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9日星期三

《花木蘭》票房收得証明要靠自己

 《花木蘭》在亞洲上映,反而係其他地方如加拿大、澳洲、美國就以網上串串流技術Disney+上播放。而台灣、馬來西亞、泰國等地上映,都成為當地票房冠軍,可見這個亞洲題材的電影,仍然有其市場,即使有不少團體說抵制,但消費者仍然身體卻很誠實走入戲院,口裡所說的反抗,都只是講而已。這個現象,可以証明一些事情,是需要面對現實,單靠期望和一廂情願,只會帶來回望。

《花木蘭》上畫不久,已經有網上盜版,而且還要很清晰的簡體字幕版。撇除政治觀點,以戲論戲,以及其成本製作,今次算是迪士尼近期大片之中的一部失敗作,這是因為導演和編劇未能夠理解華人文化,硬套入西方思維去這戲中,最後會變得不倫不類。不過因為《花木蘭》這個家傳戶曉故事再配上是迪士尼,普通家庭必然入戲院看看,當作一件娛樂事宜看待。

正正只是看作一件娛樂事宜,便明白為什麼即使有人發起杯葛這戲,市場依然接受。因為主流人士其實對政治和娛樂並沒有直接聯想作關連,你看王晶電影如《賭城風雲》,因為有發哥、劉華大卡士,即使知道王晶的爛片保証,又是深藍人士,仍然有不少黃絲人士會說「新年一年一次,又唔駛計較咁多啦」便輕輕帶過進入戲院。

《花》片在馬來西亞收得,其實也可以用同一種概念去理解,特別是對當地華人,不少當地華人其實很支持中國,因為感覺近年中國成功,對於其海外華人來說是一種光榮和地位提升,即使中國政策有多大問題,但對於遠在他方的華人來說,其實感覺不到,反而感覺到華人社會地位提升,便使其對中國有強烈好感。在過去一年反送中運動,馬來西亞華人常認為港人不知足,理應感恩中共對香港的好處,而華橋卻盲點只視自身的利益而不會易地而處。

台灣人在過去一年很支持反送中運動頗為支持,但這很大程度上只限於年輕一輩,家庭、長者未必很投入時,即使劉亦菲的立場支持香港警察,但對於台灣人來看,感受未必很深,這樣便明白到消費者對政治取態並不如大家期望的這麼有深厚的理解和實踐能力。

事實上社會大部份人都係一種順民、少思考,只求「Not in my back yard」心態去看待每件事。等於華人圈也不會每個都會明白美國黑人種族問題、東歐移民在西歐歧視等問題,可能會知,但未必感同身受。

當明白到不是所有人都會對人家有設身處地、將心比己、易地而處的心態看待事物時,就知道每樣事只能夠靠自己,人家肯做,只是Bonus,靠自己改變才是腳踏實地。

伸延閱讀

《花木蘭》台灣票房亮眼 網路抵制的契機及局限

「奶茶聯盟」發起抵制《花木蘭》,但新馬泰首周末票房仍告捷奪冠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