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8日星期四

王寶強一事反映中國怨氣嚴重

近日中國的新聞最火熱的再不是孫楊我是新世界或者傅園慧的洪荒之力,而是王寶強離婚案,他指自己的太太與自己的經理人有染而提出離婚,這段新聞成為中國網民及百姓近日最關注的事件,而且事情不斷有新發展,其他新聞都比下去。網民在王寶強的太太馬蓉的微博留言洗版,大罵的的說話不絕,整個輿論都替王寶強不值,甚至有支持者說要找出經理人對質、打罵等等,又有中國網民在澳洲聲稱見到經理人及馬蓉,要大罵一番,但原來只是認錯人而已。

這麼熱鬧的新聞,其實是一樁家事、一樁娛樂新聞,但發覺國民對此異常的關注以及提出不同的議論、觀點等等,這麼熱切的討論是很少有,因為以往這些大眾關注的事宜,當局必然會留意或者因為生怕發酵而要求降溫,但情況並未見到。

國民對此事非常重視甚至去到一種公眾事件般,有如公審馬蓉及經理人,為什麼如此咬牙切齒,眾人對這對人如此憤慨?

國民對這些人家家事如此著緊,但是自己切身的事宜,卻不聞不問。

國民會關注維權者被入牢的事情嗎?

百姓上訪但被公安阻撓,會有人關注嗎?

著名的國家黨刊物「炎黃春秋」突然被叫停,有人理會,有人在網上聲援嗎?

明顯是沒有。

因為大家都知道,你走去聲援?你在網上寫一段文字?你想有麻煩了,你想被查找了,你想被慰問了。
所以大家自自然然不會說話,因為知道這是觸及到權力執政者的敏感神經,倘若一掂,自招麻煩,輕則被管,重則坐牢,這是碰不得。

但是社會卻仍然充滿著不滿的情緒,不公平的事情一直在發生時,而且言論自由、網絡自由在牢牢管著,沒有渠道發洩,那總要找一樣事情做「標靶」。

王寶強一事便成為大家的「標靶」,大家可以盡情發洩、聲討、責罵,這不只是一種消費娛樂,而是一種宣洩不滿的社會洩洪。

而更重要是這不會觸及到當局的神經,因為只是藝人的事,在當局眼中藝人只是供人娛樂,所涉及的人物又不是牽涉到國家關係,要罵要鬧悉隨尊便,不要到老頂頭上便是。所以當局自然繼續讓大家洩洪而不加阻止,因為「言論自由」啊。

藝人就是負責這種被罵的功能,看看在奧運期間,有人沒有支持國家隊或者稍為遲疑,便被網民大罵,藝人要急急貼圖以補大家的憤慨,藝人就成為社會上的無形標靶,有什麼不對勁的,不會指罵誰,藝人啦,因為「好蝦」。因為大家不能罵其他單位,你會罵體育局包庇有人吃禁藥嗎?不會,因為你挑起了國民和當局的情緒敏感神經,不會碰,這是神州大地的潛規則,就是這種無形之手的潛規則,成了社會的一道大牆和阻力,不能進步。

而另一方面,從王寶強一事看到國民的怨氣無地方發洩,找了一個出氣袋,便全力地使勁,但是這種方法於事無補,因為怨氣的方向根本不是這裡,不是馬蓉和那位經理人,也不是為倫理道德討公道。怨氣一直沒有走,只是轉換一下,但人民的怨氣仍然會持續下去,而且會越來越重,越見嚴重,當局有不能觸及的底線時,其實人民也有自己的底線,一旦人民的底線被打破,大爆發便出現。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