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30日星期五

中國越快樂香港人越大鑊

中國收回香港二十年,這個過程大家有眼見,不論從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都係此消彼長,原有大家認為有商有量,到今天有人同你講「你有幾多權是我給你」的,昔日話只係國防外交關中央管,今天就連政府起樓都會見到中聯辦身影。這種變化,你心中如何?

但事實係中國國力無疑是仍然向上,這是不爭事實,如果當年大家還相信什麼支爆、走資所以大陸國庫虛空等的話,你在投資上相信是輸多贏少,錯過了不少機會。國際政治上,從來都沒有真正的公義,只有相對的公義,而且今天西方國家自從08年金融海嘯後,其經濟是是所未有的低谷,翻身更是有點力不從心,一方面是經濟體系上出現銀根短缺外,還有是勞動力下降,投資上便難再向上,只能是存在高原橫行,而另一方面中國卻因為俱有極龐大的人口,其人口成了一種「資源」,便可以在此資源上進行了行三十年來的經濟爆發期,四人幫下台,鄧小平到今天的習近平,在經濟體制營運上,是人類歷史少有的急速向上,而且中共學懂了何謂跳躍式或者所謂的遲來先上岸的經濟發展,特別是技術上的門檻,如互聯網經濟、科技發展,不用走人前的路,直接跳進先進之列,這樣是加快中國經濟發展的步伐。

而今年六月中國PMI升至51.7,顯示中國經濟並非一些望支爆的人期望中爆,反而是穩定軟著陸,這更明確中國經濟在中期而言不會面臨急速下滑而影響社會發展。

這的確是事實,怎樣看不起別國這只能面對事實。

正正因為這個事實,中國政權便擁有今天的實力,在外交上的話語權便可以擴大,從前悶聲發大財,到今天美國也開始願意跟一帶一路這條財路行時,那麼中國在自身的政治管治,便可以來得更大的話語權,不會看任何人面色。特別是國民面色。

而國民亦同樣明白這個道理,跟政權才有運行時,當政權要怎樣,國民便不會say no,這是專制政權下所發生,是政權領導國民,而不是西方社會國民決定政權命運。當國民和政權在目標一致,就是要搵錢,其他任何人性基礎都可以放下時,你認為還有什麼可以有融合或者討論的餘地?

中國大陸國民完全知道64,但是仍然是站在今天政權上,你問劉曉波事,他會說搵錢至上,國民不會介意有什麼人身自由,經濟自由便可。郭文貴即使大爆料對國家發展其實不會有改變,因為只是權力關係上的鬥爭,誰鬥贏都仍然是共產黨主理。

但是政權卻不會對香港人有任何關心,只會關心香港,在中共政權眼中,香港和香港人其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地理和經濟資產,後者是可以不用理會甚至可以換掉。

香港人眼中的香港和中共眼中香港明顯是兩個平行時空,後者只要香港的硬件,放在這兒,對他們經濟發展有利便成,香港人內裡的「含港量」可以直線下降也沒有所謂。總之資金的轉口港一天可以繼續,就以所謂的港式外觀環境繼續經營下去,其他就轉換到中國mode。

所以當越發中國勢頭好,港人的地位便越下賤。許冠傑說不要做外國二等公民,但香港淪為另一個西藏與新疆當地的人民。

不想這樣,年輕的香港人唯有是移民,年長的或者沒有能力的,只可以無聲抗議,或者學一些人變面,但首要你要放下的的尊嚴。



伸延閱讀
中國6月官方製造業PMI升至51.7,為年內次高

2017年6月28日星期三

反壟斷與競爭關係的重要性

還記得二十多年前微軟視窗瀏覽器壟斷案嗎?那時候美國司法部正指出微軟利用視窗作業系統的壟斷地位,利用不正當手法阻礙其他瀏覽器軟件安裝於視窗系統上,然後使微軟自身的IE搶佔市場領導地位。那時候Netscape大勢已去,瀏覽器已是微軟IE的天下,及後美國司法部的案件,讓微軟需要更改營銷方式,讓新瀏覽器能夠容易進入用家市場。今天大家的作業系統,瀏覽器早已不是IE的天下,而功能亦大幅提高,這便是當年美國司法部決定後的結果。

再加上互聯網的時,和這宗案件也間接讓微軟再不是天下無敵,也成了今天這個資訊科技融入各階層及社會,也讓另一次互聯網革命的興起。

反壟斷的目的其實是讓不同企業有競爭能力,從而讓企業有創新精神,使服務、產品得到用家認同,而不是阻礙企業發展,因此反壟斷並不是洪水猛獸,反而是一種平衡各方利益的可行,在同一個公平環境競爭,而不是在政策傾斜讓企業獲厚利而對用家有損,讓用家有自由選擇。

過了二十多年又一個世代輪替,這次是搜尋引擎巨擘Google在歐洲面對反壟斷法的訴訟,甚至打破歷來罰款,達到27億美元,比幾年前Intel十億美元更誇張。或者不少人認為這樣是打壓企業發展,但其實是保障了消費者的選擇權利,甚至有助企業有公平的競爭環境而不被不良的手法打倒,也間接是鼓勵了一種良性的競爭環境,也是一種教化作用。

Google這次罰款雖然對它只是九牛一毛,但是對這公司以及其他互聯網公司日後在採取銷售、技術研發以及競爭模式會有更深遠影響,因為這些企業會因為這一例而使他們多想一步,這種規限其實並不是阻礙他們的,反而是迫使他們用更創新的想法去行前和發展他們日後的營運模式,某程度上是迫他們想新橋,亦即是所謂創新。

這就是西方國家在近年有顯著進步其中一個重要的理由,因為深知不進則退,不思則惘及怠,現在迫他們思,便有進步的空間。

那香港呢?就是沒有這種環境下,缺乏競爭下,使企業不長進,不思考,吃老本,從而沒有進步,最明顯不過就是我們的電視台。

那麼中國互聯網市場又會否出現這種市場壟斷情況,由於沒有客觀和實質的數據很難作判斷,但是或者大家可以猜想,早前菜鳥與順豐在數據交換上的爭抝是否會關係到壟斷的情況呢? 現時中國在共享汽車服務上,是否存在壟斷市場的情況呢? 這些當局都需要認真的檢討和研究是否會有寡頭壟斷甚至是有傾銷行為的出現而擠出對手,這樣便有機會違反壟斷的情況出現。

現時中國基本上由BAT瓜分了整個互聯網市場,新的參予者其實並沒有想過真正去與他們抗衡或者競爭,只是想成為他們其中集團下的一間子公司,這樣也可以成了巨無霸下的大將,也足夠能力和資源在市場上進行與對手競爭,由於高價收購,自己也可以成了富豪之列,這意味著所有新來者其實都是終極目標在他們的旗下,雖然在今天中國互聯網服務的成功可謂是讓連外國企業也仿效,但長期而言是這樣會因為缺乏競爭和創意下拖慢了步伐,是有隱憂。

不過深信國家會深知何時再讓真正的新競爭者再進入市場與BAT抗衡,因為大權仍在執政者手中時,何時寬何時緊,盡在掌握之中,這一刻,依然讓這些巨企繼續掌控全國資訊,有利政權和企業合作下互惠模式。

伸延閱讀
歐盟對谷歌處以創紀錄的27億美元罰款
歐盟重罰谷歌對矽谷來說只是個開始
微軟反托拉斯案八年的訴訟變遷

2017年6月23日星期五

A股入摩到萬達停牌的矛盾對決

早兩日大摩決定讓中國A股納入大摩的指數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MSCI ACWI全球指數,這意味著中國的股票市場再進一步與國際市場接軌,對於中國經濟體制上,是打了一支強心針,証明中國市場俱有海外投資者的興趣以及認同。中國政府當然非常之高興,因為多年來的一直努力嘗試「入摩」,但是一直只聞樓梯響,多次臨門失蹄,這次成功,相信中國証監要開香檳慶祝。由於A股入摩,市場上估計海外資金將會進入中國股票市場,並深信有助中國企業吸納海外資金,有助解決他們的水荒日子,認為有助近年大陸股市死水環境,期望這些活水帶來好處。

不過市場總是變化萬千,今日大陸多隻巨企突然大插水,包括有關安邦、萬達、復星、海航的相關公司股價突然急挫,這個理由是有傳言銀監會已下令中資商業銀行調查近年來大舉進行海外投資的一批公司的貸款情況。這一個傳言,使這些股票勁插,如讓萬達電影今天申請停牌。

這些傳言多間公司已經發出聲明否認,力證公司運作正常,但是村民(股民)並唔是這樣看。因為股民深信這是中國社會特色的權力市。

以往我們看中國股市叫政策市,因為由中証監到銀監推出措施,一放一鬆,都影響中國股市的波動,跟著政府方針去解讀市場,而並非以市場經濟週期、公司業務發展以及其他經濟基礎做分析,但是今天中國的股市,又是另一種玩法,看見那一間巨企的背景及其人脈,去推斷這公司的業務發展,有當權者的後台,那麼這公司就水漲船高,巨企的老闆和當今政局的高層如果有緊密的關係,便有利業務發展,只要說什麼紅色家族支持,就有生意,銀行放水之類。

以上是股民的一種推論,因為這些估算並不會白紙黑字寫在招股書上,也不會在股東名冊上出現,難道你會看到有位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名字在一間上市公司的股東名冊超過百分五而作出申報嗎?當然不會,但是股民卻會深信不以,為什麼?你懂的。

但是另一方面這些巨企與中共高層有密切關係時,有時卻可以是喪命鐘,從肖建華自願遣返到郭文貴的爆鑊以及吳小暉被查等等,對於股民以及這些企業老闆來看,是一種極高的政治風險,今天你可以鴻運當頭,但第二日卻隨時被中紀委受查,有如電視劇的《人民的名義》劇情般。

郭文貴的爆料到盛傳海航被查,但今天新聞卻播放王歧山五月中以來首露面,這些謠言滿天飛,作為股民很難去理解和分析,誰是當今主政,那一個派沒有被拉倒呢?還是有對手或者另一派正在搞局呢?在中國股市分析上,總要多添一種政治權力風險分析,甚至這種風險是左右企業的發展,這樣使股民更難捉摸。

那麼海外投資者如大摩的指數如何去衡量呢?那些222隻股票用什麼準則去分析是可以被納入?是否需要加上政治加權入去呀?

朋友從事股票包銷,在大陸算是吃得開,但朋友總會勸友人在中國大陸做生意,可以和一些官有偈傾但不要過於密切,因為你不知今天他行情看漲但另一天隨時被查,這樣就連累埋自己一身蟻,寧願賺少一點也不願冒這些風險。

A股入摩是對中國股市有利但是另一方面外資有時難以理解中國權力關係時,正常以經濟和客觀基礎分析投資而不是估誰和誰當權有後台才買,中國股市是肥肉一塊但是又生怕有瘦肉精吃壞時,這種矛盾對決,只有能夠願意承受高風險的人士才好入局,否則少參予為妙。

伸延閱讀
中國將對大舉進行海外投資的公司進行調查
【萬達風波】萬達電影:公司財務狀況良好 A股明日復牌

2017年6月20日星期二

睇完《深夜食堂 》(亞洲華語版)感覺中國人唔識拿筷子?

《深夜食堂》(亞洲華語版)在大陸播映劣評如潮,指出這戲沒有原著味道,又大量植入式廣告讓觀眾討厭,內容又不濟等等,這戲劣評使這戲的評分極低,即使浙江衛視放到黃金時段都非常低的收視率,這次中國大陸版可謂捉到鹿不懂脫角,還要惹來極大反響,可謂是投資者意料之外。

從制度上,這次中國大陸以真金白銀購入日本版的《深夜食堂》是值得欣賞,是進步的表現,總好過無線多年以來用所謂的靈感、參考來做借口,沒有買人家版權就搬字過紙拍劇,真的很低裝。

不過這次卻明顯是商業目的為本過了頭,使最後結果變得反效果,成了一次購買外國版權的反面教材示範。

首先是定位,原有的《深夜食堂》是一種含蓄但細緻人情味故事,也是日本人向來最拿手的技巧,但是來到中國大陸,製作人為了遷就市場,或者叫做現今當地本土化時候,就要做一種催淚模式Tone,賺人熱淚手法,這樣就錯了焦點,但製作人又想保留了原有味道的所謂內憸,這樣就兩頭不到岸,原本看過原著的觀眾便覺得貨不對版,沒有看過的就更覺得「心諗做乜X」,因此兩邊也討好不到。

另一方面更差就是所謂的食物橋段,完全是違反了原著以及所謂華人的傳統文化,第一集的方便麵簡直是笑話,而戲中所拍的手法,也不如預期般有美感,原著《深夜食堂》賣點是拍食物很有格調和美感,但是這次卻弄得不倫不類,而且所謂的本土化真的值得商確,傳統華人的美食多如繁星,何解你要用即食麵呢?還有其他食物故事都並不是華語傳統美食,那麼怎樣叫做本土化呢?這種為了廣告植入而本末倒置。

當然這並不是所有都是差,看了數個單元,即食麵和有徐嬌單元是看不入眼,另外有兩個單元其實是也可以一看,包括是講流星花園的單元和有趙又廷的故事,其實都是不太差,當然要與原著是有距離,但如果以普通劇集,就叫做交左功課。而留意是較佳的兩個單元是由蔡岳勳導演拍,其他不佳的則由另外兩個導演製作。

而演員的演技也是有不足,當中最不足是主角黃磊,沒有錯是他,他是教戲老師啊,但是懂教戲但不等於懂做戲,他所謂的沉默和內憸其實是沒有表情,當他與趙又廷一起演戲時,趙明顯是有戲很多,即使是一些沉實和內心戲,趙可謂勝他太多了,而黃磊是這戲的投資人,真的是投資和演都錯得離譜。

但發覺一直看這個中國版本的《深夜食堂》時,有一個特別現像,就是發覺很多演員都不懂得拿筷子,其中徐嬌拿筷子的手法簡直是一絕,戲中大量演員,但好像個個都不懂拿筷子。為什麼呢?中國人不懂拿筷子?不是罷。但反觀你看日劇的演員,時常有吃東西場口時,他們大部份甚至基本個個所有人都懂得拿筷子的。

拿筷子是中國人以及亞洲人的一種文化,或者很多人都說「不用這麼認真,夾到就得啦。」但正確拿筷子其實也是一種禮貌,也是文化基本,因為有可能不正確拿筷子時,夾東西並不穩陣,有機會弄到別人身上,這就麻煩。



係時候學下怎樣拿筷子。

2017年6月18日星期日

從Amazon做師奶生意講起:互聯網巨擘走到實體經濟

剛過去的星期五國際商業新聞最多人注視是電子商貿Amazon以137億美元購入美國超市Whole Foods Market全食超市,震動商界,因為市場感到互聯網巨擘開始不安於網上生意,真正要走到實體經濟,傳統企業開始感受到威脅,從當天多間超市的股價下挫,已反映出投資者對這些傳統行業開始被挑戰而拋售股票的反應,甚至隨時因為不及這些互聯網科技企業的技術創新和資本而被淘汰。

一直有傳Amazon想做實體店,而超市是對於美國人最方便和為人熟悉的產品時,Amazon打入師奶客或者更加入屋的方法,必然是超市市場。Whole Foods Market全美有四百間店,意即是有四百個分銷點,這意味著Amazon可以利用這些點做派貨、銷售、中轉,為網上客提供更多服務。當然四百個點對於一個二億人口國家並不足夠,但明顯是嘗試做一個新的業務領域。

自從Web2.0後,互聯網行業發展已經起了根本變化,以往互聯網所提供的服務主是提供資訊為主,是單向性,但是Web2.0後已變為互動方向,不只是資訊,還涉及到電子商貿、社交媒體等。Web2.0的過去十年,全球基本上都是由多間巨企佔據市場,如美國主要是FAANG(Facebook、Apple、Amazon、Netflix和Google),中國則是BAT(Baidu、Alibaba、Tencent),它們的股價有如火箭般快速爆升,以Amazon為例,當天宣佈收購Whole Foods Market後,股價上升3%,足以收購Whole Foods Market,可見到這些科網巨擘已經可以大玩資本遊戲,有錢就可以任性。

現在這些公司基本上已經佔了整個互聯網經濟的主導權,新來者已經難以進入,但另一方面互聯網以往的客戶量也開始進入高原期,即不是像昔日爆炸性的增長,但同時間因為網民利用互聯網的服務日益普及,這些服務的數據便變得重要,而用這些數據卻只有這些龐大巨企可以擁有,而應用方面便是大數據加上AI來結合起來,所以為什麼各方公司在這兩三年突然大舉投入AI和大數據分析,其實就是要開發他們下一步的商業部署,就是網上與實體經濟的混合模式。

近期大陸順豐和阿里巴巴反面是因為數據,Amazon想利用本身的客戶數據來打進超市行業而購買Whole Foods Market,都是利用數據因為現在最值錢再不只是客戶量,而是客戶使用的數據交易才是當中的市場中鑽石。這些公司便利用客戶的交易模式,嘗試利用AI以及大數據發掘模組來估量客戶的消費行為,從而再提供更精準或者可以更高利潤的產品服務。

但一些公司沒有這些數據和龐大的客戶基礎那怎辦,唯有另覓方法,或者走其他路線,Google放棄再投資機械人業務,將Boston Dynamics賣給軟庫,專心鑽研Deep Mind的AI應用,相信Google撤出機械人市場只是暫時性,因為今天Goolge的專業仍然是互聯網應用上,他朝整個機械人市場成熟後,便再重投當中,而軟庫過往在互聯網市場錯過了不少機會,要再進入是很難,反而走機械人以及硬件市場可以打破這些巨擘壟斷資訊科技領導上的主導權,而事實上軟庫亦有家庭機械人Pepper,因此購入Boston Dynamics也是乎合軟庫的策略。而機械人市場中,那些FAANG,BAT暫時也沒有一個俱有壟斷或者領導市場能力,反之這方面日本很有經驗時,軟庫可以在此插旗,而且利用硬件走進實體經濟,很多時會較為容易,因為實物應用是大眾較易接受,多於抽象的服務應用。

不論美國的FAANG、中國的BAT,已經發展到不限於他們本身的互聯網經濟,而是要伸延到實體經濟與互聯網結合,當中中國大陸在這方面甚至比美國和其他國家走得更前,這是拜電子交易方便所賜,或者在私隱上可能會有人擔心,但不能否認今天電子交易的創新上,中國是全球市場的領軍,也因如此而更快地發展O2O,這是歐美企業正想學習。

往後相信會有更多有關互聯網巨企對傳統行業的收購、注資或者合作之類的消息。

香港在實體商業上其實仍有一定的品質和成功處,否則廣東道上、彌敦道上就不會有這麼多行李東奔西走,那麼有沒有把握這商機呢?

2017年6月6日星期二

港人眼中看誠哥帶手錶與17歲程式員

早兩日彭博通訊訪問了香港首富李嘉誠,當中李嘉誠手上的一款手錶價值不過數千元,那位女記者很奇怪地問為什麼會帶這種手錶云云,一間國際級的通訊社還做這些故仔,是否沒有題材還是你想做訪問時人家正在耍你,所以只能做一些無關痛癢的無聊訪問。幾十年前都已經有人講李嘉誠帶精工錶啦,現在踏入這個新時代仲仍然是此水平,不要以為外國通訊社就勁先得架,不要交行貨。

不過更加搞笑是有人認為李嘉誠這種富豪還帶這些平價錶,真的很平實呀,低調富豪呀,然後就笑一些人硬要帶名錶來身份的炫耀。大佬,貴為全港首富,全球其中一個最有影響力的華人,去到這個地步,還需要帶錶炫耀嗎?還需要用手錶來衡量自己嗎?每人都會有一個階段,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期望,今天的李嘉誠想要的炫耀已經不是金錢,而是他的家族基業和名譽。其他人還未去到這地步便會期望有朝一日買隻Richard Mille來威威惠唔定,道理簡單不過。但是港人只會視成功人士的道理是道理甚至是金句,但不會去分析當中的理據和實際情況。

今天在Facebook看了信報startupbeat一條訪問短片,是講述一個17歲的女生理想做一個程式員,故事其實很簡單,文章亦不長,但是這女孩卻可以是在香港中的一個異類。但我想講明,是「香港異類」,而不是其他地方的異類。這女孩是資優但有亞氏保加症,基於這種情況,自然在香港的學習環境必然很痛苦,文中也描述過在此不詳細講,而她最後放棄學業而全身投入寫程式,當中的艱辛並不是外人道,但是她卻堅持。

這便是一個值得現今香港社會去反思和探討的故事,但是留意一些留言卻視這位女孩無心向學,認為她這樣會沒有前途,叫她回頭是岸的味道。這便是今天社會對年輕人的態度和潑冷水,甚至沒有理解(連文章都沒有理解到)便下了主觀的判斷,又是那些「阿叔教精你啦。」「我係過來人為你好呀。」「面對現實啦。」

所以香港不會出到一個Mark Zuckerberg或者Bill Gates同Steve Jobs,他們都沒有正式畢業,在大學輟學就創業。這時候我說這些例子必然會有人反駁說「個女仔係Bill Gates二世先講啦。」但你點知人家是否將來不成功呢?而且成功與否不是在於她的未來搵到多少錢,而是她對自己的生活是否有後悔,況且留意她的報導,她基本上生活也不成問題,而且她的志向是做「數據科學家」,其實是挺適合她的思維與性格,或者是走對她的路,但是將來當然不能決定,但是卻不要抹殺她的機會。

香港人就是時常抹殺年輕人的機會,不論年輕人對社會的理解、政治的見解、民生的方向、教育的制度,從來都不會被予重視,只有所謂的老屎忽扮看透世情來指手劃腳,而更重要是那些老屎忽不是真正如此可以看得透世情,只是扮看得透先死,咁樣真係累死人。

這女孩的堅持其實是鼓勵現今年輕人不是不要讀書,而是從她看得到她的堅持其實是可以有出路,而出路也不只是一條,讀書與否很個人,入到大學可能是較好或者易行,但是不讀書也可以有其他路可以走,重要是你是否真正為自己的將來努力過和出力過,而不是口裡說理想,行動卻唔係咁樣,這才是大忌。

香港的老屎忽,唔該咪扮野啦。

香港的年輕人,唔好得把口,要行動,爭氣。

伸延閱讀
17歲少女: 我要做個 Programmer!

2017年6月3日星期六

沒有意識形態的「美國優先」

特朗普上任以來,他的政策可以說是扭轉了過去近二三十年來美國的國策,以往美國國策基本上是外交不論是民主黨或者共和黨,都會是有一定的基本方針而不會因政黨輪替而作出重大改變,對內則會因時制宜則會相關調節,因此美國政局一向都穩定,也因此而使這個國家是歷史上中可謂地上最強。到了特朗普上場,他的外交和內政都轉了,不再是用這種套路去管治美國和全球,而是所謂美國優先為己任,其他事情都放諸一邊。

美國自二次大戰後成為全球霸主,從政治、經濟到文化都是無人能及,當中美國在多次的重大策略作出最出色的下注,使這個國家在今天仍然無人能及,這些國策其實都是包含了一種意識形態在內,從馬歇爾計劃開始,美國對歐洲投入龐大資源讓歐洲重拾經濟活力,也讓歐洲成為人類文明最先進的地區,當中有美國背後的支持是功不可抹,而這個理由其實都是為了對抗當時的蘇維埃共產黨政權,防犯入侵,這也是當時兩種意識形態對壘的開始,並且一直持續到蘇共倒台。到了列根年代更是達到最頂峰,西方國家以資本主義為首對抗社會主義極權制度,列根的星戰計劃、軍備競賽無疑是拖垮了蘇聯的經濟,間接使蘇共倒台。及後的歷史發展,也不用多說。

而列根往後的美國政壇,基本上都是沿用這種原則,就是以美國理念去管治世界的世界觀,當中包含資本主義、自由民主價值觀等。即使是到了奧巴馬年代同樣是這種手法去推行國策。但是特朗普上場明顯放棄這種意識形態管治理念,不是坊間一些KOL什麼師所謂的回歸美國列根式管治,因為列根明顯是一個意識形態極重的人,特朗普是商人管治理念,實用多於一切,不理任何對手,只要是能夠讓美國有利,即使是昔日的對手,也可以做朋友,昔日的盟友也可以放棄。從近期他的舉動便可以解釋得到。

投下五十九杖炸軍予敘利亞軍政府,並不是要反獨裁,只是中東依然是美國的重要佈局地區,特別是能源,而且要滅ISIS投下炸彈之母等等,都是為了獲取當地的主導權為首要任務,這些都是關乎美國切身利益。看看在非洲橫行博科聖地,同樣是恐佈份子,佔領政權,但是特朗普至今都不見有明顯行動,因為非洲地區並不是美國的利益所在。

退出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便是一個例子,奧巴馬政府推行的TPP既是經濟佈局也是政治策略,其目的是牽制中國在太平洋的影響力,但是特朗普卻不認同這種觀點,認為這種協定有損美國本土利益,全球化並不一定對美國有利,反之利用多邊協定的討價還價使美國獲得最大的好處。此協定退出,其實是對中國有利,因為減低中國被圍堵風險,特朗普並不介意中國對一帶一路的佈局,只著重美國有否獲利,美國不再玩主牢全球的老大哥,特朗普總之要本土為先。

對北韓的政策,要求中國向北韓施壓,也是特朗普的美國優先為依歸而非因為意識形態所致,因為北韓俱有核武,是對東北亞潛在風險,這樣對美國的兩個附庸國南韓和日本不利,因此必需要施壓,否則美國在東北亞地區的利益便會削弱。

所以特朗普對中國政策並不是大家想當然的會認真對付中共這個政權,因為他是放棄意識形態的人,商家治國,不是理念為先,而是利益在首位,正因如此他不會介意中國的政權會對中國人民有什麼舉動,只要中國能夠給予美國利益,同樣是可以交心,成為結盟者。因此不要相信那些KOL所說美國會又何時收回香港之類,有人做大總統的FF行徑,因為美國今天只會著重自己而不是昔日看重意識形態。

今天特朗普同俄羅斯傾偈多過同歐盟傾,投訴北約盟國唔肯比錢,又退出巴黎協議,同中國只講金不講心,不會理中共政權是否倒台,最重要美國不會倒下,今天美國以往的民主理念向外銷在特朗普的政策下已經不管用,因為他的商人心態甚至會認為民主並不有效力,反之能夠為美國重振雄風,也不介與敵同眠,這就是今天美國國策。

的確美國轉變了,世界也轉變了。

日後的世界格局,美國可以不做大佬,但美國佬一定要有著數。

2017年6月2日星期五

美國退出巴黎協議有利中共外交

特朗普決定美國退出巴黎協議,讓整個國際政治舞台震驚,因為這一決定,足以改變了全球環境變化,還有更重要是包括經濟、民生甚至政治決定,特朗普這一著,未必對美國未來百年格局有利,但短期而言卻對中國在國際政治舞台多了一項政治優勢。

巴黎協議是取代京都協議,是近年國際上最多國家一起採納的國際策略聯繫,是少數沒有反對的聲音,該項協議主要是控制全球氣溫平均在在工業革命前水平以上低於2℃之內,並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1.5℃之內。而各國亦因為要符合這些條件下,對自身國家的政策作出更改,如減少使用石化能源,多採用再生能源等等。

全球排放溫室氣體最多的國家是中國,其次是美國,前者佔全球百分之二十,後者佔百分之十七,倘若美國正式退出這項協議,無疑是對整個協議的實質效應有很大影響,特朗普雖然表示退出但仍會與再對國際作出新的談判,但是這樣會拖慢進度,也等於對全球暖化問題又再拖延,生態問題又持續出現問題。

特朗普在競選其間一早表明懷疑溫室效應對全球環境的影響,所以對這項協議一早有微言並反對,所以上任後他真的找數,從這個角度看的確是找數真漢子,但是找這條數又是否合理呢?過去上任以來,他一些政策都是美國優先,這次也不例外,但是退出這協議是否有利美國就有點值得討論。

從政治形勢看,美國這一著是與其他西方國家背馳,特別是歐洲國家,歐洲多國已經向特朗普這一行徑表示不滿,同時間中國亦透過美國退出協議即時表示會盡力履行自身職責,並與歐洲合作,這一外交辭令,已經有轉變。現時歐洲經濟和政局不穩是事實,恐襲一直困擾歐洲,經濟仍然未能恢復昔日光采,因此歐洲是需要找新的市場以助解決當地問題。但特朗普明顯並不與歐洲有偈傾,反之與俄羅斯還好。中國正正可以借這個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概念與歐洲和好,一方面借歐洲技術提升自身,另一方面可以打破現時美國壓中國形勢的困局,中國有的是錢,歐洲缺的也是錢,現在還要多個借口有人退出巴黎協議,自然可以有更佳的理由走在一起。

大家或者說歐洲這些左膠上腦,美國先不會同佢地一起癲,但是現實正正因為退出協議而使歐洲左膠同中國合作,這便是打破了中國近期的國際政治困局而不會被孤立,站在今天的中國立場,真係多謝你特朗普,可以利用這次機會作為與歐洲合作的契機。有說特朗普退出協議其實沒有什麼大不了,因為這些協議的約束力有限,以及對真正改善全球暖化問題並不明顯,從倒轉想,那麼又為什麼要退呢?反正不退又不損失,但退出現在卻成為國際政治的話柄。

中國是全球最多排放溫室氣體的國家,也是協議的成員國,現在美國退出,中國突然變身了一個環保改革派,即使中國今天仍然環境是污染嚴重,但是從國際形象上因美國的突出便變得溫和得多,中美角色突然轉變,可謂是意料不及。

特朗普對溫室效應的懷疑,從他選國務卿已經可以略見,現任國務卿是Rex Wayne Tillerson,前任埃克森美孚集團董事長兼CEO,好明顯角色是為誰服務,他與俄羅斯關係也密切,此外特朗普首站外訪國不是傳統的歐洲盟友,而是沙地阿拉伯這個石油供應商及軍火客戶,可見意圖為何。這些政策都見到現時特朗普是傾向石油派系,因此他要求退出協議是其一貫的作風。

不過他要退出協議對他的政途會一定影響,包括國內的壓力,多位商界領袖都即時退出政府顧問團,包括電動汽車製造商Tesla老闆Elon Musk,而美國多個州份表示願意繼續履行有關巴黎協議,當中包括全美經濟體最大的加州。這使華府的公信力受質疑。

解決全球暖化問題看似很虛而難以即時的感覺但實際上又非常貼身,也是多年來各國對這問題上進展緩慢甚至倒退,因為針唔拮到肉唔知痛。不少人的心態是美國退出巴黎協議關我咩事,升兩度唔多覺啦,但順豐唔送貨比我就好大鑊架。

伸延閱讀
特朗普宣佈美國將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馬斯克在特朗普決定退出巴黎協定後宣布請辭白宮顧問委員會
中國和歐盟等誓將捍衛巴黎氣候協定
美國退出氣候協定會是中歐強化關系的良機嗎?
Why Paris Matters Less Than it Seems
特朗普退出氣候協定對美國企業影響甚微
【順豐唔淘寶】順豐突封殺淘寶 稱被阿里逼轉用阿里雲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