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4日星期五

由大圍到太古城的抗爭光譜

已故著名投資人曹仁超先生曾經在信報專欄說過香港的樓價係以港島太平山頂為標準,一直擴散到新界北區,便是香港樓價的呎價分佈。所以港島區多年來呎價比其他地區企得硬淨,當中人口結構分佈、商業環境、政經的中心都多在港島區,所以樓價即使會跌時,港島的抗跌能力則較強。其中太古城更是當中的表表者,更被譽為抗跌力最強的屋苑。因為太古城除了在港島外,也是少數大型屋苑及完整的社區設施,因為不少置業人士都期望有一間太古城,就連連登男神馬明都住在太古城。

大圍是屬於早期的新市鎮,在八十年代,政府推行新市鎮時,不少公共房屋都在大圍附近,人口眾多,而且當年大圍的公共房屋設計也比起早期如老區的七層大廈公屋更見完善,雖然認為較偏遠,但是居住環境理想,所以漸受市民受落。發展至今,也不只是有公屋,還有私人屋苑,還有沙田早期的豪宅世界花園,也是在大圍附近。

以上提供有關資料,其實是帶出香港人口大約結構,社會人口結構當然會有分收入高低之分,這是一個資本主義土會正常不過的事,但是卻同時人格的高低卻不會因為職業和收入有一種特別的直接關連,反之從今天看「反送中」運動,看到香港不論任何階層,收入高低,都對香港政府不滿,對香港警察的不滿,達到前所未有的高點。

當一個警察鬧市民認為住公屋沒有地位時,感觀上以為低收入人士對社會不滿時,其實另一邊廂居住大型豪宅屋苑太古城都對警方的不滿從而有抗爭行為,這個警號,政府不要以為沒有什麼特別,以為只是剛巧是太古城,事實上這反映出反送中和對政府不滿的人士基本上分佈整個香港社區,而且人口分佈之廣和平均,是非常深入而廣。

昔日大家都普遍認為中產人士都是屬於「和理非」一群,不願意站前,但發展到今天,中產人士都有在前線,從過反送中運動被捕的人士有不少中產,如護士、醫生、飛機師、老師等。這並不是意思中產特別威,而是代表著社會對反送中運動巳經是全民運動,不只是特定階層。

這個光譜相信是政府也似料不及,因為大家都覺得香港中產是港豬,最沒有用的一群,又沒有富豪般可以操盤社會運作,對比代低收入人士,他們相對較少政府資源的得益,但他們卻不願意發聲,最多只是投票時行動,很少大動作,不過今天發展,中產都上前線,不禁要問問政府,自己做了什麼事情讓中產都這麼反感。

但同時間,抗爭人士亦好好把握這次機會,如何把這種力量整合起來,因為這場運動是一場持久戰,不是一時三刻就完,隨時是以年計以上,當中的過程和變數,是大得多。抗爭人士今天知道大家不割蓆,但同時要理解一些人的考慮,亦要想辦法保持大家的覺醒心態,無疑運動是需要有龐大的耐力和堅忍。

同道理,倘若不少「和理非」亦要明白整體抗爭人士的想法,這才能夠真正的不割蓆。可幸的是經過這次反送中運動,大家都明白什麼叫做「坐埋一條船」的心態,終於能夠進化,也是好的方向。

當抗爭人士的分佈的光譜擴闊時,其實能夠做的事情必然更多,經濟的抗議,行動上的抗爭,文宣上的進擊,政治上的反抗,這都是擴闊光譜下的優點。亦正正是大家所說的「兄弟爬山」的理念。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