員叫苦連天。
或者會問國企關黨員什麼事,國企購入海外資產而已,那可以問問現今官二代、太子黨、團派各自在不同國企上有其山頭,他們統領經濟命脈,當中持有國企持有的股權多少呢?心中有數,平安保險和溫爺爺關係,電力系和李鵬家族等,都不用多說。特別是太子黨及紅二代的人頭股份模式安插於各大大型企業呢?或者巴拿馬文件可以給一個答案。透過俗稱「人頭」購大型民企股份,民企老闆有了官場關係,生意自然容易,何解要扶植中國新興的互聯網大型公司及大型地產商都是這個意思,官商結合有如古時巨賈為了討好權貴,紛紛與皇族建立聯盟合作,這樣便可以保持權力和經濟的實力得以鞏固,可謂當代中國特式的寡頭壟斷。
一些巨型科技公司為何要在海外上市?不是說大陸股市估值比海外高嗎?當時香港不給一些公司合伙制上市,大可以回到上海上呢?但硬要到紐約?因為資金轉移到海外,「人頭股份」便得以解決到,也不用擔心資金被限制啦。
而這一招購入海外資產轉移對中共來說是雙保險,一來對黨員自身利益得以保障,可以把資金名正言順地流出,二來避開大陸經濟下行風險,一舉兩得。
當然購入資產也不是盲目,也會對準項目才能夠保住自己家財,美國對中國企業有戒心是正常,所以歐洲便是他們首選,當中德國更是首選中首選,因為德國以工藝、科技見稱,購入這種無疑是既可以有利財產保本,亦有策略上的佈局。
所以中國化工購德國德國塑料和橡膠加工機械製造商克勞斯瑪菲集團(KraussMaffei Group),又以430億美元收購瑞士先正達公司等,美的以45億歐元收購庫卡,這是中國公司向德國公司發起的最大規模的收購,如能夠理解為何如此大手筆購入海外資產背後的理由,這些舉動都是很自然。
歐洲自08年金融風暴以來經濟長期不振,急需資金,這樣中國財閥一來無疑是一拍即合。而中共亦心知雙方的利益關係所在,自然落見其成。
甚至近日傳工銀以348億港元購入中環中心,都是這些理由,而香港作為一個資金自由港以及中國窗口,放資產在這兒更是最好不過,總好過放大陸危機處處。
資產在海外,賺了錢的話官們可以向國家交代,甚至升官也不定,蝕了也不怕,因為資產在外不用擔心被凍結,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回暖時,資金回去也不是問題,而經濟下滑也不用擔心,可謂站在不敗之地,官們實在想得周到呀。
而更加絕的方針是這些收購,其目的都是為了本身的中國的龐大市場,即是資金走資,但賺中國市場,有如昔日清朝白銀外流一樣,收購海外資產的資金已經是人民的本,但收購後這些企業又回到大陸大賣貨物,又再賺人民的錢,真正兩頭賺,公字都係你贏。
但國企資金外流,那國內也需要資金維持,那誰托起經濟,當然是平民百姓,所以限制資金外流只會對中小企業、普通百姓。
「讓領導走先」這句話在中共執政任何時期其實都是用得著。
百姓的血汗錢,係時候要救國家了。
伸延閱讀
英媒:中國控制英國北海石油開採
德國為何擔憂中國投資?
【權貴走資潮】中共權鬥後遺 紅二代掀走資潮 中央喝停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