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在科技領域上,民用方面,以汽車為首,軍事則以航天工業為首,但過往十年,科技領域上都是以資訊科技為主,航天、汽車則沒有突破性的發展,即使有也屬漸進式,不同資訊科技這般大躍進。
汽車業美國可謂手執牛耳,也是百年來一直是市場領導,但是在這二十年來,地位一直被對手侵食,日本、歐洲汽車已經拋離美國汽車業,到了金融海嘯更終於現了底成為國家負債甚至是國家的負面形象,正式是負資產。曾幾何是美國密孽根州的底特律市是一個極為繁盛的工業城市,因為這市是汽車生產基地,但是自從日本車開始進軍美國後,這個地方便開始走下坡,現在成為一個老舊社會問題多多的舊城市。
回看加州,電子灣區成為全球最頂尖的科技黃金地帶,所有全球最高科技的公司都會設在這兒,不論是軟件、晶片、科研等都會可以在這兒找到,而且資金仍然源源不絕送上,當然一個金融海嘯,點都縮了水,但論規模,仍然是世界之最。
這兩個地方,是代表著美國現今的一個十字路口,就是轉型問題,電子灣區成功轉型,底特律市不能,汽車業在美國現在看來甚至可以說是夕陽工業看待,GM國際部設到中國,美國汽車科技停滯不前是人所共知,他們的確是創意十足,但其創意卻被制度所限制,包括資本營運,成本的規範,單是員工成本便壓制了他們的創新意念,大部份的利潤要給予員工福利,這讓如GM汽車像一個巨大的社會企業營運多於一個巨大的盈利行先的企業,是很諷刺。
沒有利潤便沒有資源,沒有資源便不能開發新產品,沒有創新便會落後於人,這是現今美國汽車業的核心死症。
相比起美國的資訊科技便可到他們的成功因由是在於高毛利,微軟一百四十億美元收入可以有九十多億利潤,如此高利潤便有餘錢開發新產品,投放更多資源創造更多的新科技產品及服務。
高利潤足以改變公司的發展路向,美國汽車要變革,首先是要找出一種高毛利的車種,才可以救回自己的汽車產業。
不過高利潤多很時都是聘請較少員工的企業,所以高科技產業對就業率並不如汽車這麼大的影響力,亦就是所謂的社會穩定,而要為這兩種不均等的發展上,政府則有責任去做一個平衡,包括讓人民過渡到一種新的工種型態,去應付未來的商業環境,是非常重要。
美國如此,其實香港也是如此,現在沒有穿膠花,現在只有買樓花,只識什麼叫印花。勞工密集年代過去,專業工種隨之而來,但橫看現今的社會仍未見有條件去配合這種走勢,對香港發展是存在極大的陷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