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4日星期四

想不到香港留下的工業是「電視」

如果看今日娛樂版,講述方逸華巡視無線新廠的地址,並不是主要內容反而是會講陳志雲失寵云云,因為志雲大師的職位不只是業務總經理,還是無線藝人,當然有其娛樂價值。

但是從商業角度看,無線的投資,是對香港提供一信心之標記,這是因為興建廠房,並不是拍套戲這麼簡單,可以七日鮮起貨,而是長遠的投資計劃,是企業的長期投資,必需要考慮整體佈局才會下決定,因此是正面作用。

作為華人最大的電視台,雖是坊間的CCTVB,但這次卻不得不承認這是無線真金白銀的投放。邵氏和無線的姐妹公司,正式又投進娛樂事業,以無線的國際營運模式,這種投放不是短視的,而是長期部署,邵氏沉靜了二十多年,除了laughing gor和七十二家租客外,最近一次大家記得的電影就只能去到審死官,以大都會製作公司的電影,之後都再不生產,昔日的邵氏電影王國就更要推前到三、四十年前的真正香港荷理活電影大亨邵逸夫。
這次舉旗,是看準了內地開始正式開放娛樂產業予香港以及國際企業,因此邵氏便回歸老本行,在企業制度當中,邵氏和無線必然是全行中最俱規模和實力,基本上中資、港資的娛樂公司,都沒有一間能與無線對抗,因為資本實力實在太強,即使是剛上市的華誼、橙天等都只能說是有朵但沒有資本(相對地),無線是有其一定的優勢。

雖然資金龐大,但創意卻面臨殘缺問題,創作力不高是這企業的致命傷,培訓人物不足,造成無線有硬件冇軟件的局面,而這問題都不只是無線獨有,甚至是整個香港娛樂產業當出現。娛樂是需要文化,當中在創作、文學、藝術本港過往幾十年並沒有良好的制度培訓人才,大家會看書嗎?但只會看工具書,缺少文化土壤是一個弊端。
而內地則有如一個大爆炸,創作力不斷變種,是使內地近年電影和相關的娛樂產業大有發揮空間。

本港近年不見到工業,到新蒲崗、葵涌、荃灣再不見到人來人往的場面,午飯時再不見到這些地區的上班族買生果回公司,亦不見有小販在擺賣,甚至連今年財爺好像對香港的工業隻字不提,工業已死的模樣。

餘下來原來就只有了我們沒有為意也是工業的一種,電視業,其實是創意工業,在「理論上」本港的電視業會頗有前景,因為創意最重要是任意發揮意念和意創尊重,前者是需要自由的可貴,後者是需要法治的保護,我們其實是有的,只是我們好像放埋一邊似的,沒有為意,或者我們沒有理一樣。

想不到無線變左香港的工業領導。

4 則留言:

  1. 看來這家工廠,仍然會主力大量生產低技術、低檔次、低增值無謂產品。

    回覆刪除
  2. 咁好符合港商原則,因為low tech撈野,high tech揩野。

    回覆刪除
  3. 而且又無乜拍後生仔、現代中年人題材,想培養未來忠實觀眾都難。
    同埋個個工時咁長,仲邊得閒睇電視?

    回覆刪除
  4. 工業,印刷(報業)應該也算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