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記者要有俠義精神,或者真的不需要,但是今天卻被迫變得需要,正如梅艷芳原本可以做一個正常娛樂觀眾的歌手,但是環境使然下,她變得俠義,兩者都是「被」走上這條俠義的路。--- Patreon
2021年12月30日星期四
2021年12月29日星期三
2021年12月27日星期一
2021年12月21日星期二
2021年12月20日星期一
2021年12月17日星期五
2021年12月14日星期二
2021年12月10日星期五
2021年12月9日星期四
2021年12月6日星期一
2021年12月3日星期五
2021年12月2日星期四
2021年12月1日星期三
2021年11月26日星期五
2021年11月25日星期四
2021年11月23日星期二
2021年11月13日星期六
2021年11月2日星期二
2021年10月29日星期五
2021年10月26日星期二
2021年10月22日星期五
2021年10月18日星期一
2021年7月25日星期日
穆家駿教你如何演譯「忠誠的廢物」
奧運在即,不少港人都為香港隊打氣,當中也有為國家隊打氣,這是正常不過。早前歐洲議會建議歐洲國家不要參加2022年北京冬奧,隨即中方表示抗議,認為體育運動不應政治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及法學院副教授田飛龍在今年初時在明報發表一篇文章指出香港一些建制能力不足,是「忠誠的廢物」,引起不少本港建制人士反對及異議,認為有欠公道。田認為香港今天不只是需要政治人有忠誠,還要有能力,可見中共對香港有強烈的看法。
以上兩點相信不少建制人士都會非常認同其觀點,並且支持,因為國家好就是香港好,香港好,國家更好。可是香港一些建制人士並沒有聽從中央的指示或者建議,自以為是,自行判斷,引來公關災難。
近日教聯會副主席穆家駿指出香港羽毛球運動員伍家朗在比賽時沒有穿上印有中國香港區旗的球衣,又說穿上黑衣似有所指云云,並表示強烈不滿。但事實上伍所穿的球衣背面已印有中國香港的英文字,而且伍在其IG表示因為他沒有贊助,所以只能自行購買衣服但因為法規所限而不能自行印上香港區旗。
以上此事引申了兩件事,一是穆家駿的魯莽行為並不可取,作為一名中學通識科老師,又是教聯會副主席,更是民建聯成員,理應是香港精英份子,可是從他的舉動並沒有正常的批判能力,從常識能力也沒有,甚至也沒有政治觸角。我國早已強調不要把政治拉入運動之中,但他偏偏要做這樣的行為,是否與國家的政策背馳?是否對國家的意旨不敬,這是值得商確。
第二樣是看出港府和香港奧委會是講一套做一套,他們時常強調支持香港運動員,但現在連一件贊助的衣服也沒有,即使沒有贊助,當局也應該自行及有能力為香港運動員作出支援,而不是被人欺負。
這次穆家駿和霍啟剛應該為這事負上責任,前者要向伍作出道歉,後者也應該作出支援。穆是教聯副主席更是教師,理應以身作則,其行為絕對影響教聯聲譽及形象,會被感覺到「原來教聯既人咁流架」。霍是這次香港奧運團團長,應該要全力支持運動員而不被人打壓。
事實上這兩位理應是國家值得裁培的本地精英,可是從這事看一如田飛龍所說中了,本港建制人士在政治立場是忠誠但明顯缺乏能力,在政治觸角、行事執行力以及獨立判斷都表現不足。要知道他們都是年輕一輩,理應該香港未來的棟樑,隨時是二三十年後香港特區的管理層,可是這樣的表現,實感到失望,原來多年來本地建制在培訓人才是如此薄弱,沒有進步,這是對香港社會發展的危機警號。
當港府時常強調完善選舉制度以及國安法實行下的社會安定時,但這些小事情建制人士以及政府當局都做得不足,又怎樣國家放心呢?
要知道忠言逆耳,香港倘若敗在這些人手上,是國家的悲啊。
伸延閱讀
2021年7月22日星期四
Ben Sir是否語言上性騷擾
Ben Sir 歐陽偉豪是近年一個非常貼地及大眾受歡迎的大學講師(據聞他說近年無做講師),其Facebook追蹤他的粉絲達到十四萬人,而且他常有電視廣告,一些大型品牌都搵佢就知佢咩料啦,所以他絕對係一位公眾人士。
那公眾人士在公眾場合是否做一些適合公眾既行為呢? 近日見到他在自己的Facebook登了兩則內容,其內容是值得商確,當中是否含有一些性騷擾字句,值得討論。
2021年7月5日星期一
為何今天好像剩下Mirror一個偶團?
Mirror近這一年在香港覆蓋之廣泛,肯定勁過5G覆蓋範圍。廣告之多,是香港近年少見的偶像天團。但為何他們如此受歡迎? 是什麼理由驅使出現這樣現像,而這種現像又是反映著什麼?值得社會學家去探討,有什麼土壤和環境讓Mirror成功?
Mirror其實是參考韓國天團如BTS、Big Bang之類的男團,男性偶像相對女團容易突圍是傳統娛樂產業的現像,這是合理不過。而當中Mirror以唱跳為主,近年在香港是極少出現,因為香港樂壇市場以唱慢歌主導或者說產品以慢歌為主,唱跳歌近十多年未見成功或者不能引起真正迴響,當中理由係唱片公司在計算成本上有所考慮,因為唱跳在製作MV、編舞採排,比起一首只需要站著唱情歌的成本要高,但是近年唱片業市場萎縮,娛樂產業老闆又紛紛望向神州大地,跳唱歌在本港便不做為妙。而ViuTV願意投資他們搞新男團,投放資源下,讓本港消費者久旱逢甘露,殺出了一條血路。
Mirror成功入屋,引起不少迴響,近日甚至facebook出現了「我老婆嫁左比Mirror導致婚姻破裂關注組」這個曲線粉絲團便是一例。事實上追星是悠久歷史的文化活動,當年任白、陳寶珠早有追星,去到上世紀「四大天皇」更是進入香港娛樂圈最輝煌時代,這些都有不少粉絲追捧偶像。但這次Mirror有一個有趣現像是追星再不是昔日俱有一種負面的形象活動,反而是一種純粹娛樂、文化活動似,甚至是出現家長與子女一同追星現像。倘若留意這些父母年齡,他們都是上世紀七十至八十年代出世,他們是經歷香港娛樂圈黃金年代,張國榮、譚詠麟、梅艷芳到四大天皇,都是追星年代,只是他們當年追星可能有負面形象,但時移勢易,文化開放與包容,追星也不一定不良行為,而且父母一起追星也可以從拾他們昔日的青春和親子關係時,正因如此,不少中年女性也喜歡Mirror也是有其理據。
以上都是一些Mirror本質或者俱有主觀條件造就其成功,但間接理由也是有的。當中TVB助攻絕對是當中理由,TVB雖然是香港娛樂產業龍頭,但是近年的表現每況越下,甚至是倒退,音樂節目苦悶,又獨尊自己公司歌手但歌手質素又差的情況下,消費者自然尋找另一個出路,當ViuTV開台時,其實已經開始出現變數,及後又推出《全民造星》並捧起了姜濤年輕偶像,便打開了一個缺口,消費者便轉投這個新的產品服務並且嘗試,而供應者亦懂得市場脈搏,捉到需要,Mirror便乘勢而起。而更甚是近年TVB不論是其新聞節目以及藝人的言行,都是不少港人視為之討厭產物下,但TVB又以財雄勢大嘗試壓住對手,港人一種鋤強扶弱心理下,對ViuTV推出的產品便更有好感。
而社會氛圍也間接讓Mirror成功,今天香港社會氣氛差,不少人眼見社會制度倒退,人人嘗試努力去改進、改善制度,但到頭來卻是徒勞無功,港人缺乏一種信心和感到氣餒時。但見到Mirror這個團體各人表現稱職,演出時絕不欺場,努力表現,有進步表現時,港人心理多少都有一種重燃希望的感覺,便心理投射向他們,希望能夠由他們代表到香港人的精神文化及其堅忍努力。
Mirror成功是一個時代下轉變下的產物,集天時、地利、人和下的產物,而Mirror及其背後團隊亦懂得如何營運這個Mirror,貼近市場的需要,是他們成功的最重要的關鍵。反之TVB近期嘗試捧新偶像如星夢的歌手卻非常之守舊和不配合時代。例如近期大台常常谷那位年輕星夢女歌手14歲姚焯菲便是顯出他們經理人及團隊的Outdated。每次訪問、娛樂新聞提及她的都是強調她是「有錢女」,住千呎大屋、父母如何有錢云云。如果是陳寶珠年代、上世紀八十年用這種所謂「高檔形象」或者會成功,但今天不同往日,有錢人大把,而且有錢又點,再加上社會已經對「有錢人」把持資源、炒貴樓已有一定的負面形象,更不應該標榜這種手法,「富二幹」這個形象其實是累死這個少女,但是TVB卻以這個來做賣點,就明白到TVB的營運已經很老派甚至是不明白時代是如何運作。
Mirror無處不在處處都在可說是近年來香港一個有趣現象,在今天香港這種負氣壓氛圍下,有人追星其實不是一件壞事,人總需要勇敢生存,仍然期待有希望時,有點娛樂也是正常不過。
2021年6月24日星期四
何解Blame the victim
點解唔捨得《蘋果》?
真心講,《蘋果》並不是好好的報紙,標題煽情、誇張,至於內容是否中立,則另作別論,因為報紙可以有立場,所以取向唔同,有其報格自由。
咁點解唔捨得《蘋果》? 唔係唔捨得《蘋果》,係唔捨得可以容納到《蘋果》嘅香港,因為不能夠容納一份報紙,不論是何種立場,都理應給予空間,但今天沒有了空間,咁就係「唔好」。
《蘋果》沒了,不以為一些網媒有機會,現在這是生死存亡。說實話香港不少網媒其實都是靠《蘋果》維生,這並不是《蘋果》養起佢地,而係網媒靠《蘋果》的資訊做第二轉載報導、評論以及Follow Up。現在《蘋果》沒有了,網媒怎樣搵料? KOL怎樣寫評論? 當然有其他本港媒體都可以提供到資訊,但是即時、挖料,未必像昔日這麼容易好做了,網媒便要食自己了。
《蘋果》的生存反映香港的資訊有幾高度自由流通,而香港成功在於資訊流通大和高,言論自由強,資訊可以隨時轉載及傳送,但是這一環其中一節被摧毀,整條生態鏈便沒有,香港的優勢便會失效。
當然失效並不等於死亡,七孔流血還七孔流血,死還死。但是醫好也曬藥費卻可以是肯定。優勢不存在,還有什麼價值可言。人家轉去新加坡唔好? 大家都無咩言論自由時,咁人地英語社會,同聲同氣時,咁就唔同玩法。
《蘋果》被毀只係開始,之後還會陸續有來,骨牌效應,當中不只是媒體,還有資訊服務,一些俱有宣傳能力的組織,都會是下一個目標,「睇路」。
黑暗仍然是黑暗。
2021年6月21日星期一
適應沒有蘋果的日子
《蘋果日報》生命進入倒數階段,香港人仍然要生活(生存),唔通個個走咩,都要捱,但係如何自處,需要一個適應準備。
資訊不會再像以前那麼快流通,你在facebook所看到的資訊唔會像從前這樣,政治、經濟和社會資訊,並不會這麼快,亦唔會每次都看到一些真正新聞,這時你便需要一個更加獨立思考的思想才能夠判斷。這才是你真真正正的考驗你自己的獨立思想,是否人云亦云。
資訊不對稱將會長期出現,是會影響經濟效率,賺錢方式唔一定公平公正,你的生活是在不知不覺間轉變,政治新聞將會傾斜,雖不至於下下都是八股文,但不要期待有什麼一針見血的政治、經濟、社會議題的新聞能夠給你知道。因為寒蟬效應下,其他媒體也不會有什麼批判手法對待新聞,最多都是少罵大幫忙模式生活,很有「上海式」的生活空間。
有幾個朋友在上海生活,算是中產,他們每年假期都會出下國,得閒在國內玩下,吃喝玩樂其實不缺,淘寶生活圈,是寫意人生,但是想和他們討論社會,他們不會關心,至少不會願意談論和提出,這是一種大家都明的生活方式,不要惹事的話,你是生活安定的。
這便是日後香港人的生活模式,慢慢需要習慣,即使你不慣,都要扮慣。
至於立法會入面的所謂反對派或者開明派,大家做下戲便足夠,始終都需要花瓶維持一個社會形象,但不要期望可做到什麼,大家都係為搵食,唔會期望太多。
如果你今天明白這篇文的意思,大約都是一個成年人,或者都有二十歲,你有八十歲命的話,你還有六十年,唔想走的話便要適應這種心態。倘若你到中年,都大半世人,唯有認命,做個港豬順民。倘若做烈士,做之前要有心理準備。
表面的行為,需要適應和轉變,至於你自己的思想,就自己決定,不忘初衷已經好夠。
忍。
2021年6月11日星期五
國安法下的香港電影
今早商經局宣佈刊憲修訂《電影檢查條例》,將港版國安法列入電影審查及分級工作的指引,這意味著香港播放的電影都會在國安法規管之下。
事實上國安法基本上所涉及的範圍之廣,基本上是無孔不入境地,只要你在地球,都會受國安法規管,只是暫時外太空未知而已。
香港電影以往成功篷勃,是因為市場多元化,客戶廣泛,口味多元並不單一,亦因為這樣,題材之多,可謂亞洲少有,也成為當年的亞洲荷里活,但97後,市場靠向大陸,題材單一,遷就合拍片題材就更少,形成惡性循環,越做越縮。
事實上留意到近年一些本土電影開始有一條出路,就是濃厚本土風而沒有遷就大陸市場時,這些電影都頗為成功,如去年Golden Scene三寶《叔叔》、《金都》、《幻愛》都是成功例子,票房未必超級大賣,但是有一定票房而唔駛蝕(唔蝕已經當贏其實頗為諷刺)。但是從品質而言,這三套都屬上乘之作。
但倘若國安法成為指引下,創作人又再多一重限制,這條紅線之無形壓力便走進創作人的腦海之中,無形刀壓在創作人頸上。香港沒有審批劇本制度,不同大陸,批左就可以開拍(當然亦有批左,拍左都不能上畫),而香港沒有審批,意味著創作人在創作時要估計和預計在什麼情形觸犯了國安法,這條紅線可謂無限伸延。或者有人便說不如審批咪知紅線所在,但是從經驗看,即使是審批,因為時局訊息萬變,隨時是今天可以,明天否決的情況也會出現。
電影是第八藝術,也是現代人其中一項劃時代的文化,同樣和書藉、音樂、繪畫一樣,思想理應是有自由空間,沒有什麼限制,但是走到今天香港,變得紅線處處,這種無形壓力壓到頭上來。
從經濟角度看,紅線處處其實是影響了產業的發展,舉例以中國市場看,中國電影票房很強,但是只限於中國境內成功,基本上仍然未能走出南中國海,最多都是圍爐取暖,反觀美國電影,可謂走向全球,就是其題材多元化才能做到今天的成功要訣。倘若中國要富強,走出去,多元是必要元素,創作自由便是其核心。
現在紅線再次壓境香港,那麼同樣會影響香港電影產業,走不出維多利亞港。
從這現情況,往後香港電影就不會有《無間道》,不會有《拆彈專家》,不會有《黑社會》,不會《古惑仔》這些橋段,因為當中橋段又會以為會觸犯國安法,那麼創作人又好,投資者又好都不敢觸碰,那這些大收的票房,便成為絕響。
從現況看,隨時會有一些已經上架的電影,亦因為國安法,而被下架也不出奇,禁片之期不遠。
今天可以是電影,下一次可以是音樂、電視劇、書藉、生活、互聯網和你的思考。
伸延閱讀
2021年6月4日星期五
2021年5月31日星期一
人口大國變人口萎縮國?
今日中國中央政治局發表新政策,就是推出「三孩政策」,此話一推,相關股票即時彈起,其中錦欣生殖升兩成,可見市場反應之快。
中國是全球人口大國,官方聲稱現今中國人口達到14.1億,但出生率則有所下降,因此政府對人口增長表示憂慮,亦所以今天要推出這個「三孩政策」。
文革時代,國家曾鼓勵人生育,說人多好辦事。但去到改革開放,又認為中國人口過多會危及國家發展,糧食不足,所以1979年中國推出一孩政策,至今四十二年,當年若果有人超胎,罰款又有、打胎亦有,影響深遠。早幾年又開始多生一胎,到今日甚至鼓勵三胎,實在有點諷刺。
中國是人口大國,當然有其好處,就是消費力和生產力,人口紅利是過去改革開放的一個其中助力,但是同時間因為一孩政策下,人口開始老化,所面臨人口壓力便開始越來越龐大。因為人口老化意味著生產力下降但同時間對資源需求有增無減,日本便是一個例子。中國眼見不想步日本後塵,甚至不想成為人口老國,便要推出此政策。
其實一些國家也曾經懷疑中國人口是否俱有十四億人,俄媒曾懷疑中國人口只有八億左右而已,認為報大數,大數旨在引進資金和顯示國力強大云云。姑勿論是否報大數,但中國面對人口老化的確是事實,而人口老化對生產多壓力外,還有醫療、養老金供款、軍力等等問題。
但人口增長不是有錢就可以解決,不是可以買,有人願生才可以解決問題,近日中國年輕人出現「躺平主義」便是今天中國年輕人對國內社會現況作出一種新型態控訴。即使這些只能是口號,但是也反映出現今年輕人面對中國生活的壓力,要他們生育並不是說說口號、強推政策就一定成功。
這次由中央政治局發表的人口政策,是重中之重,所以各級單位必然會極為重視,不能hea,必定要理,稍後等看一些省、城市、縣、鄉等地方政府有什麼政策出台,也等看一些意想不到奇怪思維政策,一定很花生。
伸延閱讀
2021年5月28日星期五
當獅子闖進亞馬遜森林
獅子多數活躍於非洲和亞洲,很少會聽會有獅子係美洲生活,有種叫美洲獅,但佢屬貓亞科而唔係獅子既豹亞科。
不過情形可能將來有所改變,因為美國六大電影公司之一美高梅電影公司以九十億美元比互聯網公司亞馬遜收購為旗下,所以真係「獅子闖進亞馬遜森林」。
美國電影公司百年來都是主要由幾間大型電影公司壟斷電影市場,即使史匹堡等猛人在1994年成立DreamWorks SKG,認為可以打破大型電影公司壟斷時,最後都係收歸於派拉蒙旗下。可見這個寡頭壟斷市場有多堅實。
不過時代終於會變,互聯網出現改變了整個世界經濟結構,不少新興產業成了經濟龍頭,新來者反過來取代舊有者,也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傳統」,娛樂產業也不例外。電影公司面對不是消費者是否有沒有看電影,而是消費者怎樣和從什麼方式去看電影。以往大家會到戲院看戲,但現在你留在家中,看一個五十五寸甚至六十五寸大電視加5.1聲導(有些去到9.1)去看電影,有如戲院級數品質。而且消費者不一定要買隻碟,而且智能電視、機頂盒等看電影、劇集、綜藝娛樂等等。這個消費模式改變了消費者的口味甚至消費習慣,電影公司在這個環境下,便變得被動。
互聯網年代平台龐大成為關鍵,戲院覆蓋率不及互聯網,而電影公司沒有平台的話,便會變得被動,會被對手拋離。Netflix 成為了在新經濟下的新媒體公司成功範例下,舊有電影公司沒有大平台便難以生存。當中美梅高電影公司是六大電影中,勢力最弱的一間,沒有平台支持,但是其電影庫之強勁,成了不少公司的囊中物。
亞馬遜要與Netflix、Apple和Google爭一百之長短,又要與有傳統網絡公司如Disney (Disney+)、華納 (有AT&T後盾)、派拉蒙(母公司為ViacomCBS),便要加快步伐。而美高梅不想被淘汰下,所以獅子便闖進了亞馬遜森林。
各間美國大型電影公司基本上都有了大靠山,唯獨Sony索尼電影公司還未有任何舉動,其實母公司索尼絕對有能力問鼎新經濟媒體一哥之能力,因為其母公司是世界聞加的電子產品公司,影音設備更是獨領市場,而獨門秘方Playstation更是全球最多人玩的電子遊戲設備商之一,但是該公司多年來沒有好好發揮這個協同效應,實在有點憂慮,因為市場急速變化,隨時被對手一個致命重擊也不知。
荷里活這個娛樂產業區隨著時代轉變,家傳戶曉名字也要被新經濟買下來,昔日美高梅的獅子咆哮之聲是不少年代的回憶,亞馬遜收購後,相信會把其美高梅龐大電影庫放到Amazon Prime Video上播放。也對主要對手Netflix增添不少壓力,因為有平台但少內容也是不能生存。相信Goolge、Apple、Netflix這些互聯網公司會投資更多於內容方面,當中包括收購或者與內容公司合作等,當然自製內容也少不了。
不過亞馬遜收購一事,亦會可能面對反壟斷風險,有議員認為該公司過於龐大,阻礙商業競爭。
亞馬遜今天發展至今,由線上走到線下再到內容,其跨行業是未來大型企業發展路向,當中建立「平台」是任何企業都期望成功的致勝關鍵。
伸延閱讀
2021年5月12日星期三
葉劉請你遠離Mirror
上世紀八十年代譚詠麟、 張國榮的瘋狂歌迷,到九十年代四大天皇粉絲追星,事隔相信有差不多十多二十年香港無偶像追星的經歷,即使紅如陳奕迅都沒有那個年代的瘋狂。期間當然仍然有不少韓星、台星追星經歷,但是都不是本地演藝人,入屋程度仍然有一段距離。直到今年Mirror的爆紅,香港追星族、粉絲族再次係香港出現。甚至連今晚TVB人氣處境劇《愛回家》都以姜B為藍本做故事,可見ViuTV真的成功造到星出來。而且一個特別的情形是今次追星程況,輿論普遍支持和欣賞,相信是支持本土文化有莫大關係。
政客向來都是嗜血的動物,見到一些市場上有價值的,便會撲過去拿著數,Mirror近期火紅,政客們也不忙關顧一下。有人提議姜B打針以鼓勵年青人打針便是例子,而花姐亦很懂技術推卻,可見她是一個高手。建制政客也不會執輸,葉劉淑儀建議Mirror同Error上大陸節目,打開新市場云云,並以推廣香港文化。
這個建議一出,就明白到葉劉只是一個只懂擦鞋,沒有為國家、香港真正去細心想,只是為自已利益為首而已。
中國娛樂市場龐大是人所共知,進入這個市場並不是話入就入,是需要精心設計和計劃才是,如果Mirror他們現在一下子進去,必定輸死。但如何進入,則是看經理人的佈局,也是為香港未來佈局。
推入大灣區這些低手做法,實在浪費之Mirror,如果Mirror真的是要衝出香港,首先是打海外市場而非大陸市場,因為前車可鑑。我們嘗試看看早幾年頗紅的一隊本土樂隊Supper Moment,他們在香港算係成功的樂隊,不少年輕人喜歡他們的歌曲,因為夠熱血。那時他們以為嘗試打進大中華區,希望可以擴闊路線和市場,可是事與願違,並不成功,因為他們的歌風並不能夠配合內地市場,內地樂迷認為這隊樂團並不什麼特別,並不起眼,另一廂是香港樂迷又覺得他們背叛了香港歌迷,近期作的一首歌叫人包容,這種大氣候歌曲有如一首紅歌,內地不紅,香港更差,可謂兩頭不到岸。
Mirror要打是東南亞、台灣、亞洲才是要開拓的市場,因為這才能夠成功地走出去並以外銷實際上內銷的手法打進中國市場才是高明手法。而且亞洲市場同樣龐大並且影響力更強,能夠走到亞洲成功的話,不只是為香港增光,國家也有面子呢。你看看Jackson Wang,以其在韓國天團GOT7站穩陣腳才到大陸搵食(他如何媚共是另一回事),這便是典型外銷到內需的手法範例。而且這種方法可以保持到香港的自有特色,因為市場不是單一傾向中國時,是面向廣大亞洲市場,所選擇的歌、戲、文化並不會遷就中國時,這便更顯出獨特文化,亦減少雙方兩地的茅盾,正正是擺明不一樣,就不會說「跪低、貪中國錢之類」的異地仇視心理,因為你可以Sell的「亞洲音樂」便成。
反觀葉劉的短視,以為這樣可以促進兩地交流,其實是陷兩地文化於不義才對。兩地文化各有自身的獨特性,有自有的吸引力,她所謂推廣只是短視和托大腳,毫無幫助。
那些藝人說打進大灣區,認為市場大,短期而言的話可以搵到錢,但絕對不能夠成功輸出香港的軟實力,是短視和本末倒置的市場策略,長期而言只會讓香港文化軟實力降低。
葉劉唔好累街坊啦,還是做你既港島區議員,唔好走出銅鑼灣了。
伸延閱讀
2021年5月6日星期四
《一家人大戰機械人》的抗爭故事
《一家人大戰機械人》在 Netflix播放,開頭幾日無咩人講,但係到新聞報導話套戲係古天樂做監制,呢幾日套戲在Netflix排位即刻上來排前頭位置,可見古生在香港的吸引力都幾大下。亦因為古生,所以都走去睇下呢套戲,原本無咩期望,但估唔到個故事大綱、劇情同動畫技術都唔差,絕對可以係值得一睇既電影。
如果齋睇個戲名,都係以為講下家庭倫理故事如何歷險既電影,但事實係故事其實想講既內容原來頗多方面,並不單一,涉及到不同範疇,種族、家庭、科技、制度等等,可謂包羅萬有。
電影創作班底其實不弱,是上年蜘蛛俠動畫的製作團隊,所以這戲畫功是很好,並不馬虎,有其創新和特別,並不是下下都係Pixar感觀。事實上近年都有好幾間動畫公司成功冒起,再不是Pixar獨領市場。
故事內容是講述一個家庭如何對付突如其來的機械人,當中家庭主要是圍繞兩代的代溝問題,雙方起沒有理解對方的立場和想法,及後互相理解從而一起解決困局。這些都是頗為大路,預計之內,反而故事其他所想說的意旨則頗為值得欣賞,當中包括對科技的依賴程度及所影響的問題,戲中家庭各人生活只對著手機,讓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頗為疏離,是在諷刺今天人類不論是年輕或者成人,其實都成為科技的奴隸,亦因為這樣,便給了科技AI乘虛而入,嘗試統治世界。
而故事另一個賣點是如何對抗極權制度,故事暗示AI為一種極權制度,嘗試控制人類,而入面不少人對這種種極權其實是有人願意,甘心做其奴隸,例如只要有得上網便可以被AI控制,是一種諷刺。當然劇中的女主角Katie並不願意成為奴隸被操控,他們一家決定反抗強權,挑戰這些不公義。
以上都是一些對社會議題和人倫關係上的描述,但當中也有一些電影人的自白,戲中女主角Katie便是一個電影發燒友,無疑是製作團隊對電影熱愛的一個心理投射。所以不少畫面都是一些電影諷刺的喜劇感劇情,看得讓人發笑和共嗚。
而這戲的戲軌其實頗為緊湊,沒有冷場,這是編劇和導演不只是在說教,還有一定的娛樂性,可謂雅俗並存。
現今動畫題材越見多元和俱有議題,並不只是單單的娛樂為上的電影,當中可以包含不同題材和內容,可見製作是越來越成熟。古天樂是該戲的執行監制,也有One Cool參予製作,古天樂的多元化娛樂產業,是近年來值得讓人佩服的香港電影人,因為他的製作多元之外,也不只是著重單一市場,嘗試找出藍海,打出另一個市場,是很難得,因為打新市場風險之大,成本之高,並不是每個投資人都願意去做,但古的團隊近幾年都成功執行到並有成績,這是值得一讚。
2021年5月2日星期日
《無限斜棟有限公司》的政治意味
《無限斜棟有限公司》是剛剛在ViuTV播完,坊間沒有如《男排女將》或者《暖男爸爸》這麼多話題,相信是因為這劇沒有大明星,三個男女主角都是新進演員,包括IAN陳卓賢、黃定謙和盧慧敏,即使有明星如葉童、葛文輝、吳家麗都只屬配角或者非主要演員。但是論劇情、故事結構以及演員的演技,即使不是上乘之選,但都值得一看,有其一定水準,而且故事當中的一些政治意味,港人也可以細心留意。
三個年輕演員其實演得很自然,並不作狀,年輕靚仔靚女,兩個男演員都屬高大陽光型,望落去舒服不會討厭,女角同樣有女神feel,戲中時常露出修長美腿更是賣點,而且樣貌清新沒有一點整容樣,在現今個個IG 美圖秀秀之時,她沒有間呎鼻、蘋果肌臉,感覺很舒服。
說回故事的政治意味,從表面看就很易看到,先是故事人物對警察作出不少諷刺,男角黃定謙強調不喜歡做差人,他的爸爸何華超雖是退休警察,但是當中一集是他自己講大話而不願意面對現實,無疑是諷刺今天警隊行徑。
而戲中最大反派則是張建聲飾演的方中信的高級警司原來是一個殺人兇手,其行為卑劣,故事更殺了女友又藏屍於皮箱,顯然是暗示陳同佳案件,以上這些都頗為容易看到的一些明諷與暗諷。
故事主要是圍繞著三人的所發生的事件,而三人都是被家人拋棄,IAN的爸爸不理兒子,只懂得找大陸的小老婆,但到老婆不要自己,又回去想找兒子,除了暗諷今天不少香港男人回大陸玩女人外,更暗諷中港關係,有著數就找香港,沒有價值就離去。再看黃定謙一家,爸爸是退休警察,時常強調如何做警察的重要,然後又移民英國,都是一些口裡說不,身體卻很誠實,而且也代表著英國已不理這個香港仔,獨留黃定謙在香港。盧慧敏家庭背景一角看似沒有特別,其實是她的媽媽是加拿大移民,同樣也不理這個女兒,這暗示一些港人移民離開香港,再不留戀個香港女兒。
除了三人家庭背景在暗示著一些政治符號外,其實這個三角戀也是一種暗示,盧慧敏周璇兩人之間,兩位男方常強調要求盧決定選擇其中一個,但盧知道兩人都是她的所愛,不能沒有任何一個,不可以失去其中一個,所以盧非常強調不願意選,不想選擇,她只想唯持現狀,其實盧就是香港,她一直想保持著「一國兩制」,不願意放棄任何一種制度,這才是香港女兒的生活方式。
如果一些傳統橋段,二選一的話,多數是選其中一個,又或者故事女角兩個也不選,決定離開,但編劇特意新玩法卻是三人同行,非傳統編劇的鋪排,那就一定有其獨特的理由或者暗示,盧這位香港女兒堅持三人行,一國兩制,才是對香港女兒最好的結果。
或者是我本人想得over左,留意兩位編劇是何許人,其實的確有其支持的理由,卻可以這樣解釋罷。
2021年4月30日星期五
六十年前《花樣年華》與今天香港
《花樣年華》是2000年在香港首次上畫,97年之後三年,香港經濟其實不景氣,香港電影也開始慢慢萎縮,九七年後風光不再,這電影上畫,但正值係千禧年,而且梁潮偉亦憑此電影獲得康城影帝,是首位華人獲此獎項,這刻香港人覺得挺光榮,所以上畫時也有一定的輿論焦點,但當然以王家衛的電影類型,香港人是不會叫座的,所以票房都是一般,但是這戲的吸引力,在過去二十年來,一直沒有減退,近日推出4K版再次在香港上畫,再次入場觀看,感覺仍然很好。即使這電影是二十年前拍攝,但手法、拍攝風格、演員的演技,在今天看,仍然是上乘之選,沒有過時。一齣能夠二十年後仍然沒有過氣,這電影便是經典。
重看這戲,仍然充滿王家衛的味道,同時間亦多了一份歷史感去看這電影。這並不是因為這戲所描述的歷史感,而是香港的經歷讓這戲變得有歷史感。電影《花樣年華》故事是在上世紀60年代,距離現在已經有六十年,是一個花甲。故事雖然是一個愛情故事,但是戲中仍然有一些歷史故事,例如戲中提及到著名的杭州飯店「天香樓」,今天仍在,又有出現柬埔寨國王西哈努克親王還未被驅逐於國家時接見法國領導人。而未段則說到張曼玉的包租婆潘迪華準備移民,故事她說香港很亂,女兒接她去美國處。潘迪華角色是典型中產上海人,家境不俗,有工人,生活無憂,但上世紀六七暴動時,正值是第一次香港人的移民潮。不少一些俱有資金的,原本從上海生怕共產黨的人逃到香港,以為可以安享晚年,怎知又怕共產黨再次來港,又再讓這班上海人(當然不只上海人)也離開香港,到歐美地區,潘迪華角色其實是不少人的寫照。
六十年後今天,香港再次出現第三次移民潮,有趣的是三次移民潮的理由,同樣是生怕共產黨。上世紀六十年怕共產黨打到來,九七就怕共產黨接管,到今天怕共產黨管治,這是一個進程。
補充
《花樣年華》入面的蘇麗珍作為一個秘書,點解咁多旗袍,收入與職業不相稱。但從社會現象看,蘇麗珍算係成功向上流一群,《阿飛正傳》蘇麗珍只係在南華會賣飛,但去到《花樣年華》居然可以做秘書又識打字,尾段仲有能力獨力租大屋唔靠男人仲可以有工人同養埋個仔,係知識改變命運範例。
故事發生係1962年,差不多60年,唔知蘇麗珍依家打科興定復必泰?還是佢個仔庸笙叫佢唔好打呢?
當年周慕雲去新加坡之前對蘇麗珍話「如果有多一張船飛,你會唔會同我一齊走?」
今天同一番話唔知蘇麗珍會點諗呢?
2021年4月15日星期四
曾志偉說肩負社會責任是否在搞Gag?
利申,我仍然是看TVB的人,的確是飲TVB奶大,相信香港大部份都係,只是近年少睇,但並不是沒有睇,所以少睇同沒有睇仍然有分別,至少可以有點資格作為觀眾去評價電視的質素。
曾志偉入主TVB做副總經理,其強勢入主並表示要進行大改革,勢要把TVB近年劣勢起死回生。從他的心力,都是佩服的。但佩服還佩服,能力和事實卻要值得討論。報導指他在一個該電視台面試班入面發表了一些言論,他指打了這份工是肩負了社會責任。這句話從他說出口的確是有點奇怪。「社會責任」這個詞語是頗為嚴肅、高層次,屬於道德高地,不是人人都夠膽說,試問高官講都覺得搞笑時,曾志偉居然說出口。他過往的節目,由掟蛋糕、辣辣壽司浪費食物到節目經常展現女性胴體為賣點並有意無意作出性騷擾內容的時候,他有資格說「社會責任」?是否有點可笑?
曾志偉是一位演藝專才是無容置疑,娛樂內容是他的強項。如果純粹是說娛樂,百貨應百客,市場主導,你要出這些低俗節目無可厚非,但調轉頭說社會責任就過了位,也誤導了社會及群眾。寧願老老實實大大方方說給一個娛樂比大家,其實已足夠有餘。
好了,或者他眼中給「娛樂也是一種社會責任」,但就從他的最新節目是否符合到這些要求。從他入主要有兩大重頭節目是《開心大綜藝》、《聲夢傳奇》。前者居然是回到八十年代的《歡樂今宵》,還要比從前的橋段更難入目,當中「扮野」一環更是「尷尬癌」發作,王祖藍在這個年代仲扮女人已經好out,扮林鄭是神似但並不好笑,一來已經厭倦扮人,二來所講的內容更是毫無喜劇娛樂性可言,這種回到八十年代舊路就叫做創新是否無野賣呢? 再到《聲夢傳奇》更是抄足ViuTV《全民造星》和大陸綜藝的橋段,這就是創新嗎? 這會是一個吸引的娛樂嗎?
答案是否定。
為什麼這麼多人恥笑TVB,當中有百種理由,不少人認過於親中、報導偏頗等外,也有不少人是恨鐵不成鋼,因為TVB曾經陪伴香港渡過不少歲月,是香港其中一個重要資產,但這些年每況越下時,不思進取。現在連所謂改革了都仍然沒有進步的時候,就是切底失望,真正焦土無得救。
至於曾志偉當年在ViuTV做世界盃嘉賓,到一個轉身取笑人家收視低時,相信也是他眼中的「社會責任」囉......
伸延閱讀
2021年4月10日星期六
劉慧卿的「屈辱論」就咁比人過左一楝
政治很多時候是輿論左右到大局,因為輿論能夠使市民獲取一些被消化過後的資訊並且用意見傳送予市民,從而市民透過這些輿論去思考、感受並且作出反應。因此政客時常希望能夠領導或者左右輿論就是這個意思。
劉慧卿早前在開電視接受訪問時討論有關新一屆立法會的選舉制度,當中她指出議員要向一些選委求提名是一種屈辱。此話一出,引來建制派拿了一個非常好借口向泛民發炮。先是林鄭在答問大會上寸劉,指自己當年選特首都係乞票,但不覺得是屈辱,認為是一種政治舉動,何來有辱,以顯示林鄭自己有對選舉的胸懷及對政治的心理高質素。再到立會主席梁君彥說如果覺得找提名是屈辱的話,那可以不選。
以上兩位政客都拿著劉慧卿的「屈辱論」大做文章,並且讓建制Spin到可以「泛民唔敢選係因為覺得名節重要過一切,不願意犧牲,不願降低身價,扮Blue Blood呀!」。這個輿論絕對係泛民的致命傷。
劉的一番言論可謂非常之on9,她對新一屆選舉制度的觀點完全是錯判,如果她真的明白,就不會用「屈辱」來Spin這個新制度的問題。新制度有什麼問題,絕對可以大可討論,甚至是非常之多觀點可以指出,如直選的限制、篩選的問題,選委會的權力等等,都可以提出,但絕對不是用「屈辱」這個層次來討論。易地而處,每個人出來打份工,都有辛苦,一樣會呻,但絕對唔會公開咁on9係度呻,除非你成功左,講到有幾慘先好呻,你唔成功係度呻只是一些無病呻吟,不會有人可憐你。同樣地,你選舉一朝未贏,不論是何種問題,都不要在人面前呻有幾慘,選民唔會理你有幾慘,只會理你做唔做到。
依家比人過左一楝,個個針對你屈辱論變成了整個選舉制度的輿論焦點,便給人口實並且幫人淡化以及模糊了當中問題,可謂給了子彈予人家。
原有這個新制度的問題便不會有人理會,對家便可以大講特講你的自高人一等心態,不肯紆尊降貴。
或者會替劉說好話,認為那個訪問是斷章取義,但今天有所訪問都可以比人斷章取義,根本在後真相時代的常態,那麼就要異常留意自己言行說話,而不是是單講句或者個人感受,因為一句可以累全家。
你要明白今天泛民陣型醒既人已經唔多,一些有點名望的泛民人士都入了冊,能夠說話的人真係寥寥可數,劉是泛民的阿姐級,說話就請你醒少少,不要倒米,講多錯多,不要做豬隊友。
阿布泰與白票
今日海關進行了大型突擊行動,就係檢獲了一批產品,是來自阿布泰百貨,聲稱這些商品是違反商品說明條例,並拉了一位公司董事。這次行動算是近期動用人力頗多的一次,而且海關亦舉行記招,可見當局非常重視。
報導指這些商品沒有正確的標示,所以是犯了有關條例,相信海關這次行動是的確有其根據,並非老屈,不過從報導所指的標示問題,如果大家在香港生活,有買過野,有消費過,這些問題是頗為常見。而及後亦有報導其他一些大型商店同樣有這問題,並且急急改了並貼了相關標示。
但何解會只捉阿布泰而其他大型商店則沒有呢?是否有關當局執法緩慢,不夠人手,是疏忽還是有其他原因呢?相信會有媒體繼續跟進而且當局會回應這些疑問。
但同時間同一日,阿布泰百貨卻排了大長龍,被「爆買」,被「懲罰」,多間店要排大隊,朋友買了東西等比錢要等兩個小時。這個現象是代表什麼呢? 是否值得去細心研究。
近日有人討論在來年立法會選舉,預視參選人未必會出現如以往的候選人的派別,即是少了泛民,又或者候選人未必是選民的心意,有人提議說那投白票。這時有關官員卻說叫人投白票是代表著操控選舉,所以未來會有相關法例了規管。由於官員一提議,便惹來不是人反彈,及後官員又說投白票是選民個人意願,並不違法,那麼建議不違法的行為但卻視為違法,這個邏輯是否值得討論呢?
為了帶定頭盔,這兒並不是討阿布泰犯法或者是否投和建議白票的問題,而是討論為什麼會有人「爆買」和投「白票」這個理由?
過去兩年,香港人經歷過的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再不重覆。國安法出台,政府認為可以穩了人心,對香港未來發展有積極作用,而「完善選舉制度」更認為是有效施政。從政府角度看,相信是成功的。但是重民心所向,卻未必成功。
國家強調一點是九七以來,港人「人心未回歸」,這是國家最擔心和最不想看到。當局用不同方法嘗試去解決,但是到頭來卻換來弄巧反拙,「爆買」行為顯然是一種以金錢來作一種宣示或者意見。這些進行「爆買」的市民或者覺得選票已無作用時,鈔票也是一種行動。或者不少人會說「黃絲真係on9」,不論是建制、一些本土、熱血派必然又走出來冷嘲熱諷一番。但在笑他們之時,你認為可以做到什麼呢? 這些爆買的人在他們眼中或者是「打卡去威」、「贖罪券」之類,但同時間他們其實在一種無助下的一種渲洩,也是一種行動去顯示他們的心態。同樣地如果有人他日投白票的話,相信也是因為這種心態(怕死都要講多次,並不是鼓勵人投白票,只是討論現象)。
無論是國家或者特區,見到這些現象仍然覺得只需要繼續打壓落去的話,這個問題並不會得到解決。或者當局深信時間可以沖淡一切,而且這些成本絕對可以受得起,但是這些成本並不只是對國家,也是對市民有成本,那這是真的為市民著想,真的有想過他們的想法嗎? 這真的叫做愛民如子?
不去正視問題,只做防洪,高牆越高時,下一次再爆發又比上一次更大,至於何時再出現,無人預計到,但是這爆一樣是對大家帶來無可預計的後果,未必是每人想見到。現在不少市民的行為就是找地方洩洪,政府就努力防洪,沒完沒了,問題解決不到,有如無間地獄之中。
2021年3月30日星期二
建議1500人直接過渡成為無薪立法會議員
2021年3月28日星期日
廖啟智從《籠民》到《本地蛋》所支持的香港電影
今天晚上新聞報導香港藝人廖啟智先生因胃癌離逝,終年66年。廖啟智人稱智叔,在演藝圈中是被譽為好好先生,是一位專業演員。他的經歷是香港演藝行業一個很典型的縮影,又或者可以說是今天不少香港演藝人好多時都是走這條路。先在TVB工作,TVB薪酬較低,所以然後到友台賺錢,及後到電影圈,後來成為自由身在不同崗位上工作。
他並不是以主角為主的演員,他的演出一直以配角為主,在電視當中,最早期和最經典便是《上海灘》入面演出一位忠心不二,有情有義的陳祥貴。年輕時候,他多演是一些草根角色。也在《歡樂今宵》扮演不少趣劇。他的演出投入,從不會敷衍演出,即使當年台慶做一些高難度表演,他總是全力以赴去演出,其演技一直受人讚賞,但亦會有人認為他的演出有點造作,但可以肯定是他每次演出都是投入和專業,絕不是欺場。
他在TVB的劇集都是配角為主,主角較少,其中一套做主角便是1993年的《居者冇其屋》,他與陳秀雯夥拍,是屬於都市小品。而另一套最多人談論由智叔做主角便是2009年的《大冬瓜》。而後來在香港電視網絡的《選戰》同樣是經典之一。
他在電影對比起電視的角色雖然同樣以配角為主,但是角色的類別較為多變及變得更重要。個人最喜歡是他早年拍的《籠民》入面飾演的一名弱智人士,此戲是群戲,以喬宏做故事中心,智叔是演喬宏的弱智兒子,而且戲中描述年紀也開始不輕,智叔的演技這次很出眾,神型俱備,非常配合戲中的角色所設定的環境,正因如此,他也憑此戲奪得1993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往後他其實都演出不少電影,其角色的演繹都會讓不少觀眾留意。而留意到他很少拍國內電影,很多時都是以本土電影為主,可見他頗支持香港電影業。
近年他的戲所拍攝的題材都很貼近民生或者不少是香港情懷故事,例如2015年的《十年-本地蛋》,他演出一位士多老闆,故事當期時感覺到很荒誕,但大家都意想不到這些故事原來真的可以如此來得這麼近。另一齣便是2016年的《點五步》,他飾一位中學校長如何帶領一班學生參加棒球比賽,此戲以真人真事改編而成,而智叔其中一幕在十字架山上鬧一班學生的演繹、寄語和意思,此刻都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之中。
達叔走了,智叔也走了,有一種這一代離我們而去的感覺。但不想香港也離我們而去,所以正如電影《十年-本地蛋》的對白說「唔好慣」。
智叔,一路好走。
伸延觀賞:
《籠民》
2021年3月26日星期五
黃絲唔好咁快貼Adidas Boost以免炒車
這幾日新疆棉花成了中國、國際以及香港最常談論的議題,而更甚者是香港最喜歡討論的藝人都紛紛向一些國際品牌割蓆,並表示支持新疆棉花,一下子全球焦點都集中到這個中國大西北大省,平時港人都未必識分新疆係邊時,但今日個個都已經要Take Side,支持新疆人定新疆棉花。
支持新疆棉花一批也不用多說,反而頗為膽心一些黃絲衝出來說支持一些不用新疆棉花的品牌如 Nike, Adidas, H&M等。因為生怕最後大家都跟車太貼會炒車,到頭來有品牌跪低,到時大家就難看啦。
以往中國反外國的情況久不久就會發生,如反日、反美,是常見。記得有年反日時打爛大陸製造的日本品牌汽車。開頭中國輿論多會以標準言詞對一些針對的國家、商家作攻擊,然後網軍出來如何支持之類,並作出一些行動。到中段會出現一些開始激化情緒,輿論之後又會降溫,如出社評叫人冷靜,又或者刪帖甚至捉了一些所謂「造遙人士」,之後相關的機構或者商家又會發一個聲明說對不起之類,之後就再無人討論,事件不了了之。
舉例早幾年D&G創辦人道歉一事便是一個經典例子。
這次套路都是差不多,走不出這些框框,商家們很快會發聲明,輿論又叫人不要過激等等,事件便得到解決。事實中國市場龐大,利誘實在很誇張。看看Nike,Adidas近日股價下跌便是身體誠實的指標。外國商家不同大陸企業,他們有自主性,是向股東負責,眼見收入下滑,利潤下降,股價低迷時,經營者要向股東負責任時便需要有所改變政策,甚至會向他們的國家政府進行遊說工作,以左右當地政府的政策。而這種手法,中國是不可能會出現,反之是中國企業必需要跟緊中央路線,否則家門也出不到,看看馬雲便是一個例子。
政治是沒有道德可言,有財有勢便是話事的一位,看看梵蒂岡,他們見緬甸沒勢,便可以好義正嚴詞說什麼支持民主,但君不見有為香港說過一句話嗎?甚至打開口牌話不會理香港事宜,即使中國境內教堂被拆(可能覺得係基督教唔關佢事啦)、話要換教牧、堂主等人選都沒有話事權,梵蒂岡都係忍氣吞聲。
連宗教都咁,何況商家佬,看看Elon Musk對中國如此客氣,因為個市場吸引,但佢可以鬧侵侵鬧到體無完膚都無問題,但佢唔會對中國領導人壞話。當然今天中國很懂得鑽人家空子,利用西方國家的自由體制來對付,說你孟晚舟沒有人權,不應再關起她,但加拿大公民幾年都係大陸 唔知去左邊但會強調係「依法辦事」,這便是中國很明白國際遊戲規則的空子,這是百年來不懂,今天學懂了。
正因為咁,黃絲唔好急急腳走去話支持Adidas買多對波鞋之類既笑話,一陣人家過兩日出來跪玻璃,到你時就玻璃心,想轉個身都唔知點轉。
現在良好棉花協會中國當地的代辦處都走去發聲明,依家H&M都變左Condom時,作為消費者,唔好咁天真。
伸延閱讀
2021年3月25日星期四
從《鏗鏘說》換人看香港玩完
小學時唔識野,會覺得港台的《鏗鏘集》好悶,成日講社會議題,有咩好講,仲要一個小時,有無咁多野講呀? 正因為自己唔識野,就覺得人家節目差,唔好睇。這就是自己不足而去批評別人。一個小學雞去批評一個專業時事節目,你唔笑,狗都叫!!
現在港台管理層正正是這種行為。
報導指港台換走《鏗鏘集》監制李賢哲以及《鏗鏘說》主持蘇玉華。而《鏗鏘說》主持則換來民建聯林琳。如果這個安排都不是因為政治成份理由,那是什麼?
《鏗鏘集》節目質素之高,可以說是香港所有新聞時事節目歷史最長而同時間保持最高水平的一個,沒有其他,因為沒有一個節目可以這麼長壽而受到社會人士敬重與觀眾同時欣賞。幾十年來並不是你要谷起個節目話成功就成功,而且還要是一個港台做,沒有商業成份,時間播出從來沒有一個特定時段,可以是晚上播但又可以無端端下午播,那麼沒特別時段規定,理應難吸引觀眾,但是《鏗鏘集》卻是港人的回憶,甚至是港人的歷史記錄,這就是質素的表現。而當中節目監制更是其靈魂人物,現在換了監制,不是想把節目閹割是什麼?
《鏗鏘說》是《鏗鏘集》的一個伸延,其中嘉賓主持是該節目的一個重要元素,以往有羅永聰、石永泰、蘇玉華、碧樺依等,這些嘉賓主持都俱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且是在其自身的行業頗有名望,並不是二打六人物,等於有朝一日TVB訪問習近平,唔會搵王祖藍咁搞笑掛? (雖然王祖藍都訪問過林鄭)。這是因為訪談節目受訪嘉賓與主持的互動能力極高時,主持的控制、言談以及學養便有需要一定的程度才能夠掌握到節目的精髓。
可惜的是換來民建聯林琳的級數做主持,這是絕對即時降呢,劣幣驅逐良幣。原本由你持有股王騰訊,突然無端端換馬換左隻比人Delist的股票,你會要這個質素的股票嗎? 那你要這種級數人物做主持嗎?
那看看港台一次找了林琳和黃之峰的一次辯論,她的水平有多高,請自行判斷。
2021年3月24日星期三
拜登算唔算史上最廢美國總統
拜登上場其實不足三個月,但從外交到內交都不見得有什麼成功個案,甚至連自己身體都搞唔掂。但從媒體輿論操控,這位史上最年長總統,短期內仍然民望不會大幅下滑,美國國運將陷入前所未見的末落,其情形不是將見,而是已見。
早幾日中美雙邊談判,美國簡直係喪權辱國,有如一個小學雞,昔日是技安,今天卻像個大雄,美國偉大這句話實在有點過時。因為從中國到北韓,都無一個比面美國。
北韓利用外交及媒體放風說美國曾經從不同渠道接觸北韓,但北韓聲稱早已拒絕,這明顯是落美國面子,然後上周北韓發射了兩枚巡航導彈,美韓認為這是短程導彈,不違反聯合國協議,拜登更與記者說這不覺得是挑釁。如果是特朗普這樣答,早已比人鞭屍又話佢點樣不該,但拜登說卻沒有什麼反彈。但事實上北韓多番舉動及外交言辭,根本就是看不起美國,絕對是挑釁行為,可惜美國今天有如無牙老虎,毫無反應,整個白宮團隊都遊雲般。
拜登當年做奧巴馬副總統,強調兩人合作無間,有如兩兄弟,兩脇插刀。如今拜登做總統,這位兄弟仍然幫手,拜登更表示會一直向奧巴馬詢問意見。此舉其實問題嚴重,正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而且奧也不是內閣任何一位顧問,奧而是前總統,有干預之嫌。倘若當時Ivanka被指干預朝政是成立,那麼奧巴馬更甚,這就是雙重標準。
再到近日邊境危機,拜登即時叫人不要再來美國,這不是違反了當時選舉時的所謂大愛包容嗎? 特朗普一早預見這問題而起了圍牆,但當時被指是有違人權,今天拜登這又是不是呢?
外交、內交都不濟時,連國際行規都給人搶了道德高地,美國近期政績簡直是一落千丈。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通過中國提交呼籲堅持多邊主義決議,是何等諷刺。政治是現實,聯合國所謂是所有國家平起平坐一早是廢話,以前是美國主導,說了就算,今天變了中國主導。美國就像一隻鵪鶉,已經不見蹤影。
其實他連上飛機都仆街,就知美國真係無運行。
如果咁都不算是廢柴總統,都唔知邊個先係。以前笑中國老人政治,依家調返轉,可悲可笑。
至於點解一個美國總統可以點都唔反擊,自己諗下,可以用國師話齋120 IQ 先會諗到。
伸延閱讀
奧巴馬2.0|白宮承認拜登「經常」向奧巴馬尋求建議 料任內會繼續
2021年3月23日星期二
被圍堵的美國
2021年3月19日星期五
中共心諗「點解個對手柒左咁多?」
中美雙方在阿拉斯加開會,是地球上兩大經濟體自武肺瘟疫後,雙方最高層的會面,也是拜登上任後,首次讓其下屬與中共展開會談,雙方規格之高,就明白到雙方都非常之重視,並不是玩玩下,是認真的一場外交競賽,雙方都會不容有失,必定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過往數十年,或者說是現代外交,西方國家絕對係當中的高手,美國當然是當中的表表者,事實上現今的國際政治規則,基本上都是由西方國家定下來,並由美國主導,所以西方國家都深信自己必能「懂得玩」。事實上過去表現以來,中共一直處於下風,比人扣著喉,鍊住春袋。
但今次外會峰會卻是180度大轉變,居然是中共先發制人,採取主動,開場白講到超時,完全蓋過美國所講的時間,甚至是雙方原定時間,也使美方認為中方違反遊戲規則。
但結果已出,中共在這場戲碼贏得漂亮一仗,因為深知今天政治格局已經不是從前,沒有人再跟遊戲規則去玩,中方一做,即時能夠壓了氣勢,美國就像一個小學雞咁「老師,佢奸謀呀!!唔同佢玩呀!!」
你仲係活在幼稚園內嗎?
還記得侵侵在位時,中美在談判時,劉鶴在白宮的樣子嗎? 簡直係比人圍,說話口吃面青,喪權辱國之嫌。美方主動兼施壓,完勝中共,最後也迫中方簽了約。
但今天只是一個總統轉了,來了一批新人,但其實他們基本上也有經驗,但卻被中共看穿,中方即時反客為主,還要在人家地頭搶FO,KO了對手。
中共心諗「點解個對手柒左咁多?」真係開心叫,煩惱自然小。
今天政治格局,美國如果還用傳統白宮的舊有一套,扮斯文,扮規矩,早已經落伍,今天中共完美示範如何利用你個場變成自己個場,仲要反客為主咬住對手。這手法,美國並不是沒有,曾經見過並且成功過,就是侵侵。就是改變遊戲規則,就是無規則,使對手完全沒有考慮與選擇餘地讓對方屈服,勝了全取。
中方學懂了,美方卻在退步,國運也隨之而末落。
2021年3月4日星期四
易地而處
還記得梁天琦被判坐牢,是很傷感的日子,當時他還未回港,很多人在嘲笑他,罵他,說他什麼背叛又鬼又咩咩物,最後他回來面對審訊,最後入獄。當天那些人現在還很整齊,一點都沒有事,只是偶爾罵兩句政府,然後就覺得好自己做左野咁,嘩,真係多謝晒喎。
今天這個情境再次來臨香港,47人名單被控顛覆政權,面臨聆訊,當中是大家所謂的泛民。無可否認泛民有錯判,有做錯過的時候,但這次他們真的錯嗎?
為什麼要落井下石? 日日係度單單打手,這有用?難道這真的是曲線嗎?
現在面對是一個什麼的政權? 大家心知肚明,現在沒有要你去抗爭,也不需要踩多兩腳掛?
嘩,佢以前對我地幾衰呀,我依家仲唔要恥笑返佢夠本呀!!你唔知我有幾慘,比佢地搞到無地方企呀!!
如果你真係咁諗,咁你應該現在走出去,取代佢地位置,做佢地泛民做既野,又睇下有咩後果,唔好講,即刻做。
易地而處,佢地依家既情況,他朝君體也相同。
踩多兩腳既同時,其實係踩緊自己。
2021年3月1日星期一
飛機文不宜多睇
不論是建制與非建制,總有一些飛機文在市場上流通,因為這是圍爐取暖,保住支持者、讀者及穩住輿論,其理由也可以很多,甚至想左右勢情和輿論也會。但是作為一個獨立思考的人,真的不宜看得太多飛機文,睇得多都滯,也只會活在圍爐空間。
近日又見其中一篇飛機文是葉一知指葉劉遲早被批鬥,內容深信葉劉係下一個被批鬥的人,因為其背景及非嫡系等,大家見到這文,黃絲們異常興奮,認為好戲在望,終於到佢等,認為大家等食花生等等。
咪住,其實咁係咪你認為想要,更重要既係,係咪真係會出現呢? 飛機文寫法當然會切合到有一定理據(可以係偽理),讓讀者認同感到存在同溫層中互打飛機,以求刷存在感。但是今天這些飛機文,有沒有作用呢? 葉劉會否被批鬥,對非建制是一件好事?有助所謂的運動前進? 更何況有沒有真正出現所講的批鬥實在言之尚早,甚至係唔出現也不定。還記得19年時,人人說警隊遲早被公安取代,警察遲早是Condom云云,叫大家等睇好戲食花生。今天呢?國安處成立,由警隊負責,人家已經係融合而非取代,當時這些飛機文,今天已經被否定。同樣地葉劉這被批鬥,呢一刻未到,實在無需要大講特講當真正來臨一樣。你想佢真係出現被批鬥又點,也於事無補,難道會讓運動形勢扭轉。
同樣地陳雲也曾經時常說什麼紐倫堡、支爆,迎送美軍來港等等的飛機文,今天看來實在是一種喜劇笑話多於預言家。
之所謂不要看得多飛機文,是避免大家沉醉在一個不能預計的願景,是極度危險,不單無助運動,甚至是害了自己的期望和有關笨略。
正正經經,望現實的情況,再盤算一下,往後的日子怎行才是更值得去思考。地區議員早晚被DQ時,各方有沒有Plan B? 如何執行? 去向如何? 保住議席邊是決定離開? 移民為往日作準備作逃生鬥還是留港建港,這些才是今天值得去討論、思考,而唔係每日見對家好似就黎仆街,好似好開心咁。事實係人地都未仆街,自己因為唔諗唔行動,守株待兔而自己仆街先。
打飛機可以,當你渲洩下,但睇飛機文少看為妙。
伸延閱讀
2021年2月25日星期四
誠哥個朵值幾錢看SPAC
呢幾日海內外股市都頗多新聞,Tesla波動、GameStop又爆返,然後人地美國股票交易減收費但香港就倒行逆施加價,但當中一單卻幾有趣味,就係香港首富李嘉誠於美國以SPAC模式計劃上市,集資4億美元。
SPAC正式名稱為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中譯為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又可稱為空頭支票公司,這種上市公司的特色是上市時是沒有一個實際業務,但是上市後卻要在一個時段內收購一項目成為真正的業務,所以這種上市就是某程度上啤殼上市,到時有什麼值得做先再收購。而贊助人(創辦人或者Sponsor)會提供初期資金籌備上市及初期的日常營運資金。所以公眾投資者開頭買這股票時,基本上是不會知道該公司是搞什麼業務或者收購什麼,只能夠信個贊助人。
當然不是任何人都會搞SPAC,你要個朵夠響人地先會要你隻SPAC,李澤楷和Paypal創辦人Peter Thei也同樣地搞了一間SPAC,集資9億美元。SPAC係美國產物,近年美國IPO差不多有一半是透過SPAC上市。
SPAC有沒有一些成功例子? Lucid Motors相信是當中的表表者,該公司與SPAC公司Churchill Capital Corp IV,達成協議,Lucid將通過與這家SPAC合併的方式上市,這將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SPAC類交易之一,將為這家灣區汽車製造商注入44億美元資金。而雙方對Lucid估值為240億美元,但Lucid Motors尚未正式投產電動車。而Churchill市值現達六百多億美元,已經超越傳統老牌汽車公司福特汽車四百多億美元市值。
那麼香港首富李嘉誠的SPAC又會做什麼業務,現階段仍然是未知之數,但是以李嘉誠這個朵其實已經係一個高估值的價錢。事實上李嘉誠並不是第一次以他自己的朵來賣錢,回想二十年前,香港曾經有一個次網科股熱潮,李嘉誠亦看中當時的時勢和機遇,搞了Tom.com,並且在當時剛剛開業的創業板上市。雖然tom.com並不是SPAC,但那時Tom.com仍未真正營運,只有一個domain網站,而Tom則強調會搞一個超級入門網站(Portal),那時Portal是很吃香的,Yahoo是當中的表表者,所以港人深信誠哥也同樣可以照辦煮碗搞到一個,所以IPO時全城投入,當日首天上市也升了三倍。至於Tom往後的發展則是後話,因為能夠這樣都可以上市,全靠李嘉誠三個字,已經足夠。
二十年後,首富到美國搞一間SPAC,大家都仍然未知會是什麼,但是市場必然對這公司有一定的憧憬,因為李嘉誠旗下的維港投資在市場上投資了不少俱潛力的初創公司。其中一間注入去SPAC或者收購之類,都有機會大爆發,因為大家都期望會有另一隻Zoom。
用個朵就可以上市,香港大孖沙做到唔多,李氏家族係其中之一。
伸延閱讀
2021年2月16日星期二
WTO換人美國再失主導權
WTO世界貿易組織秘書長塵埃落定,決定由尼日利亞藉伊衛拉(Ngozi Okonjo-Iweala)任新秘書長,她是首位非洲人做秘書長,也是首任女性任此職位,在今天「政治正確」下,她任此職位,相信在主流輿論必然會稱興並加以讚賞云云。
報導說美國最終決定支持伊衛拉任此要職,可謂是再顯出美國政策正在調整重回傳統美國政治格局的老路,並非特朗普嘗試的新外交形勢,因為拜登一上場,風向慢慢轉,認為減少國際政治磨擦和其他國家友好才能打好國際關係,可重拾國際老大哥地位。但政治是很現實,形勢此消彼長下,美國這步棋正正行錯,逐漸失去主導權。
無論係聯合國又好,WHO又好,WTO都好,是西方陣型在二次大戰後的產物,一直是西方國家 主導,遊戲規則由他們定下,過去數十年來西方國家深信是可以在此制度下,世界會是由他們主導下而美好。但是一次金融海嘯變了格局,西方國家資產從此下滑,可謂窮過鬼。但另一方面新興發展國家卻乘著全球化下經濟急速增長。當中最成功並且成功抓著此勢自然是中國。
伊衛拉一直是中國支持的WTO秘書長候選人,她亦獲得非洲聯盟所支持,歐洲和日本也支持,唯一是美國不同意,並且同時是推薦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長俞明希,因此去年十月在競選時陷入疆局。不過早前俞明希己退選,相信是因為美國改變決定而出現此結果。
政治就是複雜和多變,日本不想一個韓國人選為秘書長因為日韓一向不和,因此日本傾向非洲候選人,而且近年非洲聯盟亦成為不少國際政治組織上的新勢力,其票數和足以可以左右選舉決定。而非洲聯盟近年亦和中國有密切關係,在WHO早年在選陳馮富珍、譚德塞便是這種政治關係下的產物。今次也不例外,中國是全力支持這位非藉候選人。
WTO比WHO影響力更甚,因為這是涉及到經濟利益,其影響力不下於聯合國。現在中國這手牌可謂極佔上風,WHO已有譚德塞,現在WTO再有伊衛拉,可謂如虎添翼。而美國呢?再次失去主導權,甚至是把主導權拱手讓給人家。香港已經向世貿投訴有關產地來源証問題,現在新秘書長上任,美國相信會再輸一仗。
中國又贏。
美國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地位無人能及,今天當然其霸主地位依然是很穩,但是能力和勢力亦隨著對手懂得玩國際牌以及國力力追下,此消彼長情況下,美國是面臨立國以來最嚴峻的考驗,其地位是直接受到挑戰。十年河十年河西,美國要面對的問題比想像中更大,其體制受到不同的自由開放理念的意識形態挑戰,反觀中國正正利用專有體制來控制著政權的穩定性,來發展國家。也同樣是利用這種概念來輸出海外,武漢肺炎便是中共政權一次示範並借此以軟實力輸出其他國家,聲稱專有體制的好處云云。
現代人的民主自由價值觀正在被挑戰,也搖搖欲墜。西方社會在沒有能力反抗時,便會被打敗,接受新的意識形態,重回古代社會的專有、封建文化和政治模式。
世界正在走回到從前。
伸延閱讀
Nigeria's Okonjo-Iweala confirmed as WTO DG
China says has 'full confidence' in Okonjo-Iweala as next WTO head
2021年2月5日星期五
沒有鯰魚效應下的郭偉強
老實講,泛民議員已經唔見得好,黃碧雲以往在立會成舊飯咁,唔係問錯野就按錯鐘,而建制當期時已經一樣同泛民不相上下,但係在鯰魚效應下,建制都叫做久唔久會正常一下,例如一些口頭質詢,但係自從泛民走左,建制的表現越見不濟,其中最有「表現」算係郭偉強。
2021年過左一個月少多少少,這位香港島區的立會議員可以連錯三次之多,其表現之「出眾」,絕對是範例。先是立會開視像會議開會時開車,起初還在有辯駁,及後被踢爆就死死地氣認衰。開車講電話其實已經不該,還要身為議員,更犯下不應該的罪,而且開立會會議,不是一間普通公司的例行會議,是七百萬人切身問題的會議,如此重要,可以悠閒地開會,還說什麼汽車內是在天寒地凍時的一個取暖地方作為借口,實在不知所謂。
期後在另一個會議發表偉論,居然將英國著名報紙《衛報》視為世衛出版的報刊,這個不是國際笑嗎? 英國衛報英文是The Guardian,同WHO世衛英文真係連兩毫子都唔關事,居然可以認為係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刊作理解。這是反映郭偉強的常識、英文世界、國際視野係零認識,只是對中文語境的社會作所有事物的理解。香港是國際大城市,政府強調國際大都會從來都不變時,但香港一個立會議員連《衛報》都可以有誤解,實在是「港人之福」,因為發笑到有腹肌。
或者你對國際視野不了解,只關注香港事務也有可能,但是從今日郭偉強同樣在立會的表現上也不見得他對香港社會的認知有多深和多高。可以將復星和BioNTech視為兩款不同疫苗,食衛局已解釋,他還不明白,要搞到「葛博士」再出來解話給他知道,可見他對香港社會的認知同樣係非常缺乏。港府在過去一個月,為左威,為左拿功,已經鋪天蓋地日日講政府有幾勁拿了三款疫苗,而社會及輿論亦在不同時間、場合講這三款疫苗,真係三歲至八十歲港人都知,但係一個立會議員就係唔知,但還要見到他好像以為自己好英勇、好威咁向政府部門所謂的口頭質詢,這種議員的質素,係佢既悲哀還是港人的悲涼,納稅人的金錢就是給了這些議員,養他。
實在無話可說。現在沒有鯰魚效應下,近過去半年,建制派的議員表現之不濟,實在有目共睹,懶、廢、懞樣樣有齊。但作為政府則非常開心,因為有班這麼廢的議員,所以事務都不需要被規管、有理據的質詢,都可以通過。但正正沒有制衡,香港市民的利益、應有的監管便失去。
這些惡果都係香港人受晒,都好,現眼報,也知道社會沒有規管、監察下會有這些惡果,這種焦土正式來臨香江,港人作的業。
郭偉強繼續下去,香港一齊受呀喂!! 我真係恭喜你呀!!
2021年1月11日星期一
從陳自瑤冷笑看大台的影響力
昨晚TVB是播放《萬千星輝頒獎典禮2020》,全晚最高潮並不是什麼最佳男女主角誰屬,又或者是那一套成最佳劇集,而是當王浩信要多謝他的太太陳自瑤時,她的冷笑態度,成為當晚最高潮。
你會問,從那個數據可以得知? 收視嗎? 數據是識講野。
那你問問今天Facebook,或者你身邊的人,又或者Whatsapp、IG有幾多人瘋傳陳自瑤的照片便知道今天大台的影響力。即使平時一些時常恥笑大台的PAGE,都一樣用陳自瑤冷笑的照片來暗喻、明喻或者取笑一些時下笑話,這照片成為萬能KEY,成為新一代MEME。
或者你會問一幅相點可以足以解釋大台有幾多影響力?
如果無人識陳自瑤,咁就唔會有今日洗版風? 連恥笑TVB既PAGE都用佢張相,咁點解大家會識陳自瑤? 雖然大家或者會話,佢係第一代CTI女郎,點會唔識呀? 但講真係咪所有人都記得呢? 始終都係因為電視入屋才會認識陳自瑤。然後又會有人彈出來,我唔識陳自瑤喎,咁咪即係等於大家話我唔識Mirror咁解,一樣係有矛盾。你唔識,唔等於其他人唔識。唔睇TVB,唔一定代表你有taste或者有幾高檔,反之話只睇ViuTV或者只睇Netflix亦然。
看看昨日Google Trend,第一位係王浩信,第二就係《萬千星輝頒獎典禮2020》,頭十位,有七個係與TVB有關,TVB係香港的影響力仍然很強大,特別係娛樂演藝方面。昨晚該台全部藝人出席,站在前排的藝人,基本上你即使唔記得佢個名,但都會認得。「認得」其實已經入左屋,即係有影響力。
當然時移勢易,TVB再唔係昔日電視撈飯,晚晚要睇三線劇的時代,這是事實,該台影響力正在下降中,特別係年輕一輩也減少中(但不代表唔睇),但是並不全面退場,其價值仍在。所以國家仍然很看重這個電視台。當中理由係除了慣性收視外,TVB論資本仍然是全港最大的電視台,當資本大時,其實就代表著可以做的事比其他電視台多,形成一個正比。
我們在恥笑TVB,只係恥笑佢比以前無咁大影響而唔係無影響,因為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此是需要認清一些事實,而不要避免跌入同溫層。
同溫層雖好,但卻容易失焦,失去理性的判斷力。
2021年1月2日星期六
梅艷芳與姜濤看一個時代的轉變
今年ViutTV成叱咤入面最大贏家,因為得獎者不少都是ViuTV培訓出來,當中姜濤更獲得「我最喜愛男歌手」和「我最喜愛歌曲」,是全晚高潮所在。
這個結果,有人會覺得出乎意料之外,然後自然有人打爆電視機,認為「邊個來架」這個金句又再出現於不少討論區和Facebook,認為姜濤不值得獲此殊榮,這時候讓我想起香港的女兒-梅艷芳。
如果說梅艷芳的藝術成就,今天當然不會有對她有異議,但是如果推前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梅艷芳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喜歡,特別是在她初出道的形象及其曲風。上世紀八十年代是香港一個很大的轉變,經濟大幅起飛,消費力增強,本土意識逐漸抬頭,以及娛樂文化開始擺脫舊式華南文化,開始走向西方社會潮流風氣並同時間加以本土化。正正因為這個土壤出現,梅艷芳便正正搭上這個風潮並且帶領整個華人社會的娛樂文化。
但是她還未正式成功時,當期時不少人認為她不值得上位,那時仍然是甄妮、徐小鳳、薰妮、方伊琪時代,這批屬於「歡樂今宵」和夜總會酒廊時代的殿堂級歌手,其歌風和梅艷芳是完全兩回事,而對象也不一樣,因為前者是中年粉絲,而梅則是年輕路線,但同時間梅正正年輕 人抬頭的時代,音樂產業走向年輕化,陳百強、譚詠麟、張國榮、梅艷芳的客戶群是年輕人,他們是看「勁歌金曲」來吸收音樂而非看「歡樂今宵」,這便是兩者區隔,但是要明白時代的轉變,音樂產業的消費群逐漸改變,走向年輕化,那時日本文化流行,中森明菜、西城秀樹、近藤真彥,這些風潮和當其時梅艷芳的領導潮流一拍即合,但年長一輩認為梅的歌如「壞女孩」教壞細路,而且她的形象誇張認為不倫不類,又係教壞細路。但是當時的年輕人卻認為梅艷芳的百變形象,歌風的多變,舞台能力之出眾,才是年輕人所喜愛。
同樣地今天有人認為姜濤不值得獲此獎項,認為未入流,但是「我最喜愛」就是喜愛,就是一種當刻社會文化潮流的一個指標,今天香港樂壇文化又再到另一個層次,其接觸面再不是「勁歌金曲」,而是互聯網,所以聽眾所喜愛再不是電視台餵給觀眾而接收,而是聽眾及消費者自行決定透過那一個平台去尋找喜歡的音樂和娛樂,這個分野便是今天「我最喜愛」選了姜濤而不是其他歌手。
時代是不斷改變,當期時由甄妮、徐小鳳時代到梅艷芳都是一個大轉變,同樣地今天大家還以為仲係陳奕迅的時候,其實姜濤才是時下流行的文化表徵。所以今天森美的一句話提醒了一些不願意接受新事物的人「民意往往令人意外 但你意外嘅時候又會唔會諗下係咪自己唔夠認識呢個世界呢」
利申,個人不是姜濤粉絲,甚至認為他需要有不少地方要改善,如身型,真的減去操肌和再更加操練舞蹈,看一眾韓星,個個都是要跳要唱,不能只是單單企系度就可以做歌手。香港過去十年歌手悶就係少了跳舞,香港一代舞王仲係郭富城時,人地韓國已出左N代舞王了。
只是今晚Mirror跳了一Part舞,是香港久違跳舞組合。
香港娛樂產業一如早前提及是需要投資,不能短視,長線投放資源,才能培養一代藝人,否則就會退化。即使做完一次「全民造星」但沒有培訓,也只能是一場真人騷,無以為繼下,香港娛樂產業就無得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