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6日星期三

「來自星星的PK」盡顯印度電影魅力所在

「作死不離三兄弟」是我近年最喜歡的外語電影(荷理活電影外),當中有笑有淚,既能夠引發思考也有娛樂性,這種電影絕對是成功的電影商品,能夠雅俗共賞。導演Rajkumar Hirani再次找來「作」片的男主角Mohammed Aamir Hussain Khan拍攝「來自星星的PK」,題材加更富爭議性,同樣是喜劇故事做包裝,但內裡含有深奧的人生思考,這種高手導演,便明白到寶萊塢電影是富有創造性的電影世界。

印度電影的感觀向來都是跳舞跳舞同跳舞,還有是一些極為誇張的表情和武打場面等等,這都是文化差異(呢次真係)所以未能明白別家的環境,但是當中也有一些電影確實成功走出國際,印度電影在阿拉伯、非洲以及南亞地區是很受歡迎,當中文化接近和語言是其一,此外由於印度電影的舞蹈電影盛行時,不一定要共同語言也能明白而不需要深奧知識看得明,這些地區都頗為接受,因此印度電影其實一早就已經走出去,不過未算深入走到西方世界或者華人社會當中而已。

不過近年也開始成功打走進了這些電影市場。昨晚在iSquare看這戲時,能夠在最大的5號電影院播放也可以爆滿,看戲後觀眾都很歡喜地熱切討論劇情,便知道這戲的成功和極俱吸引力。

「來」片故事是講述一個外星人到地球的經歷,當中主要是涉及到宗教題材,帶出印度人迷信的垢病從而得到反思。當大家知道這題材為宗教,便知道在當地一定很爆,眾所周知宗教在印度是最神聖的事情,倘若拍有批判性的故事,想必然會鬧大,試下你叫張藝謀拍套諷刺習近平的電影得唔得同夠唔夠爆?便可以想像到這題材的嚴重和嚴肅性。事實上這戲上畫亦引起當地宗教人士不滿,認為毀了他們的聲譽,但同樣地也有認為這戲正正能夠讓印度這牢固迷信文化破除或者至少引起討論,所以這電影可謂一套社會電影。

而該電影也成為印度屹今最賣座的印度電影,從維基百科資料所得,這戲在大陸更賣了過億元,是最賣座外語電影(除了荷里活電影)。

電影看到印度宗教文化的複雜性,亦看到歷史留下來的影響,印度宗教眾多,民族也複雜,主要為印度教、伊斯蘭教、錫克教、耆那教、基督教等。電影更特意走到印度舊德里的月光集市拍攝,因為當地有多個不同的宗教廟宇。伊斯蘭和基督教屬於外來引入的,阿拉伯人引入伊斯蘭教,歐洲人引入天主教及基督教的傳統西方宗教。因為宗教的複雜也引起人們的區隔,最明顯便是印度大陸地區因為種族和宗教理由而分治為巴基斯坦、孟加拉和印度三個國家,故事亦有說明因為這個因由而導致故事中的男女主角為宗教問題而分開。

故事亦描述印度教的眾神文化也間接使當地人迷信,亦引出大量神棍,父親過於迷信而導致女兒不能結婚甚至脫離父女關係。故事指出神棍的可惡行為,只是為了金錢根本不是神的代理人,故事強調的「搭錯線」,信徒嘗試尋找神的指引但神棍卻根本沒有這種引導的能力,外星人PK說出重點是神是愛你的話,會定當接近你而不是要你搞什麼複雜難行的道路才接近到祂。

故事強調「祂」是多元,並不是有特定的宗教,所以現世的宗教代理人是搭錯線甚至是特意扮代理人,為了利益才是,要接近神,其實最簡單,就是靠自己。

故事利用一些日常的宗教例子然後再反駁,讓你意會到這種幽默但同時亦會反思宗教平時所說的話以及執行的所謂儀式和行為是否真正合理。戲中更有意無意強調男主角PK是吃素的。而事實上,印度人吃素是挺普遍。

全戲除了劇情是讓人發笑和深思,男主角PK更是讓電影生色不少,這位被稱為印度劉華可謂極受歡迎,現實生活上他利用自己的公眾影響力來改革當地印度社會,所以他在當地是頗得人心,日後他會否從政也有這個可能也不定。他是一名穆斯林,也能夠成為當地大明星,沒有被排斥,可見當地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有一定的「包容」。

宗教在印度是一種忌諱,不宜多講,因為生怕有爭抝,但是此戲卻願意把事情放上台,其實此舉比起電影本身更來得更俱深層意義,有人願意不怕壓迫也要把事情說出讓大家討論,總好過當作看不見放到床下底。

老實說演員和導演肯願意拍其實是冒著很大風險,除了有機會被打壓或者沒有得撈,都繼續實在佩服,試想如果大陸或者香港拍一套批判黨的電影或者講專講黃絲和藍絲的故事,還要是由當紅演員和導演拍的話,你認為會出現這個機會嗎?

答案好明顯是零,因為會有政府說這是不愛國,有人走出來說你破壞社會秩序,然後有公司受壓,你沒有廣告、沒有人願意投資,你最後跪低。

什麼的土壞,種出什麼產品。今天大陸電影來來去去都是所謂的大製作但內容空洞沒有意思,香港電影要拍一些本土題材便說你不愛國然後打壓不能上畫或者受壓。這種環境下你認為會有好看的故事,好看的題材嗎?

印度電影就是有這種土壞環境下進行,才會有這套俱爭議性但富有教育思考以及賺大錢的電影。

香港曾幾何時都有這種養份,但今天卻土壤流失,無不傷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