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7日星期五

香港是不能複制誠品

按我分享

十幾二十年前親戚到台灣,是會買新東陽豬肉乾作手信,在九龍城的機場中常出現這些情境,遊客一袋二袋新東陽的手抽袋,這是當時台灣的特產。

到了現在,每逢到台灣的港人旅客,回程時,或多或少都會有另一個袋,是一個紙袋,就是誠品紙袋,這就是新世代台灣的手信印記和文化。誠品的成功的確是近年台灣最佳的軟實力商品文化出口到海外。遊客到台灣總會到誠品一聚,有如朝聖般。

希慎廣場Hysan Place很成功進引入誠品,這是近年最好的商場策略,這樣有如商場引入戲院一樣,期望引入人流來旺整體人流數量,從而使整個商場的消費提高增加生意額。這是希慎的成功。

今天八號風球還未上的時候,我走了一轉誠品,這是我第一次到香港的誠品,我想雖然過了一個星期,也知道人流短期內是不會減慢,所以我是預計會和人迫,也要去一趟。走進誠品裡,我暫時撇開人流和人客的因素,這是比我預期中為佳。地方算是挺大,書類的分門很好,簡易又種類繁多,它的佈局和台灣誠品是相同的,簡潔雅緻,書多是誠品的賣點,始終香港的書局確實難有同時間有這麼多類別在一起,樓上店又小,很難相比。誠品的把書店商品化與文化氣質的融合程度在一起,是很成功,正如你會到Starbucks買杯咖啡坐下,即使溢價比普通咖啡為高也沒有問題,這就是品牌魅力所在。

書店中還有香港作家展覽等,這時還有一位阿原肥皂老闆正在演講,這些講座都是一個不錯的氛圍。這都是讓消費者喜歡到這兒買書、看書以及消費購買其他產品的原因,我就買了王德傳的茶葉。

不過你喜歡的話,還是有些失望,就是我們的港人因素減低了整個書店的吸引性。從這次到訪書店的感觀,個人感到港人認為誠品是一個是有書賣既金百利同Sogo而已,就此而已。首先要撇除一些主觀問題,我所說強調是港人,因為這次走進誠品所見的人,大部份都是港人,實在極少聽到國內人士說話,全是廣東話(港式)。

店內的確是人多,所以我理解是會挺擠迫的,因此也會接受到這種擠湧情況。可是問題並不是迫,而是大家對書店的態度。店內的客人當這兒是一間百貨公司,先不說是專賣非書類型的貨品位置,而是說真正集中的書店位置,客人像行街,沿途有講有笑,高談闊論,當中不乏是年輕人士,也有不少是上班族,反而長者則不多。消費群就是屬於二十至到四十左右的消費客。大家如在金百利閒逛,見到一些心儀或者認為難得一見的,不論是男或女都即時慶高采烈地大叫。

反而最清淨是兒童區。

雖然這兒並不是圖書館,是一間商店,但可是這是一間書店,也應該有其書店的模式罷。可是我們真的很讓誠品本土化,將他商場化、街市化。這個情形我想起了濕地公園開幕時,有遊客投訴不夠車位的情形。看雀鳥就是為了親近大自然,你卻要人給多車位,是否很幽默呢?書店是給人閱讀的,但我們到頭來是變了商場,我們將它轉化到很港式了。

台灣誠品的負責人說要讓誠品香港發展俱有香港特色的誠品,老實說,真的做到了,台灣誠品味並不能夠複制到香港。

香港的文化實在難以營造到閱讀的氛圍,大家喜歡熱鬧,所以有銅鑼灣、有旺角、有尖沙咀。香港特色是購物、快速和淺度消費。所以我們可以有大量的Neway唱好K。可以有一小條街四間金鋪、三間珠寶店都冇問題,還要是同一品牌都得。

「站在大丸前細心看看我的路」是阿Sa的K歌,唱K的人怎都會聽過朋友唱過,因為歌詞和內容都很地道,很次文化,這就是港式的特色文化。

這並不是說港式文化不好,只是對不同的本土文化有不同的要求和取捨。正如你到台灣購物,的確不夠香港齊全和方便,甚至便宜,這便是港式的優點。台灣的書文風氣較盛,所以也可以造出了誠品這種極俱台式文化的書店,甚至日本、韓國都未必成功做到。這是台灣的本土特色。

香港誠品,還是不要複制台灣了,因為我們不能夠複制到人家的文化,這是學不了。

星期六日下午,還是不要到誠品逛店,到Neway唱noon K好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