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3日星期五

資本主義社會頸瓶位

在香港長大的一群,基本上對資本主義、自由經濟並不陌生,因為都是飲這種奶大,反觀獨裁政權、社會主義思維,仍未有習慣之感,不過內地現在所奉行的社會主義,是「中國社會特色」的社會主義,模式都是表裡不一,還是看看我們現行本港的一套體系。

我們長大的社會當中一路以來都是認為勤奮、努力,必有回報,這是在自由經濟底下,資本主義社會的所謂一分耕云一分竿獲,唔做就冇,肯做就有的理念底下成長,過往「數十年」(應該是1940-)大體上都是沒有變化,並且成為港人的一種意識型態,牢牢在我們思維當中,這是並不為過。

但是隨著資本主義和自由經濟在不同形式下變化,競爭優勢在一少撮人當中的時候,這一撮人其實是在自由競爭底下勝出,使貧富兩極化嚴重之,這些情形在不少已發展國家亦見狀,如英國、美國、日本,這些高度發展國家,向上流動的社會開始放緩時,上層保持優勢,下層及中層停留,而且拉距越大,明顯一例是日本年輕族群,他們上一輩可以終生制職位,但現在卻要面對打工困難,只能作兼職維生,在東京常見。同樣地當地年輕一輩也有不少怨氣,類似香港情況。

如果推前四五百年看的話,這些情形一樣相似,就是富人在一少撮人手中,財富不均出現了對立,只是那時候不是在資本主義社會環境下,而是封建制度、奴僕關係下形成。所以現今香港的問實不是單單獨有,全球皆有之,而且是一個不停的循環模式在我們人類歷史中出現。

這兒常說資本主義不是最好的制度,但會是相對地較佳的制度,但現在社會發展至今,這個制度也開始出現頸瓶位,問題不再可以透過自由競爭、自由經濟下可以解決下來,我們也是時候去將制度重新整理。

香港比起歐洲發展得遲,如果看看北歐,他們的制度或者作為一種參考價值,當中在經濟持續發展、教育水平、經濟活力都在世界前膽時,可以看看他們並非完全資未主義模式,當中還帶一點社會主義混合制度,財富較為平均,但是人民卻並不是只做三十六做又三十六心態,還會繼續向上流社會進發。可以稱為「混合經濟」。

當然要走到這步,並非易事,單是在教育水平便要投放極大資源,我們香港在教育事業上屬然好像比起亞洲國家為佳,但要去到發達國家水平仍有距離,在知識水平大幅提高才能夠慢慢使經濟制度有所改變,但看教育制度底下如何改變,根本無人能夠做到,因為在華人甚至亞洲人角度看,智識的吸修模式仍在老師和學生上而下、單向灌輸理念時,缺乏自發心態便很難有一個大躍進。

而現行政府決心在於把制度改變當中是在涉及到龐大的經濟利益關係,不是權霸、普選甚至中央出手可以解決,因為龐大的利益集團必然會以任何一切能夠成功的手段進行干預。

直到各方思維潛而默化的時候,相信現行制度再不能繼續下去,社會才會有所變化,這個tipping point,相信不是四時三刻會發生。

2 則留言:

  1. 我也認為會有轉變的一天,但希望tipping point不是在暴力的情況下initiate就好了.

    回覆刪除
  2. 鹿米,短短一篇幾乎道盡小弟心中所想,犀利(兼多謝)。

    回覆刪除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