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5日星期一

從教父到勁揪俠的三十年

復活節這個假期,在家看了兩套電影,是電影經典的「教父」和近期的cult片「勁揪俠」。兩套戲由故事和年代都各有不同,當中可以看到編劇在不同年代的技巧,同時也有一些傳統方法。

論氣魄當然以教父為佳,三十年前的故事,味道依然濃厚,當然過了三十年後,重看這戲,大家八感覺到故事的鋪排難免過時,熟口熟面,這是正常不過,因為過往三十年的電影其實都很多來自教父的靈感,一如大國民的故事一樣,往後很多的電影的編排都是靈感來於大國民一樣。此外配更是此戲的一絕,優雅而動人心。
相反戲中的馬龍白蘭度卻並不如想像般好演技而獲得最佳男主角,當中意思其實是代表著時代的不同的取向,馬在戲中的台型的確有型有格,以當年看的確是讓人眼前一亮,但是回看時,他的演技其實較為過火,演形於外而失卻內心演繹,三十年過後,時代的演繹很多時開始取於自然表達而少於誇張的戲劇效果,表達要真實的社會生活方法才感到電影的實感體現。
而阿爾柏仙奴則較為佳,而回看周潤發的演技則很抄他,在上海灘電視劇中常執手帕便是來自於教父的阿常演的動作。

至於勁揪俠的橋段其實是沒有走出過往傳統電影的都是打壞人的英雄故事,但創意在於是英雄是來自普通人,當然武打場面則有誇張手法不能真實。而結局則更老土式的大團圓,不過這戲不是什麼大格局,而是小品故事,可觀性不過不失。

在技術上三十年前的確比不上三十年後的電影,當中特技和畫面則不能同日而語,但是編劇手法,三十年來並不是真的可以創意無限,很多時仍然有一定的框框和格式去發展故事路線,故事性的創意相比起技術上的創意,的確較難進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