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會用facebook、twitter、微博以及近期推出的Google+作為你的網絡社群工具,當中要以facebook最為流行,可以說是成為一種網絡上的一種習慣,其次是twitter和微博,前者是美國產物,後者是內地複制版,在本港twitter多以政治題目較多,因為使用者不少都是關心時事和社會資訊,後者則較為優閒娛樂資訊,因為國內甚至香港藝人都開了微博,也是演藝人可以跳過傳統媒體直接向大眾作宣傳之效,因此這已經成為一種產業制,不少娛樂公司都會與微博公司簽了協議,讓旗下藝人於其微博發表內容,成為新的宣傳渠道亦使微博供應商吸引收看者。
這文則嘗試討論社群網絡的政治取向。
在香港,微博和twitter因為它的行徑其實已經劃分了用途,所以使用者已經可以在這些工具作出了自己的取向,發表社會民生或者政治議題甚至找相關資訊,用twitter,娛樂文化便找微博,此外這兩種功能多是以follow居多,發表意見較少,因此要看一些表態也相對沒有這麼複雜。
反之facebook和google+則是對個人的政治取態有較深的看法。這是因為這工具較貼近生活狀況,有如一種實體社交,功能上也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可以發表文字、連結、視頻、圖片甚至是長篇文章等等。所以你假若表態,其內容是可以較有深和闊。
不過這問題便來,政治取態是很個人的,你可以身邊的朋友是保守但你可卻是自由派,過往傳統人物關係當中,你會很少表態,大家可能閒談間會說些事情,沒有太過詳細,但是有了這些社交網絡工具,你的表態便可以異常的深入,那麼與其他人的眼光便會有所不同。
我和朋友都有同一種的觀感,基於過往工作關係,所以會有傳媒朋友,這批朋友大多都傾向自由派,認同民主理念,或者可以統稱泛民類別,而也有一些從事金融、商業圈朋友,大多都會傾向保守但未必是建制,但會認為社會不需要急進和激烈。此外也有一些國內朋友,則對本港社會要求民主則並不認同,甚至是不需要。
如果你的態度同時在社群網絡上發表的話,但不同朋友在眼裡便發生了多少的異見,朋友的眼光便會有所不同。特別在facebook上,因為你一發表便所有朋友都知道。google+有可以劃分朋友的區隔,或者可以減少了異見的情況。好像可以避免了這不必要的事情發生。
但是我們是不是這種劃分成為另一種的真實生活體驗,「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
我們是可以有選擇的權利,何種的方法都是你選擇的自由,你可以劃分,也可以不必要,這也是你的表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