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4日星期四

排碳權的偽善

四十年前唔知道咩叫環保,二十年前開始聽到,但仍未足夠,二十年後今日,開始不只是環保這麼簡單,還要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既要環保但可以發展經濟效益的雙贏。

全球暖化是人類未來的一個重大生命議題,所以各國開始著手如何減低溫室效應,京都條約簽了從而發展了一些發展概念,就是嘗試各國要減低排放二氧化碳氣體,從而減少溫度上升問題。

政府知道人類是自私動物,也是自利動物,沒有好處,幾迫切都不會做,在資本主義社會的全球化環境下,自然會以「誘因」來推行環境政策,排碳權以及排污交易便應運而生。

所謂排污交易其實就是幾十年前香港一些製衣業賣配額的變奏,誰的國家有額外的排碳權,便可以賣給別國,別國便可以名正言順排放溫室氣體,這種以平衡利益而使到各國在排污上進行「等價交換」,從而做到環保效益。

但是否真正可行,實在不得而知,但可行的是從這些交易而讓金融業搵大錢,據報導去年這些交易達到千億美元,真正的大茶飯,所以投行非常重視這個肥肉。

不過個人認為這些交易其實是不切實際,而且反而增加溫室氣體增加才對。大部份持有大量的排碳權是一些發展中國家,他們售賣予己發展國家,而這些國家便可以利用這個權而合法地產生溫室氣體,例如英國向非洲小國買兩億氣體,那英國可以排放兩億溫室氣體,而非洲小國亦可以有兩億氣體價錢落袋。

但我們不要忘記這些非洲小國原本可能根本不會排出氣體,這些Quota只是該國的無形資產,但是英國卻真真正正會排放氣體,那這等於地球上確實排出了溫室氣體,而整個系統沒有因為這次交易而少了氣體排放,反而是增多。

這些排放氣體交易權,是一種金融交易工具,是否能夠起作用難定奪,只是另一種財富塘水滾塘魚,大玩音樂椅的爆煲遊戲。

記得去年話說東涌天氣好左,是因為深圳和珠江三角州因為金融風暴下,各廠關門,少了工業排污,所以便有藍天看看。現在經濟又回到正軌,溫室氣體自然來。

有說這種排污交易最終目的不是要賺錢,而是要國家眼見橫看要付錢,倒不如計劃和實行一些排減碳的工作,一來可以慳錢,二來真正可以減少溫室氣體。這種理念的確有理念和烏托邦,但是在人類的自私心態,未到最後一日燒到埋身的日子,這些排碳方法仍然只是讓金融業多點生意,對地球生態起不了作用。

伸延閱讀
綠色香港•碳審計活動

3 則留言:

  1. 用少D膠袋,環保嗎?
    用多D布袋,環保嗎?
    用多D水洗布袋,環保嗎?
    日日帶住個布袋,環保嗎?當然個袋輕唔會用你好多energy

    環保,有無真係計成個cycle?

    回覆刪除
  2. 浪子兄
    從資料,我是這樣推算。

    力兄
    計算整個環境,的確是難,但是這種偽善環保,並不覺得可以解決問題。
    反而碳足印訂明虛耗碳的消費數值,還有點作用和指標。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