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1日星期四

Like的文化

豎起手指公、讚、Like,在我們這一代人,必定認識。這是因為Facebook的功能。

這個功能表面看上去並不特別或者很大的高科技,但是卻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微妙訊號,這種社交式資訊確立了facebook在互聯網地位,現在連Google都要跟著走。

Like文化其實是一種認同文化,就是讓一些人和事讓一種集體認同而使之事物達到了一種共識和認受性。這種模式過往在地區性的社區群體生活上可以找到,比如在一大班朋友傾談時,其中一有人舉麵暢飲,其他人會因而一起一同舉杯而慶祝,這些舉動在日常生活上是極為常見,甚至連看電視和家人討論師奶劇如何不濟時都會有人和你呼應,這便是認同感。

但到了互聯網,這種文化並沒有因為在網上的阻隔問題而停止,反之將認同文化擴大和跨地域性。最佳的例子便是facebook的like和youtube的like和dislike了。網民可以在任何時刻和地區對事件作出認同或反對,甚至是匿名形式都可以支持。而且更不只是對認識的人作出表達的方式,互相不認識的都可以。

這種關係以往只能在媒體上表達,但在互聯網便可以做到。

這是擴大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單靠地域,而是有共同理念便可以一有共識。

Google將推出類似like的功能,表面意義是提供多一種的社群網絡功能予客戶,實際上是要阻隔對手facebook的來勢以及增強其搜尋功能上的準確度。搜尋功能不斷進化,以往是一種計社關係到發展到現今的人際關係的準確,都有很大不同的搜尋結果和取向,也對用家有很大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當大家like的時候,背後當中的文化和經濟利益關係,不知不知中發展起來。

伸延閱讀
谷歌將推“+1”社交搜索 回擊Facebook

1 則留言:

  1. I learn Thumb Up actually from the western, not becox of Facebook...:p

    回覆刪除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