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9日星期二

奧斯卡主題與賽果關係

雖然奧斯卡是美國國民的頒獎禮,但卻是全球最有影響力的電影頒獎禮,一來是美國仍是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包容性最多電影的國家外,更重要是美國依然是世界超級強國。

近年奧斯卡會有一個主題為目標去當屆得獎者的電影,如去年便是傯例子,去年是美國最低迷的一年,更可說是自二次大戰後最「霉」的一年,金融海嘯捲了美國的國力,國民心態有變,志氣沒有以前的風發,因此大會的定調亦會因大社會而改變,所以最後奪得大獎的電影是「一百萬零一夜」,其主旨就是讓一個國民來了一次復蘇,要大家的人心反彈,「一」便是一個正面的教育題材。去年個人較欣賞的一幕是該頒獎禮的尾聲,是將當年2009年將會上演的電影剪輯下來,讓觀眾一睹首輪電影的風采,讓消費者提升入戲院的意欲,也讓電影的來了一個推廣宣傳,以期望票房大收,果然一套阿凡達造就了歷年電影最賣座電影。

那看看今年的頒獎禮,基本上男女之爭,就是「Mr and Mrs Smith」的真人版,最後前妻Kathryn Bigelow贏左。今年正值三八婦女節一百周年,而該導演亦是首位有女導演提名,此外是低成本製作(其實都二千萬美元),仲要講美軍,自然有利選票。而在頒獎過程當中,先頒男主角,後頒女主角為壓軸,都已經對女性的尊重來了一個啟示,最後女導演由女性典範演藝人巴巴拉史翠珊頒獎,其說話「終於來臨」道盡了整晚頒獎禮的主旨,就是表揚女性在電影上的地位。

奧斯卡每年的吸引除了是得獎者外,其精心的編劇鋪排是讓人感到美國電影的專業技術,由會場、配樂、程序以及頒獎者的對白,都是一絲不苟,可見其高水平的表現。

那看看今年和明年的社會環境的風向怎樣,其實也可以提供一個貼士貼中邊個會獲獎呢。

她永遠都是這麼迷人,高貴優雅。

2 則留言:

  1. Kathryn Bigelow 是第四個獲提名最佳導演的女性,上一個不太遠,是憑《迷失東京》(Lost in Translation) 得原著劇本獎,在領獎時提了王家衛而給本地傳媒大書特書的 Sophia Coppola。

    近年多了把女主角放在男主角後,視乎當屆哪個項目競爭激烈一點吧。當然,你提到今年是婿女節百週年紀念亦不無原因。

    抱歉,第一次留言就搞得像「踩場」一樣 :p

    回覆刪除
  2. Wordy
    謝謝你的提點,我一路以為是這樣的。
    你又講得對,我都記得Sophia Coppola,但只記得她拿劇本獎而已。

    多多來踩場,絕對歡迎。

    回覆刪除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