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2日星期二

陳偉霆在大陸走紅看中港經濟的走勢

因為曉明蛋糕一句「而我不知誰是陳偉霆」這句話,曾經在高登討論區熱烈討論,陳偉霆這個名字便離不開「而我不知道」這五個字,用Google打頭三個字都可以會衍生出一個整個句字,可見這個威力有多驚人。及後陳偉霆跟Twins的另一成員阿Sa拍拖,同樣受到嘲笑,皆因女尊男卑,他當時仍然是半紅不黑,在J2兄弟幫做節目而已。

在香港未能成功突圍,仍然是跑龍套角色,未能再上一層樓,依然是阿Sa男友這名號,最後便回大陸發展尋求新路向也屬正常,幾年過後,於去年他在大陸拍了一齣「古劍奇譚」大師兄陵越一角,便在大陸正式爆紅起來,片約紛紛飛至,大陸一些大型雜誌也會找他做封面,連英皇娛樂周年演場會,昔日排在二線位置,今天都可以放在一線的當眼位,真正紅了。

他的成功是拜大陸市場所致,站在他的角度看,的確是吐氣揚眉,再不是而我不知道、阿Sa男友,而是隨之而來的William、男神、小鮮肉的名字在他身上。

時間過後,他最後跟阿Sa分手,當中為何分手在此不討論,這次討論是William回大陸成功是代表產業北移下的趨勢以及最終的影響。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盛產亞洲名星,而並不是中國名星,梁朝偉、張曼玉、張國榮、劉德華、周星馳、周潤發、成龍等等。他們紅的不只是在大陸(當時大陸紅沒有什麼著數),而是整個亞洲地區,發展是向外型,打進日本、韓國、東南亞、台灣,周潤發、成龍甚至到荷里活拍戲,梁朝偉、張曼玉、蕭芳芳更是國際影壇奪得影帝影后。當時香港電影的針對是亞洲市場,因為市場夠大,利潤豐厚。

九七後,或者說是CEPA展開後,情形一個一百八十度轉變,因為合拍片關係,香港電影人走到大陸拍戲,而同時間大陸市場也隨著經濟發展轉變起來,大陸本身市場極龐大,甚至足以改變市場遊戲規則,一套片可賣數億元,比起亞洲市場還要大,作為投資人,以及香港典型特色思維,最方便的利潤便走去,香港電影製作從來的是短線,很快整個香港娛樂產業便被大陸吸進去,不論是電視、音樂、電影的製作人紛紛到大陸掘金,因為即使不需要太好的品質都可以有穩定回報,看一些爛電影(特別是王晶出品、黃百鳴近年的新年賀歲電影),都可以賣到錢,但在其他地方並不是有太好得回報,當中他們利用香港品牌的吸引力作招徠,同時間用大陸的成本(大製作)做基數,其實這種模式和大陸的現今的工業其實都是差不多,就是一種粗放型工業製作,以量但沒有質來獲取利潤,但毫無品質可言。即使現今所謂的明星,其實只能在大陸範圍內成功,走出國際的,仍然很遠,國際范成功?取笑多過真正成功走出去,但是因為本土力量夠大,便可以說是成功,但仍然未做到真正輸出到國際市場,反觀韓國近十年真正做得到取代香港成為亞洲明星輸出地。

一些二三線演員在香港不成功但在大陸只要拍一兩齣戲被看中的話便有機會突圍,看看劉愷威的在風雲天地的演技居然還可以在大陸紅得起其實已知當地對演員的質量要求。大陸製作每年可會有十套八套是有一定品質的,因為量大時便會有出現一些較好的品質,但這並不等於整體上是有較佳品質。同時間香港因為人材流失下,投資者又短視,放慢投資而讓品質倒退,這的確是事實,試問現今本土電視或者電視有幾時是成為話題作或者真正大賣?

這種環境下,便形成香港娛樂產業倒退但大陸娛樂產業並未見得真正進步,只是外觀上或規模上是進步,但品質依然是落後,特別是製作時裝電影或電視,古裝劇則要看某些特定的製作團隊。

而香港被吸走了一批專才而又沒有培訓新血下,便無以為繼。本土電影、電視都只能偶爾爆冷成功但沒有制度上改革,培訓人才只得個講字未成完整規劃的制度,現今香港投資者仍然缺乏佈局,反之大陸大財閥開始有佈局,看萬達購入AMC戲院、阿里巴巴投資外國電影、CMC和華納合資便是一例,這都是國家政策使然並由一些大陸財閥配合。香港所謂的電影大亨失了方寸,錯失時機,沒有利用香港原有向外型的優勢,發展亞洲市場作定位,反而走去「融合」,以為吃方便飯賺利潤,現在最後便只吃人家吃剩下的飯菜而已,自我矮化。

這種關係,其實和今天中港經濟和政治關係非常相似,原本是可以幫助人家帶領出去,但正因為香港領導人奉迎上級,走精面,不願嘗試新方向,最終便成為下把位。這些政策,老實說是現今的中生代的人所決定,八十年代眼見大陸便宜勞工成本一窩風回大陸設廠導致香港產業空洞化,這些中生代年紀老闆以為自己看準經濟起飛,吃了頭啖湯,但現在成本上漲根本做不到生意,又因為再不願意投資技術而被對手爬過頭,然後拿了錢在港安晚年便細說自己如何成功便沾沾自喜但其實他們只是吃埋下一代的利潤而己,還要向後一代說你不該。年輕人嘗試脫離這種制度時,反過來被這些中生代社會領袖所鬧,說不聽話,說不理解現實社會環境,這種歪理充斥著不少中年人士的思維想法。

今天情況,回大陸的一批演藝人的確是會搵到食,留在香港的的確搵食艱難,情況如同其他行業類同,後生一輩留在港掙紮求變,難度比當年中生代所說的獅子山精神更難,因為再不會出現有利的整體環境以及相關政策讓你發揮,阻力更大。但我更加佩服的是這些年輕人留在這個地方求變的一群,因為逆境波向來不易打,但還繼續打下去。

在沒有成本下求變就自己找出路,縱觀整體環境架構,互聯網是現時最可以讓年輕一代發揮所長,因為這個環境沒有中生的代包伏,還看香港在此架構上自由時,便應該多方面在此環境下嘗試,媒體的、應用的、服務的,放到這個互聯網平台上。定位是本土化加國際化,的確是可以去中國化(因為這向來不是你的專長,無謂跟大陸爭食。)去中國化並不是什麼離經叛道,而是市場使然,中國化好得過大陸自己嗎?反之本土加國際才是有機會突圍。

你或者不是William般走到大陸跑,寧願留在香港,那你就用你的本事改變,William成功,你也可以成功,或者比別人更難,但當成功的話,成就會更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