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8日星期日

從Amazon做師奶生意講起:互聯網巨擘走到實體經濟

剛過去的星期五國際商業新聞最多人注視是電子商貿Amazon以137億美元購入美國超市Whole Foods Market全食超市,震動商界,因為市場感到互聯網巨擘開始不安於網上生意,真正要走到實體經濟,傳統企業開始感受到威脅,從當天多間超市的股價下挫,已反映出投資者對這些傳統行業開始被挑戰而拋售股票的反應,甚至隨時因為不及這些互聯網科技企業的技術創新和資本而被淘汰。

一直有傳Amazon想做實體店,而超市是對於美國人最方便和為人熟悉的產品時,Amazon打入師奶客或者更加入屋的方法,必然是超市市場。Whole Foods Market全美有四百間店,意即是有四百個分銷點,這意味著Amazon可以利用這些點做派貨、銷售、中轉,為網上客提供更多服務。當然四百個點對於一個二億人口國家並不足夠,但明顯是嘗試做一個新的業務領域。

自從Web2.0後,互聯網行業發展已經起了根本變化,以往互聯網所提供的服務主是提供資訊為主,是單向性,但是Web2.0後已變為互動方向,不只是資訊,還涉及到電子商貿、社交媒體等。Web2.0的過去十年,全球基本上都是由多間巨企佔據市場,如美國主要是FAANG(Facebook、Apple、Amazon、Netflix和Google),中國則是BAT(Baidu、Alibaba、Tencent),它們的股價有如火箭般快速爆升,以Amazon為例,當天宣佈收購Whole Foods Market後,股價上升3%,足以收購Whole Foods Market,可見到這些科網巨擘已經可以大玩資本遊戲,有錢就可以任性。

現在這些公司基本上已經佔了整個互聯網經濟的主導權,新來者已經難以進入,但另一方面互聯網以往的客戶量也開始進入高原期,即不是像昔日爆炸性的增長,但同時間因為網民利用互聯網的服務日益普及,這些服務的數據便變得重要,而用這些數據卻只有這些龐大巨企可以擁有,而應用方面便是大數據加上AI來結合起來,所以為什麼各方公司在這兩三年突然大舉投入AI和大數據分析,其實就是要開發他們下一步的商業部署,就是網上與實體經濟的混合模式。

近期大陸順豐和阿里巴巴反面是因為數據,Amazon想利用本身的客戶數據來打進超市行業而購買Whole Foods Market,都是利用數據因為現在最值錢再不只是客戶量,而是客戶使用的數據交易才是當中的市場中鑽石。這些公司便利用客戶的交易模式,嘗試利用AI以及大數據發掘模組來估量客戶的消費行為,從而再提供更精準或者可以更高利潤的產品服務。

但一些公司沒有這些數據和龐大的客戶基礎那怎辦,唯有另覓方法,或者走其他路線,Google放棄再投資機械人業務,將Boston Dynamics賣給軟庫,專心鑽研Deep Mind的AI應用,相信Google撤出機械人市場只是暫時性,因為今天Goolge的專業仍然是互聯網應用上,他朝整個機械人市場成熟後,便再重投當中,而軟庫過往在互聯網市場錯過了不少機會,要再進入是很難,反而走機械人以及硬件市場可以打破這些巨擘壟斷資訊科技領導上的主導權,而事實上軟庫亦有家庭機械人Pepper,因此購入Boston Dynamics也是乎合軟庫的策略。而機械人市場中,那些FAANG,BAT暫時也沒有一個俱有壟斷或者領導市場能力,反之這方面日本很有經驗時,軟庫可以在此插旗,而且利用硬件走進實體經濟,很多時會較為容易,因為實物應用是大眾較易接受,多於抽象的服務應用。

不論美國的FAANG、中國的BAT,已經發展到不限於他們本身的互聯網經濟,而是要伸延到實體經濟與互聯網結合,當中中國大陸在這方面甚至比美國和其他國家走得更前,這是拜電子交易方便所賜,或者在私隱上可能會有人擔心,但不能否認今天電子交易的創新上,中國是全球市場的領軍,也因如此而更快地發展O2O,這是歐美企業正想學習。

往後相信會有更多有關互聯網巨企對傳統行業的收購、注資或者合作之類的消息。

香港在實體商業上其實仍有一定的品質和成功處,否則廣東道上、彌敦道上就不會有這麼多行李東奔西走,那麼有沒有把握這商機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