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9日星期五

看情迷午夜巴黎還需自我增值

老實說,看戲很少時候覺得自己不夠明白,但當我看「Midnight in Paris」情迷午夜巴黎便感覺到自己的文化是如此的貧乏。

這個故事大綱其實並非複雜難明,甚至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很多時編劇都有過這類型的出品,就是時空穿梭,所以大橋並不複雜,即使這戲的核心主旨,也同樣並不複雜,那就是人對過往的文化過於浪費地嚮往,認為昔日時代才是最美麗。

如果單從這個結構上的橋段,或者認為並不深奧,但問題戲中的人物對我來說真的很深奧。大部份戲中人,原來我只懂一個海明威和畢加索。其他人物我成以說是近乎零認識,F. Scott Fitzgerald、Josephine Baker、Gertrude Stein、Henri de Toulouse-Lautrec、Paul Gauguin和Edgar Degas,這些人物,我一個都不懂,現在我知道我只是看完後走到維基找這戲的戲軌再重新記出來而寫出他們的名字。

正因為這樣,便很難投入戲中的故事,即使很明白導演對人生的道理經驗。但基於自己去唔到這個水平,只能平面細看。

另外這戲亦同時反映著導演對自我心處的一些描述,例如他對共和黨的嘲諷,對荷理活的看不起庸俗化,又對巴黎(歐洲文化)的認同,都是有活地亞倫一貫的夫子之道。

下次再看這戲前,還是需要浸淫一下這些文學作品,思想下先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