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7日星期二

由海角七號到囧男孩以及期待的1875



去年台灣人對電影會覺得驕傲,因為去年出了一套電影「海角七號」,票房過億港元,打破了當地中西電影的票房,使台灣過往三十多年來的死氣,突然火紅起來,成為兩年三地的一個新電影話題。

除了「海」片,還有一套叫「囧男孩」,是一個男孩成長的故事,當地視為一套清新電影,說實話,其實只是一套「港台」的「晴天雨天孩子天」的台灣版本,或者加上了一些成人意識流意味,論電影成功,還相距一段距離。不過戲中也偶有佳句,如「騙子二號」的驕縱行為很有時下小孩的影子,很典型。但戲中的兩個男孩其實不夠「囧」,理應要更為「囧」,使喜劇感和更讓男孩吸引觀眾,因為描寫得並不突出。

至於「1875」這戲在港還沒有放映,或者根本不會預計放映也不定,但是這戲卻可以視之為一個新嘗試,因為這戲是台灣首部以客家語為主的電影。電影改編自知名作家李喬作品《情歸大地》,描述1895年乙未戰爭中客家村莊所發生的故事。當中還有近期在台灣火紅女星演「敗犬女王」很成功的楊謹華。

台灣電影在我們這一代人會視為藝術電影居多,因為當中出了侯孝賢、楊德昌、李安等,事實上在我們父輩或者姐姐輩台灣電影曾經是華人最成功的電影地區,林青霞、林鳳嬌、秦漢、秦祥林、柯俊雄等大明星就是這個時期。但是卻後來新場競爭不及香港的多元化,又或者當時社會環境及政治環境的窄化,導致台灣電影死水一潭。

但是直到當地的有線電視及大氣電波開放後,情況便開始突發性扭轉,當地的電子媒體之多元化是我們香港不能比較,可以說是望期背項,亦因為市場擴大,內容需求增加而使需要大量劇集內容充滿每個電視頻道,因此成就了近年台灣的偶像劇成功所致。此外台灣的文學根基紮實,亦使到台灣電視劇或者電影內容相對地可以較豐盛(但不一定等於佳作),這就是為何創意產業可以落地生根,歸根究底就是人家的人民素養充足,而香港的教育文化過份著重成績導向及功利主義而成了文學發展並不鼓勵。所以現在我們的偶像劇只是屬三四流。

試問現在於大中華地區阮經天紅還是方力申紅?多人喜歡蔡依琳還是Stephy呢?其實若論個體化,或者他們距離不大,但是基於市場策略成功,台灣開始成為近年大中華地年輕偶像的生產基地,過往我們最成功生產演藝人如四大天皇、影后等人馬,開始被台灣媒體娛樂產業生產者過了頭。

1 則留言:

  1. 政治與娛樂的關係是千絲萬縷,在言論空間及當權者氣量收窄下,必令民間娛樂事業枯萎。

    就例如羅馬哲學家皇帝奧里略當權時,下令禁止野蠻殘忍的鬥獸競技。但去逝後兒子康茂德繼位,他治國無方令人民怒氣衝天,民間出了不少諷刺他無能的戲劇,之後當然是以暴力取締收場。在沒有此娛樂以供人民宣洩不滿後,只好再辦鬥獸競技來轉移視線。

    回覆刪除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