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5日星期三

亞、奧淪為面子工程項目

奧運會是表達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精神。老實說這些都只是門面話,比賽爭勝才是終歸目的,不過關鍵是要在一個公平的平台下進行而沒有偏倚的情況發生便成。

有誰不想贏呢?

現代奧運會其實很政治性,特別在戰前和冷戰時代,直到了1984年美國的商業式奧運打破了這個悶局,使奧運成為一門生意。至此,不論奧運或者亞運都開始有商業味道形式進行。而職業運動員加入這些國際賽事就更加成為一種專業的競賽項目。

體育強國的標記在背後理念是代表著該國的資源鼎盛,這是代表著國家在人力物力都較其他對方出眾,所以為何當年鐵幕國家常常要拿金牌,就是這個因由,即使人民無飯吃,但不能無獎牌。

直到現在,鐵幕國家雖無,但面子工程並沒有因為鐵幕落幕而除去,依然保持著國家的形象項目。所以中國近年在體壇發光發熱,韓國取代日本成為亞洲體壇二哥。

那大家所以為提倡的體育精神能夠激發起民眾對體育運動的興趣,事實上並不多,而體育運動現展至今,基於職業專業模式,其實成為一種欣賞價值極高的文娛消閒盛事。

大家會看超級女排大獎賽,會睇活士在美國高爾夫球公開賽,甚至有PGA頻道、曼聯頻道電視台。但是說實話,試問大家一年有幾多日會走去打排球、落Green或者打到維園網球呢?是會因為有這些賽事而引發你去做運動嗎?我相信是會,但並不會是主因。

反而是身體健康理念才是促進大家有意欲去做運動。甚至俱有社交聯誼的心理才有意思去參與體育運動。強身健體是眾人都知道正面的人生理念,在經濟角度也是可以減少醫療開支而使減少醫療支出從而可以資源上可以有效分配到其他事項上,而企業亦會以減低醫療保險成本。

而職業體育運動則是另一種的觀賞價值產業,投資和回報可以說是高風險,投資是需要政府或者企業來支持。

若申亞是為了提升人民健康的出發論點,其實並不站得住腳,因為健康和申奧可以是兩碼子事。反觀政府提供不同形式的鼓勵行為傾斜政策向市民,反而是提供一個真正的健康人生。舉例體育場地定期免費,聘請專才向市民教授體育運動,而增撥更多資源於這些事項。

直到現在申亞並不是一個良好時機,香港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六十億分攤十三年每年雖說五億左右,即使到百億也是說每年十億,但是每年十億也可以完全應用於體育項目不需要申亞也可以。獎牌得了也不見得會激起全民皆運的理念,珊珊獲金牌時,的確有很多家長要個仔去玩風帆,但現在再問父母還會幾多是持續呢?還時現在又轉到踩單車想做史提芬王?因為獎牌的激發只屬短暫,長遠的設施和政策卻是王道。全民都有興趣時,才使到有真真正正的凝聚力,才是一呼百應。現在急上馬卻使人認為浪費資源,也讓不少這些運動員成為社會的磨心,難為了家嫂。

3 則留言:

  1. 拿!如果辨亞運嘅結果係政府會搞好多減肥修身中心呀、投放資源落美容護膚基建呀等等,唔駛問都一定大把人支持架,駛問搞到今日要夾硬嚟,死都要監粗上馬咁難睇啫?

    回覆刪除
  2. 當然支持,因為有錢搵喎。
    但是否需要引進禮儀小姐作招徠???

    回覆刪除
  3. "申辦2023年亞運會的公眾諮詢報告,結果顯示提交意見的市民中,68.8%贊成香港「申亞」,29.6%不贊成。"
    這個離譜到令人難以信服.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