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8日星期一

由「阿童木」到「花田喜事2010」見証港人high tech揩野low tech撈野論

昨日看「花田喜事2010」途中,在iPhone上看新聞,見到一段有關勞資新聞,是本港上市公司意馬國際(585)倒閉清盤,欠下員工一千多萬港元薪酬。

這間公司,是本港暫時能夠拍出電腦動畫電影的公司,該公司除了拍過「阿童木」外,還拍過「忍者龜」,大約四年多前時,忍者龜正準備上畫,我見當時是首間香港公司拍的電腦動畫公司,我便電郵到該公司找他們做訪問,被訪者是該公司的COO,那次還有機會在該公司的試片室看片頭,看他們的製作部,亦看到這公司是有能力製作高水平動畫。最後該戲票房不差,但扣除成本,相信只能夠打和。
這公司前身是做全球最大聖誕樹製造商,兒子接棒最後變身成為動畫公司,起初這公司股價的確是爆上,但後來則後勁不繼。
現在「阿童木」上畫則嚴重蝕本,稱蝕五億港元,即約七千萬美元。若以一間國際動畫公司如pixar的話,當然不是大錢,但是以本港資本公司,的確蝕入肉。

昨晚看了花田喜事2010,老實說,的確是頗為垃圾,這並不是因為胡鬧。因為胡鬧也可以好笑,想當年的「阿諾豬華生力啤」和何里玉的經典笑話同樣是胡鬧,但是卻可以讓觀眾得到共鳴的笑聲感覺。不過這次的花田卻沒有這個共鳴感,去年2009在內地年過億,當然食過翻尋味,而去年知道這戲是對準內地市場,故事的娛樂性也以內地口味,不過個人覺得今次是否一準內地口味,有點礙問,不過內地市場龐大,而且是新年,賀戲片總有市場場,要看看是花田喜事贏還是七十二家租客贏了。
至於唯「2010」較為吸引是楊穎(Angelababy)和熊黛琳。

前者所製作的公司意馬國際出產高資本投放電腦動畫阿童木要清盤,後者成本不高(高只是來自演員薪酬)但也不會是五億製作,但卻可以刀仔据大樹大賺。這是典型香港商家的俗語說法,就是「High Tech揩野,Low Tech撈野」營商結果。

或者我們可以看出如何在營商時找到一個定位以能夠成功吸引消費容群,阿童木成本和品質雖高,可惜捉錯消費者的心態,拍出一些不是現有客戶喜歡東西,阿童木雖是經典,但已是老一輩(60後甚至非70後人物),都不是入看戲的一群,後生一輩又對這故事不認識,很難找到共鳴,在日本票房也不成功,更成為重要敗因。
而花田喜事則明知故事不佳,但可以捉觀眾心理,垃圾卻成功。低成本卻可以高回報。

說起意馬國際,現在要清盤,我便想起美國有破產保護,香港則由執達吏負責清盤事宜,以變賣資產。香港能否有類似如破產保護模式,讓企業重組或尋找資金入股以能夠渡過難關。

本港是否如香港商家的民間智慧真的「High Tech揩野,Low Tech撈野」論呢?還是我們對高科技營商仍然沒有足夠的能力駕馭,反之傳統營商卻一樣有把握。或者我們的營商文化當中,短線投資是很有能力,但長線投資則沒有這麼好的經驗,所以才有這樣的結果。電腦動畫是高投放長期投資的電影產業,需要用較長時間才能夠有明顯的回報增長,但是本港公司或者投資者則不大願意,甚至銀行都未必願意借錢,所以才會有這個下場。

6 則留言:

  1. 「阿童木」原來蝕了五億港元, 真厲害. 即使只蝕一億, 也非常慘重, 沒有多少香港電影公司能夠承受. 香港實在沒有條件搞 High Tech , 特區政府吹水, 信者得咎.

    回覆刪除
  2. http://lmkbiz.blogspot.com/2009/06/blog-post_9872.html

    好似唔關high唔high tech 事,好似係老細問題.

    回覆刪除
  3. 匿名
    五億元絕對可以拍出荷理活級的動畫,其實品質都都叫,但橋段和市場錯誤,所以衰左。

    力兄
    其實都仲可以叫做關high tech事,就是現今香港商人仍然不懂得如何handle從事高資本和高增值的高科技行業。試問我們最大的科科技公司是誰?騰訊,但是該公司只是在香港上市的內地網站公司。
    香港較有看頭,只能想起偉易達和電訊盈科,但市值比起騰訊,真的是牛與蚊比。電訊盈科其實在早年曾持有兩成騰訊股份的。
    港人的短視導致不能夠從事這些科技行業,其實是有一定的理由。

    回覆刪除
  4. 香港主流是金錢挂帥. 怎樣能夠改變港人的短視? 高科技的前期投資實在太大. 沒有國家的大力支持, 很難有突破.

    回覆刪除
  5. 正確d嚟講,唔係意馬要清盤,而係佢旗下從事動畫電影數碼制作的部門Imagi Production Limited(IPL)要清盤。不過果日我用iPhone睇信報,個標題都寫到好似意馬要清盤咁,我都俾佢嚇死。

    話時話,另一隻帝通國際(8220),早排盛傳星爺入股制作電影、卡通片,反而因此使股價勁升。看來,港人對香港電影,對High Tech 制作,仍然投下信心的一票。

    回覆刪除
  6. 當我們說係香港搞hi-ti會揩嘢時,
    有多少人曾經看過或者有意慾看這套阿童木呢?

    對於七十後看這套卡通片長大的人來說,
    小飛俠的名字比較來得親切,
    對於八十後的來看,
    如果是豬麥嘜會唔會好一點呢?
    究竟係markating嘅問題還是hi-ti問題呢?
    這個值得究硏!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