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0日星期二

亞視拖糧到續牌去向

「仆你個街亞視來架!!」這句話絕對是港人的集體意識,但很可惜這意識一直存在,沒有抹走,而且還是慘痛的。

自從王征入主亞視後一直沒有正常過,節目製作每況越下,自家製作節目買少見少,資訊節目報導偏頗,節目水準嚴重低水平,霄佔有用的社會資源,但是還仍然可以繼續營運。股東爭權使公司營運陷於龐瘓,導致員工沒有糧出,現只能是一半「袋住先」。作為一間香港兩間免費電視台其中一間,可以說是對香港的一種大諷刺,面目無光,還號稱香港是亞太地區媒體樞紐,實在笑死人。

有汗出,無糧出。是亞視員工今天寫照。這一年來,亞視一直出現員工斷糧或者拖延出糧的情況,一個月沒有糧出也有,根據勞工法例,工資在工資期最後一天完結時即到期支付,僱主必須盡快支付所有工資給僱員,在任何情況下不得遲於工資期屆滿後7天。僱主如困未能依時古付工資,須就欠薪支付利息給僱員。

從香港的勞工法例,亞視好明顯是違反了法例,但是我們的政府,好像沒有反應,到今天,還說是觀察當中。勞福局正在做什麼?

作為一間香港的免費電視台,亞視的營運模式,從量到質,節目常有錯漏,不斷重覆節目偽裝為節目,根本早就不合資格,廣播事務管理局理應介入,但只能是「了解」當中,這個了解就等於交了差事,完成事情。相比起今年早前香港電視HKTV嘗試以數碼制式作廣播時,通訊事務管理局又很快回應,要求終止計劃服務,可見兩件事情回應的差別之大,實在難以明瞭。

亞視員工無糧出,作為一個提供公共服務的媒體,是廣大市民所關注,甚至是持份者,因為亞視佔有大氣電波提供資訊服務予市民,市民不能夠得到應有的服務,作為消費者,是可以投訴及獲得合理的回應。可惜事至今,該電視台以及相關當局都沒有一個合理和讓人認為接受的回應與解釋。

記得佔領運動時,不少團體都說這是影響他們又說什麼是違反法例,電車司機說因為沒有OT,不能為子交學費等等慘況,但今天亞視沒有糧出,有沒有團體走出來說句話?還要大家忍忍。藍絲們,亞視這種行為是違反法治呀!!快快透過你們的相關團體聲討他們啦!!這不是影響民生嗎?

尊貴的行會成員李慧琼還好意思說沒有亞視會是對市民少了一個選擇,但現在有亞視存在,你又認為這仍然是一個選擇嗎?拖人家糧還好意思繼續營運?嫻姐講到很為市民,何不在立會討論事宜呀?你不是很介意人說你嗎?現在是你表態的時候呀!!

亞視這麼多年,經歷過不少投資者入主,王征入主是歷來最差的表現,過往投資者入注亞視,當初認為有所作為,如邱德根、林百欣時代,他們都認為這是一盤生意經營,到了劉長樂、陳永祺入主時代,其實已變質,政治任務多於經營,投資入股主要是換取政治回報,讓這些投資者在電視行業以外得到另類優惠,但回報也有止蝕與止賺時,利用價值完成又再找另一位人頭代替,到了王征時代更成為一種政治任務,當年王征入股亞視得國有四大銀行支持,可見背後力量不言而喻,王只是表面的投資者,另有其人是在背後,但長期注資而經營不善也不是辦法,意即長期維穩也有到頂時,長貧難顧。

政府原意給兩間電視台作長期服務叫做所謂的「競爭」,但是最後另一方也頂不到,餘下就只有CCTVB,這不是一台獨大,一台無限大,作為一個亞太區最先進城市,社會資訊環境可以走到如斯田地,可謂醜態百出,成為笑話。真的是連多一間電視台都不能撐得到?那麼香港的GDP是怎樣做到出來實在讓人心疑。

2015年說是否再續牌予亞視,到今天政府怎樣也再難用其他的借口給他們續牌,理應除牌,倘若還可以有得玩的話,相信另一波社會抗爭也會隨之而來。

但是以上的想法是一個正常邏輯思維下去想,但是今天的政府你也很難用正常去形容,每件事都以政治正確為本為依歸,電視台在今天政府角度,再不是商務局去管了,而是政治任務,政治維穩大於一切,壓到所有聲音為大前題時,繼續發牌機會隨時有之。

香港還有亞視,都不會是正常的日子。

香港勞工法例

2014年12月23日星期二

京都與王國興眼中人力車的時代鴻溝

早前到日本京都遊覽,這個日本古城,保存著日本古風,街道、寺廟甚至人民風貌都保存固有日本傳統特色,十二月初晚上到京都清水寺更可以看到夜觀美景,確有一番風味。

到京都時,有一個挺特別印象是當地的人力車,香港人力車在開埠時曾是本港主要交道工貝,但到了其他大型服務的公共交通工具普及後也開始式微,而昔日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尖沙咀天星碼頭都有人力車,供遊客拍照或者坐車遊覽,但是現在已沒有,根據運輸署網上資料顯示,2013年只有三個人力車車牌。印象中的人力車的轎伕都是年紀較大,體力勞動需求極高,所以隨著他們都退休後,再沒有這些香港風光特色再見到。

而京都的人力車則轉型,再不是真正供人作為交通工具之用,在京都很多旅遊點如嵐山、祇園等等都有人力車服務提供,但他們主要的對象是遊客,而功能則是提供導賞服務。人力車車伕會為遊客作導賞服務員,講解當地的名勝,以遊覽當地附近景點如一般的導遊講解,是一種專業的導賞服務,因此需要領牌。這些人力車最多可以坐兩個人,價錢約為半小時五百港元左右。由於是這種服務是需要大量體力勞動,所以車伕大部份都是年輕人士,特別是以男性為主,但也見過一位女性車伕,他們的專業程度很高,因為你會見到遊客在坐上的笑容,車伕與客人交談的歡欣喜悅,很是滿意。而且車路會有不少斜坡,但他們都很有氣力,所以十分佩服他們的敬業樂業。

京都的人力車車伕的功能隨著社會的變化,其實是交通服務只是其次,導賞服務才是主體。

回港後見到一則有關盧吉道建酒店新聞,由於道路較窄,所以找有什麼方法可行時,報導指立法會議員王國興就建議酒店改用人力車或抬轎接送客人。

這刻感到議員是可笑與無知。

正當大家都只視人力車成為一種觀光服務為主體的時候,我們議員則視為一種交通工具,這種概念的差距其實很反映到議員與時代的脫節甚至是眼光短淺,甚至連成本計算也沒有考慮到。

先說盧吉道環境,你或者說「以前」都會有人力車行駛,但是現在交通安全也需要納入考慮,不能常說,「以前都係咁」就不改進,盧吉道路窄而旁邊已是深山崖處,人力車的控制有什麼差池會出現交意外便造成極大問題。此外成本問題,人力車交通費用是否能夠符合成本同樣是問題。

路費如何?難道數十元一程?

倘若你要視之為另類導賞服務,但與原有王國興想法視之交通服務便有頗大分野,目的明顯不同。而盧吉道那段大斜路用人力車的話,風險之高,也不會人人願意乘上這種人力車。

香港重現人力車服務作為導賞之用,並不反對,或者一如京都一樣視之為一種旅遊玩意,有市場便有人做,但是以王議員的想法,實在有點離題和不切實際。他的建議只是為了建議而建議,並不是真真正正找解決方案。

作為議員,在說話時以及建議時,的確是需要細意以及深切的考慮,不要順口講講便是,講多只會帶來更多的無知笑話,降了自身以及智慧。

或者王國興的心意雖好,認為真心膠地可以解決問題,但是他沒有理解世代早已不同,服務的對象、服務的功能隨著時代進步,原有或者昔日用得著的事情,今天套進去也已經差之千里,硬要套入去只會帶來反效果。試想想王議員還有這種「以前」想法的話,你要他有一種新思維去想一個新模式的社會制度去改革社會,你會認為他做到嗎?他會理解?他會接受得到嗎?

伸延閱讀
王國興:建議山頂酒店用人力車或轎 陳家洛回應:無腦
2004-2013年領牌車輛數字

2014年12月19日星期五

小米是香港製造?

今早看了一篇有關小米財務資料的新聞,指出小米香港是該公司主要的收入來源。去年11月份,《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根據機密文件報導稱,小米去年的淨利潤為人民幣34.6億元(合5.66億美元)。這裡指的是小米香港,小米香港的一家子公司通過合同控股小米公司。

小米香港是什麼意思?

這當然是財技的原因,事實上香港一直都是大陸、甚至不少海外公司的註冊地點,當中原因是簡單稅制、法治制度健全以及資金進出自由等等。

是老生常談的說話,港人一早習慣,並不大驚少怪,我們一直存在著這種強大優勢,只是有人一直在打壓,妄自菲薄,說什麼照顧、給予優惠等等的所謂送大禮。

其實現時大陸不少科技公司的大陸高管都在香港有居留權,早已移民來港,只是有人悶聲不說而已。因為到時又會說你不愛國、是走狗、漢奸等等,低調搵銀然後走....

科技公司不同地產商,他們的資產是人才,不是實體資產如地皮、樓房,他們的寶貴資源如他們專利、技術以及專才等等,所以有一樣事情是極為重要,就是能夠保護到他們的利益就是法治的寶貴的社會制度健全,否則便不願意繼續做生意。

當然所謂的小米香港真的是香港製造?那當然不是,但是香港卻是真真正正保護小米,因為這是香港最可貴之處,也是為何另一個地方,即使是售賣最多小米手機的地方,製造小米手機最多的地,也是賺錢最多的地方,但卻不能夠真正保護到小米的股東利益,需要找一個地方做他們的「保護傘」,這個地方就是香港。

是很諷刺罷?

這種無形保護卻是最實際。

所以有人還說不是大陸照顧香港,早就死了很久的話,請不要怪他們,無知而已。

伸延閱讀
揭開小米組織結構的神秘面紗

2014年12月16日星期二

小米上得山多終遇虎

市場預計小米手機今年全球出貨量當中達到六千萬部,當中全球主要是中國市場,而小米手機在中國市場是一哥位置,壓倒三星,更因為這樣三星在其業務需要大為改革以面對小米的激烈競爭,從這些新聞或者會感覺得到小米很厲害,無堅不摧,連國際手機大哥都被打敗,為國爭光。

這個故事或者只能夠寫在祖國市場當中,但走到國際市場,明顯是另一回事。

過去小米手機成功,當中是性價比是關鍵,因為這些因素都比起其他對手為佳,當中因由其實是毫不含糊,抄襲是關鍵,從手機外型到核心的設計等等,小米一直都被外國的手機公司以及電訊設備技術公司投訴,認為是有抄襲和侵權行為,但是在大陸對於知識產權仍然在嬰市階段或者「特意」是嬰意階段的時候,侵權並不可怕,最怕是打不敗對手,只要贏,什麼手段都行,山寨、A貨充斥市場,而小米是一個成功地包裝得極佳技巧的山寨手機商,亦利用這些傾斜市場環境底下,成為規模市場做大,這是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資本主義結構底下最難看的地方。

小米一直有意走出去,打進國際市場,但是多是一些發展中國家或者落後國家,他們對市場說是因為這些國家手機滲透率低,或者低端市場需求大,適合小米這種公司發展,利用平靚正產品打進當地。

無可否認他們所說是正確,但是同一時間也有一個更為合理的理由,是因為這些國家都是對知識產權要求甚低的國家。這樣小米進入去便可以低門檻,風險也較低了。

不過這種如意算盤發展到今天並不一定成功,也會有碰璧的一天,小米上年開始大力瞄准印度市場,因為該市場跟大陸有相類近的地方,電訊市場龐大但滲透率有仍待發展,低端客戶需求高端服務,那麼以小米手機來看,Copy大陸模式到印度便可以成功,的確起初的回報也不俗,有數十萬訂單。

但是他們沒有留意或者有留意只是想搏一搏唔多覺的關係,就是海外以及國際的電訊技術商正式向小米提出訴訟。愛立信便是其中之一,現在小米亦因為這樣而要暫停出貨到印度。

印度在資訊科技市場當中一直是全球其中一個領軍之一,當中後勤以及研發是一個極之成功的地方,印度硅谷美譽,當中是由於語言環境以及印度早年對科技興國的策略成功所致,軟件開發十分發達,不少國際級大型科技公司如外包公司、客戶服務、研發等等都會在印度做中心。所以印度政府必然會對這些公司有關注,如優惠以及照顧。

現在小米被提出訴訟,印度當中自然要受理,不可能像大陸一樣,拖拖拉拉扮無事發生,或者研訊無期等等。因為印度不可以因為小米一間外來公司影響他們的真正大生意,而且印度自身都有低端手機市場,也未必想小米成功,自然順水推舟。

近年金磚四國都有自家研發出不同的低價格但高端服務的手機,以應付本身本土龐大的市場需要,如俄羅斯研發雙屏幕手機YotaPhone便是之一,印度也有Micromax等等。他們自身看中本土龐大市場以及低端客戶的需求,便研發有關智能手機,並以本身的成本做賣點推出市場。

小米在國內的確是一條猛龍,但走到海外便得步步為營,這除了是因為不同的營商環境外,自身的技術限制也是問題。亦有指出小米為何不揮軍美國或者歐洲等地區,都是因為有關知識產權問題所致,生怕到這些地區,比人告到褲甩。

或者你會說這是外國勢力握殺我國公司的技倆,但是試問人家動用數十億美元(不是人仔或者港紙)研發一種技術,給你一個唔該就抄過來?你說這是公平嗎?而且知識產權並不是人家擁有你不可以用,你也可以買人家的專利但是你就不做,只是「靈感上身」便如此一模一樣地搬字過紙,你開發成本低,自然售價亦低,但這是一種不公平的銷售和營商手法,實在是近期政府常講的所謂「有法不依」,更有趣是說自己如此「創新」就更加感到不知醜。

不否認小米發展到今天的規模是成功,但這種成功是建基於別人的努力但這些努力卻沒有Credit比對方,怎樣也是說不過。

除了電訊市場(如華為)有這種情況外,近年大陸以這種營商模式成為國際市場的話柄,如鐵路基建便是一例,指出大陸的高鐵技術被指是抄襲外國如德國、日本的高鐵,然後以自家研發就包裝做大陸自身產品輸出海外,亦因為少了一大截研發成本便可以以低價格與對手競爭,這種模式的確是贏了很多合同,但是卻壞了自家的營商品牌。這種「走出去」並不光彩,但依然是中國邏輯取勝,讓人感嘆更見無奈。

情況倘若繼續的話,早晚會碰到大璧和大鐵板,因為這是正在服糖衣毒藥,也不是什麼中國夢,而是中國惡夢。

伸延閱讀
小米推空氣淨化器 手機可遙控
小米宣布暂停在印度销售手机
爱立信"追杀" 多国或叫停小米
Hugo Barra 宣布小米手機在印度停售,更壞的事情可能還在後頭

2014年12月15日星期一

從「錦祥號」看霸權的反感

早兩日在看明報一篇報導,是講述香港一間名不經傳的臘味店錦祥號原有七十年歷史,但基於本土OEM而沒有自家品牌,一直低調經營,及後終有自家品牌並且終開地鋪,並以香港製造作賣點,以証品質取勝。

第二日便到該店的旺角地鋪,不過這地鋪並不是人流「鳩嗚」鼎盛的彌敦道或者大型商場,不能與什麼奇X、榮X等相提並論,因為他們所說的地鋪,其實只是位於旺角花園街街市地下的一家小店。

小店的確很小,因為大家都知道香港政府街市乾貨店的大小,擺滿貨已經不能走進店內,顧客都只會在門口購買。當日店前人流很多,有年輕人購買,顯然是因為明報的報導,以及在網上傳閱的威力所致。小店的員工阿姐(相信是自家人)很投入跟我講解不同種類的臘腸,並且強調是本土自家製,最後買了傳統的臘腸和潤腸,事實上還有其他種類如封肉,另外還買了臘肉。

跟員工阿姐傾談,說是不是這幾天很忙,她笑著點頭,因為他們工作到第二天早上五點做包裝工作,可見這些生意是力不到不為財,是纏身的生意。她說要吃便吃多些,因為可能是他們做的臘腸可能是他們最後的一代製作,因為工作太過辛苦,每天早上四時起床,夏天不能開風扇,因為製作臘腸不可以吹風,所以工場很熱,年輕人入行是難以適應。我說如果搵到錢,便可以引下一代繼續做,但阿姐說這些生意利潤微薄,根本不是什麼大生意,難以吸引新一代繼續經營下去。

其間人流不絕,有老人家的老顧客,也有一些年輕人購買,從阿姐所說,近日生意的確是好因為是有文章報導,包括明報和早前飲食男女都有介紹,以「小店」的題材作描述,吸引了新一批客戶。

在個人而言,甚至相信不少新的客戶,在購買這店的臘腸並不一定是知道他們是好吃與否,而是「支持小店」的想法和心態去購買,的確是有種鋤強扶弱的心態,因為眼見連鎖經營商店橫行擠壓小本經營的商店和企業,小商戶因高昂租金難適應經營環境下,小店以及傳統老店買少見少,對地產霸權以及政府的營商環境政策傾斜而促使經濟活動只賴於單一或寡頭壟斷行業,多元化營商環境更難,有心人自然見到一些值得鼓勵的業務便會較上心或者加以推廣等等。

這些行為其實都是反映出大家對社會的不滿從消費行為可以看得出來,大家是對霸權的反感從而得出來的結果。而當中的霸權並不一定是地產霸權這麼單一,其中可以是包括了經濟的霄權、政治上的霸權以及社會體制下的霸權。

不要小看這些小小的消費行動,其實已經反映到作為市民對社會制度的一種反感,期望透過消費行為作支持,這種積小成多的行為的力量是不容忽視,因為消費行為從來都是個體組成群體時,當每個個體都有轉向的意念甚至實際行動的話,社會的模式便隨之而改變。

今後在消費時,多想一會或者走多一步,或者會有一個意想不到的社會變化。



伸延閱讀
臘腸幕後英雄 柔韌吞下辛酸 錦祥號走出台前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