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8日星期三

改革開放三十年才可拍「唐山大地震」

馮小剛電影向來不是藝術文藝導演,他是一個實在的商業導演,不如張藝謀、陳凱歌可以在海外揚名拿獎,但是他的商業卻是值得鼓勵,因為他很多時都拍到商業與劇情間遊走的電影。如喜劇「非誠勿擾」的中國式喜劇。「天下無賊」的公路電影。集結號的震撼等不都俗,而且他是最多擁有「億元俱樂部」票房的導演。

今次拍「唐山大地震」,也不負眾望,短短三日在內地已破億,比建國大業更快。


要強調「唐山大地震」並不是災難片,而是一套劇情片,看英文的譯名「After Shock」其實更能夠體現這戲的故事,但基於商業價值,必需要用「唐山大地震」才吸引觀眾,才會買飛看戲。

唐片找幾位演員都很稱職,當中小妹妹的張子楓很可愛,而小弟弟張家駿亦乖巧,他們的演出很窩心。而陳道明、張靜初都是很好的演出,反而陸毅則仍然沒有戲味。

說回這戲的主旨其實是以親情為主體,描述大地震後的人生歷程,或者是唐山大地之劫後餘生,而該戲是根據小說「餘震」改編而成。

電影中有多幕場口是讓你「水汪汪」在眼角,它不會讓你大哭,但必讓你窩心而感動。開頭一幕妹妹很孝順要給媽媽吹電扇涼是很令人窩心而動人。此外小弟弟和媽媽相擁的一幕,現在想起也會感動。馮小剛選角是很好,若果沒有這兩個小孩,戲味必然下降。

這戲其實是一套描述改革開放三十年的中國歷史過程描寫,唐山地震只是一個背景而已,該戲以十年為一個單位,大家便發覺中國大陸每十年的一次轉變。如毛澤東過世其實有一種冷笑式場口,大人個個淚流披面,但小孩子卻不知何解。此外細說八十年代改革時大家都南下找機會,以及到近年北方的發展迅速等。此外更寫出內地婚姻制度,金錢交易掛帥等等故事。

當然以馮小剛的醒目,不會觸及一些政治敏感的問題,所以集中「發展」和「親情」來做骨幹已經足夠。

作為一套商業電影,這戲是交足貨。沒有一個冷場位,每每鋪著劇情的交代。

全戲個人最喜歡是陳道明與張靜初重遇,養父對女兒的關懷則是讓人感動起來,陳的演技絕對稱讚。

我在i-square看七點是全院爆滿,幸好一個人看戲怎樣也找到一張戲票。可見這戲對於港人來說都有一定的吸引力。並不是上一套馮小剛的「非誠勿擾」的百萬票房和內地過億票房強大對比。估計此戲會是馮在本港最賣座的電影。

而何解港人對這戲有吸引力?除了是馮在本港被人認識外,更重要是該戲的原有吸引力,唐山大地震是港人都熟悉的歷史事件,此外以一些特技和期望有一定的災難片來看,便會引到人。

另外要讚是該戲的拍攝鏡頭運用都頗佳,這是成本的結果,還有音樂都很吸引。這戲成本二千五百萬美元,其實如何可以收回成本,也不大清楚,雖則可以有過億票房,但扣回院商的收入,只少也要過二億以上才可以說是賺穩罷。

但是現時中國大陸電影成本越來越上升時,海外發行又未如正比上升,單靠本土,其實並不鼓勵,因為過份以成本堆砌出來的電影並不是一定成功,控制得宜才是電影成功之處。

說實話,這戲若果在十年前拍,相信是拍不到應有的效果,單是技術和資金,都不能配合到,或者就是改革開放成功,才可以有這戲的出現。

故事尾段是寫汶川的,是我最不喜歡,可能還在想著譚作人先生的處境,所以有種不真實的感覺,和很虛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