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4日星期四

這次「白色恐佈」未必得逞

2016年「旺角事件」觸動了中央神經,之後就等待時機,向有關人士遞捕,並且關連人士也要被DQ,並且擴大戰線DQ其他泛民議員,這次無疑是對整個泛民的基礎嚴重打碎,也使過去三年本港的非建制人士在社會運動上、政治上等議題,被建制派完全地壓過來。亦間接使特首以為可以繼續施行他們所謂的良好施政,迫到人到牆角,到頭來得了今天二百萬人上街的結果。

政治的博弈永遠在進行,你有二百萬人上街,我有權力運用打壓異己。正當林鄭說會為年青人同行,亦聲稱說從來沒有為612定性暴動之際,其實在過去兩星期,一如前文所料,只是中央和港府在判斷形勢,等事件有上面的定調,才來個大反擊。果然是預計之中,警方昨日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搜捕過去6月到7月衝入立會的示威人士。

當中被捕人士不一定是有衝擊行為,有些是網上發佈資訊亦被捕。

政府明顯是要重新做一次和2016年的翻版「白色恐佈」,是要市民被進入「犯法就要拉」的港人以為所謂法治心態,嘗試去取回主導權,使自己從新有效的管治能力,也希望戴罪立功,地位能夠保住,避得被迫提早退休。

但這個「白色恐佈」手法在這一次能否成功嗎? 那未必。

從輿論看,這次白色恐佈反而讓市民覺得是對弱勢人士打壓,更讓人感到反感。事實上這個反感來源除了是長遠因由市民開始不再對政府有信心外,還有的是過去兩星期政府連串行為所帶來的負面感觀所影響。單是一百萬人上街時,政府毫無反應,還要說繼續二讀。到612和二百萬+1上行都強調沒有問題,不願意撤回有關條例,再加上三位人士因條例而離逝時,政府任何一個舉行也沒有表示(酒會穿黑白衣你當係就收貨的話,那無話可說),都一一讓市民極為反感。

再加上今天的示威者心態開始轉變,單看七月一日進入立法會人士的心態,就知道這次運動已經使不少人對政府的態度早己經不再是昔日「旺角事件」的心態。上次打壓無疑是使很多人氣餒,甚至離開再不走入群眾。但這次經上次的經歷,不少人早已經有很大的決心,而且另一方面,反對政府的理由已經可以有排做,這些理由亦非常之貼近民情,當中民生議題,政府根本沒有好好做管治時,原本一些認為安定維穩是合理的港人,也會認為政府的施政是離地到上月球。

由上水的水貨客嚴重,土瓜灣的遊客影響,大媽在公園的淫賤行為,這些普羅生活議題,其實政府是可以很簡單去處理,但是政府卻對這些問題視而不見,甚至有意無意之中特別去保護。可是這種民生問題卻嚴重影響普羅大眾,公園大媽淫賤舞有違傷風化,對於不少家庭是一個極度關注的議題,一方面生怕對小朋友影響,同時會影響一些家庭如夫妻關係,這種貼身問題,政府不理,自然有人願意出頭的話,便會得到很大的支持,那麼民意便可以成立。

這些民生議題繼續發酵,政府繼續包庇這些特別人士,抗議者繼續抗爭,得到支持,那麼白色恐佩再襲,也難以消除大家對民生問題的憂慮時,白色恐佈便難以得逞,甚至會出現反效果。

到時這個反彈那不只是那些所謂來自外國支持的勢力,還有普羅家庭的反彈,當中一定不少會是人稱「藍絲家庭」的長者,那麼連這些支持者都可以反對政府時,這便造成為另一個施政問題,其壓力可謂自找麻煩。管治能力便更為困難。

那麼原意的白色恐佈的手法便會切底失敗,因為並不是人民真的怕,而是人民真的很反感,形成一種對抗心態,這便是政府的失責與失職。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