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8日星期日

由「寶萊塢」到「瑙萊塢」

近日不少人在facebook都會說句「All is Well」,這便知道這位朋友看了什麼電影,便是印度最賣座電影「作死不離3兄弟(3 idiots)」,以印度電影而能夠在本港成為一個小熱潮可見這戲功力非凡。當我們認為寶萊塢的一種意想不到的另一種文化涉獵時,原來世上也有其他不知道的創意文化正在成長。

昨日在網上遊走,見到一個名詞叫「瑙萊塢Nollywood」,這時我在想這是什麼意思,我以為估計時「多瑙河的荷理活」罷,意即歐洲電影產地之類。但我再從維基網頁看,這個瑙萊塢原來全球第二大電影生產大國,這個國家並不是在經濟發達國家如歐洲或者美洲,也不是印度的電影大國,而是一個非洲國家「尼日利亞」。

尼日利亞這個國家,我們會想起足球和石油,最近期便是知道該國把人民幣為其該國的外匯儲備,但想不到這個國家原來是全球第二大電影產量國,每年差不多有一千二百套電影製作。

從成本看這個國家的電影仍屬於非常土炮,每套戲成本平均也是一萬多美元左右,而每年的電影票房也只約兩億多美元左右,相比起印度、荷理活和其他國家都不能媲美,但是這個國家第一套電影在1960開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電影業慢慢發達,只是二十多年便有這個產量,這個驚人奇跡也是不能夠勿視。這個國家以往都是以石油為主要收入來源,石油是該國的經濟命脈,但可是這國家貧富仍然不均。經濟近年起飛,當中不同產業開始成長,其中電訊業也是發達產業,不過怎也不及當地的電影行業,電影行業已經成為該國第二多的勞動力行業,能夠僱用這麼多人,這絕對不能三看。

這國家的電影仍屬低端,該國最大投資的電影也只是二十萬美元,可見量高但質少(這是很現實,電影仍是高投放產業,雖則是創意工業)。不過以這種量式出品,其實假以時日,不難會發展為一種龐大成熟的文化產業,寶萊塢都是經過這麼多年才有這個成就。而且非洲這個大陸市場仍未完全形成,有待開發,能夠早著先機,對這個國家文化創意工業提供一個有不俗的土壤。

電影是一個娛樂產品,是社會進步的一種文化象徵,因為當社會進步和經濟有增長時,人民便是需要娛樂,所以古時便有傳統曲目,到現在的電影甚至youtube這些多媒體產物,「瑙萊塢」的興起,其實是反映著這個國家以及這地區上的一種發展的指標。

現在這地區的電影品質仍屬落後,這是很正常,因為資源和智識是需要學習和成長,但早晚也能成大器,是預料之中,而且當人民生活水平再不只限於一些平傭品質時,製作人便需要再次進化才能夠存活下去。

作為外方人看這不同地區的電影,都可以理解當地的文化和風俗,也是一種不錯的學習過程,寶萊塢常有舞蹈在電影中,瑙萊塢便是節拍輕快的音樂在其中。

這戲叫BlackBerry Babes,下次或者有iPhone Girls或者Andriod Men都唔奇。

1 則留言:

  1. 人家的電影業在進步,反觀香港,差不多所有以前引以自豪的(包括電影),都在退步:(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