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2日星期六

阿里收購南早防港人失去英語世界話語權

阿里巴巴收購南華早報在市場上一直盛傳,今天終於確認,阿里巴巴全面收購南華早報集團旗下的媒體資產,包括《南華早報》的紙質和網絡版,雜誌和戶外媒體等業務。作價並未公報,並同時表示網上版南早將會取消收費模式,明顯阿里希望在此媒體上有一番大作為,並以南早為旗艦,以英語基礎環境下的媒體發展國際市場。

南早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報紙仍然屹立未倒,多年來,不論殖民前後,該報紙一直是香港政府的喉舌,97前是港英政府喉舌,97後便是特區的喉舌,當中會有時候與政府意見並一定完全一致,但大體上,仍然會跟政府路線。其影響力是甚大,由於南早是華人社區當中,最主要的英語媒體,其發表的內容,一定程度上是與國際輿論接軌,這是英語因素使然。所以多年來南早在香港市場一直獨佔英語媒體的話語權,即使有英文虎報,曾出現的東快訊,但是南早的江湖地位依然保持不變。

所以阿里巴巴作為中共政府走出去的代理人,輿論是極為重要,特別是針對英語市場。事實上當今全球,英語在商業社會以及政治環境下仍然是主流語言,所以各國都會推出英語的媒體,以便能夠在國際輿論上有其話語權。即使CCTV都有英語台,半島電視都要有英語頻道就是這個理由。阿里近年積極購入媒體公司,由電影製作、財經雜誌到今天的《南華早報》,都看到阿里的佈局,就是希望以內容與其電貿混合式營運。這如意算盤是否打得響是未知數,因為屹今為止從未見有公司成功把傳統媒體和互聯網合併營運是成功的。

但是南早被收購後,商業層面對港人其實並不是最大的影響,而是港人要面對英語世界話語權被架空,特別是傳統媒體。阿里收購南早,阿里副主席蔡崇信說要「客觀公正報道中國」,以中國式文化,這個Signal都很明顯不過罷。就是叫你正面報中國,而非反對。未來路向的南早,將會是親中共多過親香港政府的報紙。

譚衛兒入主南早其實已是訊號,香港人的英語話語權將落到中共手上。在香港兩個最俱影響力的媒體南早和無線已經收編,傳統媒體基本上任務完成。日後傳統英語媒體有關香港的事兒,南早定當跟緊路線,那意味著西方社會對有關資訊、輿論便會改變。這樣站在香港人的立場便並不有利,因為港人失去對國際社會的輿論力量時,港人有什麼訴求及聲音,或多或少都會被減弱。南早即使並不是隻手遮天,但爛船都有三分釘,其輿論影響力依然存在。

那麼如何在傳統媒體早被歸邊時,有什麼方法可以抗衝呢?

互聯網是現今唯一的方法,在香港的環境,特別是Facebook,便是主要輿論的陣地。現時大部份網上報章、網媒等,新聞媒體讀者所收到的訊息主要導向來源是透過Facebook得到資訊,即是說這個平台是最能夠影響輿論,而且暫時仍然未被中共所管治得到(他日難講)。其中一種抗衡方法是意見領袖在發表意見時的方法,現時香港大部份的意見領袖在網上都已中文發表,但日後建議意見領袖嘗試以雙語廣播,即是中、英文同時發表意見。這樣才能夠有方法讓「外面的世界」知道港人的聲音。

這並不是幼自的想法,而是現實環境需要面對。事實上近年到一些外國媒體網站(英語為主),凡是討論有關台灣、香港的新聞時,留言者很多時都是來自中國大陸的網民,他們未必是在大陸,很多時是在海外的中國大陸人,他們極為熱心的海外五毛, 他們會以中國大陸利益為主體,必然是反對台獨、反佔中、大中國主義上腦的一群,而且量多如牛毛。倘若香港人還不嘗試以英語來發表意見,若干日子後我們的話語權便會慢慢地失去。到時「Hong Kong is not China」這新聞都不會在國際媒體上看到,因為人家根本不當是新聞,只是無用聲音。

一個例子便是新加坡Amos Yee余澎杉這少年,他能夠在國際輿論上發表意見並且得到關注,當中原因是以英語對答和發表意見,亦因為這種輿論力量下,新加坡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未對他有更進一步的打壓,這便是英語話語權其中一種優點。

所以今天意見領袖們請帶起作用,普羅大眾便會跟隨著,或者自己做起,Come On James!!

伸延閱讀
Alibaba buys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Group’s media business, pledges to uphold editorial independence and remove paywall
阿里收購《南早》 稱「客觀公正報道中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