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9日星期二

李嘉誠罕有重力反擊

李嘉誠近一年被大陸官媒咬著不放,指他放棄大陸、撤資等問題,他一直沒有回應,但今天他終於回應這些指控,當中大家花生價大升外,還要看箇中因由與他的眼光。

無可否認,自從2012年有人上任後,他又不認同有人有能力領導香港,他便開始撤資,特別是大陸地產,更是有得賣就賣,有得走就走,其後他亦變相遷冊。這些行為都顯示到他的大陸的經濟和香港的領導,有所保留。

從他今天的回應,很直接了當地說大陸地產泡沫爆破,賣資產是他的正當決定,這一直是李嘉誠多年來很少如此高調地指出大陸的經濟所面臨的問題。如此大膽,實在少見。

以往不會回應,今天卻回應?

或者有一些事情大家要理解。

一、如此嚴肅和認真回應,而不是一些笑笑口的場合說,這回應是一種正式文本發出,其姿態是正式公文入檔,意即不能簡簡單單講了便算,日後他不能話我唔記得就不了了之。他的回應,是經過深思熟慮。
何謂深思熟慮?在大陸官場,識人好過識字時,我爸是李岡的世代,他說得出即背後有力人士是認同和支持他,否認他不會過去一年以來一直死忍,到今天才作出反擊。
背後的大人物無疑是直達中央甚至背後的人根本就是中央的人。

二、是對他的敵人作一個最後通謀,也是最後警告。
李在縱橫商場和政界多年,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到今天的習近平,他都是能夠說是中共「老朋友」級數,即使當年鄧小平首次接見香港富豪,他並不是第一位握手,當年是包玉剛是第一位,但他以當年的年齡能夠一同接見而且排前排便知道他一直是中共視他為能夠合作的商人對象,所以地位非凡。但是自從2012年後,香港便有財團以及其一路的政治人對其有所針對,無非都是錢和權的鬥爭,有人想把香港的四大家族俯首香港的領導但李卻明顯不賣賬,所以便處處針對,凡任何舉動都會加多放大,或者放暗箭,其目的是能夠領功,把昔日香港的四大財閥,換取成為香港國企模式,以國企主導香港經濟命脈,這樣他的任務成功,官升發財。
但李嘉誠無疑不是省油的燈,多年來種下的人脈並不是二三流之輩,從他看準買入習近平而沒有買薄熙來便知道他政治技巧之高。如今以官方式回應,是向他的敵人宣戰。

三、再向習近平叩安
習近平上場以來,其精神領袖手法,比上兩任的領導來得更誇張,昔日總書記和總理分工的模式,現在便轉為全部以習為主導的個人專制運作,他是手握最大權力,其他領導人也不及他時。李嘉誠即使昔日和他有深厚交情,也要知道在此時此刻要向主子表忠,否則他日後的商業王國多少都會有所影響。

四、他的業務再不用看中國面色
歷史華人經商,李嘉誠絕對是近代最成功的一位,他不只是一位著名的華裔商人,而是成功的國際級企業家,在買賣、合併、營商、企業策略等,從長實、和黃多年來的經營,都見到他的成功,真真正正能夠走出維多利亞港的香港國際級商人,如今他的業務遍及全球,特別是在歐洲,英國更是他歐洲的橋頭堡。業務分散以及多元成了他政治風險的一條出路,即使他在大陸被人處處針對的話,他也不愁沒有生意。所以他的說話既是表忠,也是說明他的能力。
要給一些人看,就是他並不是沒有後路,他的後路早就安排妥當。

論香港商人,李嘉誠是最成功,因為即使其他四大家族是富豪,但沒有一位像他是國際企業,其他的富豪只是油麻地果欄本地貨,不能夠與他媲美。再論華人,更是少數可以在西方國家都能夠獨當一面的華人企業家,即使近年大陸財閥如馬雲,他的收購外國公司或投資外國公司其實只是主要賺取本國人金錢,而不是外國人的錢。要說是為國爭光,李嘉誠才是。

李嘉誠的意圖,其實已代表兩手準備,你要針對他的話,他便跟大陸說再見,他的企業不會死,因為人家早就準備。另一就是敵人要向他散而遠之,不要再惹他了。

作為香港人,他的舉動或者對你有所參考價值。

伸延閱讀
【超人反擊】李嘉誠反駁內媒指責:不寒而慄,深感遺憾

2015年9月26日星期六

杜琪峰透過「華麗上班族」示範如何拍齣爛透音樂劇電影

原本全年最期待的華語電影是杜琪峰的「華麗上班族」,因為杜Sir終於搵周潤發拍戲,而周再不用拍埋王晶電影可以正正經經拍套正常戲,還有張艾嘉做編劇(只限編劇,不宜導演),陳奕迅亦不差(過往十二夜、常在我心演得不錯),還有近年最好的華語女演員湯唯,這個配搭真係冇得輸級數。

但直到電影公司上載了這齣劇Trailer時,原來是套的音樂劇時,我心知將會中伏。

華人拍音樂劇可謂從未成功過,由當年蕭芳芳年代的柴娃娃跳阿高高以及邵氏的所謂大型音樂劇都是用三流貨色扮二流(一流都上不到),到了張國榮的夜半歌聲都同樣是慘不忍睹,即使陳可辛找張學友拍如果愛亦見不成功,所以當知道「華麗上班族」是音樂劇時,就預計是爛片一套。

但是杜琪峰作品,還要這樣的陣容又怎可以不看,但最後還是中伏。

看完後,只能說杜琪峰你還是拍系一些劇情片了,音樂劇這些去藝術味高的作品,你還是沒有這個天份以及耐性。

音樂劇是很難拍的,特別是原本由舞台劇變電影,成功如曉治積文做主角的孤星淚是成功範例,該劇成功地如何把舞台劇原素和電影的原素兩者的優點混合於一起,既可唱但又可以互動的畫面,所以是極之吸引。

但這次杜琪峰卻未能夠成功明白和把原有的舞台劇轉型,他的確是嘗試保留舞台劇的特質如佈景和人物演繹上行為的形體動作,但是卻有多樣的錯誤把該戲拍劣。有以下數點:

一、演員的團體一致性,拍音樂劇很多時都是需要很多人同一時間歌唱或者表演,如何能夠吸引觀眾,其中一個關鍵是「齊」,如唱得齊或者表演的一齊,要大家的一致動作、演繹方式等,但是此戲的敗筆是眾演員極之不齊,原全不統一,步伐、動作不一致,他們的確是嘗試去一致但並不成功,這些問題是需要導演在拍攝上的決定和需要大量時間去編排,後者是明顯地時間的不足所以沒有做到,前者是導演對這方面的敏感程度低或者他基於時間上的急趕而將貨就價下的結果。

二、鏡頭的運用,這次鏡頭使用方法從未如此差勁,既想扮舞台劇手法又想有電影感,兩頭不到岸,雜亂無章。

三、更是最嚴重的敗筆,就是那些音樂劇的歌曲,可謂極之難聽。音樂劇的神髓是那些音樂,但當你看這套華麗上班族便感到那些歌是難聽到不能入耳,特別是一些大型合唱部份,還有替張兆輝唱的那位歌手以及天心唱的都是不能接受。音樂劇的歌不好聽還叫是音樂劇嗎?其實這戲的歌大部份是用普通話其實我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連那些歌的歌詞與音樂都明顯格格不入,再配上演員的生硬程度,真係唔知佢想點。

四、演員沒有歌藝是敗筆,荷里活的孤星淚時真的是找能夠唱到歌的演員去拍,而不是找另一個歌手去唱,但華片卻是這樣,這樣觀眾便難以投入,即使演員是原唱但又唱得不好便失了真和吸引力。

如果這戲不是用音樂劇去拍,改編原本的舞台劇變為原本杜琪峰最拿手的劇情片,理應是會很好看的,因為當中一些場口特別是沒有音樂做配樂或者不用舞台劇演繹手法時的場口,眾人的演技都能夠發揮得很好,湯唯演出最稱心,陳奕迅亦不錯,但是一到音樂時段變成舞台感時,便錯了,每人都做不到應有效果。

此劇會同時夾雜廣東話和普通話,這種手法其實是理解,事實上香港現今的社會的確是這樣,特別是近年的金融行業,很多海歸派、大陸專才來港,這一定程度上是反映現實。

那有沒有值得欣賞呢?有,那些佈景和概念,該戲全部在室內搭景拍攝,很有心機,一些意境是挺好,但是只限於意境上的概念,實際在鏡頭運用上卻未能做到這個佈景上的華麗,變成一種兀突的畫面,怪怪的。還有那位新女演員郎月婷雖然不是美女但挺有味道和氣質,此外替她配上廣東話聲音的岑寧兒都配得不錯。

老實說多年來,華語最成功的電影音樂劇,個人認為是吳宇森執導,龍劍笙和梅雪詩演在1976拍的帝女花是最好看,既有電影感,亦有舞台效果,還有很好聽的戲曲,的確是佳作。

此戲相信是杜琪峰近年最劣的作品,他的確完美示範拍一齣自己未能有能力駕馭但要死頂扮有能力的作品。

杜sir還是懷念你拍黑社會。

2015年9月24日星期四

潮App「17」讓你嘗試爆紅和吃花生的滋味

最近香港和美國都流行一個新App,叫「17」,是由台灣藝人黃立成創辦,這個App其實和Instagram差無幾,放下相,拍下片之類,但卻有一個絕對的殺手鐧,就是Live,意即用家以即時視頻發放予關注者觀看,這一招出來,便榮登香港和美國下載app首位,可見這個威力有多勁。

這個App的特性,並不是只限於放圖片或者拍影片,而是提供實時的視頻功能,當中還加了一些增值功能如實時留言,加心心以示鼓勵可以作為賺錢模式,使用方法亦直接而簡單。這種即時互動,吸引了不少人士選用,其中原因是早前Facebook的Mention服務推出市場,但用家可以做實時視頻只是限於一些確認的知名人士,普通人或者「不紅」的演藝人未能收歸於這個服務當中,因此這個需求出現,而17這個App正正對著這個服務缺口。

現在你玩這個17 app,用家可謂多元化,名人又有,普通人又有,半紅不黑的演藝人亦有,可謂多元之極,而玩實時的用家更是豐富,當中女士為主,這樣收兵功能便相應大增。而男士亦會不介意關注,使用過過,見到不少女士都樂意將自己公開給大家觀賞,而留言的趣味性亦很有高登感覺,可謂把資訊的開放程度全部放晒上台。

但這個App隨之而來有不少問題,由於這個App的Live功能沒有限制,誰人都可以做實時視頻,播影著什麼根本是沒有限制,這樣便出現一些極為複雜問題,近日爆出有用戶直播女童洗澡、吸毒、床戰等等。這些如此爭議性話題,一方面讓人感到該app會否出現危機被下架,但另一方面也讓這個App更加紅。

但從一個技術和服務應用上看,這個App的確是打開了一個新的天空,因為用家的互動比Facebook的文字實時互動更精準和貼近,無疑再改變了一些使用行為。相信這個App定會成為近年最熱的社交App。

不過你是用家願意公開你的視頻時,其實也可會是一面雙刃刀,因為實時的感觀最大的賣點是沒有修飾,你作出的行為是預計之外,不能讓你控制,而且可能會讓你原有的形象扭轉也不實定。

舉例便是Ig女神要現真身再不能是美圖秀秀了,由於是實時畫面,除非你已整容,倘若平日你拍完一幅相再做美圖秀秀放上Instagram時,現在用17的實時功能你便廢了武功,你的「真相」便要真正令諸於世了,隨時女神變豬扒,收兵能力因而反比地下降也不定。

但另一方面你是真材實料的話,你這個App便會是你的舞台,真正靚女收兵便可以發揮到極致,而且是聲畫同步,你說話談吐便真正反映你的真人性格,你是真ABC定還是偽ABC一照便知。

而演藝人可以會視這個新舞台,一個鏡頭,一條Live片,你唱歌、跳舞、演戲、發表偉論,你都可以在這個平台下運作。甚至你是政治人物也應該使用這個平台來吸引你的客戶。

而廣告、娛樂、服務經過「實時」的吸引力,相信會大幅改變現今互聯網的推廣策略,稍後會有更多的「精彩」的意想不到的後果出現。

現在可能不需要十五分鐘,你或者一分鐘都可能讓你爆紅。

個人認為這個App做新聞、政治運動、經濟活動都可以,而且基於實時關係更能引起廣泛用家的興趣和吸引力,大家等吃花生啦!!

伸延閱讀
完美照抄Instagram加個「Live」,台灣App「17」一夜爆紅!
[專訪] 麻吉大哥創業玩直播App,登美國App Store第一名

2015年9月23日星期三

蒙古步哈薩克斯坦後塵

蒙古國位於中國北面,與內蒙省接壤,與哈薩克斯坦為鄰,是全球第二大內陸國家,面積緊次於哈薩克斯坦,近年該國經濟發展迅速,因為該國是資源大國,盛產煤、鐵等天然資源,過去幾年全球的資源商品需求極盛,蒙古便因此上了這輛經濟快車,迅速地改變了國家的經濟環境,不過最近一年商品市場價格陸續爆破,中國對這些商品需求也開始下降,蒙古這些暴發戶資源國家,便面臨經濟急速下滑,經濟問題困擾該國。

上個月蒙古10年期政府債券收益率升至9.4%的高位,使其成為新興市場債券全面下跌趨勢中亞洲表現最差的國家。

昔日蒙古是一個傳統的遊牧國家,農業不多,又沒有服務和工業,所以經濟一向低迷,但是自從商品需求大國中國向全球資源國家買入大量資源如石油、煤、鐵礦等,以蒙古以資源出口為主的國家,可謂爆炸性經濟增長,首都烏蘭巴托以前是綠草遍遍的首都,今天已經和中國二三線城市大量高樓興建,中國、韓國、俄羅斯、日本等國家紛紛投資該國,當地出了大量新興富豪,這都是拜商品興旺所賜。

花無百日紅套用在這些新興國家是可以理解的,哈薩克、蒙古便是,這些國家突然暴富起來,他們不如一些已發展國家的資源大國有較佳的抗跌力,加拿大、澳洲這些國家,他們同樣是資源大國,但是這也國家的制度優秀,還有實力的產業如服務業、重工、農業業等,即使大家要面對資源業的嚴寒,大家的貨幣都會下降,但是制度的保障下,經濟仍然可有能力捱下去。但是蒙古這類資源國家,缺乏的是制度,包括經濟和政治體制不完善,貪腐問題嚴重,昔日所賺得來的利潤其實並不是完全應用於國民身上,只限於特權階級時,但到經濟下滑卻會是一眾人民埋單,影響民生,最終會影響社會的穩定性。

蒙古鐵礦業是他們重要出口資源,佔他們的出口百分之三十六,但是近年鐵礦價急瀉,大陸很多鐵礦都已經關閉,因為成本上升,開採得來的鐵礦都抵不到賣出價,即使蒙古的鐵礦成本較低,但只能是勉強維持,而更加重要的是需求大幅下降。

大幅下降的原因正正是中國的經濟出現自改革開放以來最嚴重的下滑,而且資源價格泡沫在2012年高峰期到現在已破滅,需求根本被誇大時,蒙古的出口便被拖下了。

根據華爾街日報指出華富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包利華(Bernard Pouliot)指出2011年,包利華建立了一只1,000萬美元的基金投資蒙古股市與債市。如今,在經歷了三年的虧損之後,他已決定關閉這只基金。

蒙古當地貨幣圖格里克(MNT)在過去兩年兌美元已累計下跌25%,而評級機構標準普爾亦說可能會降低該國的評級標準,這些數據和評價都見到蒙古正受到經濟不利的影響。

蒙古主要出口是中國,所以中國出事,它必首當其衝,當中原油和鐵礦以中國為最大買家,看中國的經濟數據下滑,PMI創六年半新低,蒙古有幾大鑊,可想而知。

從這些國際形勢,便可以理解國家想要保持自主,關鍵是多元而不能單靠一方,今天的蒙古便是一個例子,經濟出口過於依靠中國,形成中國附庸便會因為主子國家經濟受傷,自己一早便五勞七傷比主子國家更傷。但諷刺的是蒙古人對中國並不有好感,認為中國時常利用成吉思汗為自己國家人物,奪了他們的歷史,而且經濟關係使他們認為經濟侵略,而更加是蒙古本身的貪腐問題,礦權不少落入中國人手上以及關連政府官員,可謂經濟被奪時,人民自然對這個龐大鄰國有所不滿,當中責任蒙古政府本身還有中國政府也不能逃避。

或者以我們這種城市人思維未必會套用到蒙古人的性格,他們是遊牧民族和遼闊的草原長大,生活質素下滑未必會是他們感到好大的憂慮也不定,或者他們會有自己抗逆境的心態能夠安然渡過。

伸延閱讀
Mongolia Takes A Beating As China's Commodity Hunger Declines
新興市場動盪之際蒙古債券受衝擊
財新中國製造業PMI創六年半新低

2015年9月22日星期二

陳偉霆在大陸走紅看中港經濟的走勢

因為曉明蛋糕一句「而我不知誰是陳偉霆」這句話,曾經在高登討論區熱烈討論,陳偉霆這個名字便離不開「而我不知道」這五個字,用Google打頭三個字都可以會衍生出一個整個句字,可見這個威力有多驚人。及後陳偉霆跟Twins的另一成員阿Sa拍拖,同樣受到嘲笑,皆因女尊男卑,他當時仍然是半紅不黑,在J2兄弟幫做節目而已。

在香港未能成功突圍,仍然是跑龍套角色,未能再上一層樓,依然是阿Sa男友這名號,最後便回大陸發展尋求新路向也屬正常,幾年過後,於去年他在大陸拍了一齣「古劍奇譚」大師兄陵越一角,便在大陸正式爆紅起來,片約紛紛飛至,大陸一些大型雜誌也會找他做封面,連英皇娛樂周年演場會,昔日排在二線位置,今天都可以放在一線的當眼位,真正紅了。

他的成功是拜大陸市場所致,站在他的角度看,的確是吐氣揚眉,再不是而我不知道、阿Sa男友,而是隨之而來的William、男神、小鮮肉的名字在他身上。

時間過後,他最後跟阿Sa分手,當中為何分手在此不討論,這次討論是William回大陸成功是代表產業北移下的趨勢以及最終的影響。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盛產亞洲名星,而並不是中國名星,梁朝偉、張曼玉、張國榮、劉德華、周星馳、周潤發、成龍等等。他們紅的不只是在大陸(當時大陸紅沒有什麼著數),而是整個亞洲地區,發展是向外型,打進日本、韓國、東南亞、台灣,周潤發、成龍甚至到荷里活拍戲,梁朝偉、張曼玉、蕭芳芳更是國際影壇奪得影帝影后。當時香港電影的針對是亞洲市場,因為市場夠大,利潤豐厚。

九七後,或者說是CEPA展開後,情形一個一百八十度轉變,因為合拍片關係,香港電影人走到大陸拍戲,而同時間大陸市場也隨著經濟發展轉變起來,大陸本身市場極龐大,甚至足以改變市場遊戲規則,一套片可賣數億元,比起亞洲市場還要大,作為投資人,以及香港典型特色思維,最方便的利潤便走去,香港電影製作從來的是短線,很快整個香港娛樂產業便被大陸吸進去,不論是電視、音樂、電影的製作人紛紛到大陸掘金,因為即使不需要太好的品質都可以有穩定回報,看一些爛電影(特別是王晶出品、黃百鳴近年的新年賀歲電影),都可以賣到錢,但在其他地方並不是有太好得回報,當中他們利用香港品牌的吸引力作招徠,同時間用大陸的成本(大製作)做基數,其實這種模式和大陸的現今的工業其實都是差不多,就是一種粗放型工業製作,以量但沒有質來獲取利潤,但毫無品質可言。即使現今所謂的明星,其實只能在大陸範圍內成功,走出國際的,仍然很遠,國際范成功?取笑多過真正成功走出去,但是因為本土力量夠大,便可以說是成功,但仍然未做到真正輸出到國際市場,反觀韓國近十年真正做得到取代香港成為亞洲明星輸出地。

一些二三線演員在香港不成功但在大陸只要拍一兩齣戲被看中的話便有機會突圍,看看劉愷威的在風雲天地的演技居然還可以在大陸紅得起其實已知當地對演員的質量要求。大陸製作每年可會有十套八套是有一定品質的,因為量大時便會有出現一些較好的品質,但這並不等於整體上是有較佳品質。同時間香港因為人材流失下,投資者又短視,放慢投資而讓品質倒退,這的確是事實,試問現今本土電視或者電視有幾時是成為話題作或者真正大賣?

這種環境下,便形成香港娛樂產業倒退但大陸娛樂產業並未見得真正進步,只是外觀上或規模上是進步,但品質依然是落後,特別是製作時裝電影或電視,古裝劇則要看某些特定的製作團隊。

而香港被吸走了一批專才而又沒有培訓新血下,便無以為繼。本土電影、電視都只能偶爾爆冷成功但沒有制度上改革,培訓人才只得個講字未成完整規劃的制度,現今香港投資者仍然缺乏佈局,反之大陸大財閥開始有佈局,看萬達購入AMC戲院、阿里巴巴投資外國電影、CMC和華納合資便是一例,這都是國家政策使然並由一些大陸財閥配合。香港所謂的電影大亨失了方寸,錯失時機,沒有利用香港原有向外型的優勢,發展亞洲市場作定位,反而走去「融合」,以為吃方便飯賺利潤,現在最後便只吃人家吃剩下的飯菜而已,自我矮化。

這種關係,其實和今天中港經濟和政治關係非常相似,原本是可以幫助人家帶領出去,但正因為香港領導人奉迎上級,走精面,不願嘗試新方向,最終便成為下把位。這些政策,老實說是現今的中生代的人所決定,八十年代眼見大陸便宜勞工成本一窩風回大陸設廠導致香港產業空洞化,這些中生代年紀老闆以為自己看準經濟起飛,吃了頭啖湯,但現在成本上漲根本做不到生意,又因為再不願意投資技術而被對手爬過頭,然後拿了錢在港安晚年便細說自己如何成功便沾沾自喜但其實他們只是吃埋下一代的利潤而己,還要向後一代說你不該。年輕人嘗試脫離這種制度時,反過來被這些中生代社會領袖所鬧,說不聽話,說不理解現實社會環境,這種歪理充斥著不少中年人士的思維想法。

今天情況,回大陸的一批演藝人的確是會搵到食,留在香港的的確搵食艱難,情況如同其他行業類同,後生一輩留在港掙紮求變,難度比當年中生代所說的獅子山精神更難,因為再不會出現有利的整體環境以及相關政策讓你發揮,阻力更大。但我更加佩服的是這些年輕人留在這個地方求變的一群,因為逆境波向來不易打,但還繼續打下去。

在沒有成本下求變就自己找出路,縱觀整體環境架構,互聯網是現時最可以讓年輕一代發揮所長,因為這個環境沒有中生的代包伏,還看香港在此架構上自由時,便應該多方面在此環境下嘗試,媒體的、應用的、服務的,放到這個互聯網平台上。定位是本土化加國際化,的確是可以去中國化(因為這向來不是你的專長,無謂跟大陸爭食。)去中國化並不是什麼離經叛道,而是市場使然,中國化好得過大陸自己嗎?反之本土加國際才是有機會突圍。

你或者不是William般走到大陸跑,寧願留在香港,那你就用你的本事改變,William成功,你也可以成功,或者比別人更難,但當成功的話,成就會更大。

2015年9月21日星期一

為何華納合資公司要在港設總部?

美國電影龍頭之一的華納兄弟與大陸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合資成為中美電影公司名為「旗艦影業」,當中華人文化產業佔百分之五十一,當中有一成股權由TVB持有,並以香港為總部。

香港做總部?是否聽錯?

香港電影不是死了嗎?不是紛紛到大陸拍合拍片嗎?大陸電影市場已是全球第二位緊次於美國,居然將總部放係「去中國化」的香港城市。

這便是拜一國兩制的優點與香港的獨特地位。

電影是俱有意識形態的商品,既有娛樂亦有宣傳文化意味,華納當然是看中大陸這個龐大市場,日後所開拍的合拍片,必然是以大陸市場為主要對像,絕不會以香港觀眾為主,這是現實環境所使然。大陸電影幕一直開發,觀眾入場人數增多,荷里活很多電影在本土輸了但到了大陸卻因為「外來貨」而賺錢,而且外國電影一直有限制,倘若合資的話,因為以CEPA框架下,香港掛名拍的,便可以直接走進大陸,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另一方面是內容問題,在香港做總部,所掛名的片是進可攻,退可守,進入大陸時可以走回大陸審批程序,但不拍大陸片如華語其他市場如台灣東南亞等地,便可以用香港自由創作來製作電影,這樣便更為靈活營運。

此外更重要是香港的法制、稅制以及財務環境的健全,才會讓雙方願意在香港作為總部,如此打響算盤,日後在港上市也有這個可能性,並不是沒有機會,正如金沙(中國)都在香港上市一樣。華納斷不會冒險走到法制仍然未見完善的地方做投資,資金進出、製作內容規管嚴格,並不是荷里活人所願意,但到香港,卻可以有得走位,靈活運用香港優勢。

另一方面中資公司亦可以利用香港的資食自由港進出,投資海外市場,變相地簡便了他們營運上的規範,所以為何落戶香港。

但可以肯定是這間合資製作公司對香港的電影人並不一定有利,或者說利益都在所有香港電影人身上,特別是一些低技術電影工作層面並不會有所利益,因為將來該公司拍戲只是用香港名義但實際上仍然是回大陸拍片,如走到橫店拍攝,但是一些高層次的電影人就會有較大的得益,如導演、演員、監製等製作人,他們會獲取這些資金甚至華納的荷里活技術而提升他們質素。事實上香港電影已北上轉移,留下來在港拍戲的工作人員早已買少見少。

利用香港做牌頭、掛名、轉口、服務業為主,這種模式一直是香港最大的優勢,但昔日要一如在香港地製作,相信十部當中不知有沒有一部是會在港拍攝。

倘若這種發展下去,香港電影業將要轉形,再不是做製作,而是做增值服務以及管理項目為主軸,例如做華語電影區的電影融資市場,香港電影的生存會以另一種模營運,是好是壞,從觀點角度,香港不是沒有香港電影,名字依然存在,只是少了「香港製作」的這個名號。

伸延閱讀
Warner Bros. Inks New Deal to Produce Chinese Language Films
華納進軍香港 擲10億美金拍戲

2015年9月18日星期五

弱弱地講句「陪著你走」其實幾好睇

如果話無線既膠劇好睇,其實一定比人小,因為無線近年膠劇之多,可謂成為了該台的主流,還引入王晶神級膠劇「風雲天地」,可謂膠上加膠(人物角色真係膠面)。此外原本可以有套肥皂劇「愛回家」等大家回家回下氣,點知搵個做戲唔掂、主持又唔掂但仍然有大把演出機會既黃翠如頂上愛回家原班人馬,大家都想睇Alex同神之馬壯以及曹總的搞笑氣氛,但換來講野一個Tone既女主角還要老套的愛情演繹,收視唔跌至奇。

當然大量膠劇你都要硬啃,因為香港根本得一個免費電視台(你仲當亞視係香港電視台同仍然叫做電視台嗎?),所以你會冇咩好睇。

不過近期有套其實係唔錯居然係TVB劇,的確有點意外。但是你講TVB劇好?你不怕嗎?

還是講呢套劇罷,就是「陪著你走」,主演是胡杏兒同陳豪主演。又陳豪?沒有錯,無線的確己經沒有什麼演員,來來去去都是幾個,還要有號召力或者入到屋,更所餘無幾,陳豪算是其中一個,但已進入中年演員(但其實中年演員都可以有發揮,昔日無線有不少劇集都用中年為主打,曾江Ken哥都做過男主角,事在無線有沒有好劇本而已)。至於胡杏兒?胡囧囧喎,居然睇?
但這次兩人的確有不俗表現。

故事是講述陳豪年過四十,面對中年危機,停下來回望自己的過去,讓自己停一停諗一諗,然後再上路繼續衝刺。胡杏兒因意外失去雙親更因此失明,原有男友但男友卻移情別戀喜愛上一名北方姑娘,但遇到這個放慢生活的陳豪,發展一段情緣。

從故事描述看似老土的,但是劇情的鋪排和演員的演繹卻不落俗套,先說陳豪角色,其實是頗為適合他的,因為故事正是中年,配合外觀,說服力好過他還演後生仔。他的人生,其實很像現今不少中年男人,特別是城市男人的心態,工作了一段時間,已過了衝的年代但又未到退下來的年紀,是一個尷尬和迷失年齡,如何找回自己昔日的時光很多時是這個年紀男人的煩惱,有朋友喜歡踏單車因為可以取回年輕的動力,故事中的陳豪則用跑步,而現今不少城市人都開始跑步作為一種身體和身心的鍛練。陳豪劇中常以急速的對白和自我中心的演繹,都捕捉到一些現今男人的性格,特別是他在劇中是一個成功男性,急性子造就了他的成功但同時也使他忽略了身邊的事情,所以正正要他嘗試慢下來,停一停。

胡杏兒這次再沒有喊苦喊忽出現了那個囧樣,反而她的演技有所改進,雖然她的角色還是有點她過去的類型(又是一些可憐但又懶係正氣角色),不過她演盲人卻挺似,一些眼神如,視線偏中或者迷糊焦點等都做得到。

而劇中另一個讓人溫暖角色便是那隻導盲犬導生,牠可愛又聽話,而故事描述胡與導生的親密主樸關係更是讓人窩心和感人,近年無線很少成功地能夠描述到這種情懷,是成功的。

此外另一個值得留意是陳豪與死黨麥長青的友誼,這種友誼絕對是成年男人的關係友情,既兄弟又朋友,其中講解他們為何兩人因一次打邊爐而反目的一場,其實是很到肉,朋友親如兄弟就是會為對方著想,但同時亦因為不是親人可能會成了一種隔膜,最後兩人再次一起吃火鍋是互相呼應,親如兄弟之情,特別是人到中年,人生走到一半時,能夠珍惜這種情義是難能可貴。

但從收視表看這劇的收視並不佳,只是22、23點而巳。可能這種劇並不合一些太太們所接受,劇情又不是爭產或者場場一定要「邊個係人,邊個係鬼」的極端對立化劇情所吸引,因為此劇是較含蓄,不大有大起落關係所致。

該劇主旨也不俗,是關懷為主體,在今天社會,老土點都要說,關懷也是我們的價值觀。

2015年9月16日星期三

「來自星星的PK」盡顯印度電影魅力所在

「作死不離三兄弟」是我近年最喜歡的外語電影(荷理活電影外),當中有笑有淚,既能夠引發思考也有娛樂性,這種電影絕對是成功的電影商品,能夠雅俗共賞。導演Rajkumar Hirani再次找來「作」片的男主角Mohammed Aamir Hussain Khan拍攝「來自星星的PK」,題材加更富爭議性,同樣是喜劇故事做包裝,但內裡含有深奧的人生思考,這種高手導演,便明白到寶萊塢電影是富有創造性的電影世界。

印度電影的感觀向來都是跳舞跳舞同跳舞,還有是一些極為誇張的表情和武打場面等等,這都是文化差異(呢次真係)所以未能明白別家的環境,但是當中也有一些電影確實成功走出國際,印度電影在阿拉伯、非洲以及南亞地區是很受歡迎,當中文化接近和語言是其一,此外由於印度電影的舞蹈電影盛行時,不一定要共同語言也能明白而不需要深奧知識看得明,這些地區都頗為接受,因此印度電影其實一早就已經走出去,不過未算深入走到西方世界或者華人社會當中而已。

不過近年也開始成功打走進了這些電影市場。昨晚在iSquare看這戲時,能夠在最大的5號電影院播放也可以爆滿,看戲後觀眾都很歡喜地熱切討論劇情,便知道這戲的成功和極俱吸引力。

「來」片故事是講述一個外星人到地球的經歷,當中主要是涉及到宗教題材,帶出印度人迷信的垢病從而得到反思。當大家知道這題材為宗教,便知道在當地一定很爆,眾所周知宗教在印度是最神聖的事情,倘若拍有批判性的故事,想必然會鬧大,試下你叫張藝謀拍套諷刺習近平的電影得唔得同夠唔夠爆?便可以想像到這題材的嚴重和嚴肅性。事實上這戲上畫亦引起當地宗教人士不滿,認為毀了他們的聲譽,但同樣地也有認為這戲正正能夠讓印度這牢固迷信文化破除或者至少引起討論,所以這電影可謂一套社會電影。

而該電影也成為印度屹今最賣座的印度電影,從維基百科資料所得,這戲在大陸更賣了過億元,是最賣座外語電影(除了荷里活電影)。

電影看到印度宗教文化的複雜性,亦看到歷史留下來的影響,印度宗教眾多,民族也複雜,主要為印度教、伊斯蘭教、錫克教、耆那教、基督教等。電影更特意走到印度舊德里的月光集市拍攝,因為當地有多個不同的宗教廟宇。伊斯蘭和基督教屬於外來引入的,阿拉伯人引入伊斯蘭教,歐洲人引入天主教及基督教的傳統西方宗教。因為宗教的複雜也引起人們的區隔,最明顯便是印度大陸地區因為種族和宗教理由而分治為巴基斯坦、孟加拉和印度三個國家,故事亦有說明因為這個因由而導致故事中的男女主角為宗教問題而分開。

故事亦描述印度教的眾神文化也間接使當地人迷信,亦引出大量神棍,父親過於迷信而導致女兒不能結婚甚至脫離父女關係。故事指出神棍的可惡行為,只是為了金錢根本不是神的代理人,故事強調的「搭錯線」,信徒嘗試尋找神的指引但神棍卻根本沒有這種引導的能力,外星人PK說出重點是神是愛你的話,會定當接近你而不是要你搞什麼複雜難行的道路才接近到祂。

故事強調「祂」是多元,並不是有特定的宗教,所以現世的宗教代理人是搭錯線甚至是特意扮代理人,為了利益才是,要接近神,其實最簡單,就是靠自己。

故事利用一些日常的宗教例子然後再反駁,讓你意會到這種幽默但同時亦會反思宗教平時所說的話以及執行的所謂儀式和行為是否真正合理。戲中更有意無意強調男主角PK是吃素的。而事實上,印度人吃素是挺普遍。

全戲除了劇情是讓人發笑和深思,男主角PK更是讓電影生色不少,這位被稱為印度劉華可謂極受歡迎,現實生活上他利用自己的公眾影響力來改革當地印度社會,所以他在當地是頗得人心,日後他會否從政也有這個可能也不定。他是一名穆斯林,也能夠成為當地大明星,沒有被排斥,可見當地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有一定的「包容」。

宗教在印度是一種忌諱,不宜多講,因為生怕有爭抝,但是此戲卻願意把事情放上台,其實此舉比起電影本身更來得更俱深層意義,有人願意不怕壓迫也要把事情說出讓大家討論,總好過當作看不見放到床下底。

老實說演員和導演肯願意拍其實是冒著很大風險,除了有機會被打壓或者沒有得撈,都繼續實在佩服,試想如果大陸或者香港拍一套批判黨的電影或者講專講黃絲和藍絲的故事,還要是由當紅演員和導演拍的話,你認為會出現這個機會嗎?

答案好明顯是零,因為會有政府說這是不愛國,有人走出來說你破壞社會秩序,然後有公司受壓,你沒有廣告、沒有人願意投資,你最後跪低。

什麼的土壞,種出什麼產品。今天大陸電影來來去去都是所謂的大製作但內容空洞沒有意思,香港電影要拍一些本土題材便說你不愛國然後打壓不能上畫或者受壓。這種環境下你認為會有好看的故事,好看的題材嗎?

印度電影就是有這種土壞環境下進行,才會有這套俱爭議性但富有教育思考以及賺大錢的電影。

香港曾幾何時都有這種養份,但今天卻土壤流失,無不傷感。

2015年9月15日星期二

國企改革只是得個樣

大陸在剛剛過去的周日印發的《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說明要把國企引入更多民間資本,從而使國企更有效能,讓民間主導國家經濟。

說是很美好,但實際卻是另一回事,因為制度沒有根本性革除,最後更形成官商勾結,更難批經濟發展更成熟。

國企進行私有化或者將企業變回民間企業,全世界都會有,郵政行業、鐵路行業便是最常見,英國、德國、日本都有類似的經驗,有些還很成功。當中還會是混合式的,如政府與私人同時擁有,舉例港鐵便是(好壞則另作別論)。

大陸說要改革國企其實從來沒有停下來,一直說會改,但是並不怎樣成功,股份制度讓一些國有企業來港集資便是一例,從這種制度看似是一種讓資本主義的概念引入國家企業,使他們能夠被監察和提高效能,並且引入資本從而擴大業務擴展。但是這麼多年以來,這些國有企業上市公司久不久就有高層職員貪污被調查,華潤前董事長宋林便是一個最明顯例子。

現在引入民間資本,也是另一次的改革,不過大家要看看資本引入時,這些資本公司高層與國企高層的關係,便或者能夠推再斷到為何會引入這些資本。

現今大陸私募基金挺流行,一來是集資額大,二來規管相對簡單,三來透過這些資金集資,轉個圈便可以變做見得光的錢,這自然是一條好路數。此外這些私人投資公司背景最重要是人脈,高層是什麼高官的兒子,太子黨親信,甚至根本他們就是太子黨,這種裙帶主義你曾在大陸打過交道的話,你必然會領略過,少至村口個體戶,中至省級企業,大至國有企業關係,你都會見過。

現在這個深化國有企業,最後結果便是高官分肥,太子黨把國家資產轉移,所謂的民間引資,其實只是他們的分肥而已。

這樣根本救不了國企,只會使這些公司帶來更多的裙帶關係網,更加使到這些國有企業壟斷市場,真正民間企業未能夠充份發揮資本和創意,讓經濟停滯不前,惡性循環不斷,然後又說改革再改革永續輪迴當中。

而更甚是因為這種改革加強了這些企業資本時(因引入所謂民間資本),使他們透過資本壓倒民營企業,減低民企在社會的影響力,民企為了生存,又變相引入國企資本(阿里巴巴便是典型例子),最後整個社會依然是依附國家或者成為賴以為生,政策傾斜下的惡果便出現。

這便難以為整體經濟引入新的活力,只是關連下裙帶主義,走不出亞洲商業模式的死結,要創新發展,只是天方夜談。

要真正改革,是開放市場讓民營企業自我創新而不受制度規限,自由體制下才有發生創新的經濟與社會影響。改革法治制度,促使社會有良好的法治營商環境能夠保護到民企而不致於打壓。

你會見過facebook是國有企業嗎?

Apple是國企嗎?

不過從現今去向,大陸正朝著民退國進,雖然口口聲聲是引進民間資本,但只是資本,沒有說扶植民企或者有利民企政策,因為當局知道當民企能夠成功時,從資本到影響力都不是在他們管制之下,便難以控制,相反國企越做得大,做得好的話,國民會越發依賴他們,這樣便容易管制國民,國民被聽命於執政者,層壓式管治便大功告成。

如果政府是支持民企的話,就不會有這些說要李嘉誠聽,資本自由向來都是從商正常行為,現在商人認為你這個地方再不適合他們,自然會離開,而不反問自己為何一個國際級企業家原本多年投資國家走到今天一個轉身去別個地方,仍然死抱「這樣不愛國」的語言發炮,這叫做與時並進嗎?倒退才是。

伸延閱讀
国企改革 脱胎换骨谈何容易
中國國企改革方案正式公布
大陸官媒寸超人過橋抽板「別讓李嘉誠跑了」

2015年9月11日星期五

只有奉承文化才會有空襲警報賀國慶煙花

十月一日煙花有兩年沒有舉辦,今年又適逢抗日七十年紀念,舉辦單位就來個非常「別開生面」的方法,就是在放煙花時響防空警報紀念抗戰勝利。

誰人想出來的慶祝手法,這絕對是「神級智將」的橋段。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最悲慘的經歷,當日日軍空襲香港,三年零八個月的苦況,不少香港上一輩的老人家都會歷歷在目,你還要把空襲重現出來,說是所謂的紀念,其實是在傷口上灑鹽。把傷痛和疤痕再揭出來,然後說我幫你貼膠布以示關心。

你冇病呀?

紀念抗戰這並不是一種慶祝,而是紀念,讓人記著歷史的教訓,其實與國慶並不相同。兩者雖然是一個重要日子,但性質明顯不一樣,前者是紀念哀痛,是希望撫平創傷。後者是人民重建新家園(是否認同十一是國慶是另作別論)。國慶有花車、放煙花甚至閱兵都很正常,因為全世界的國慶都會視為普天同慶的日子,但你卻不會把一些哀痛事情放進去。

但是為何會把空襲警報放進煙花表演裡面呢?其實答案是極之簡單,就是為了奉承上面,為了討好領導高層,因為領導今年都大搞七十抗戰,跟緊主旋律實不會有錯,還會認為這是合符國情之舉。以這種思維去想,主辦單位是不會看到空襲警報會有什麼錯誤或者讓人不滿哀痛的地方,因為對像不是平民百姓,他們要討好的對像是政府領導高官,只要他們開心,其他事也不會介意。

同樣地,九月三日也不見得閱兵是合理,紀念抗戰是撫平創傷,回首過去謹記教訓,理解戰爭的殘酷,而不是耀武揚威,當日說裁兵三十萬但同時展示最新的武器其實是諷刺到一個點。原本當日的原意是為抗戰紀念,但大家的轉移卻變成國力雄厚,中國人站起來,這些舉動放到國慶仍說得通,但放到一個反戰的活動就變得相當古怪和格格不入,甚至是違反原意。

今天香港,充斥著奉承文化,昔日為民為社會著想,有制度效能才進行,換了今天人治,每每看領導面色(用大陸用語才有神髓)才做事,進退失據。

試想到時當晚的感觀是如何,大家都很開心興高彩烈地看煙花,但突如其來一個防空警報,的確是很震撼,還有點怕和恐佈,完全是一種大型集體被虐的情況。

早前主辦單位的負責人還說全球第一次用這種方法放煙花,當然啦,那會有人這麼弱智做這種事,自然是全球首次。主辦單位如此低智和反智行為,相信會成為全球笑柄。

這種紀念又慶祝,都算是極品表演。

伸延閱讀
國慶煙花播成龍愛國歌 響防空警報紀念抗戰勝利

2015年9月7日星期一

試想八十萬敘利亞難民到德國會怎樣?

德國政府已宣布今年計劃收容80萬難民,這個數字之大,大到有點難以預估和推算,那不如用一些實際或者近似的數字感觀來看看這八十萬人有多少。根據香港統計處的資料,2014年葵青和荃灣區總人口約為八十萬。意思是德國將整個荃灣和葵青區居住的人移到德國居住,這個數字有多大,你可想而知。

八十萬這個數字相信是近年來全球國家給予難民進入最終落腳點國家的最大數量,因為不少國家都接受難民,如土耳其、埃及、約旦等地,但這些難民很多時都是等待西方國家收容的。德國如此寬容實在是意料不到。當大家以為德國國民不會贊成此舉之際,但事實上德國國民普遍歡迎他們,更是意想不到,連西歐國家都意料之外。

或者自己有自私心或者沒有這種遠見,德國此舉無疑是一個非常偉大人道主義的國家,深感佩服,但是同一時間也對他們的舉措有點擔心,以及對一些他們同文化伊斯蘭背景的富有國家對此視而不見更感到鄙視。

德國是傳統歐洲基督教國家,信奉該宗教人口佔六成,其古老的宗教文化,從其宏偉教堂建築便可知,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更是德國最大黨,墨克爾便是該黨領袖也是德國總理。他們深厚基督文化植根於他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甚至包括他們的人倫與道德文化上。第二大的宗教則是伊斯蘭教,佔人口百分之五左右,從維基百科資料顯示人口總數約為380萬至430萬人。這次八十萬人口當中大部份是敘利亞難民,而這些難民主要會是信奉伊斯蘭教,到時他們人口會突增至約六百萬多。六百萬人口其實已是一個大城市的人口比例。

一直以來信奉伊斯蘭教教徒難以融入歐洲國家,特別是近年的對立越見嚴重,一些認為是新移民的伊斯蘭移民不被融合但是從多宗新聞事件都看到連一些在歐洲土生土長,也接受當地教育的年輕伊斯蘭教徒也未能真正融入社會當中,這產生了不少問題,宗教、種族成了對立以及社會和政治問題。現在大量敘利亞難民進入德國,日後他們能否融入當地社會是德國最大的議題,給他們居留並不困難,要他們融入當地社會成為一份子而不覺是外來者才是難題,融入社會是雙方面,即使德國人民以人道寬宏立場也要對方願意接受。

而另一方面一些國家並未見到伸出橄欖枝或者一些實體的人道援助,當中包括一些富有的中東國家,這些國家人口既少亦富有,例如科威特人均:42,875美元、沙特人均:53,935美元、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人均:29,176美元等,德國人均也是四萬多美元。更重要是他們有同樣的宗教與相同的文化背景,但這次敘利亞難民潮,未見他們有何說話。這些國家在軍事上投放龐大資源,但是對人道救援卻是異常之少,現在敘利亞出現問題,鄰近的結拜兄弟國家沒有支援,反而由外來遠方國家支持與協助,怎樣說也不能說得過去。可是卻不見有人對這些中東國家提出質問,反而繼續要求歐洲作出人道援助。

此外另一國家俄羅斯同樣未見有任何回應,反之協助阿塞德政權,繼續增兵支持這政權,雖然ISIS伊斯蘭國是恐佈組織,但事實上阿塞德政權所管治的敘利亞也不見得好,否則就不會有阿拉伯之春在敘利亞出現,而俄羅斯在阿拉伯之春時仍然支持阿塞德政權,也間接導致了ISIS在當地冒起來。而中國和俄羅斯在聯合國安理會上,以常任國否決了國際介入,導致各國未能達到共識對敘利亞情況進行磋商,也促使敘更陷入嚴重內戰,因此這些所謂大國現在就手旁觀,他們只企圖以自身國家利益凌駕了人道觀,此種手法實在鄙劣和讓人憤慨。

也有輿論指出美國同樣要為現負上責任。

新聞眼見德國人民寬宏對待敘利亞難民的確是深感敬服,但是要細想一刻的援助可能是一道光環,及後的善後工作才是核心,慕尼黑政府表示難民人數接近他們的頂峰,要把其他難民轉到多蒙特、法蘭克福等地。社會資源如何分配、政治、宗教、經濟能否平衡,都會是德國日後自身以議題。

而那些就手旁觀的國家,包括敘利亞本身,更應該著手解決而不是把責任推給別人,是毫不人倫道德態度。

伸延閱讀
近萬敘利亞難民入境德國受禮遇
德國人為何歡迎難民
俄羅斯軍援敘利亞 難民潮恐擴大
德國一肩挑起照顧80萬難民 佛心梅克爾承諾不加稅
敘利亞難民危機》遠親不如近鄰、遠水救不了近火……阿拉伯國家做了什麼?

2015年9月4日星期五

「多一事不如小一事」是惡毒手段

在此首先要說一句感謝話
「葉鴻輝先生,多謝你,還有整隊香港足球隊,你們是香港人的驕傲!!」

香港足球隊守門員葉鴻輝昨日與中國隊比賽時,被鄭智鬧為狗,香港足協被指難以跟進。

這只是今天社會上的冰山一角。

還記得有大陸遊客說,「要不是中央政府照顧你們香港,完蛋了」,絕對是經典對白。但這種經典對白並不只是偶然發生,而是從自回歸後,特別是沙士之後,這種類同的語氣一直出現。

起初香港人第一個反應是
「有冇搞錯呀?」

第二個反應是
「咁都得?」

第三個是
「見怪不怪」

第四是
「算啦,無謂同人鬥氣」

第五是
「唉」

第六是
「都係既,鬼叫人有錢咩。」

第七是
「這是事實喎。」

不斷的打壓,不斷的自以為是,大中國自大心態,要全世界圍著他們轉,然後一句不停,說夠一百句,心理壓力成形,連香港人自己都被罵到成了一種慣性,最後願意甘願為奴,自我矮化,自貶身價,真真成了一種「狗」,階級出現,中港根本沒有如梁先生所謂的融合,因為奴隸觀念己經出現,梁所謂融合就不可能。除非梁先生都認為大陸自己人都是狗。

心理壓力挫敗感是極之深遠,甚至是可以跨世代,為什麼東方社會會有崇洋心理,代代認為外國月亮是圓的,除了社會制度人家有優勢外,還有是長久以來的心理作崇,洋腸好味便是這種心態。

同一態度,所謂的「阿公」是最大,大陸的官壓住香港的官員,梁先生內交所謂的拜訪有如搖尾般,還說天津規劃可以借鏡但大爆炸卻發生的諷刺說話,這種自貶想法在梁先生成為香港領導後,這種行為更為加劇,時常在不同時間上或多或少都甚透這種天朝為大的思想。

年輕人長期浸淫在這種氛圍下,你想他們有志氣都很難,因為總會有家長式的訓示要你聽命於權貴,即使對方是錯了還是「少說為妙」,以為是大量有容乃大,其實是怕事和沒有勇氣挑戰無理事實。久而久之階級心理便會骨牌效應,再向下一層進發,導致惡性循環。

這絕是一個警號,不要以為這只是小事一件,這樣再繼續下去,香港心理環境必然會更為負面和負能量更大,對整體社會不利即使對政府也不見得有什麼著數可言。

你是一名香港的年輕人,絕對要警惕這種心理和說話,當你感到這事情發生,你首先是認清自己沒有錯,然後再向對方表示自己理據,絕不能退縮,否則你就輸一世。

伸延閱讀
【短片:中港大戰】葉鴻輝指國足久攻不下情急才罵狗 否認鄭智吐口水 「都是一時之氣啫」
【中港大戰】球員被吐口水罵「狗」? 郭家明﹕難跟進

2015年9月3日星期四

從「刺客聶隱娘」看承傳文化的重要

連看兩套刺客電影,主角都是女性,這次則是台灣女演員舒淇所演的「刺客聶隱娘」。看這戲有兩個原因,一是侯孝賢,二是故事的吸引力,一個唐代的女刺客,很少電影會講。

侯孝賢的電影,向來都是很多爭議,因為他的電影時間是很長,對白簡單,喜歡留白,畫面停留時間很長,手法不像現今電影以快速轉換鏡頭,侯的一個長鏡頭有時會長達數分鐘,所以有人喜歡有人認為悶。但正正因為這樣,你說他的戲好會有人話你扮野,你說差便說你不懂看戲。但這次他又得獎,康城影展最佳導演,那以這個銜頭,應該會說話好,即使不懂你都要扮懂了。

從整套電影的吸引力看,畫面和配樂是最讓人讚嘆,李屏賓做攝影便知道會是成功的一半,再加上場景柔合了中國大陸名山大川以及日本京都奈良的古唐建築,足以讓此戲在畫面上呈現出大唐復古風貌,並且電影有足充的資料搜集使該戲有真實唐代時空,所以單看畫面鏡頭是值得一看。此外林強做配樂真的是上乘之選,當中優雅古風以及電影片尾音樂更是出眾,既有古風亦有新穎之感,無疑是讓人感到驚喜。

至於故事內容,在很大程度要看觀眾對人物刻劃的見解程度才能夠決定是否喜歡與否,很難下判斷,始終是藝術電影,個人喜好可以有很大分野。不過侯的電影近年過於賣弄簡化的對白成了一種問題。其中一些演員在演出時太造作,並不像一種真實的生活行為,如聶隱娘與母親對話時,兩人的交投有點怪。而田季安與瑚姬在床上的對答雖然古雅優美但過於生硬。

不過此文其實並不是討論該戲的好與壞,而是想說侯在拍此戲時的一些心態。當中文化傳承是在此戲能夠找到出來。因為透過多個場口從中得出結論。

胡舞的演出,戲中有一段是張震飾演的田季安與其寵妾瑚姬跳舞便呈現出當時唐代的真實文化,唐代當時是世界大國,包容多種文化,其中西域文化影響他們甚深,當中一些胡族舞蹈便成為當時一些貴族流行的娛樂,其中旋轉舞便是其中一種,侯在此段便呈現予觀眾,而不是使用平時以往電影一出唐代時空便一定是敦煌舞,他特意用旋轉舞來演繹,可見他並沒有順手拈來就拍,而是真正有心地尋找當時風土文化。

唐代建築,現今的唐代建築最完整,已不是在中國大陸,而是在日本,其中京都和奈良便保留了很多唐代式建築,電影到奈良正倉院和京都拍攝,都是尋求真實的唐代建築風格,以能夠看得到當時的時空感覺。

侯的確用心拍,但更加佩服是有人真實地願意保留了一些人類的瑰寶,中國大陸的唐代建築已不多見,要禮失求諸野到日本找唐代遺風文化,實在有點諷刺。人家能夠保存文化而沒有因為時代的轉變而失去,甚至會極力去用一切方法保留,這才是真正的承傳文化。

看這戲你會見到一個台灣導演很用心機去保留中華文化精髓,也同時佩服日本人對文化保育的遠見,因為這樣才能夠讓一個導演拍得齣一套以唐式為本的電影。

2015年9月2日星期三

「復國者聯盟」看如何拍抗日劇也不鬧笑話

老實說「復國者聯盟」其實都是一套傳統抗日電影,不同的是這是由韓國人拍攝而不是中國大陸拍攝,但基本態度都是以抗日和反日的概念而成。不過人家在拍攝這些電影時,有一樣跟別國大有不同,就是市場主導下不會盲目打飛機,而會回歸現實並且用通俗模式去展現愛國情操。

「復國者聯盟」導演是拍過「盜賊門」的崔東勳,擅長畫面運用,頗有鏡頭美學技巧,是純熟的商業導演。雖然「盜賊門」故事頗爛,但是有全智賢一頂,都算順了眼。這一次同樣是找全智賢做主角,一樣不負眾望,她依然是全片靈魂。

復片是一套動作電影,打鬥、爆破很多,以商業眼光看,影像凌厲而沒有悶場,故事還穿插一些笑話以緩衝劇中的一些嚴肅題材,使劇情能夠平衡而不會過於一面倒「愛國情操」。所以觀眾觀看時便覺得有笑有淚。

導演很喜歡群戲,在盜賊門如是,這次復國者聯盟也如是,但群戲並不易拍,因為會使電影雜亂而失焦,但是復並沒有這種錯誤,相反各人的角色清晰的界定,每人有其獨特的角色責任,有的是忠角演繹,有的是負責演有型,有的是做丑角,使整體故事便充滿了娛樂性而不會沉悶。

故事是講述韓國在日據時期時韓國獨立運動中的一次行動,就是刺殺一名富有商人韓奸(不是漢奸)和當時的一名高級日本軍帥。而這次刺殺行動則由三位職業槍手負責,當中由全智賢演出頂尖狙擊手做這次行動的隊長。刺殺期間他們巧遇了另一對職業槍手,雙方的誤會並且被一名韓奸所擺佈,最後雖然刺殺行動成功,但是多名參與者犧牲。

故事穿插了一些歷史事蹟,包括韓國獨立運動的主要人物如金九、金元鳳,以及當時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以及當時上海的殖民租界等。

一如其他抗日電影,日軍向來都是無恥到極點,當中一名軍官對著手無寸鐵的小女孩開槍,只是因為這小女孩無意弄污了軍官的軍服便對其小女孩心臟開槍,以顯示這些日軍的無恥行為。

該電影在拍攝抗日題材時,並沒有如大陸的抗日神劇那麼誇張,至少不會拋個手留彈就能炸爆架在天空的飛機或者從裙底拿了個炸彈出來這麼震撼和喜劇效果的誇張手法。

反而一些情節卻能夠動容到觀眾對當時從事韓國獨立運動參與者的堅毅精神,其中全智賢的對白說即使殺了日軍而未必能夠成功推翻日政權,但是要繼續是因為顯示出他們的抵抗決心,可見他們當時不屈服於日政權而抗戰到底。

全智賢的確是讓這戲更形吸引,因為除了是她的外型出眾有型外,還有她的演技,她既能夠演活一種硬朗的女俠(其實是隊中隊長)外,還能夠演繹一個軍人少女的羞澀,其中一幕是她跳舞一段,演活了一個其實依然是少女年輕的感覺,只是因為戰爭而要堅強獨立。該戲全智賢是一人分演兩角,除了是刺殺行動中的隊長外,還有是演另一個孖生妹妹的富家女,這富家女的演繹其實是挺有意思,其中一對白便顯示出這種階級下的人物性格,就是是離地性格。富家女見到女隊長時,知道是姐妹時候,她說她很支持獨立運動但不會跟她們在一起,然後一個鏡頭下便是那個富家女被她的韓奸爸爸誤認為女隊長而親手一槍殺了富家女。這種宿命實在諷刺得很。而結局那個韓奸爸爸即使明知是自己的女兒是隊長,但仍然無視親情而開槍殺她,可見為了權力與金錢而不惜犧牲家庭與親情。

電影後段描述脫了罪的韓奸特工被判無罪釋放但最後仍然由女隊長全智賢在十六年後殺了而祭失去多位同僚的英靈。

這種典型的抗日片在中韓都是有市場,但是有趣的是大陸的抗日片不論是在香港或者在大陸自己國家內卻被成為恥笑對像,但是復國者聯盟卻可以在韓國當地成為全年最賣座的電影,這兩種極大反差,是代表了什麼?

是導演的手法的不濟?是對歷史的不尊重?還是擦錯鞋?最後弄得如此田地,不成為抗日劇卻變了恥笑成為弄巧反拙的敗筆。

明天是九月三日,那看復國者聯盟比看閱兵或者有更多思想空間。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