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9日星期三

當李嘉誠沒有地產的時候....

在臉書上,見到著名學者說李嘉誠離開香港,沒有地產霸權,他的商業王國就會沒落。論政者他有一套,但論商機,他怎樣也不能夠與一位「成功」商人的商業思維去媲較。後續補充是成功並不是等於正確商道,是兩碼子事。

云云華人營商者中,李嘉誠是最有生意佈局的一位,他的轉型其實是看著社會的變化而轉變。當年隨著本港輕工業帶動他穿膠花成功得了第一桶金,這是他看準當時社會變化,六七來臨以及香港人口變化,亦放棄了原有工業轉型地產。社會進步以及資訊社會來臨走進電訊業。種種商業決定都顯示到他對社會變化的眼光的確是比別人深和遠。或許你會說因為他人脈廣才可以做到這些生意,但如何人脈廣呢?你可以嗎?他有專才指引,只要有錢便成,但問題是你如何有錢?不要因果倒轉而否定別人的成功之道。

近一年他再次轉型,當大家大罵他賺盡,又說他無良商人賣縮水樓,他口口聲聲會說撤資但實在還努力在港賺取一分一毫的地產利錢時,一直都投資,直至近2012的七月之後,他才真真正正地撤資。先是上月把港燈上市已套現,再有是是準備賣盤或者套現上市的屈臣氏。亦有他在內地的A股同樣頻密地減持,這些訊號,過往是極少有,國內更盛傳一些富豪同樣因為李嘉誠的舉動,跟風賣資產離開國土。

李嘉誠倘若脫離了他最賺錢的地產生意,再沒有以土地賺取驚人利潤時,他如何置處?地產其中一項關鍵是需要當地的政府合作,否則如何有錢,人家也不會和你玩埋一份,這是定理,所以地產公司很少是跨地域的,這是政治因由,所以李嘉誠怎樣成功,也不會能夠在海外成功插旗,他是深明此道。雖然他是英國最大的海外單一投資者,投資發電及基建,但地產項目一直不是他在英國最成功業務,便是這個道理。

那如何延續他的商業王國?

科技便是他的商業王國的未來。

的確沒有地產,他是離地了。可是他亦深明投資文道,知道科技才是明日之星,早在2000年他少試Tom上市,他說要搞一個超級門戶網站,科網股從此而起,雖然他並沒有為本港科網有什麼大躍進,但自已卻成功地Cap了一筆,可謂小試牛刀。及後他一直私人投資科技行業,由生物科技到資訊科技從沒有間斷。Priceline也是他其中一個代表作。不過他亦很快賣盤,因為他的確知道自已並不是科技人,也不是生物科技、資訊科技的專才,他不會是Bill Gate,可以有能力管理一間科技公司,他只能夠是一名天使投資者,從一開此作投資等待大爆炸發圍而善價而沽。

近年他陸續有收成,亦讓外界知道他對科投產業的投資收成期,Spotify準備上市,Facebook為他帶來極高回報,Bitstrip的創意app,還有投資年輕人summly app並最後獲yahool收購,還有iPhone的Siri同樣是他旗下風險投資基金有參予投資的項目。這種種都見到他旗下的投資基金是挺為成功的創新科技投資者。最近更投資「雞蛋」食材,更有可能投資於第三種手機作業系統等等。

以上的商業舉動,最大的共通點是投資於新興公司,科技產業,由資訊科技到生物科技,種類繁多。但背後還有另一個共通點,就是科技並沒有地理的限制才是關鍵。反之有科技在手,到那兒也可以。再不像昔日要有地才賺錢,地產為他賺錢將會是他一如昔日轉型由膠花到地產的過程一樣。今次是地產發展商轉型為科技投資者。

他比其他本港地產商目光更廣闊,不會只是盲目只視大陸作為唯一的投資點,相反近年他減低大陸「地產」投資其實是要明白何解會有這樣的部署。至於投資大陸科技則不在此列,因為科技可以轉移,但地產卻不能。

今天他旗下的Horizons Ventures維港投資未必如現在的長江與和黃為他賺得最大的利潤,但卻會是他未來的主力甚至是關鍵。

他的確離地,但卻沒有離錢。

伸延閱讀
李嘉誠注資食品公司 研「雞蛋」食材

Spotify傳籌備上市 李嘉誠再下一城

一周人物:李嘉誠再度減持長園集團 任志強批國土局

相關閱讀
倘若誠哥再不是中國代理人的話

李嘉誠接受南方周末訪問的疑惑

李嘉誠的世界級商人

1 則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