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4日星期日

《戰雲密報》思想導出自由可貴

《戰雲密報》有史提芬史匹堡、湯漢斯和梅麗史翠普,這個配搭可謂「無得輸」,單看這三個名已經要你掏腰包入場觀看。無疑這電影俱有吸引力,但基於期望很過,反而感覺有頗大落差,但是絕對要讚這戲的中心思想,「自由可貴」,特別在今天的香港社會,更加感到這戲是說給港人一樣。

純粹以電影角度看這戲,並不是史導的最佳作品,因為該戲缺乏高潮位,導演平舖直敘把一個歷史故事描述出來,對白也不見得有精心編排,其實是有點失望。演員湯漢斯和梅麗史翠普在這戲的演繹是中規中矩,未算突出。但這戲不至於難看,從電影結構的手法,依然有可觀性,只是不是經典。以往荷里活不時會以新聞為題材的電影,當中近年最值得一讚是《Spotlight》,由故事的吸引力、演員演技以及編導演的手法都非常成功,因此能夠拿奧斯卡最佳電影是實至名歸。

《戰雲密報》同樣是講新聞,當中是涉及到政治新聞,其內容是更為震撼,影響更為深遠,如果從真人真事去看,史實比電影更為值得去看,因為是涉及到美國的國家憲法。而這電影最終目的也是帶出這個訊息,就是自由的可貴,言論自由的重要性。新聞從業員的職能是社會的第四權,是監察政府,而不是為一個政府而做事,而是為公眾而生。故事是就是涉及到當時美國的社會的公眾利益,政府把越戰事實掩蓋,以瞞騙人民,《華盛頓郵報》以及《紐約時報》決定登出,即使要面臨政府起訴也不計較,而最終最高法院也裁定報界是勝利。

史提芬史匹堡相信是希望透過這電影來為現今社會給予一個訊息,就是人民的知情權以及言論自由的重要性,並不是政府或者任何人可以操控。今天社會正正面對這個問題。可能全球也面對這個問題,所以這戲套用到香港人身上,一樣身同感受。政府以及利益集團嘗試操控人民的言論自由,不給予一個真實的畫面予人民知道。

《華盛頓郵報》是美國老牌報紙,該報一直是美國俱有公信力的報紙之一,地位崇高,以往該報是由Graham家族,也曾經風光過,即使有如《華》這種重量級報館,依然面對經營困難,就是因為互聯網的衝擊,到了2013年以2.5億美元,賣給Amazon創辦人Jeff Bezos,可見報業在新時代環境下,即使有功為人類寫下重要的歷史任務,自身也要面對排戰。報業多年來面對互聯網媒體的即時與免費資訊的不斷衝擊,報業的盈利走到今天,也未能找到一個能夠堅實生存的方法。

回想互聯網正式真正流行也大約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也是當時報業最光輝的日子,因為人民對資訊的需求極大,報紙一直是提供資訊量最大和最深入的來源,可是光輝的日子也是迅即跌入谷底,互聯網能夠提供即時資訊的平台,使報紙成為明日黃花,其重要性降到最低,以往電視和電台可以快但是不夠深入,報紙還有其價值,但是到了互聯網環境下,情形可謂完全改變,因為互聯網可以包攬了電視台和電台的快,但同時可以有報紙的深入內容。這樣報紙的地位便急速下降。

但報紙地位日益下降但並不等於新聞的地位下降,而在今天新聞的價值更形重要,記者的職能其實比任何時候都更重要,因為今天記者以及提供資訊的新聞機構肩負起快精準。但所面對外來的壓力,更加嚴峻。政府的左右、財團的操控、既得利益者的介入,對新聞從業員更添壓力。

今天香港新聞從業員以及媒體老闆,能否有如電影《戰雲密報》般一樣,不怕外來壓力頂住,為人民導出真相呢?如果香港媒體老闆有如梅麗史翠普的角色Katharine Meyer Graham般勇,相信香港會更加成功,更有值得香港人信賴,不過今天的媒體老闆所面對不是當年的美國政府,如此可以尊重法治,這是港人最感到無助。

如果香港要拍一套《戰雲密報》,單是問誰會有電影老闆和報館同意過拍,已經是最大的問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