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5日星期五

《一生一世》主旨是叫你不要移民到外地和不要到外國讀書

其實我是挺期待這戲的故事,因為當中這故事的大橋應該是一個可以好好發揮的機會,大時代細味愛情故事,雖然已經拍過無數咁多款但應該都不會太差,而且又有高圓圓,她以往的劇都不太爛,但這次真係爛到頂透。

自從九把刀拍了那些年之後,大陸就跟著拍大量這些那些年故事,不論是大導演或者新進導演,都以這種模式去拍,就是年輕人、跨時代、青春。趙薇的致青春,小時代還可以拍幾套,還有近期在大陸上演過由同桌的妳等等都是以這種模式和套路拍法,而且拍得差。甚至連陳可辛的中國合伙人都是這類型故事。你說港產片跟風?其實大陸一樣。

跟風不緊要,重要是拍得好,如果故事創意再多一點或都可以讓人感到有新穎的感覺。

事實上一生一世開頭是正常的,特別是頭五分鐘左右,因為是描寫著中國改革開放頭一階段時期,而正常是因為描寫故事中兩個主角小時候的感覺,能夠做到一種兩小無猜的心情,還加了一點傷感去形容當時國家仍然貧窮和對外界嚮往的面貌。不過了五分鐘後,由故事結構到拍攝手法以及演員的演技都開始走下坡而嚴重大打折扣。白白浪費了開端的感動。

故事是講述橫跨約三十年左右的兩個人愛情故事,理應是可以拍到當時的人物關係、時世等等,但是導演之後就只能是在拍MTV,拍得高圓圓靚靚,霆鋒夠Chok和造作,最緊要型就可以了,其他都不用,甚至是脫離邏輯關係都沒有問題。

故事描寫高圓圓是極度愛霆鋒,愛到不會離開大陸,放棄到外國讀書,留在北京跟他一起在秀水街生活的人。但是分開的原因是高圓圓居然會相信霆鋒朋友一句話不再愛自己找第二個女人,而又不知他去了那兒。霆鋒的朋友的說服力可以人如此勇武?這麼大的威力?倘若是真的話,那只能說高圓圓其實也不是想像中這麼愛霆峰。

故事去到高圓圓到外國生活,典型的中國式眼中大陸人在美國生活模式又再次倒模了,先是工作差,要洗碗,高圓圓是哥倫比亞大學碩士還要是生物工程畢業生,在九十年代居然還說是難找工作?故事說因為她是海外生所以很多公司不會給機會。那導演真的不知道當時美加對生物科技以及資訊科技求才若渴,真的當一個哥倫比亞大學碩士流的嗎?當然這些編劇其實是要顯示出出國生活讀書實並不是想像中的優秀。那或者是因為你不是薄瓜瓜、習明澤罷,也不是富二代每日都只是玩,當然不能有好生活呢!!

轉一個圈就講到霆鋒的風生水起,即使坐牢後在秀水街真的能夠拼搏闖出名堂成了富豪。還更加讓你喜出望外是霆鋒和他們一眾的合伙人的英語水平能夠達到流利甚至是「竹星」口音的級數。只是因為他的努力和在中國崛起而讓他們富起來。

之後還要拍出兩人在不同國度後重遇所面對不同的社會階級生活變化。高圓圓在紐約坐地鐵捱騾仔,霆鋒則坐Limoe長房車,一個生活都成問題,一個買起包起一個人都得,吃飯和生活都比下去。

兩人在紐約重遇可惜因為事而不能一起多年,霆鋒留守紐約等待高圓圓,一直到2001年倆人正當可以撇除所有環境因素在一起時,霆鋒卻在世貿大廈中,故事發展到這兒都知道是什麼回事,就是他是遇難者之一。

嘩,真的要學GEM一句「駛唔駛呀?」這橋其實是抄2010年Robert Pattinson拍的一套戲Remember me的場口,同樣是911慘劇下的遇難者。

高圓圓的傷心是可想而知,但是這刻導演又並沒有深刻地刻劃她的情感,只是強調911而已,是什麼的推理要有這個場口?是用什麼心態?傷口曬鹽?

最尾的一幕是2014年高圓圓終回北京了,戲中的旁白說明中國這十年來經濟大躍進,正式大國崛起,經濟發展迅速等等,但真心想問問這些對白套用在一個愛情故事為主軸的電影當中有何意義?

有的,就是一齣樣板戲便會有。而近年大陸大量電影都是樣板戲,只是包裝不同而已,但核心都是一樣。

個人很相信導演是想學習陳可辛拍一些如甜蜜蜜的大時代下小人物的愛情故事,可惜在自己的力不從心,編劇的不濟再加上審批上要有政治正確的主導下。導演最後只能給予觀眾一個很重要的訊息就是.....

叫你不要移民到外地和不要到外國讀書

但個人可以肯肯定這戲必然在大陸大收,導演必入億元俱樂部。因為不難理解,小時代都收數億,一生一世怎不可以呢?

相比起近日剛剛看完的等一個人咖啡,台灣電影真的進步,而大陸電影一如許鞍華說大陸現在的電影只是有人和錢而已。依然落後甚至是倒退,實在可惜。

伸延閱讀
看完此戲再看這文,更見諷刺。
要成為中國人為何如此困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