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9日星期二

螞蟻金服拆骨是為數碼人民幣作準備?

螞蟻金服今年不能上市,相信是今年國際財經界其中一件大事,涉及國際金融、市場信譽、國家體系、人民需求,都可以話停就停,相信只此一家。而未來一年,該公司是否能夠上市,都似乎凍過水,近日該公司更被監管機構嚴重譴責,還加上國家輿論批評,馬雲可能是有生以來面對最黑暗的時刻。其公司命運如何,明年便可以有所答案。

中國電子支付的盛行,是造就了中國在全球互聯網發展走在前列其中一個重要因素,還未有電子支付,互聯網仍然主要是提供一種「資訊服務」,內容豐富,包羅萬有,但並不是「交易服務」,但是中國成功建立一個電子支付平台,卻成了另一個境界,互聯網不只是用來上網找資料、學習,還可以做生意,這個誘因,便爆發了整個中國國內互聯網的生態,電商、網劇、直播帶貨,甚至網上金融都成了事,都是因為電子支付平台出現的商機。

中國主要的電子支付是支付寶和微訊支付,兩者基本上已經成為中國人民生活的一部份,連雷鼎嗚也說召妓也是電子支付可見一斑,是何等入屋。雖然成功,但國家有也其考慮,發展到這個規模,便認為需要「管治」一下,不能無限擴大,見你馬雲早前這麼囂張批評國家金融制度,不夠創新和不夠制度化,那麼國家便創新和制度給你看,數碼人民幣,看看電子支付的新第三勢力。

雖然中國強調數碼人民幣不是取代現行的電子支付,因為支付寶是個銀包,但數碼人民幣卻是真真正正的金錢,不過事實上在互聯網的環境下,倘若真的實行數碼人民幣而國民受落,卻是可以真正取代其電子銀包。因為直接使用,便少了一重服務關卡,其成本便可以再降,對人民在消費上便是方便和便宜。

近期國家計劃推出反壟斷法,之後便開始向阿里埋手,同時間數碼人民幣的推行也加快速度,這些國家策略,都可以預見到未來數碼人民幣將是中國另一個重點發展的經濟政策,並且期望成為世界龍頭,因為當規模規應成形時,其他國家便需要接受,這便可以打破中國近年被圍堵的國際關係上。

而數碼人民幣另一關鍵是能夠掌握得到人民的資金流向,可以防走資情況出現(當然走資永遠都會存在,只是程度而己)。當資金流向能夠理解及預見的話,其計劃經濟便可以達成,也可以對國家發展有所部署,有望可以協助宏觀經濟的操控。

但是數碼人民幣卻改變了個人私財觀念,你買個橙都可以解讀時,那你的私隱被知道得一清二楚。上世紀有一套電影《Demolition Man》由史太龍主演,故事便描述一些人沒有電子貨幣便不能夠生存,活在貧若環境當中,數碼貨幣會否有這種負面影響,是需要時間証證。

數碼人民幣推出是事在必行,其他國家必然會看其發展情況,因為各國都想推出,因為仍然想「中央化」,但諷刺的是近年火熱的比特幣價值屢破頂,而該幣卻是以「去中央化」為己任。那麼西方國家期望那種電子貨幣成功呢? 頗值得細讀。

伸延閱讀

中國結束第二次數字人民幣試點

中國要求螞蟻集團回歸支付本源

為何各國央行都想創造比特幣那樣的數字貨幣?

2020年12月23日星期三

《男排女將》拍出熱血味道

雖然ViuTV《全民造星》並非上乘的綜藝節目,難與現時亞洲地區同類型綜藝節目相比,這是資源投放不成比例所致,但是近今年ViuTV拍的電視劇,卻成功拍出應有的質量,由年初的《二月廿九》到近期的《暖男爸爸》,以及最近的《男排女將》都做到成績,這反映到電視台在製作上找到方向,就是貼地、非主流是一條生路。

ViuTV資本不足,投放資源有限,在無米都要有粥水的情況下,技巧便是關鍵。《男排女將》是近年香港電視劇少有的熱血年輕人故事,找來鄧麗欣做女角,無疑是全劇賣點和成功要素,倘若找其他人做,未必有其說服力,但她做便有新聞價值,而且她在這劇中的演技的確說服到觀眾。

熱血青春劇在亞洲地方時常看到,因為青春劇的主角是年輕人士,他們賣的是偶像,偶像商品是高利潤,能夠捧紅一個偶像,便可以有可觀回報,所以不論日韓台,甚至中國、泰國,都不斷推出偶像劇,因為這個市場龐大。秀智、IU、朴信惠、新桓結衣、廣瀨玲....這些都是成功偶像,透過拍劇、唱歌,成為亞洲火熱偶像,賣的不只是本土,還有海外。所以偶像劇是每個電視台應有的產品。

《男排女將》這次成功造就了兩個演員,顧定軒和IAN,入面飾演King和魚仔,兩人的演繹可謂是出眾,自然不做作,當中重要是演回應有的年齡層,而唔係三十幾歲人仲扮後生的TVB劇,這是很難有說服力。《男》以真人真事為基礎,亦用比較真實性的故事拍排球,而沒有把排球神奇化,不會再拍打個跟抖飛身360度打個波那些漫畫庸俗拍法,反而貼地拍攝,導出今天香港運動員的艱辛和努力,而且也再透過這些日常生活的問題帶出社會議題,將運動、人生互相交換意義,演繹到出貼地的熱血,這是值得稱讚。

戲中演員可說是每個都做得好好,不論是主角和配角都非常稱職,而且導演沒有過於集中一兩個人,反而各演員都各有故事,便提高了故事入面種類多元和吸引度,也是編劇計算得很清楚精準。

無疑成本不高,從場景不能會有大製作,但在有限Budget下仍拍到應有水平,是頗為佩服。更重要是這種題材是可以賣到錢。以低成本賣片,這便是ViuTV應該要行的路,刀仔鋸大樹。大型製作你沒有份,便唯有食腦的製作。

三十年前,南韓是看香港明星,睇香港電影,東南亞、中國、台灣是看香港的電視劇集奶大,張國榮、劉德華在韓國可以有廣告,但今天試問有沒有一個香港「年輕」藝人有廣告在韓國播放?這便是現實。香港曾經是亞洲造星的搖籃,所有藝人都期望有一日可以在紅館舉行演唱會是人生的榮耀,這是因為你得先可以在香港紅,但今天香港所謂紅但並不等於在亞洲紅。

為什麼要這樣比?係香港紅就夠啦。點解只能只看香港?我們香港不是亞洲荷里活嗎?為什麼不能造星? 這是因為過去二十年香港走的經濟結構完全扭曲,只看短利,沒有長線,根本連娛樂產業也一樣,所以才不能造星。

現在潑冷水,只是想醒醒,是要面對現實,否則圍爐取暖便成了左膠思維。

現在ViuTV找到這條路,外判劇集製作或者合作模式,既減成本同時打開新創作空間提升質量,是香港娛樂產業應該要走的方向,也是香港經濟應該要走的方向。

2020年12月22日星期二

《全民造星》反映香港經濟

 近期唔少人睇《全民造星》,大家都討論邊個成功進入決賽,那位評判講得好唔好,參賽者得唔得,算是ViuTV近年一個比較成功的綜藝節目,所以TVB都見人家有個咁既模式,都即時抄返個《衝上雲霄大選》來打對台。

但平心而論,這並不是潑冷水,真心問這個節目的目的是「造星」,但真係成功造到星嗎? 《全民造星》來到第三季,到依家真真正正所謂有人留意係姜濤,但係佢係咪真係入到屋,成功造到星?這是一個疑問。

其實《全民造星》這節目其實好反映到香港的經濟結構,就是即食文化,以及消費即食產業鏈,真正投放資源其實係零。《全民造星》所謂發掘新人去造星,其實只是一個包裝,真正的只是一個真人show,然後消費參賽者,難道真心相信一個造星節目可以在數個月裡面就成功做到一個星?那麼人家韓國BlackPink係咪傻? 人家經理人公司投左五年係咪一個愚蠢的判斷? 看《全》所有參賽者都係單人匹馬,沒有一個是一個專業出身訓練出來。現今娛樂產業是企業制度化,沒有資源培訓,單靠「我真係好喜歡唱歌架,我一起身就係想做戲」呢份熱誠係並不足夠,因為市場上有千百萬個人都係有這樣的熱誠,要突圍而出,只單打獨鬥打天才波,沒有背後實際支持是不可能的任務。看其他亞洲國家如韓國、日本甚至中國,已經有專門訓練演藝人,由十一二歲開始,一練就五六年,BlackPink成功不是一夜成名,而是經年累月,不斷被淘汰下的精英中精英,而娛樂公司亦放左好多人力物力才出到一個BlackPink,但回報當然亦係十倍奉還。

但香港公司會肯做嗎? 香港的娛樂公司會肯?電視台會肯? 《全民》節目練三個就叫做讓參賽者成功造星,就可以出去打天下?是否兒戲了些?那麼不是兒戲,其實只是一個純粹拿來即時消費參賽者的娛樂節目,參賽者同樣地亦認為這是最快捷徑入圈,搏佢一鋪開大便可以成星。

望著以上這些運作,其實和今天香港經濟產業結構一模一樣,你問有幾多間大企業願意投一個項目十年才回本? 有沒有科技公司一投十年等出一個產品? IT公司三個出貨交比個客,完左Contract Terms就完,交貨再搵第二個客,投乜鬼研發產品呀?不用錢嗎? 搵多幾個客做完個Project仲好搵個自己做個產品出來。因為投資大沒有人肯做,成本高回報慢。賺兩三個Project利潤,然後買層樓比首期,然後租比人幫自己供樓,這個回報仲快過你賺回來的錢再投回項目當中。因為大家不會去看十年後的回報,我只看五年內樓價升到四十%,等於我三十年賺的薪金,計落就知點計。

《全民造星》就是反映香港經濟結構,短線回報,即時消費生產力,缺乏資源投放,要即時見效,低風險,高成本高回報但長期投資的概念並不香再發生在香港。電襗財經節目最多仍然是講買樓,而不是講創業市場需求和環境。韓國電視會拍一套《Start-up》找來秀智講創業夢,但TVB找來龔嘉欣演《香港愛情故事》道出現實的悲涼。在這種土壤文化和客觀環境完全不同下,香港經濟結構轉型根本是天方夜譚。

2020年12月5日星期六

究竟你想(理想)非建制想點先?

究竟你想(理想)非建制想點先? 非建制陣型無隊形一直是這個陣型發揮唔到作用,以及未能衝破心理關口和利益的問題一直無解決過,然後因為不同陣型和理念又係度互相鬥黃鬥落井下石,曾經去年以為有一絲希望,怎知不到一年,又回到老路。

許智峰離港流亡,唔少人認為他應該走,不值得這樣犧牲,不少人都支持,但另一邊廂認為他走佬而放低手足是不負責任行為。

留梁天琦回港受審,有人認為佢抵死,有人覺得他真正為港,有人認為他只是做個樣,試問將心比己,你會否願意失去六年青春來做所謂的精神領袖,說這句話的人,問下自己做唔做到先好講出呢句話。

話民主黨係收美國錢,但另一邊廂又收大陸錢,以這個邏輯,可以食到兩家茶禮,兩大國家肯這樣比你咁做? 咁民主黨個價值又真係天價咁高喎。

上年一班後生去衝,又話佢地衝係浪費晒心機,又高風險,咁好啦,唔衝,深耕細作一下啦走去區選仲贏埋,之後又話後生做咩停晒手,頂你,咁即係衝定唔衝呀?

好啦,如果走去衝,到又話後生無策略衝左衰國安法無謂犧牲,咁即係點?

成日話容總係鬼,又見到佢就不了,因為連季霆剛文都登,喂喂,留意下佢淨係登季的文章嗎? 你唔見其他文都登咩? 幾激文都會登,你比文佢就登架啦,如果係鬼,咁佢鬼得好高水平,咁坊間人馬好應要向他學習做人道理。

同樣地,許智峰和黃台仰出走又鬧,梁天琦留港又鬧,咁究竟理想既非建制想點先? 上面無一樣係符合到非建制自己能夠妥協,咁即係做唔到隊形,當日所謂既兄弟爬山都係假。

任何一個人有想過以上的想法,都請靜落黎,究竟你係咪想贏先?! 定係做港豬先? 如果係請利申,自我承認。然後繼續做你想做既野,無人會怪你,因為條路自己揀。

2020年12月2日星期三

你係咪真課金先?

有線新聞裁員,成個「新聞刺針」部門cut走左,其他部門都大幅裁人,陳興昌話員工似爛仔講數,這種撩交打態度,根本唔會有什麼好傾,因為資方點樣都唔會「撤回」,cut人跟足勞工條例,你咬佢食呀?! 本港媒體進入寒冬唔係淨係今日,一早就有,只係大家覺得平日時常睇的有線新聞內容以為係理所當然,今日突然無左,才知有幾近,事實,新聞嚴冬一直有,只是嚴冬進入冰河時期,甚至是永久期。

有線新聞向來是本港城中最強,當中「新聞刺針」更是強中之強,其調查組的深入、專業、高度貼民情,而且認真嚴肅,是行內公認。當中不乏是針對當權者的新聞,更是不少人認為的眼中釘,所以這支刺針被拔走,不少人是「心涼」、「踩多兩腳」大有人在。

這時候有人認為離職後的有線新聞員工可以另起爐灶,搞一個獨立於財團外的新聞媒體,市民課金,這有得諗。從良好意願角度看,這會是未來本港新聞從業員以及本港新聞業界和新聞工業的未來路向。網媒自從佔中後到上年的反送中運動是出現龐大的市場犀眾,有其潛力發展。

但以上這是一個良好意願和想法,但實際又是否可行? 事實上現時本港的網媒,真真正正有做「跑新聞」是寥寥可數,大部份其實都係炒正式的紙媒、電子媒體,再不是就是一些評論文章為主導,因為評論文章不需要做調查工作或者採訪報導,只需要根據現成新聞加以個人分析便可,成本遠低於新聞採訪。但事實上真真正正新聞重要就是採訪、調查、發掘新聞內容,而非如我自己的評論,因為有一條新聞,讀書者可以自行分析,獨立思考,才是更為重要。

但是採訪、報導、追查工作是需要成本,而且不菲,不可能下下如過去一年的大學媒體記者無償落場追新聞,這是不健康做法,所以課金、金主、廣告才可以真正維持一個新聞機構的運作。但是撇開財團金主、不要廣告主,只靠市民課金又是否真正可行卻成為疑問。

新聞難以量化,質素才是重點,但重質又不夠量卻又難以使讀者維持閱讀書而真真正正投入課金,試問如這個網誌或者登於此文的媒體如果課金你又是否願意呢? 真的要問心,可能覺得看完這文,連like同Share都未必,可況是購買新聞。當然因為此文不值,所以願支付這是其理由,但到有人搞以課金為主導的新聞媒體又真正成功? 傳真社是其實一個參考故事,利申自己當時在傳真社曾經課金一筆,足夠買一份報紙正價數年,但事實上傳真社也會面臨營運危機,可見課金這條路是難行。

的確如果有線新聞員工倘若真的出來搞,自問必定課金。只期望大家真的一樣,不要說了便算。因為只講不做的話,有如對抗爭者拖後腿一樣,說得好似很嚴重,但事實上我們今天的確在水深火熱當中,不是開玩笑。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