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0日星期一

點解連香港政府都要詆毀本土的科技

今日看到南華早報的報導說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八達通的成功使香港的電子支付科技落後,這句話真的很爆,因為將如此超級巨大的罪名加諸八達通身上,如果我係八達通總裁一定反擊回應。當年八達通出現,當時可謂是全球創新,二十年來,這張卡絕對是港人的一種文化特色。

二十年過去,你話佢好唔好用,其實係好用,但係夠唔夠先進,你可以話佢未夠好,可以再改善。但係你話因為係佢而使到香港電子支付應用上落後,就實在講唔通。香港電子支付落後,如果係因為一間公司而影響,就真係太看得起八達通,同埋太小看政府的力量。

八達通成功,其實和今天大陸的電子支付一樣,是有政策性的傾斜。當年八達通未有,匯豐在香港都推行過類似的電子支付Mondex,但係就不太流行,因為平台不足,但係八達通一開始就有地鐵呢個平台,所以上客好快,往後就好成功,而且其他國家亦開始採用,可見這技術並不落後。當然二十年過去,科技發展的速度遠超想像,今天電子支付不再是透過一張卡,而是透過手機,二維碼、一個賬號就搞掂任何事情,這種技術的而且確是方便,中國在這方面是值得學習。

但係邱騰華將香港電子支付落後怪罪於八達通上是不合理,說因為太過成功,不肯創新云云。想說明首先八達通是政府間接持有的公司,如果是八達通有錯,政府也理應負上一定程度的責任。再者八達通只是一間私營企業,何得何能可以使一個香港科技落後起來。

電子支付落後,當中政府是責無旁貸,八達通發展有二十年,這二十年來,科技進步的同時,政策也應該要進步,而不是每每都跟外界說自由放任政策(但事實上又不是真正自由放任,而是對某類人士政策傾斜),又或者要參考外國政策才決定,這就不是叫創新啦,但港府往往就是這樣,政府將責任推到私企上是著實危險甚至是一種對香港營商環境上帶來負面影響。在金融科技政策上,港府一直落後,政策出台每每慢過其他國家如新加坡幾年,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理應在這方面是要行得前,但是每每問到有關問題,政府必然會說要考慮周詳,倘若以這種論調來說,那麼其他國家搞金融科技就考慮不周嗎? 電子支付香港落後在某方面是事實,如網上購物並未達到如中國大陸般方便,但是這個情形其實和政策方面有關。政府沒有提供政策優惠或者協助發展電子支付。

如果係要推,政府根本絕對有能力向八達通推行科技發展,作為地鐵最大股東的港府,難道沒有Say的理由嗎?這二十年,政府有沒有做推手呢?

另外要留意,近日情況開始轉變,因為支付寶要來港了,港府自然配合一起跳舞,看看《東張西望》走到街市賣廣告說可以用手機付費的環節,就知道時代要來臨了。而這個時代再不是八達通,而是中國的電子支付應用來港要多一杯羹。

難怪政府要出動邱騰華鬧下八達通如此不爭氣,師父明白了。

連本港科技應用都可以被政府拿來祭旗獻媚,實在替八達通不值。香港科技落後怪罪於企業,又唔關政府事?這個政府樣樣都唔關自己事,置身事外,然後就說很努力替業界服務,真的是不知所謂。電競比賽找個局長出來講支持就叫做實事,試問政府有沒有做過真正支持電競項目呢,有沒有稅務優惠呢,有沒有技術支援呢,或者參考一下韓國電競產業上政府做了什麼事情。香港曾經最成功的娛樂產業今天到什麼地步呢?單係電視發牌就可見到港府有幾落後與政策傾斜而非所謂的自由放任政策。金融科技一直停留於諮詢諮詢再諮詢,可謂真的是議而不決。為了某些人的利益,現在有大財團進駐本港,就即時大開綠燈,然後就說其實很支持科技,為什麼現在才開綠燈呢,以前又不開呢?實在不言而喻。

老實說並不是反對中國的電子支付來港,多一間公司來港競爭有利市場發展是事實,但是對港府這種大細超以及將責任推給別人實在看不過眼。

伸延閱讀
Hong Kong slow to go cashless? Blame success of Octopus card, minister says
韓國人的電子競技實力為何能稱霸世界?

2017年10月21日星期六

香港連大灣區也沒有資格恥笑

近日看見輔仁有一篇寫有關粵港澳大灣區休想做「矽谷」,因為這個地區沒有自由土壤發展,頗為同意,因為今天創新最重要是自由和沒有束縛環境,缺乏這些養份是難以再上一層樓。

不過對於香港人來說,不只是休想做矽谷,連大灣區的高新科技也沒有資格笑人,因為香港連對面深圳河的科技土壤都不能比時,你還想什麼呢?

如果你在千禧年代時已經有接觸過資訊科技的話,一定會記得電子手賬Palm,那時候不少上班族或者IT人手上都會有一部Palm,記下你的日程,這部Palm是當時最新科技的gadget,而Palm的靈魂是當中的處理器,而處理器的製造地點在那裡? 居然是在香港的大埔工業村,相信不少年輕一代的港人想也想不到香港居然曾經可以有一間晶片製造廠。Palm的處理器就是Motorola DragonBall摩托羅拉龍珠處理器,由研發到製造都在香港生產。可見香港並不是沒有科技。可惜當大家以為董建華口口聲聲話搞科技時,Motorola卻關了這廠,移到上海。往後Motorola和Palm的命運是另作別論,但是我們卻白白失去了產業升級的機會。因為政府以小政府做借口說不會為企業提供優惠,但人家上海又送地又免稅,自然北移啦,仲同你講心嗎?

回歸後時常說搞創科,但二十年來創科過什麼?政府政策緩慢,沒有心力去投入,只搞地產發展,但地產發展卻正正是創新科技的死穴,因為成本高昂時,Startup公司又怎樣可以起步呢? 美國灣區可以在車房研發新科技,深圳也可以租個千多元的山寨廠搞出個手機,但本港後生仔在香港租個工廈都六七千時,仲要得百幾呎,這種環境可以孕育到什麼來?

搞AI或者大數據,很多時是需要龐大的數據來做試驗和研究,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政府或者一些公共機構提供開放資訊Opendata,新加坡在這方面明顯快過香港九光年也不止,楊偉雄仲同你講要兩年後才出台,今天科技是分秒必爭時,香港的創科局還停留「研究」階段,試問如何可以趕得上呢?

推行政策或者推動一些社會的龐大經濟產業,這個責任必然是政府以及當地的一些大企業,而當中機構的管理人便是領導角色,去帶領社會前進,可是香港這批人到中年,五六十歲,思維完全脫節,這並不是年齡上的歧視,而是他們心境上的老化態度以及保守只關顧既得利益者。由早前Uber被打壓到Airbnb都被人有機會坐牢時,口裡說支持創新但行動卻拖創科後腿,這便是今天香港的創新科技土壤,極度貧乏。

或者大家看不起騰訊又分拆閱文IPO上市,又想刮一筆,但是人家當年可以山寨出個ICQ變身今天世界十大市值公司,當中深圳政府無疑是給予一個良好土壤予這公司成長。再看航拍機DJI更是香港政策落後下的一個教訓,真係幫人掘埋井比深圳飲水,政府在這方面有沒有幫過手?深圳政府當地給予地方起研發大樓,但香港就用來起貴價劏房,仲要伸手去搞郊野公園。

這些壞政策是我們香港後生仔搞的嗎?是年輕人做的孽嗎?如果今天年輕人不願去捱,又搞事使香港不安的話,那麼今天領導香港的領袖背上更大的孽,這些領袖回想自已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百業興旺,是誰去提供這個好土壤你去發展?才有你們所謂獅子山精神,就是當年的領導人,但今天到你們做管理人,卻一塌糊塗,好無建樹。前人種樹,後人享福正是這個意思,但是回歸二十年這批領袖種過什麼的樹呢?

我們真的曾經有過一批很有遠見的領袖,帶領過香港,但是香港領袖的能力每況越下,也自然不會有什麼好東西出現。看看近日恒地賣的二百多呎的劏房也要每呎二萬五時,你認為是良好的Startup土壤嗎? 然後四叔話,我都捐左地比後生仔搞平價樓啦,仲想我點喎,嘩,真人系多L謝喎。

我們沒有資格笑人,因為我們的領袖實在太過不堪。

2017年10月19日星期四

汪阿姐西九唔係淨係得你一個戲曲界架!!

西九文化管理局日前公布委任方美昂為表演藝術總監,領導包括戲曲等多個範疇,當中包括戲曲、舞蹈、戲劇,及音樂和戶外等團隊。報導一出,八和會館主席汪明荃就提出反對,認為方美昂沒有戲曲經驗,難以為日後西九戲曲中心服務云云,而她指出為什麼要找一個外國人來做總監,並不合適。

原來今天的香港,西人打工是一個原罪。

如果根據西九局所指的委任,方美昂的職責並不只是戲曲一個範疇,還有其他,她的職責理應是看大局和全面性的方向表演內容管理,不只是一方面,而根據資料顯示,她也有一定的管理資歷,並不是汪阿姐所講這麼外行,而更重要是唔係只係服務你一個戲曲界。

相信西九局一定有考慮過其他人選,當中包括本地人,還要會想過本地戲曲界別人選,但是要知道粵劇界文化,他們的關係千絲萬縷,過往這個行業的著重關係而建立,粵劇界講埋班,同行關係非常緊密,而且在華人文化當中,朝中有人好辦事這種概念根深蒂固,況且在戲曲這種舊式傳統行業,更是常見。你見粵劇各種埋班的戲團,都是有各自關係。倘若真的找一個本地有份量的戲曲界別人來做,這種利益關係會否出現呢?大家心知肚明,不要這麼明顯地說罷。相信西九局亦了解這個情況,亦避免出現有私相援受的機會,才找了一個外國人,阻隔了一重,以保西九局的名聲。

西九局建立以來一直都問題多多,行政總裁多次換人,企業管治問題早已成為話柄,避免瓜田李下再不想出什麼亂子,其實是理解。汪阿姐雖然為本地粵劇界很仆心仆命,是理解,但是亦要知道權衡輕重,整個西九局其實是香港一個重要的文化資產,不只是一個界別或者八和會館圍圍威的機構,西九局的佈局可以是香港其中一個軟實力的關鍵點,所以不能有私心,這一點,汪阿姐一定要明白和看清全局。

找一個西人做高層然後被人鬧都不是第一次,還記得港大當年找來馬斐森做校長時,腳痛專家盧寵茂即時鬧話做咩要搵外國人來做校長,西人做校長或者一些政府以及公營機構高層在今天的香港已經成為一種禁忌一樣,這種以族群和東西方對立面作判斷居然可以紮根在香港的精英群當中,其實是非常之恐佈。盧寵茂和汪明荃認為外國人管理香港是不該,這種心態其實是看低自已的表現,另一種心理自我價值看低的表現,如果是胸襟廣闊,有能者居之就是,何需要看是來自那個地方,四方八面的精英來港才是香港的優秀之處,正如今天不少中國來的專才來港工作一樣,難道汪阿姐又鬧佢地喎,不過汪阿姐當然唔會啦,北大人喎,自然要更加恭敬有加,如果是位北大人做這位,到時汪阿姐又話好事,引入中國傳統京昆劇文化,提升本土粵劇質素云云。但現在一找位外國人來做,人家是管理專才,甚至在中國方面有工作經驗,都可以被人批評。你話香港依家沒有義和團基因,真係唔多信。

現在等睇其他愛字頭傳媒又鬧,然後有關利益人士認為蝕左少了份利益,對方美昂諸多抯攔,到時人家意興闌珊,最後唔撈。這也不是第一次。香港沉淪,淪落到以種族膚色來定職位,香港有前途至奇。

汪阿姐八和會館你玩晒冇問題,自己圍威喂年年你做主席唔關港人事,但唔好拿西九來作私人俱樂部囉。

伸延閱讀
西九:已充份考慮藝術總監人選
委任方美昂為表演藝術總監 汪阿姐鬧爆西九用西人

2017年10月13日星期五

中國政府入股IT巨業理應感恩

新聞報導指中國政府有意入股中國現今數間資訊科技巨企,包括阿里巴巴、騰訊、微博等。有指入股大約百分之一的股權。這消息一出,無疑是一個很大的輿論和市場消息,因為今天這些企業,再不是昔日行行企企的二三線股,而是可以影響整個市場,甚至整個行業的巨無霸時,因此一行一言,都十分之要留意。

中國政府入股這些科技巨掔當然是希望能夠讓這些企業在政府可控之內,如加入政府委任的人員入董事局甚至在公司有任職,好讓企業被能夠「觀察」之內,不會走出規範。站在企業老闆來說,無端端要入股、甚至可能是迫你入股,自然不是味兒,有點被共產的感覺,有如當年解放後,不少私企被共產或者被政府入股一樣,這種情境題,對於今天六七十後出世的中國富豪來說,未必很有經驗,但對於上一代來港逃難的企業家,一定記憶猶新。

政府入股後,一些負面影響是會出現,例如在創新上可能會放慢,因為好自然是政府有關董事會要求跟緊一些政府推出的法規,但是法規往往是落後過科技的創新,因此會使到創新科研或者方法會因此被拖慢甚至未能出現。這是對企業的競爭能力是有所損耗。

以上的情形是在一個開放形以及自由社會是會出現,但是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上,這種限制其實不只是入股的公司,隨時是其他公司都會因為出現一些創新研發但法規上不行而可能被壓止也不定,所以當大家都被削去競爭力時,其實都是沒有輸在起跑線。不過我們要學習中國社會特色的文化,要留意是中國政府入股,其實是對這些公司加持,給予「天朝御准」的意味,某程度上是開了綠燈。況且中國今天的社會是俱封閉性,外資企業基本上是難以進入,競爭情況是相對細時,而且國家亦有意無意是裁培數間巨無霸時,政府入股是更屬「恩賜」。

當然這些企業到走出去時,便會出現了阻力,但是以今天中國市場規模,未來十年專做內需市場其實都足夠他們的企業成長,而且這些企業一直以購入外資並引進到國內市場時,這種模式有如一種買辦代理人,因此未必是想像中有負面情況。

可能入股對於這些公司的老細有點擔憂,生怕被削權甚至被踢走,自己心血一朝白費,但是對於投資人或者小股東來說,誰做老闆不會介意,總之能令股票繼續升市,繼續賺錢,那個老闆被流放、削權或者創新科技開倒車,也不會有人介意。

伸延閱讀
【高管感不安!】中央入股IT巨企恐礙創新

2017年10月7日星期六

《反黑》與《使徒行者II》不相伯仲....

近日有兩套港劇都多人講同多人睇,就係在中國超過三億點擊網劇《反黑》以及蘋果同HK01日日報導的《使徒行者II》,前者聲稱電影手法拍攝,後者有騰訊合拍製作所以聲稱高質素。老實講,兩套都真係不相伯仲,都係咁流,都係咁爛。

《反黑》以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做背景拍的警匪故事,因此配樂和主題曲都有八九十年代的影子,作為一種對那個時代致敬的手法,但是同時在製作和導演手法同樣地都好八九十年代,如果閣下對香港電影有點留意的話,這套戲的演繹手法其實好有「中大電影創作室」年代的影子,低成本製作,拍攝水平和故事都停留於八九十年代,即使所謂是用4K製作,但畫面依家有很大的差落。導演手法平鋪直敘,演員的演繹方式依然是浩南古惑仔模式以及李修賢時代。故事有時常有反駁位,由第一集吳岱融在一個圍村祖屋輕易逃走以叫人發笑,故事說那位招積目中無人不懂尊卑但到頭來又要向叔父支持去搞事,再到數集後那位招積說要香港天下大亂原來只是找來幾位古惑仔向一些士多搗亂就叫天下大亂。演員的演技只有那位招積張建聲是真正稱職,其他主角演技實在難以讓觀眾投入,陳小春永遠都係一個樣,陳國坤做高級督察捉賊要成套老西仲要三件頭真係整齊到無朋友,這種戲劇手法能夠有說服力嗎? 而編劇依然用傳統電影黑社會模式去演繹,即係後生一輩一定差,老一輩就一定有江湖道義之類,由英雄本色三十年前到九十年代古惑仔到今天仍然以這概念去演繹故事,港式黑幫電影依然是跳不出舊有框框,導演嘗試學習杜旗峰手法以江湖來比喻香港環境但是東施效顰。

至於另一齣同樣多人討論是TVB重頭製作《使徒行者II》同樣馬虎處處,原來整個泰國所有人都可以用廣東話去溝通,故事一開頭譚仔三哥給予暗示洪永城放低條匙,理應好低調秘密,但洪永城一拿起就拋上手,真係荒死無人知。黃翠如的角色仍然是低能弱智的演繹卻要她做臥底,香港警隊質素真的這麼差嗎?而最搞笑係個個都係臥底,好似唔係臥底就不能做犯罪集團一員。至於演員的演技實在一目共睹,黃翠如無進步,三哥得個Chok,其他演員是「我在做戲」。至於所謂的大製作更見失望,鏡頭搖擺就是有新風格,畫面質素依然是假高清,想知用4K和tune下色真係要用好多資源嗎?三年前HKTV做到點解《徒》劇有埋騰訊做投資都去唔到應有的水平,真係咁難?

但唔好理,《反黑》有三億點擊,《使徒行者II》依然有收視,TVB仍有大量鐵粉,問你死未。

但係另一個電視台ViuTV卻好像無人講,奇妙電視直頭好似無開過台咁。

ViuTV其實有不少不乏創意的電視劇和綜藝節目,《暗中旅行》以視障人士去講旅遊,新穎過仲係陳貝兒集集喊又九唔搭八叫人反思的岑應式嘩眾取寵節目,又例如最近的《未來還未來》其實是一個題材、拍攝手法、演員演繹都是可觀的一個電視劇,故事講幾位年輕人在香港生活對未來的掙扎,其經歷相信有不少年輕人有共嗚,如阿妹演的港女面對婚姻的難關,劉俊謙演中國大陸來港打拼做演員的故事,都很有意思,其中劉俊謙的演技可謂很到家,絕對好過對台袁偉豪同周柏豪及三哥,可惜大家會問「而我不知道劉俊謙是誰」。

當大家說要看新電視新的改變,但是港人其實同樣沒有改變,同樣大家飲CCTVB的奶,眼見三億點擊就認為有水準,一些小本製作但用心去做但就乏人問津,因為這些題材不是港人以往傳統的主流,不是警匪片、不是爭產、不是專業人士或者紀律部門故事,就會讓香港觀眾望而生畏,認為悶(其實可能那些觀眾唔明所以話悶來掩飾都唔奇),但事實上電視或者電影可以有多樣題材,可以有好多種,《未》劇其實是非常貼地,甚至是今天香港社會實況劇的寫照,但無明星、非大台,大家就Ignore佢唔存在。

有時候港人是不值得擁有一個新的電視台,餵CCTVB題材的劇集、CCTVB模式的新聞、CCTVB的綜藝倒進你的口,依然會吃,港人是口裡說「我唔睇TVB」,但身體卻很誠實地「扭開TV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