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氛圍(直譯),所以都講下無謂野,咁先似番個星期五。
這篇的確是為寫而寫,所以九唔搭八地將這兩位人兄關連埋一齊。所以睇完篇文認為無聊和不合理,甚至是梗硬來,這才是「合情合理」的。
姜文在電影「讓子彈飛」表達了不同的元素,以娛樂包裝了一個寓言故事,甚至是一種中國社會目前環境的寫照。而且寫得「很白」但又有少許深意,所以能夠「對準」觀眾,剛剛好使觀眾剛剛明白這種少許深層意味,又使觀眾覺得自己有點學養,終於明白姜導演的故事,因為特別賣力讚此戲而提高自我意識和文化水平,所以香港、內地收六億,正常。
你係朋友面前你會話「讓子彈飛」好睇定係「婚前試愛」好睇?唔駛問啦,下化。
李家仁醫生並不是我的年代,佢時常係兒童節目或者婦女節目講解兒童病理問題,但屬於「九十後」年代產物,我是看李曾鵬展女士今晚食乜送既年代和看張國強哥哥的穿梭機年代。
但他卻是當今兒歌之王,甚至是被捧為惡搞之王,他的「小明去廣州」、「小明去拜年」都成為香港人家傳戶曉的故事。這種曲線走紅是近年香港最受歡迎的一種發圍成功路。
你會識「小明去拜年」就知你是潮人啦。仲家燕媽媽咩。
不過兩位都有一種共同的方向,他們的作品都嘗試在不知覺地表現出社會形態。姜文的讓子彈飛在講述社會的變遷和壓力問題,甚至描繪中國人的奴化思想和無知,以及膽小之輩,可以是電影版的「醜陋的中國人」。同樣地,李家仁醫生所泡製的「小明去拜年」則是以娛樂手法和惡搞去暗示出現時的一些中港社會情況,當中東莞老嫩、河蟹神馬都出現在歌詞當中。美其名是兒歌,其實是一首社會歌。
假若兩位互轉位置,會否出現「小明上子彈」或者「讓小明飛」呢?
星期五,係咁架啦,將就下啦。
九唔搭八啱我口味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