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8日星期五

梁林兩人的異曲同功之弊

政治一日都嫌多,林鄭月娥還未上任成為本港第二任女政務司時,她的「好打得」形象深入民心,面對新界原居民沒有退縮,讓市民感到香港政務官系統內還有點人是爭氣。所以梁振英亦理解市場需要邀她入局,她亦當然願意以自己的民望助新屆政府,期望可以成為另一位女性政務司司長外,還可以成為首位特首也不定。

可是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以來,所做出的政績可謂強差人意,完全是背離了市民意願,當中以國教科一役最為損失慘重,這種損害絕對可以媲美當年二十三條的級數,董建華掌政要到五年才推二十三條才陷險境,做好呢份工的曾蔭權直到臨走時篤爆利益著數才民望負數。但新任政府只有三個月就可以「達標」,其「政績」可謂三任中之最。

回看林鄭政務司可謂有點上左賊船一樣,雖知道這船不易行,但也想不到是如此鐵達尼號,也使她過往的政治籌碼一鋪清袋。現在的民望於市民心中其實也沒有什麼可言,只能說是一個普通的政務官出身的高官而已。

但是理論上她是政務官出身,也應該知道在過往政府的架構上的文明優點,就是在於俱有制衡能力,也使香港政府成為區內最優秀的政府架構行政體系,也是香港成功的基石。當中申訴專員和廉政公署更是表表者。在港人心目中「香港好在有ICAC」這句話雖不中,亦不遠。兩部門更是港人站在廉潔、公義地位上還可以稱得上是上乘之區。

但是林鄭近日言論居然可以說這兩個部門有損現政府的執行力,這個說法實在難以認同甚至是極力反對。她所說的比起她在國教一事中的表現,更為差劣,可以是她從政以來最差的一句話。

政府的不濟卻是因為這兩個部門?何以用這個邏輯去說項。這兩個部門其中目的就是要指出政府的不是從而作出適合改動,從而讓政府在效率、廉潔和公義上得到更佳的進程,最後目的就是讓社會得到最好的環境基礎,這才會有兩個部門的出現。倘若這兩部門執行不力,才是香港最大的弊處甚至是淪為香港之恥。可是林鄭的潛台詞要這兩部門收聲嗎?

這刻我想起國內當局的人治架構,習近平所說的三權合作的歪理。

除了是林鄭的不濟,還有她的上司梁振英近日的娛樂笑點,就是港人怕老婆不怕政府。首先民間智慧,怕老婆是會發達的,所以不應以取笑心態看事物。不過這也是說笑而已。但他後一句卻是嚴重的指控,說港人不怕政府。

那為什麼要香港人怕政府呢?

政府不是我們的公僕嗎?不是為我們服務從而使大家國泰民安嗎?更重要是怕政府是來自有什麼的理由?

而更重要是香港市民實在不需要怕政府,為人民服務的當局有這種思想的話,其實是很可佈。如果一個政府好的話,市民自自然然會喜歡和愛戴,支持度也會上升。老實說世上沒有人會突然討厭對方的,凡事必有因果,市民不喜歡總是會有其理由而不是無理發生。現在不去自身的檢討卻走來懶別人作借口,梁的推搪行為每每在他的言論上表達到其無知與無賴。

梁林兩人近日的日言論雖然並不一樣的意見,但卻是同一樣的看法,那就是要求我們市民做一個順民。在他們眼中,能讓香港市民做順民方能成大器,才是治國之道。這種家天下心態還可以在二十一世紀中出現,不能嘔心也無話可說。

香港兩大最高的統領會說出這種說話,不對前途憂心才怪,因為會感到有這些人士管治香港,香港的去向會可以順境嗎?

在中秋節假期前兩天回望新政府上任三個月,可以用如此的短時間將本港最有本錢的兩大寶物自由和法治,視之無物,他們都可謂是人間極品。

伸延閱讀
林鄭:ICAC損政府執行力

梁振英指港人怕老婆不怕政府

2012年9月26日星期三

「江南Style」的通俗創意突顯軟實力

近日Facebook常常有人Post一段韓國男歌手的一套MV,名叫「江南Style」(Gangnam Style),這段Youtube不近瘋傳,更成為網上熱話,甚至成為全球瘋摩的新icon,外國女星都教人怎樣跳MV中的騎馬舞,甚至打破了youtube點擊率,可見這個韓國MV的威力,也成為iTunes上最流行的歌曲。

朴載相成為近期全球新星,這位韓國歌手的成功,絕對是流行文化的最經典例子,當中更印証到韓國多年來對娛樂產業成功的一個標記,當局多年來的投資的確沒有白費。其中的成功,的確是需要經過不少的因素才可以達到今天的成果。

專業的華麗畫面,看這個MV的流麗鏡頭,便可知道這個MV投資不是少數目,所用的專業數碼拍攝技術是近年為何韓國電影、劇集所成功之處。娛樂產業首見是畫面,倘若畫面不吸引,怎樣的故事吸引其實都是徒然。所以人家多年來投放於技術的改良便是收成之時。

這個MV是有趣的是讓一些日常生活融入MV當中,當中以其舞蹈的硬滑楷,更是賣點,因為讓人發笑但又易上手,而且是重覆舞蹈下,加上音樂的節奏,這便極為容易入腦,造就了這奇蹟。或者這是一次計算中的奇蹟。

這舞蹈其實是一種隱含的性意思,騎馬加上女士性感舞蹈,自然有其聯想,但正因為這樣,才更加「入屋」(即使家庭未必喜歡,但不能阻止。)

這是一種通俗文化,但卻需要加上創意來成功。

韓國近年就是在這種創意下打出了一條新路,不論在娛樂產業如電影與劇集,手機和互聯網服務都可以說是以這種政策加創意混合組成出了一條方程式。以前日本成功,現在到了韓國。

這種軟件文化來得自然,更易打開市場,這就是軟實力。我們國家還是學不到箇中技巧,硬推孔子學院到全球,很難成功,隨時有反效果出現。







2012年9月25日星期二

何時將旅遊變成接濟


小時候,我們一家常常回鄉探親,那時正值剛剛改革開放,四人幫剛刪倒台,國內社會風氣仍然保守,而且當時國內經濟極差,百廢待舉,相信在我們這一輩,不少人都會跟著父母一起回鄉探親,當中大家是有如搬家一樣,將能夠帶回鄉下的東西,都會帶回去。因為爸爸是從事製衣行業,所以便會拿了布和衣物回鄉,一個紅白藍,絕對是大家的集體回憶。我們一家臨走離開鄉時,我們能夠留下的東西的都會留下,我會留下衣服給我的堂哥兄弟,媽媽著的裙,爸爸最後連個指夾拑都給他們留下,因為當期時的確是極度缺乏資源,是不忍心他們的生活苦況,因此可以幫到的便幫。後來沒有帶東西,最後則帶錢回鄉,包探起祠堂、屋給鄉親居住。

這便是七八十年代香港人與國內同胞的集體回憶。直到九十年代,這個情形便再沒有出現,因為南巡後來了一次大經濟發展,這個十年的大躍進,以及過去改革下的基礎,成就了今天的中國經濟。

到了今天,中國旅客在全球成了新的重要客源,他們的豪氣和購物量,確實讓當地的旅遊業大幅增長,當中文化的差異雖然成為不少人的爭議,但仍然有理解,因為教育的文化可能需要時間,唯有等待他們真的去理解一些教化問題。

但是一些思想,卻並不只是因為教化而學習,而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

早在08年國內一位旅客對香港評語的金句說中央送大禮是對香港得首,否則香港完蛋,他的說話成了金句。

近日台灣又同樣面對這類的遊客,也成了當地話題。

或者大家又說這只是一小撮人的說話。

但陳左洱同樣地都有這些差不多的口吻,只是沒有這麼露骨。

何時國內遊客將旅遊視為一種接濟呢?

旅遊是互相促進對方獲益的經濟活動,你買服務,我賣服務,互相得益,不只是旅遊,其實多種不同的經濟活動都是這樣,並沒有什麼你關照我,我照顧你的心態,互惠互利。

如果是這樣,那我們國內的遊客真的是一種無私的奉獻了,有如宗教的殉道行徑般堅忍行為。

世上沒有失去誰會怎樣的,世界仍然會繼續運行,不要將自己自視過高,只會換來自討沒趣,神憎鬼厭的。

做人要懂禮,其實不需要什麼教育,基本教義都有的,但怎會發展成這樣,我們當真去想想。

回歸時,我還在外地唸書,也感到回歸是合理,也是值得慶祝的一回事,雖然知道這個執政者仍然是獨裁,但「當時」看的確是有心為香港好的,而當時社會對回歸的信心更是極高,但可是回歸了十五年,中共政權立國賀國慶六十三年,民心為何沒有增長反而而近年低點,這不是一兩個人的心態,而是集體上的判斷,那這是需要當局去深入理解為何會這樣,不要人人想你死的,其實不是什麼去中國化心態,而是不想一個脫香港化的心態,兩者是完全不同的,請好好想想。


2012年9月24日星期一

賤熊30的男人之苦

俗語有云「男人有錢,女人有lin」,意即男人有錢自然有獲取所需東西,同樣地女人有美色一樣如是。雖然是很殘酷,不過社會又的確很現實。

賤熊30TED可以是一套潔淨版的情色喜劇,故事是講述一名年過35的中年男人的生活況。當中以他的從小一起長大的朋伴Teddy小熊一起生活到長大成人的經歷故事。以這戲的最大的吸引力,的確是那隻可愛又搞笑的Teddy熊仔,沒有他的演出,故事便會變得單調乏味,他才是真正戲中的主角。

事實上Teddy其實就是男人角John Bennett的真實內心一面,意是一位長不大,又不肯面對現實的中年男性,可謂是一名kidult,外觀是一名成熟男人,但內心仍然是從不長大的小朋友。

故事既真實又童話,描述John在1985年獲得一隻懂說話又懂思考的熊仁公仔Teddy,從此便與他為伴。而Teddy的性格亦不是我們從小在大家心目中的思想是一隻可愛純品的熊bear bear,而是一名麻甩佬,還要是口不擇言,又咸濕既口臭,但又有純情天真的中年男人模楷。

Teddy的外型鬼馬,造型已經贏了不少觀眾的歡心,然後他的活潑舉動和對白,更讓人捧服發生,他的一舉一動事實上就是男主角的心理投射。只是男主角因為生計和真實社會的規限而有一定程度上管束,但Teddy則是遊戲人生。

不過遊戲人生還是要面對真實社會上的殘酷,就是要打工,Teddy最後還是要做打工族,但可笑是他的行徑卻被老闆所認同和賞識才是一種諷刺。Teddy行徑可謂近年社會時常討論的kidult心態,既玩樂人生又不進取,可是他們卻有一顆童真心境,還有多少的熱血心情。

戲中Teddy和男角都是喜歡溝女玩樂吃大麻,真的一擔擔,亦因為這樣才能成為真心老友鬼鬼,其友誼可謂比女友更深,比任何人更情深,所以戲中有少許上隱性陰喻其同性關係。

此戲是齣喜劇,自然有諷刺場面,當中美國最常玩的人物大多是順序是猶太人、同性戀、名人和女人等,這戲也不例外。不過這些諷刺並不是非常歧視,屬幽默也沒有太過火。因為全戲的確是很潔淨,連任何性愛露胸的場面也沒有,所以比起一路向西的話,這戲是非常之乾淨。不過對白內容則仍然露骨可笑。

男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即使你不想長大還是總要長大,當中你要經過一些苦難經歷才能參透,這次男主角便面對老朋友差點失去才能真正成長。可幸最後當然是大團完結局,也是荷理活喜劇正常的發展。

此戲雖是一齣肥皂劇電影,但是因為電腦特技Teddy的可愛演出讓這戲生色不少。看戲後不少人都說我也想要隻Teddy。

但我想要隻叮噹多些(這句相信會被視為賣國賊)。


2012年9月21日星期五

「一路向西」的電影包膠

去年一套肉蒲團收四千萬,一套情色電影也有這個票房是逆市奇葩,自然會食過翻尋味。但以戲論戲,那套肉片的確不夠慾,但暴力過多又爆炸,同意杜汶澤之說,作為一個男士,並不建議為好的風月片。

而這戲則較佳,有咸有笑也加點社會議題,以成本回報,已算是不俗。

召妓是古老的男性活動,妓女同樣是古老行業,有人就有性,然後就有買賣,你說是道德敗壞,但千百年來人就是如此,仍然是這樣。

「一路向西」賣點其實並不是那些情色畫面,露點露胸,反而是原作的情節內容,所描寫的態度,才是讓這本網絡小說,成功地變為電影上畫賣點。此小說是俗通但卻滲著一種偽文學手法,是一種反諷,才使讀者喜歡,的確港人心態上就是一半優雅,一半仆街,卻是有趣之處。

倘若未看這戲的話,還是建議你先看一看原著小說,才去看這戲,否則你或會少了一種共鳴感的趣味,因為沒有看過小說,可能感到這戲只是一齣召妓指南去看,難以投入故事的細節。

導演基本上跟足原著,開端加上一些香蕉成熟時影子,後半段才是該小說的「核心價值」。

電影上拿回不少小說原有的對白,這些對白是挺精警,也讓觀眾發笑。其笑點是在於通俗中帶著一點思考上的幽默,並且常將一些政治議題和性混和在一起去表達,都是讓人看到作者對社會上、對生活上以及對性態度上的敏感度很高,老實說,其手法比陶傑在爽報導咸古更有可觀性。

全戲的戲肉自然是男主角如何在東莞召妓的細節,當然有「睇肉項目」是不少得,但其實對白更是戲中的神髓,如「一小時性生活圈」便是一個不錯的笑點,以諷刺香港社會生活和時下的政治議題。

電影嘗試以小說藍本和加上創作原素混合在一起,但以喜劇效果來看,跟原著的一部份是較為可取,而且亦有當中的原著精神。小說搬到銀幕其實並不易做,即使如名導演拍的也未必成功,這次其實算是交到功課,至少沒有抗拒之感。

男主角比期望中較為好樣,理應更加「拙」或更俱喜劇感,所以當時有人認為陸永的確是不做的選擇。至於女角都不差,基本上要什麼也可以提供得到。你要知道品質和格價其實是正比的,不可能比五元飯盒有稻菊的飯團給你吃罷。不要期望過高的不切實際,這些電影又不是高成本製作,橋夠其實已經收貨。這才是港式的「low tech撈野」金句。

這篇包膠並不包含太多召妓資訊,要知道的可以電影中獲取。其實本港過往也曾經有類似的電影,那就是黃霑拍的「大咸濕」,故事是講述三名男人到南韓尋春的經歷,當時北上尋歡仍未如現在的普及。其實這次「一路向西」所描述的尋歡故事都很露骨,相信看戲後,你的女友很自然都有第一個反應去問你一個問題。

該電影輕輕鬆鬆地去看,又不需要認真嚴肅來欣賞,交到貨有多。港產電影的低成本輕喜劇,是差不多了。


2012年9月20日星期四

南韓會出現一位IT總統嗎?

還有三個月左右,南韓舉行總統大選,大家都預料是由朴槿惠當選新一任總統,因為對手文在寅威脅不大之際,突然出現了另一個新的變局,就是被稱為南韓Bill Gates的安哲秀表示會參選總統選舉。

這位政壇新人,或者在這次大選當中,成了左右大局的重要關鍵,安哲秀的學術履歷和企業成功,可謂是一個典型南韓的成功路範例,他曾經是一位醫生,後來讀書時轉戰研究電腦病毒,後來成立防毒軟件公司,他是全球最早期研究電腦病毒的專家,由實體醫科轉戰到虛擬資訊科技,還要能夠成功,成為當地最大的防毒軟件公司老闆,由專業走到科技企業,這都是商業雜誌上最常用的成功故事。

他曾經有意選上首爾總統,但後來沒有卻支持另一位獨立後選人朴元淳,而且朴亦不負眾望成功打低對手。安在這次支持上背後可能已經鋪了走總統路的趨型。

南韓過往的總統,由獨裁到民選的都頗俱爭議,李明博原本是高票當選總統,在他曾管治的強勢首爾,成功打造了首爾作為一個活力城市,其中清溪川改善工程更是成為遊客著名旅遊熱點,也是市民常到地方,韓劇也會常實地取景。可惜這種CEO模式並不能倒模應用到管治國家身上,因為管治國家並不是需要強勢領導人,而是需要平衡各方與理解的領導人,因此上任後便失敗連連。

這位安哲秀在南韓人眼中是一種新形象的南韓人模楷,俱領袖能力、獨立、清明、先進思維等。比起貪腐成風的南韓政治風氣是一股清風。

以獨立候選人參選,當然是在財力不及於人,只有人氣也並不易成功,實力更是重要,分析有指或會與反對黨合作也不定。才可以與朴槿惠一決高下。

從醫、從商走到從政,這路倘若發展在國內的話,自然變成既得利益的集團一份子,否則人家是不會給你入黨。很難變成如南韓的新風潮政治人。再應用到香港,更買少見少,首先是近二十年來,大家再見不到一位是新興成功地白手興家的企業商家,最有錢的或者最成功的商家,都是本有資金再發揚光大的富二代人物。更惶論有什麼新企業之流。

更甚者最富有的一批也不是實業營運得來,全是地產項目。

事實上從事企業走到商界在國外並不是罕見,更是常見例子,很多如科技、企業人除了是投入本身產業外,更會發表了政治宣言,以能夠影響政策。這都是因為可以左右國家政治上的方向,對本身其實也是有利的,並不是有違道德,反而是對國家和對自己都可以有雙贏局面的結果,沒有衝突。

或者這次南韓未必真正可以出了一位IT總統,但卻打破了該國過往黨派壟斷的情況,新政治人走入該國政治舞台的開始。

回望香港,還未見有土壤成功給予政治環境造就這些新政治人物,執政者都依然是國家機器多年來培養的人才,或者是政府架構官僚體系下的人物。選擇的確較少,也使這池死水依然混濁下去。

「閃亮人生」的偽政治正確

或者先說這戲的品質才寫其他的事情。

無疑這戲拍法流暢感動,有趣有情有笑有淚,人物角色的結構簡單但情節精彩,簡易的故事拍出一套窩心的人情味電影。這是讓觀眾看時的確是動人無疑。

法國電影時常是給人一種難以捉摸,以人物性格去主導的電影,但這次卻並不是,反而是以有一定的結構內容去描寫兩人的關係,這樣對於慣常看荷理活電影的觀眾們是較易入口,亦很讓人感到電影所帶出的訊息,清楚明白。

兩位男主角的演繹上是很成功,白人François Cluzet的演出是含蓄細緻,以其外觀絕對成功地塑造到一位上流社會人物,既優雅但幽默。戲中他雖然是一位癱瘓的人但是因為他的演出而感到人物的個性仍然是充滿了活動的思想與感情。而優點是他並沒有強調龐瘓人物時常面對的種種情況,沒有特意放大,反而是集中講述兩位男主角的友情關係更見出色。

黑人Omar Sy則是戲中最讓觀眾窩心的一位,恰到好處,沒有過火。他的外形討好其實是一個賣點,這樣便使觀眾對兩人的友情關係少了一種懷疑,這便可以容易投入兩人的友誼當中。他負責是提供戲中的喜劇效果,的確造就了不少高潮位,應記一功。

一黑一白是讓故事更加有其對比感覺,這才會有戲劇效果。這一如以往成龍會拍Chris Tucker一樣咁解。

這戲拍得通俗但卻可以動人,拍得簡易但寓意深遠。

以戲論戲來說,是成功而值得入場。

但事實這戲的真實卻和這戲的主旨是背馳。

此電影是根據一套真人真事而拍成,也是根據一套紀錄片而引發開拍。故事的確是兩個男人的友情關係,有錢癱瘓人士和一名低下人成朋友的可貴。

戲中是一名黑人,但現實其實是一名阿拉伯人。

如果拍齣戲是以一白一黑人來顯示所謂的種族和諧,是很政治政確的話,那方知道真正人物的背景便感覺到這戲的偽政治正確。不取用原有的阿拉伯人題材是為什麼?避免難以進軍其他市場?生怕難在美國市場大賣?還是怕戲中或又會出現一些敏感題材免被文章造大?

以往拍黑人題材可能是一種禁忌,但到今天,原來找阿拉伯人做題材,才是新時代的禁忌。



2012年9月18日星期二

緬甸的民主進程借鑑

今日新聞報導緬甸政府再次釋放了多達五百名囚犯,當中大部份是政治犯。這可見緬甸政府已經逐漸解除了昔日的獨裁政權,逐漸地走向民主道路邁進。

當然這路仍然是遙遠之極,在其國會議席當中,軍人政權仍然是佔了最大多數,昂山素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雖是最大的反對黨,但卻是國會中的少數派。要在文明議政社會中,仍然是舉步艱難,必需要極大的能耐才可以再得到更多的改善空間。

其議會的結構,讓我想起我們香港的議會,該國議會的議席有如特制給軍方般一樣,這如同我們的功能組別般異曲同工之妙法,既可以對外聲稱民主邁進,但實在仍是牢固於軍方手中。

多年來緬甸在人權問題上是交白卷,政治犯的迫害多不勝數,反對派領導人昂山素姬可以被軟禁多年,但佩服其堅忍態度從而得以成為該國人民精神的支持,當然她亦同樣地受到人民的擁戴而能夠堅忍,可謂是人民與她互相扶持。否則其中一邊倒下都不能夠有今天的緬甸初啟的局面。

這國家對自由的關注不只於人民,僧侶更是主力,所以的確是在宗教和政治在緊急關頭時,總會為公義而站立。試想連不問世事的僧侶都願意走出來,那人民為何還退到後方呢?

人民的堅持度是最大的力量,團結是促使了當局多年來的限制仍然未能壓止人民對民主公義的渴求。

今天放了數百名政治犯,其實只是緬甸改善人權的第一步,往後還有極長的路要走。當中是需七在議會內外上的配合。在議會外上,人民的團結力量提供了極大的商議壓力予軍政府,使其議會上的傾斜度逐漸減少直到全民真正得到應有的投票權利。外圍力量在現階段絕對是關鍵時刻,因為人民的團結才可以迫使軍方提供更合理的解決方案。

但當中軍方有多少是願意放下一切則是未知之數,隨時會有出現軍事政變的危機可能,因為利益是一切的時候,執政者是否願意放下多年來的既得利益呢?而在緬甸除了是昂山素姬成為重要的政治關鍵外,另外便是其總統登盛,他有如當年蘇聯的戈爾巴喬夫般,嘗試改革政治體制,拉下既得利益者,他在體制之內但要打敗自身的體制,是極為困難甚至是有性命危險。他願意改革但體制內的人卻未必,因此權力內鬥是無可避免。

不過樂觀上看,這次釋放政治犯其實已是一個良好示意,可見在登盛有足夠的能力去釋放這些政治犯而沒有被阻礙,會好的開始,更期望這好的開始會是未來成功的基石。

伸延閱讀
緬甸釋放500名政治犯

雜民粹







她寫了這標語卻被奪走
他寫了這標語卻被指為賣國賊




2012年9月17日星期一

日本右翼的偷雞到中共的蝕米


釣魚台的爭議上了國際舞台,這個爭議現展至今,已經成為國與國之間的實力比拼多於任何一方的理據爭議。

日本以慣常對別國的偷襲模式去進行,多年來以建設島為理據,以便慢慢合理化島上的建立成為自我管轄地,到近年東京都知事的右翼勢力成功買島而最後日政府配合島上國有化,嘗試以合法化理據來正名該島的屬權。

這樣右翼的成功偷襲,可謂是日本過往的技巧,每每以一些小事情來演化出合理來爭奪利益。

而中共則向來是無事無謂幹,埋首拼經濟去得到今天的經濟實力,這是不能否認其成功,但是卻失去了民族的氣節。至於過往的教化下,導致今天中國以昨天為止走到有八十個城市示威,而當中有大量破壞搗亂的滋事份子。

老實說這次中共有點兒是蝕米之舉,原以為可以在多個城市示威來作為對日本的宣示決心,以及期望宣洩國內憤青們的戾氣,可惜卻正因自己多年來的「中國模式」出現今天的「動亂模式」,真是反而害了自己。

在國際舞台,勢是最重,比任何什麼理據和合理都來得現實,到今天日本可有美國撐腰外,加上其所謂的合理化,使別人眼中都會是「好正常呀,冇咩特別呀。」之類的想法。

但過去數天國內的情形來看,別人眼中基本上和早前伊斯蘭國家反美的行為差不多,外人眼中的非理性亢奮和暴力行為,激進的伊斯蘭份子都會是向大使館投東西,但國內動亂則四圍襲擊。

這形象是蝕到入肉,實在難以用何種解釋為國民說項。你怎樣也很難說「能夠理解罷?」除了是國內某類同胞。

韓國和日本都有爭議島的獨島,但別人沒有半點退就一早登島,這使日本氣得上火,今天日本也一早登島。客觀的事實是很難再成功取回其島權,變相是已割讓他人。

但可是經此一役,不只是沒有了一個島這麼簡單,而是失了我們中國人的品格更是大事。

2012年9月16日星期日

請用文明說服我是誰在害國



韓曉清早前的一篇膠文說港台人士的保釣行動是害國,認為這刻不應該進行這種行為云云,這篇膠文都深知是會被人作笑柄以及被批評,過了兩天最後韓曉清也自知的錯誤而要道歉,當然還有人更膠的認為保釣人士不應在此刻作出行為因為現今國力不強,難為了中方,因為發展是國策。

但近日那中方的海監船最終作出回應進入釣魚台海域以示主權,難道他們是不知嗎?他們是違反了國策嗎?

請那些不分清紅皂白的土共想清想楚一個合理的理由才走去向中共抬橋,因為很易抬錯。

個人並不認為保釣人士到釣魚台去宣示主權,並不是他們的行為是錯,而是真正去保衛釣魚台是政府,而不是民間的手無寸鐵的人去宣示主權,保釣人士的愛國情操是值得尊敬,因為他們真的是以性命去保國,可惜我國的軍事行動永遠都只是擺姿態,從不是真正去保護人民和國土財產。

現在最終海監船出巡,算是近年最激的軍事行動了。

當大家說保釣人士是害國的話,又請大家看看是誰在真正的害國。

今天全國有五十多個城市有進行反日示威,這些示威行動是理解,但他們的行為卻是嚴重地害國。示威人士並不只是進行示威而是正在搗亂,燒日本車、搗亂「日本式」店鋪。但被訪人士卻可以理直氣壯地說,他們也有不對,但是可以理解。

這是一種什麼的道理和邏輯?

車主是中國人擁有,最後還是苦了那位中國車主,那些「日式」店也是中國人,但卻可以被搗亂。但更加荒謬是說的是理解,這種搗亂行為是代表愛國嗎?一樣是一種不分清紅皂白的思想造成今天的局面。這種搗亂行為是理性、和平嗎?

這個星期六可說是我們中國人的恥辱,因為改革開放以來原來我們從來沒有進步過文明過,仍然活在這種盲目愛國法西斯主義思想的思維中遊走。

或者你會說是只是一小撮人,但五十個城市同時發生,那又如何解釋?

那是父母教育問題,不是國家的教育問題罷。難道五十個城市,所以的搗亂者同一個父母都是這種無理教育下一代嗎?

請你用一種合理文明的邏輯說服我。

上星期香港政府總部曾經展示一種文明的示威行為,十萬人坐在一個大廣場,穿上同一種顏色的衣服,展示其定堅力量,沒有搗亂,沒有破壞,我只是團結無私,人群散去後,馬路上很難找到一丁點垃圾,最後我見了三張紙巾,我拾起放到廢紙箱中,而廢紙箱周圍卻早有人分門別類造垃圾分類。當晚示威人士一同坐在馬路上,我買了一張膠台布,大家即時很合作地鋪在地上讓大家一同坐下,離開便拾回收起。這是我得到的文明。

但可笑的是梁愛詩卻強調生怕會出現社會不穩無政府狀態,如果這樣都叫無政府狀態,那今天國內五十個城市是叫什麼?

老實說,在我們的國家當中,並不是沒有文明,在二十三年前的天安門,曾經出現過並展示出人性光輝。還記得在天安門大量學生住在營幕中,當時有人病危,救護車到場,學生以極快速地將病人送回救護車並協助開路。這文明既效率更最愛國的行為曾經出現過,但是卻被磨滅了。

那換來二十三年後的盲目、自私的教育結果,當天中共消了這批學生的愛國心,換來今天的盲目心。

但諷刺是在中共眼裡並不會認為二十三年前的學生、保釣人士、上星期坐在政總的人民是真正的愛國,真正的文明思想。這是因為站在中共眼裡的敵我狀態,凡對他們反對意見的,就是不文明,這就是他們的思維與邏輯。

倘若我們繼續接受這種的國民教育,當然中共會說你是愛國的,不會是害國行為,可是你卻只是淪為盲目、自私的執政集團的一份子,成了毀了文明的其中一員。

那些常說老是愛國的人,請你們好好反醒一下,是誰在真正的害國。


伸延閱讀
韩晓清谈保钓问题

2012年9月14日星期五

iPhone5還是QE3重要?



這個星期,對美國人來說有有三件事是較為重要和影響重大。

一、駐利比亞大使被殺。

二、萬眾期待iPhone5終於推出

三、等到頸長的QE3終於出爐

首先是說這位美國大使的不幸去逝,是被伊期蘭恐佈份子謀殺,其原因是因為美國有位導演拍了一套對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不敬的電影,引來極大的反響,埃及的美國大使館被搗亂,而利比亞大使更被殺。這位導演是猶太人,認為伊斯蘭不應被接納因此極為反對,但最後得出來的結果卻帶來反效果。
事實上,近年不論是西方文化或者東方文化主義,都存在各種原教旨主義的信徒,當中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都有這種原教旨信徒,以極端的信條來衝擊整個社會,這些行為都不應支持,不論是西方或者東方。尊重別人和包容別人才是體現出宗教真正的價值。伊斯蘭沒有西方古希臘文化的繼承話,那未必會有這麼燦爛伊斯蘭文化,其詩歌、數學、建築等都有不少是靈感古希臘,而且並得以保存。正因為這樣,文藝復興的成功其中是因為得到大量來自伊斯蘭文化的啟發,翻譯古時被伊斯蘭文明保存的希臘文化等。這些互動其實都是互相影響對方,沒有什麼誰是真正的唯一。可惜人總是會喜歡比較,你爭我奪導致今天的局面。
希拉莉說得對,嚴重譴責殺害大使的恐佈份子,同時也不認同這些不尊重別人宗教的滋事份子,也應該同樣予以譴責。

千呼萬喚始出來iPhone5終面世,這機期待多年,果粉終於得嘗所願見到真身,拉長的手機和高清的屏幕相信是其中的賣點,更重要是高速4G網絡應該,這一次較深的躍進會使大量消費者進行一次換機潮,而這個換機潮除了是硬件服務變換,網終服務也同時轉換,因此是一次整個資訊娛樂電訊產業升級體驗,其影響所及已有說明是會左右了美國經濟。

當然左右美國經濟都不及今天美國聯邦儲備局終進行了QE3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第三階段,此次每月購入四百億美元的按揭抵押債券(MBS),又維持極低的利率至2015年中,聯儲局期望這可以真正振興美國經濟,能真實地反彈而不是小陽春的無能行動。
很多人都會說伯南克這一舉行都是幫總統競選,有助奧巴馬連任,老實說凡在任的總統,總是會當任的聯儲局長有偈傾,否則怎可以合作無間,所以說聯儲局偏幫民主黨奧巴馬也是無謂的議題而老生常談無新意。
市場對QE3是有預計,相信很快會消化,但今天美股的反應也不差,挺正面。因為這些熱錢首先必定走進股票市場,然後是地產資源等價值上。

說回題目是後兩者誰更重要,正常地,當然是QE3重要啦。但是人們總是會留意一些實體和接近自己感覺的事物,iPhone5佈天蓋地報導,人人準備明天只望著個mon等開售,又問有沒有機會炒機等等,都看到iPhone5比QE3更有影響力,這也是可以理解。人們是望前面,很少望遠的東西,除了是老花。

事實QE3的出現,整體全球經濟必然影響深遠,香港可以經濟更為扭曲,因為銀根大鬆,使資產會更為膨脹,形成嚴重泡沫,在資產格局上升但實體經濟又不見喜色,而亦音通貨膨脹但失業率高企的滯脹期。現期望這個預期會不會兌現。而是真正開動了經濟火車。

可能是因為量化寬鬆下,股票和資產價格市場上升,人們購買iPhone5也變得更為疏爽,買機消費群不斷增加形成良性循環,相關的周邊應用服務也開展起來,資訊電訊服務帶動實體經濟亦同時提升工作生產能力,這樣提高了利潤的同時,也使僱主更願意聘請工人,從而使失業率慢慢下降,人們便開始終消費而展開另一波的經濟上升周期。

但願如此。

伸延閱讀
Federal Reserve launches QE3

美聯儲推QE3 月購400億美元MBS

小iPhone能給經濟帶來大影響

蘋果iPhone能否滿足期待

2012年9月12日星期三

Facebook實體行動與選票虛幻狀態


還記得互聯網起初出現時,大家認為這是一個網上世界,虛擬時代來臨,人們從此網上生活,足不出戶等等。及後大家又覺得互聯網過份的虛幻,與真實脫節,對個人社交生活帶來負面影響,更甚是對常常上網的人,終日沉迷網上社交,只會是誤了人生。

但事物總會不斷變化,環境也會因為不同的因素的影響而改變,慢慢地網上開始把實體生活和連結起來,最多的當然是購物、廣告服務、地圖服務等應用,使大家感到互聯網和實體是可以連貫應用,更是不可多得的東西,iPhone的出現更加速了這個虛擬與實體的互相交換等。

除了娛樂外,網上政治的文化亦開始形成,最成功莫過於茉莉花革命,透過互聯網應用,以社交網站facebook和twitter改變了整個阿拉伯地區的政局,可以說是互聯網革命。

香港也開始慢慢地發展起互聯網的政治文化,起初大家都會在網上發表意見,在網上的討論時政,網上言論的自由,內容往往是很激烈,每每被人稱為「鍵盤戰士」,因為只會在網上說三道四,真實的就只能縮回一邊,做平民一個。

但時隨著社交網站的實體化、真實度越高,那網上政治文化便開始慢慢改變,特別在這次學民思潮運動上更顯現無遺,黃之鋒在youtube一段訪問瘋傳後,網民和市民開始對學民思潮開始有所認識,因此大家對學民思潮所提出的問題慢慢地留意。再加上「中國模式」一書在網上瘋傳後,這事情便發酵起來,人們開始關心這事態發展,更因此有人去深入了解當中因由來去發展,這樣因為互聯網所提供的資訊發達,所以更容易去理解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相關事宜,不會因為傳統媒體少了報導而被忽視。

這次運動互聯網是主要推手之一。

在佔領政總的十日以來,事態的發展,互聯網比任何媒體都更貼近事實,這便是將虛擬和真實互連起來,而Facebook更是當中的表表者。透過Facebook的渠道發表意見、資訊和回應,有助這次運動的推廣,號召力之強,其實比任何的團體吹雞都不能夠如此聲勢浩大。筆者記得因為學民在facebook說需要雨衣時,我在下午即時購買為他們補給,但不到兩小時候,學民已足夠使用,可見透過網上來發放訊息上,有助運動發展,當中迅速行動,規模擴展,交換資訊作回應等等,互聯網都是很大的幫助。

到了星期五的Facebook,各人的wall都有如被洗版般,因為大量學民思潮訊息都出現,因為大家都響應當晚到政總聲援學生運動。這刻是一次集結號,是全民吹雞,也是一次感到網民的同心向,最後當晚的人數結果,不問而知,更重要的是這次吹雞行動的手法,各人都會以一種助人心態,提醒事情的關注,這種自發性在網上突顯,到了在現在同樣湊用,這便是網上教化力量,互相提醒協助。當中也是互聯網的核心價值,分享理念。

這次由虛擬走到實體的表現,過往在七一都有見過,但這次就更為強烈,而用互聯網的方法也是最成功的一次。

原來網上並不是疑幻疑真,而是可以真實地反映真實的行為和意願。

相反這次選舉就來得更感到虛幻的狀態。選票的來源、選舉的手法、選舉的操控性,幻化得讓人眼花。一個「掌心雷」你便不能招架,一車車的免費接送,浩浩蕩蕩的氣勢,利用別人的手法,是出神入化的地步。

原本是自由意志去決定選票的就顯得異常乏力。這刻更感到原以為選票是最真實,最能體現結果都變得虛幻狀態。

這是種極大的諷刺,人人常說網上信不過,但當天有人呼喚站出來時,網上的鍵盤戰士放下了平日常用的keyboard,改用了腳和身體去出現這個實體社會。另一方面,真實人生的卻在手上人人有個「掌心雷」教你讀書寫字認號碼。

是不是很荒誕嗎?但卻在香港出現。

2012年9月11日星期二

澳洲韓森到香港劉江華看政客的神憎鬼厭

這兒我不會叫他做劉華,還是叫劉江華較真實,也尊重劉華這個稱號。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未,澳洲出現了一名著名的女政治家,名字韓森Pauline Hanson,並不是無間道那個韓森,但是同樣極具爭議性。

她是一個白人種族主義者,她的言行出位,時常得罪少數族群,特別是亞裔人士,如果以合理的想法,她理應是被人大罵,但可是當時她卻很受歡迎,她極俱市場價值。她領導了黨團「一國黨」,取得了空前成功,在其昆士蘭州上奪得十一個議席,風頭一時無兩。

當然她的仇恨出位言論,雖然是有市場,但是仍然是大部份人對她是極為討厭的。更甚是很諷刺她。後來她氣勢下滑,更因為選舉舞弊而坐牢。及後在政壇浮沉,成為一名無價值的政棍。

不知何解我見到今天的劉江華,就想起這位澳洲女士。

其中一個最大原因和共通點,都是很讓我討厭。其一是說話似是而非,歪理盡現。常常以為自以為是,一朝得志。

更巧合是有人擁護他,曾成為一度政壇名人,可是這人卻被大部份人厭惡,只是因某種的環境下才有其價值。

因為很多人都希望下有一日滑落,這才會大快人心。

今天劉江華被其自已的黨團賣了,最後不能入局立會成為超級區議員,為保李慧琼這位行政會議成員新貴,唯有要犧牲了這位老兵,以免使政府尷尬,這種犧牲小我精神,實在難能可貴。

更可貴的是他終於下馬,而最可笑的是今天網上是佈天蓋地熱烈慶祝劉江華落選,這種諷刺實在是近年少見,其各式各樣的對他落選而取笑他、揶諭他、奚落他等等。

或者會心想為何要對一個人這樣,實在不需要罷。但是又有沒有反問,為何會有這麼多人討厭他呢?一個人的喜惡,並不是單向的,必然是有其自身的理由,而討厭的程度又到如此「高水平」,更應該要問問被討厭的人做過了什麼?對人、對事又做過什麼?得罪過什麼?才會有今天的結果。

世事總有因果,當天的惡因,就是今天的惡果。



2012年9月10日星期一

抗爭由議會走回街頭


寫到這一刻,立會選舉完成,當眼見有公公婆婆拿著有貼紙走入投票站的時候,再見有一車車送你去投票,然後再見有婆婆用完即棄,工聯會十步一個人,三十步一個站的財力氣勢,已可知到結果如何。

再加上我早前說過選民分佈少了中年票大量流失但老年票大幅上升,便可見到這個選舉制度的幽默。

你會說是輸打贏要,但問心是不是真真正正的選舉公平呢?

說回正題,昔日長毛是以街頭抗爭,抬著棺材成了他的標記,及後社會上因為慢形成一種共識是期望政治人可以回到議會當中去討論,這樣才可以較真正「發揮決擇力量」。因此長毛也同樣走回議會,嘗試代議政制取代街頭抗爭。

這時都是大家期望和高興的事情,因為大家原來是接納多元人士走進議會,以及議會是可以反映了不同聲音,而更加認為社會原來是開始成熟地利用議會來討論社會政治議題。這可以反映到整個香港社會狀況是走向平等和公義文明。

可是回歸以來,議會功能和民意完全背馳,民生於領匯、強拍、可加可減都成為議會上錯誤結果。公義議題包括新聞自由與學術、六四動議等都可以揭開眾人真面目,使整個議會的由功能到形象都可以說是全完插水,議會原本是有制衡和監察行政作用的功能便失去,取而代之是所謂的「合作」模糊三權分立的扭曲思辯想法。沒有制衡與監察,只換來事事以發展而忽視了完整策略和檢視,這樣到頭來便如國內的高鐵耗費發展式的議事結果。

正因為這樣的無奈與耗費,便成為市民對政府的不滿,這種不滿其實不只是來自現屆政府,由董朝中期到曾時代到現在梁朝都不斷升溫,到了今天的梁朝政府更到了最高點。政府沒有理解市民在本土意識的需求而不斷地嘗試稀釋本土味以期望能夠和大陸接軌,這是只會來得更大的響彈,要融合不應是急進,只能以時間去洗禮。可是政府卻視而不見,推出新界東北的實務稀釋政策,到了思想上的國民教育稀釋政策,都最後使市民嚴重感到被侵犯。

這種壓力再次出現,這是政府意想不到。更甚是開始有市民認為代議政制不能夠解決和釋放其需求,走回街頭便是他們從新另條的出路。

的確在國民教育上是喚起了回到街頭的運動,這種運動比以往長毛的單拖和孤獨抗爭有所變化,當中最大的變化是階層和文化。以往街不抗爭較少中產,現在連偽中產都有慢慢醒覺起來的時候,這便是一個社會運動的改變,昔偽中產認為「唔關我事」的心態,因為子女的貼身問題成為一個警鐘,響了他們的頭腦。

此外年輕一輩在資訊社會發達的環境下,對國內的形象有極大的負面是不爭事實,單看奧運熱情減滅到李旺陽的同情可見一斑。中聯辦的如意算盤原全大不響,但卻要硬推國民教育使下一代成為如國內年輕人的盲目法西斯文化下產物。這種危險其實在反日運動中已露了嚴重的後遺症。

幸好香港現階段沒有這情形,更加慶幸是在過往一個星期反對德育及國民教育課的運動上,香港市民示範了一種超越了預期的運動,當中所涉及的良知、關護、理性、公義、堅定以及創意等等,在這場運動中顯露出來。

這並不是歌功頌德這場運動的成功,但卻不能否認這場運動埋下了種子,而且已發芽。雖未曾開花結果,但卻正在成長當中。

現在議會上的缺陷成為不少人的痛恨和憎惡,那麼人們便需要找另一種方法去表達,街頭抗爭便是現今的另一條路。當中這抗爭屬於長期和困難,因為堅持是最大的牆來阻礙。因為並不是每每都可以出現如星期五這麼群情洶湧情況,但是政府卻不可能再次低估這種力量。否則只會讓整體社會分化虛耗,當然政府心想是另一回事,是否為香港著想,現在已經不得而知,甚至有懷疑。

這次反國民教育和選舉形成強大對比,都看到民眾與執政者的對立嚴重性。

未來的日子,社會只會見到越來越多街頭抗爭。但在這兒要強調,這並不會使整體社會形成不穩定,因為港人的基因有一種強烈的維穩心態,甚至是過多的維穩因子,所以是要出亂子是極為困難,從過往回歸十五年來的經驗,試問有那一次大型群眾運動是會出亂子呢?

連一個政府都不向民眾有堅定承諾,民眾也仍然只是和平上街,那就理解到香港人是這麼斯文和平,但政府卻正是看中港人的「優點也是缺點」的心態,利用拖字訣來耗化對手的無恥行為。倘若有一天會爆發的話,那很明顯是政府的政策讓民眾達到最大的臨界點而不再容忍。

一個每每在試民眾底線的政府,只能說一出近期網上金句「沒有最無恥,只有更無恥」。

2012年9月9日星期日

投票模式

以下是投票取向:
一、認同強拍讓大量田生地產出現,小業主沒有議價能力,地產商成為香港霸主
二、支持領匯上市成功,使小商戶沒有生存空間,大型連銷店進駐領匯商場使百物騰貴
三、可加可減機制成形但只見地鐵加價
四、認同每年六四動議都會反對、棄權、失蹤的議員
五、反對捍衛新聞及學術自由動議的議員
六、當年支持二十三條立法
七、支持版權修定條例的網絡二十三條的議員
倘若是認為以上的條件都符合你的理念的話,請你投建制派一票。

2012年9月8日星期六

2012年9月7日星期五

請你原諒我在facebook洗版

各位親愛facebook的朋友

老實說,我知道這幾個星期,你都會覺得我很煩厭,因為當你打開你的facebook時,你會見到我如排山倒海地post東西,而且都可以大部份的東西都係獨狐一味,就是反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資訊。當中有關學民思潮、家長關注組、政府總部抗議等等的新聞、文章以及相關的資訊,都會通通在我的facebook上見到,還見到我建立起了一個校友聲明之類,然後再來每日到政府總部打卡、拍照,然後說什麼什麼話。
更甚是居然開始煽動群眾,就是將亞視那段經典焦點視頻分享,並附上通訊事務管理局的投訴程序連結,分明是把事件擴大,是壞份子,動亂份子的根源。
請你原諒我這樣做,請你容許我這樣做。
因為走到這天,香港社會再不能走入一個死胡同。有朋友認為我不需要這樣做,國民教育有什麼不好,這是愛國的表現。正因為這樣,我下載了其這課的教學指引。
請容許作為一個普通市民而非專業教育家的平民百姓眼光看,這課除了是國民這部份,其他都是很正常,但很更可笑的是,其他部份,理應在現行的科目不是有嗎?教人道德們理,宗教、公民教育已經有。教社會範疇、世界資訊等,歷史課、常識科不是有嗎?課程只提愛國,但從來沒有提國愛民,這又是否對等呢?
那餘下的國家部份呢?何解要用情去教導國家這個項目呢?在指引中的百多頁後的舉例的內容,也是感到擔憂。情感如此抽象,更甚是喜惡如否,是否需要教導?實在難以理解和認同。
認識國家,歷史為先,自然對國家有所理解,不用歌功頌德,每件事都是立體的,單一面貌就會可以知真相,明是非嗎?
我們並不是沒有說過反對以及提出更改課程要求,可是連指引都可以有如此的爭議又如何再去制定課程內容呢?基礎錯誤,再在上面發展,只會倒塌下來,我們也不想是高鐵翻版罷。
今天退一步,以為是海闊天空,可是退一步已在萬丈深淵。你或者會認為沒有這麼嚴重,但回歸以來,每每信政府總是中招,強拍、領匯、票務可加可減機制、房屋政策都不是沒有碰過璧。今天還要向我們未來的一代開刀?中國模式一書已讓你大開眼界,還認為這只是冰山一角嗎?
這並不是你不說話,不需要上課就不會搞到你身上,教育是廣泛和擴散的,若使用這種的指引來制定課程,試想後果會如何?
倘若你認為我實在煩厭得很,在此說聲對不起,或者你可以unfriend我,我是很明白的。但你也希望你明白,我只是希望我們的社會真的是活在有公義、有尊嚴、有仁德的環境下生活,而不是只說好,但背後卻是腐爛不堪望的社會環境。
現在阻你任何在生活上的不便,再次說句不好意思。

在此祝朋友身體健原,事事如意,思路清明。

老朋友敬上




2012年9月5日星期三

從軟件工程看國教科的弊處


倘若你曾經唸過資訊科技或者從事過一些資訊科技的項目合作的話,軟件工程的中開發流程你會或多或少都會知道。

當中包括 需求分析 | 軟體架構 | 軟體設計 | 軟體編程 | 軟體測試 | 軟體部署

這是常見的開發模式,當然也有其他模式,但都是萬變不離其宗。

事實上這次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開展,其實都是需要類似這個流程去進行,可惜是做得不足,因此得出的結果事與願違。

一間公司入面很多時開發軟件的原因都是因為客戶用家需求才會開發,但亦會有可能是來自資訊科技部門自行開發,因為有些是更創新而讓服務優化,這情形是有出現。這即是現在是國教科未必是家長或者學校需求,但是教育局想優化學生,所以才推行,這的確是理解,因為教育能夠進步的話,這便是提升學生水平,有如優化系統便可以提升,工作效率一樣。

在軟件開發過程中,需求分析是最深入和最困難,因為很多時人們都以為是最簡易,其實是最易出錯,因為拿requirement analysis是常出現自以為是的情況,拿不到客戶的真實需要。這個情形便是有如現在的國教科的諮詢問題,看其諮詢期短,學界根本難以提供完整的資訊予教局,如何分析和制定便難以掌握。此外學界提供的資訊又是否接納更是同樣的關鍵,而且諮詢完畢又沒有回應,這當然會是錯漏百出。當然亦有可能是根本教局早有自己的一套的預算,諮詢的也只是虛招非實幹。有如開發者自定模組並根本不理會客戶,只會理會自己最大的得著如成功回報等,包括向上司邀功,向西環邀功。

往制定課程(軟體架構)便來得難以捉摸,其綱領由於拿回來的諮詢根本有很大出入時便有如開始走到錯位但仍然要硬著頭皮做下去,並以閉門造車的模式去設計以及編寫有關課程。而最大的需求並不是來自家長和學生及學界想要的,而是主子老闆想要的,根本是兩碼子事,怎會混在一起呢。

到了開展期(軟體測試)便來了今天的大禍,學生、家長、學校(用家)根本對這課程所理解的預期完全是兩回事時,那便大禍臨頭。

但是真實需要準備實行(軟體部署)便難以成行,因為學生、家長甚至學校的反對,要推只會弄得車毀人亡,最後雙輸局面。

如何收拾殘局,常見便是要用家硬啃,因為沒有得轉回,最後用家便面如死灰去使用,只是事倍功半,最終效果是得不償失。大老闆迫你用,不可以抗旨,否則後果自負。

當然亦有較佳的出路,就是從新上路,再做過一次完整性的開發流程,認真地向有關方面的諮詢而非交行課。這樣便會形成雙贏局面,因為用家深知關發者(教局)是真正做事而變得合作,反而可以有更大的成績。

最弊是修修改改,就是現在胡紅玉所做的事,加加減減是最痛苦,兩頭不到岸,學生一面如白老鼠般試驗的偏差教育,另一方面教局亦生怕又出現用家的反彈而畏首畏尾,形成雙輸局面。

現在國教科這事便如這樣,學生苦,教局困局,但現在情勢是要硬推,這隨時會使用家大力反抗,形成對抗,結果換了其中一邊的話,那就不堪設想。

當時的諮詢,你聽了沒有,不是今天又說大家討論這些廢話,人家成年前已經講過,只是你從沒有聽進去。


2012年9月3日星期一

新任特首林鄭月娥示範棟篤笑

今天是新任特首林鄭月娥首對傳媒,說明政府的立場。

雖然不認同林鄭月娥的觀點,但佩服她單槍上馬面對。絕對好過她的「前任」上司特首梁振英。

但同時我替她可憐,因為有個咁既老闆,有威就拿,有事就縮。梁十招係威係勢,講到可以成為樓市救世咁款,所以走出來說明清楚,以顯示他的食力云云,雖然第二日地產股即時反彈便知到冇料到,而且太古城又有創新高。但當日的確是可以拿威。

但今天他卻龜縮到一團。

老實講現在這個局勢,係有擔戴都應該走出來,他的勇氣比起他的恩公董建華還不如,當年他肯面對說明二十三條立場。今天這位繼任人卻沒有這種風骨在自己團隊政治危機時真正像一個領導人站出來,他只有龜縮到一角扮無知。

他常說什麼拿一紙筆,一張凳,走訪到各家各戶聽取民意,可是今天這麼重要的日子,居然只是派了一位下屬出來解話,可見他的真章有多高。

跟著這些老細,真係冇運行。

新任特首林鄭更示範棟篤笑,又叫人討論,人地已經搵你傾,你又唔出,城市論壇胡紅玉和吳克儉又閃左去,咁樣又點叫做真係聆聽市民的說話呢?記者會吳克檢又係搞笑,又重覆話希望各界講出有什麼問題。真心想問你唔係聾定係你唔係香港呢?日日都有人講明,早在這科目開展時已有教育家教授提出反對這科,你現在又重提叫人拿出討論,想問究竟佢係做緊咩野呢?重覆重覆又重覆。好似周星星同學入面的老師一樣嚴重失憶?

另一笑點是林鄭說明不會有教材,但第二句就話政府有指引教材比學校,咁即係咩呢?係咪存在有語病及語法問題?真心想問。新聞稿寫手也請你不要這樣玩你們的新任特首,這使她出醜的。

林鄭說會將教法和教什麼由校方決定,這又是將責任推給別人,這對學校有龐大的無形壓力,家長不想子女學,學生不想學,但你又叫人去教,教育局明顯是推卸責任委過於人,而且將壓力套進學校使學校兩面不是人,學校是受政府資助,你不給資助也使學校難運作,這無疑是大石壓死蟹舉動。

Now新聞台訪問洪為民這位經典人辦,又是另一笑點。和林鄭同是今天的喜劇人物,可惜他們拍的確是一套低俗喜劇,可是比電影那套是多了一樣,就是無恥。

伸延閱讀
林鄭月娥:國民教育應集中教與學防止洗腦(無恥的笑點一)

洪為民發起下周接力絕食支持國民教育(無恥的笑點二,此人還要拖其子女落水,係咪無恥。)

你被誤導了

很多時不論你是任何的政治取向的人,總會有人跟你說。

「你被誤導了」,這句話絕對可以套進任何團體,包括建制、泛民、激進、中立、冷漠派別。

這句話就是一個萬能key般,投進何種形式,「都好像」很對似的。

但做人只要你將心比己的心態看待,你自然知道是那種是「適合」自己。

舉例使用「歷史上的一小點」這句話,這是最常見一些人認為六四、李旺陽並不是什麼大事情或者嚴重事情,但當你將心比己,有天你的家人或者你自己進了這個情況,你是會怎樣呢?

你會認為自己被射殺是抵死?

自己自殺是合理得很同很正常?

如果認為是「正常」,那就請你繼續相信,絕無意見,因為這是你的選擇,也是自由之義,這是你的自由意志所決定,誰也不能操控誰,誰也不能向你洗腦。

伸延閱讀
贊成國教科家長稱不應被政客誤導

2012年9月2日星期日

看嘴臉


執政兩個月的政府,已使市民如此大的民怨,教局還要叫人持平,但從沒有想過為何市民有這些舉動?

難道學生真的是暑假遊學團?

難道是高志森所謂的出位與無家教?

請那些人還說得出人家無家教這句說話,請恕在下講聲,無恥的人就是如你這樣。大家都是導演,岑建勳這位見証過89民運的人所說得對。你要說人無家教,還不知道人家真正意思和人家的有禮,高志森的私人生活又是否很有家教?請不要獻醜罷,你不說話人家不會怪你無知,但你一說話就知你無恥,要抽水也請過主。



「若是這樣...」!!!果然是從事「偽術」


2012年9月1日星期六

「女朋友。男朋友」有如今天的香港

看這戲的因由,是因為這戲的包裝,是以台灣八十年代解禁的時代為背景,這種背景是對台灣人來說民主運動的萌芽期,是重要的歷史印記,因此便想看看這導演能否拍出這個政治與愛情故事的混合體的成功處。

但當我眼光進入戲內的故事時,我卻想著剛剛給了物資的一班學民思潮的學生,然後看著戲中的畫面,不禁眼泛了淚光。

為何這戲的故事是在八十年代的台灣,戲中的情節卻有如今天二十一世紀的香港呢?看蓿時,真的很無奈。

故事是開始是2012年夏,然後是回想台灣的八十年代才正式故事的開端。八十年代台灣仍然並未真正的解禁,學校有官員作為管治學生紀律的責任,學生所學習的都是絕對服從當時黨(國民黨)的思想指導。因此自由、民主是敏感議題。但是戲中的學生包括三位主角,卻不怕強權,挑戰當時的制度及其一歪理,這是因為學生需要真正的自由自主獨立的思想。戲中的一段是原是印制符合黨的指導書刊(國民教育?),但學生偷龍轉鳳寫了其他東西。因為是要反對這種無理制度。

及後故事再過到1990年代,三位年學生進入了年青人的年代,成為大學生,正式參與社運。這也是台灣真正嘗試走向民主路的開端路線圖。他們各有所想所思,最後各散東西。

到了1997年,三人都長大成人,成為了真正立於社會的「成人」,但卻失了昔日的勇氣,其中一位更趨炎附勢。

故事大綱和大橋是以政治故事來包裝的,但真正核心故事其實是一套愛情片。以戲論戲,這並不突出,導演並不能夠拍到當時社會的意識,也並不拍到三人的愛情關係。最佳的妙筆只是回到現代時的一個代父親角色照顧一對朋友的孖女長大成人,而這孖女卻有他們三人的影子。

這戲故事其實是理應是給台灣人的一個回憶故事,但如此巧合地這故事人物有如今天所看到的香港社會。

三人在中學時代中對社會公義和自由民主的一種執著,也是當時每人的心理,這刻巧合地反影著今天學民思潮學生的所做一切。都同樣是尋求真正的需要有的社會,而不是來自特定規定由「黨」去主政的社會。

可昔的是他們成長了卻失了從前的真情真義,為了利益賣了自我。這些不就是我們面對的成人社會以及既得利益集團所做的事嗎?

今天9月1日,在我們習慣上,這是開學日,是一個新的學年,但這學年卻是面對最難學習的學年,因為我們要學習的有違常理,指鹿為馬的學習環境和生存於失了自主的社會。

這個學年是時候說不,這個學年不只是學生們,還有走進社會大學的成人們,今天不向強權說不,最後連你能說出口的一話都沒有權,那時情不要後悔當年的啞口,因為這是自作的。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