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
2021年6月4日星期五
2020年6月4日星期四
2020年5月24日星期日
從警察入七仔拿飲品掀起國安法序幕
大家唔明港版國安法會係點,認為你唔同外國勢力勾結,就唔會有事云云,安份守己做個好公民就會天下太平。
年輕人,你實在太年輕了。
查下趙連海、譚作人、王全璋就明白他們的行為,都無所謂勾結外國勢力,原來都可以叫做「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一個只想對毒奶粉討回公道,一個討論一下六四,一個只想對人民做維權,就獲得如此下場,這就是今天國家的境況。
港版國安法透過基本法附例三就可以使用中國法律,這條路完美無暇套進基本法當中,即使在2015年律政司司長說過不會利用這個方法實行中國法律,但今天人大卻決定,港人完全沒有反對的理由,因為你一反對,就隨時墜入法網。
至於往後香港係點,不如看看今日一名警察入七仔的行為便預計將來香港日常生活會係點,只要你聲稱是同政府辦事,有如我爸爸是李剛一樣,不用怕,相信政府是可以無事發生。入七仔只要講聲,就拿走飲品,相信大眾市民平時都唔多會有呢種權力,即使警方及後表示其警員之後有比錢,完來是可以這樣,但建議切勿學該名警員以身犯險,因為你唔係警員。
犯法就係犯法
除非你係警察
下星期人大通過法案後,香港日常都會陸陸續續出現這些情況,港人的適應力這麼強,很快就會習慣這種行為及習性,而且警方亦不會在網上所謂「澄清」,因為一來日後事情出現次數多不在話下,而且亦沒有必要,因為香港就是這樣。
至於你認為不公不義,這是你的問題,不在於執政者一方,市民無權無勢,順民、港豬是生存的理由及精神所在,因為這才是「新香港精神」。
在此要說句「歡迎港版國安法」以下支持。
伸延閱讀
警員入左七仔做咩呢?
2019年7月24日星期三
李鵬逝世無人理何家墳被掘卻慶起的社會現象
昨日有兩單有關逝者的新聞,一是前中國前總理李鵬逝世,亨年九十歲。二是立法會議員何君堯親人的墳墓被破壞。前者是屬於國家級新聞,全球媒體都有報導,香港電子媒體都有做一些特別報導去講他,後者是本地新聞,網媒、電子媒體和紙媒都有報導,還要不分左中右,但是市民或者網民的反應對兩事件態度頗不同,前者冷淡,後者卻很熱烈討論。
如果是早十多二十年前,對香港人來說,李鵬逝世可能會是大事,隨時天天是頭版之類,但今天變得一件雞肋新聞似的。留意一些親政府的網媒,如時聞香港、HK GPao這些,雖然都有報導李鵬離逝消息,但並不見是以大篇幅講,反之仍然集中何君堯家人的山墳被掘作主要報導。甚至連網民留言,都可以頗為行貨,並沒有什麼大量歌頌的留言,當然也有,但並不是合理的多,正常一個國家級總理,以中國政府,不講三日三夜,也講不完,但今天卻非常冷下來,相信是有多個理由。
六四的負面影響,以及人民對他的評價。六四屠城,他是其中一個主要執行者及負責人,即使國家說明這是為了國家安定才出此策,但無疑是對國家的形象帶來史無前例的負面影響,即使所謂一次傷害換來往後三十數的繁榮作借口及下台階,但仍然不能夠抹去當天的罪行。正因如此,他的離逝,當局便要作一次低調處理,以避免引發不必要的社會漣漪。對於人民來說,即使今天的藍絲如何愛國家,但要說到這一步,也很難找一個借口,最多還是說換來三十年繁榮來做掩飾,但並不能說他的屠城罪行合理化,所以理據和公義就難站得住腳,亦因為這個理由,如何歌頌他便困難,所以不提也罷。
但更重要的是香港人開始對中國的情意結漸漸減退,過去三十年,六四開始不是一件事情或者事件,而慢慢變成歷史,在世的人開始少去理解,因為時間久遠,人們漸忘,更重要是對國家的認同感下降,有種「關我撚事」心態去看待六四,這不只是年輕一輩,甚至連當時目擊事情發生的一代,至少是四十歲以上有記憶的一群,也開始不覺得有關或者想去感受。而年輕一代就更加,對他們眼中這事情是歷史,不會上心,另一方面是對中國的信心日漸下降,其認同心理達到史無前例的低點,特別是近期發生了反送中運動,更會有更大的反差。
在看何家墳被掘卻是非常貼身的議題,而且更是香港人身份認同的心態,當中不論是支持或者反對人士。一方面這新聞是非常之新和貼近民情,你我感覺上是有關連,更甚是何君堯事件,其實也是反送中的一個伸延的一件事情,這事情是香港人近期最關心,所以一定會鋪天蓋地去報導和討論,這種本土化的認同,就由此出現,這種身份認同,不只是所謂的本土派,其實即使是建制,也是對香港有身份認同的感覺才會作出不同程度的反應,只是雙方的走向不同,但是底子中,也有香港人的情意結。
如果能夠理解到這些現象,中央其實是更需要處理這些事情,如何化解中港越來越大的鴻溝,宗主權法理上是完全歸順,但實際上卻是越走越遠,但更可笑是當中的政濟關係又越來越緊密,這種心理和利益的大反差,其實是讓社會造成今天的局面,倘若人民有信心,其實推送中條例沒有問題,但這種信心是要實際建立一些真實的事情上,但是客觀看到中國的體制與今天現行香港的體制是不接軌,與國際普遍的價值觀的距離也是很遠的時候,又怎能夠讓香港市民有信心呢。
國民正常是會相信政府,但是當不相信時,不是要市民去妥協,而是政府要檢討,因為社會是由人民去建立的,不是由一個專制的執政者建成。政府不反省,永遠解決不到問題,即使打壓成功,但只能夠說是口是支持,心卻越來越憤怒,這就更大問題。
如果是早十多二十年前,對香港人來說,李鵬逝世可能會是大事,隨時天天是頭版之類,但今天變得一件雞肋新聞似的。留意一些親政府的網媒,如時聞香港、HK GPao這些,雖然都有報導李鵬離逝消息,但並不見是以大篇幅講,反之仍然集中何君堯家人的山墳被掘作主要報導。甚至連網民留言,都可以頗為行貨,並沒有什麼大量歌頌的留言,當然也有,但並不是合理的多,正常一個國家級總理,以中國政府,不講三日三夜,也講不完,但今天卻非常冷下來,相信是有多個理由。
六四的負面影響,以及人民對他的評價。六四屠城,他是其中一個主要執行者及負責人,即使國家說明這是為了國家安定才出此策,但無疑是對國家的形象帶來史無前例的負面影響,即使所謂一次傷害換來往後三十數的繁榮作借口及下台階,但仍然不能夠抹去當天的罪行。正因如此,他的離逝,當局便要作一次低調處理,以避免引發不必要的社會漣漪。對於人民來說,即使今天的藍絲如何愛國家,但要說到這一步,也很難找一個借口,最多還是說換來三十年繁榮來做掩飾,但並不能說他的屠城罪行合理化,所以理據和公義就難站得住腳,亦因為這個理由,如何歌頌他便困難,所以不提也罷。
但更重要的是香港人開始對中國的情意結漸漸減退,過去三十年,六四開始不是一件事情或者事件,而慢慢變成歷史,在世的人開始少去理解,因為時間久遠,人們漸忘,更重要是對國家的認同感下降,有種「關我撚事」心態去看待六四,這不只是年輕一輩,甚至連當時目擊事情發生的一代,至少是四十歲以上有記憶的一群,也開始不覺得有關或者想去感受。而年輕一代就更加,對他們眼中這事情是歷史,不會上心,另一方面是對中國的信心日漸下降,其認同心理達到史無前例的低點,特別是近期發生了反送中運動,更會有更大的反差。
在看何家墳被掘卻是非常貼身的議題,而且更是香港人身份認同的心態,當中不論是支持或者反對人士。一方面這新聞是非常之新和貼近民情,你我感覺上是有關連,更甚是何君堯事件,其實也是反送中的一個伸延的一件事情,這事情是香港人近期最關心,所以一定會鋪天蓋地去報導和討論,這種本土化的認同,就由此出現,這種身份認同,不只是所謂的本土派,其實即使是建制,也是對香港有身份認同的感覺才會作出不同程度的反應,只是雙方的走向不同,但是底子中,也有香港人的情意結。
如果能夠理解到這些現象,中央其實是更需要處理這些事情,如何化解中港越來越大的鴻溝,宗主權法理上是完全歸順,但實際上卻是越走越遠,但更可笑是當中的政濟關係又越來越緊密,這種心理和利益的大反差,其實是讓社會造成今天的局面,倘若人民有信心,其實推送中條例沒有問題,但這種信心是要實際建立一些真實的事情上,但是客觀看到中國的體制與今天現行香港的體制是不接軌,與國際普遍的價值觀的距離也是很遠的時候,又怎能夠讓香港市民有信心呢。
國民正常是會相信政府,但是當不相信時,不是要市民去妥協,而是政府要檢討,因為社會是由人民去建立的,不是由一個專制的執政者建成。政府不反省,永遠解決不到問題,即使打壓成功,但只能夠說是口是支持,心卻越來越憤怒,這就更大問題。
2019年7月15日星期一
林鄭「你死好過我死」下的港版六四
昨日血浴沙田,發展至今,可以確認到今天的香港情況,已經是「港版六四」,人民已死,沒有人勝,當權者只需要緊握政權就足夠!!
星期六上水已經出現嚴重的警民衝突,到了沙田一役,情況更為嚴重。雙方明顯超出了大家想像中的情況,警方嚴密的佈防,即使遊行人士在既定的時間進行示威,亦仍然被搜捕,甚至走入商場內搜捕,當中警力是龐大和警方的極嚴重的粗暴行為,除了你在看TVB新聞外,相信你一定會看到真實的境況,整個沙田商場以及附近街道,是血浴與搜捕的痕跡。
這個情境和當年六四,沒有兩樣,大家都在清場。你說這次沒有人死的話,那之前以死明志是什麼呢?這次運動,已經有死人,不是講玩笑,但政府的行徑,沒有停止,甚至是變本加厲,從民陣收到「不反對通知書」寫上612是暴動外,再加上林鄭說「不會出賣警隊」,這些行徑,其實已經向警方endorse左一個訊息,「你做什麼也可以!!」這個情形就像當年李鵬發表講話,稱北京陷入無政府狀態,將學運定性為「動亂」,宣布北京部分地區實施戒嚴及新聞封鎖,那時軍隊開始進城,六四屠城開始。現在基本上沒有兩樣,林鄭就是這個手法,她的說話,其實已經給予了警方最明顯的訊息。
昨晚示威人士逃亡,有如當年學生逃亡一樣,這種情境,試問你認為九七前會想像得到發生在香港嗎? 昔日警隊被受人尊敬,今天居然連一個路過的女市民因為受傷而強調不敢向警方報案,這種警民不信任,達到歷史新低。市民對警方的不信任,只會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貪污盛行時才會有,但今天再次呈現於香港市民眼前。
英國金融時報說林鄭說辭職但中央政府不准,這個訊息有其可信性,但是卻沒有後面一句話,就是中央要林鄭搞到爛攤子時,搞不好會人頭落地。當一個已經被奴化的典型政務官,這種奴性再加上技術官僚心態,站在這個位置上,如何自處,其實很簡單。
就是「你死好過我死」的心態。奴化已有,即是只會向最高權力低頭,其他旁邊的事,也不會理會,因為只會聽命於主子,亦深知主子是她唯一的權力支柱,沒有主子的支持,她什麼也不是。再加上她是技術官僚體系出身,卸責是其中一個要學習的主要生存方式時,那麼將所有問題推給其他人便可以脫身。這樣為求自保,利用高壓手段對付市民,是讓自己保得住位置甚至其性命,而如何高壓,在香港當然是需要靠警隊來作為重要工具。警隊在香港是等於軍力,即利用軍力來鎮壓市民,達到清算的作用,企圖讓所有市民完全地噤聲。昔日嚴鎖資訊,今天則反其道而行,用fake news和輿論製造社會對立面,使反對派塑造成恐佈社會份子的一群,這些情景和影像,就如當年六四逃亡的民運人士一樣,被指為反革命份子,危害社會安寧。
但是社會並不是一面倒,社會還是會有良知的一群。從昨日所見,即使沒有遊行的市民,在居於室內屋村的市民,都有提供協助予遊行人士,這種守望鄰舍的情感,這就是香港的人情味與良知的表現。昨日在沙田文化博物館對出,有「香港媽媽」的街站,她們放了一批香港媽媽自製的涼茶,沿途旁邊有回收站,也有加水站,也有人派退熱貼,見到有老中青,也有修女。昨晚商場警方搜捕示威人士,情況混亂,如果在其他地方,商場可能早已被毀和破壞,但看到的情境,示威人士完全沒有作出何破壞,這是「正常暴徒」嗎?會這麼斯文有品?
今天林鄭利用警隊的軍力對付市民,這種無恥行為,她自稱作為有宗教信仰的人,理應會內心悔疚,但是從她所有的行徑,她一點都沒有,還要繼續和更加強硬時,請她不要再說自己的信仰,因為是極度侮辱了宗教和人的基本信念與良知。
星期六上水已經出現嚴重的警民衝突,到了沙田一役,情況更為嚴重。雙方明顯超出了大家想像中的情況,警方嚴密的佈防,即使遊行人士在既定的時間進行示威,亦仍然被搜捕,甚至走入商場內搜捕,當中警力是龐大和警方的極嚴重的粗暴行為,除了你在看TVB新聞外,相信你一定會看到真實的境況,整個沙田商場以及附近街道,是血浴與搜捕的痕跡。
這個情境和當年六四,沒有兩樣,大家都在清場。你說這次沒有人死的話,那之前以死明志是什麼呢?這次運動,已經有死人,不是講玩笑,但政府的行徑,沒有停止,甚至是變本加厲,從民陣收到「不反對通知書」寫上612是暴動外,再加上林鄭說「不會出賣警隊」,這些行徑,其實已經向警方endorse左一個訊息,「你做什麼也可以!!」這個情形就像當年李鵬發表講話,稱北京陷入無政府狀態,將學運定性為「動亂」,宣布北京部分地區實施戒嚴及新聞封鎖,那時軍隊開始進城,六四屠城開始。現在基本上沒有兩樣,林鄭就是這個手法,她的說話,其實已經給予了警方最明顯的訊息。
昨晚示威人士逃亡,有如當年學生逃亡一樣,這種情境,試問你認為九七前會想像得到發生在香港嗎? 昔日警隊被受人尊敬,今天居然連一個路過的女市民因為受傷而強調不敢向警方報案,這種警民不信任,達到歷史新低。市民對警方的不信任,只會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貪污盛行時才會有,但今天再次呈現於香港市民眼前。
英國金融時報說林鄭說辭職但中央政府不准,這個訊息有其可信性,但是卻沒有後面一句話,就是中央要林鄭搞到爛攤子時,搞不好會人頭落地。當一個已經被奴化的典型政務官,這種奴性再加上技術官僚心態,站在這個位置上,如何自處,其實很簡單。
就是「你死好過我死」的心態。奴化已有,即是只會向最高權力低頭,其他旁邊的事,也不會理會,因為只會聽命於主子,亦深知主子是她唯一的權力支柱,沒有主子的支持,她什麼也不是。再加上她是技術官僚體系出身,卸責是其中一個要學習的主要生存方式時,那麼將所有問題推給其他人便可以脫身。這樣為求自保,利用高壓手段對付市民,是讓自己保得住位置甚至其性命,而如何高壓,在香港當然是需要靠警隊來作為重要工具。警隊在香港是等於軍力,即利用軍力來鎮壓市民,達到清算的作用,企圖讓所有市民完全地噤聲。昔日嚴鎖資訊,今天則反其道而行,用fake news和輿論製造社會對立面,使反對派塑造成恐佈社會份子的一群,這些情景和影像,就如當年六四逃亡的民運人士一樣,被指為反革命份子,危害社會安寧。
但是社會並不是一面倒,社會還是會有良知的一群。從昨日所見,即使沒有遊行的市民,在居於室內屋村的市民,都有提供協助予遊行人士,這種守望鄰舍的情感,這就是香港的人情味與良知的表現。昨日在沙田文化博物館對出,有「香港媽媽」的街站,她們放了一批香港媽媽自製的涼茶,沿途旁邊有回收站,也有加水站,也有人派退熱貼,見到有老中青,也有修女。昨晚商場警方搜捕示威人士,情況混亂,如果在其他地方,商場可能早已被毀和破壞,但看到的情境,示威人士完全沒有作出何破壞,這是「正常暴徒」嗎?會這麼斯文有品?
今天林鄭利用警隊的軍力對付市民,這種無恥行為,她自稱作為有宗教信仰的人,理應會內心悔疚,但是從她所有的行徑,她一點都沒有,還要繼續和更加強硬時,請她不要再說自己的信仰,因為是極度侮辱了宗教和人的基本信念與良知。
2019年6月4日星期二
2018年7月6日星期五
奶共也要有點技巧,看《共同家園》MV
人各有志,你有你奶共,佢有佢反共,人有好多種,不一定能夠共融,頂多好勉強和而不同。
即刻MC JIN上身咁款。近日有一首是歌頌大灣區的一首流行曲,叫做《共同家園》,作曲是鄧智偉,作詞是向雪懷。如果純粹以音樂創作上看,這首歌比起上年首特區成立二十周年主題曲《香港.我家》其實係好好多。無咁老土、有點節奏感,時代感多了一些,這是對這首歌以音樂角度上的評價。
至於很多人話這班人奶共,走去唱什麼歌頌大灣區,是很Cheap,很無立場。老實講,作為藝人,你想他們有多高尚呢?唔通個個都係何韻詩、黃耀明、阿澤咩。可能佢地依家回想,都未必再次會肯咁做,因為真係無左個飯碗。係香港地的社會,一直以來搵食大過天從無改變過,你仲想有咩人會真係行出來呀?有的都已經坐緊牢了。
以MC JIN為例,說實話,他只是一名美國人,他來香港或者華人社會,都只是希望有生計,他亦很知道自己定位,還記得當年他為曾蔭權唱歌一樣,你要一個美國人為香港或者中國人爭取一些自由意志,係咪有點強人所難。他寧願寫首歌講美國社會或者可能更加適合。至於盧冠廷,當年民主歌聲獻中華作的《為自由》,到今天唱這首大灣區歌,其實你當佢係一名大中華膠也不出奇,正如鄺美雲做左政協,都即時係訪問話唔好再講以前六四,作為政治人唔講政治,唔係好搞笑咩,咁盧冠廷唱首大灣區歌,有幾咁出奇。
反而如果大家真心有睇個MV,真真正正的問題是出現了兩位人,才是使整個MV以及這個所謂歌頌大灣區的Project一大敗筆。就是無厘頭有樂易玲的出現,個畫面係同MC JIN一齊,以及曾志偉的出現,再到後尾字幕出了感謝樂易玲同曾志偉。
樂易玲是一個幕後人,她的功能就是為這個項目一些管理執行工作,而並不是出鏡。如果要多謝,字幕都已經出左,為何硬要她入鏡呢?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並非挑骨頭。而是這種是反映出這個香港的娛樂產業係人治而非能力才勝任。每人各有自己的崗位,幕後歸幕後,幕前的就盡力演出和演唱,樂易玲的出現,是一種奉承老闆、高層的表現。同樣地曾志偉的出現,也實屬不必要。
如果想一些年輕人走進大灣區發展,我們是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環境,要有一種吸引力才能夠成功,才能夠「打造(要學呢種Tone)」大灣區未來發展之勢。當中唯才是用是一個最緊要的基礎,而不是圍威喂,「你識李總呀?得,比個位你」「我是王幹部個仔就有著數」「你是高官個仔當然有位比你啦!!」這是今天香港年輕一輩最討厭,最憎今天中國環境的裙帶文化,但係偏偏呢個MV真係非常極之突顯左呢個問題所在,樂易玲同曾志偉的出現,心諗係「你係度做乜鳩呀?」
推行一個項目,軟性宣傳,並不是唱首歌就可以成功,當中如何有效地傳送到一個訊息予年輕人是異常重要,你想統戰,也需要有高明的人去做,否則是有反效果。你要奶共都要奶得高明,要有技巧。這次分明是一批與時代脫節,還仍然吃著所謂「自己人」文化做宣傳推廣,到頭來是一個敗筆。又咁講,可能這班人心諗都唔介意有無宣傳之效,係咪成功入屋,只求搵到食,圍威喂一下,理得你國家什麼大發展大機遇,自己有錢就係機遇。歌詞入面有句什麼「推開心窗的世界更大」,他們想法也不會這麼偉大囉,仍然黃子華金句「搵食姐,犯法呀?」呢種層次。
即刻MC JIN上身咁款。近日有一首是歌頌大灣區的一首流行曲,叫做《共同家園》,作曲是鄧智偉,作詞是向雪懷。如果純粹以音樂創作上看,這首歌比起上年首特區成立二十周年主題曲《香港.我家》其實係好好多。無咁老土、有點節奏感,時代感多了一些,這是對這首歌以音樂角度上的評價。
至於很多人話這班人奶共,走去唱什麼歌頌大灣區,是很Cheap,很無立場。老實講,作為藝人,你想他們有多高尚呢?唔通個個都係何韻詩、黃耀明、阿澤咩。可能佢地依家回想,都未必再次會肯咁做,因為真係無左個飯碗。係香港地的社會,一直以來搵食大過天從無改變過,你仲想有咩人會真係行出來呀?有的都已經坐緊牢了。
以MC JIN為例,說實話,他只是一名美國人,他來香港或者華人社會,都只是希望有生計,他亦很知道自己定位,還記得當年他為曾蔭權唱歌一樣,你要一個美國人為香港或者中國人爭取一些自由意志,係咪有點強人所難。他寧願寫首歌講美國社會或者可能更加適合。至於盧冠廷,當年民主歌聲獻中華作的《為自由》,到今天唱這首大灣區歌,其實你當佢係一名大中華膠也不出奇,正如鄺美雲做左政協,都即時係訪問話唔好再講以前六四,作為政治人唔講政治,唔係好搞笑咩,咁盧冠廷唱首大灣區歌,有幾咁出奇。
反而如果大家真心有睇個MV,真真正正的問題是出現了兩位人,才是使整個MV以及這個所謂歌頌大灣區的Project一大敗筆。就是無厘頭有樂易玲的出現,個畫面係同MC JIN一齊,以及曾志偉的出現,再到後尾字幕出了感謝樂易玲同曾志偉。
樂易玲是一個幕後人,她的功能就是為這個項目一些管理執行工作,而並不是出鏡。如果要多謝,字幕都已經出左,為何硬要她入鏡呢?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並非挑骨頭。而是這種是反映出這個香港的娛樂產業係人治而非能力才勝任。每人各有自己的崗位,幕後歸幕後,幕前的就盡力演出和演唱,樂易玲的出現,是一種奉承老闆、高層的表現。同樣地曾志偉的出現,也實屬不必要。
如果想一些年輕人走進大灣區發展,我們是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環境,要有一種吸引力才能夠成功,才能夠「打造(要學呢種Tone)」大灣區未來發展之勢。當中唯才是用是一個最緊要的基礎,而不是圍威喂,「你識李總呀?得,比個位你」「我是王幹部個仔就有著數」「你是高官個仔當然有位比你啦!!」這是今天香港年輕一輩最討厭,最憎今天中國環境的裙帶文化,但係偏偏呢個MV真係非常極之突顯左呢個問題所在,樂易玲同曾志偉的出現,心諗係「你係度做乜鳩呀?」
推行一個項目,軟性宣傳,並不是唱首歌就可以成功,當中如何有效地傳送到一個訊息予年輕人是異常重要,你想統戰,也需要有高明的人去做,否則是有反效果。你要奶共都要奶得高明,要有技巧。這次分明是一批與時代脫節,還仍然吃著所謂「自己人」文化做宣傳推廣,到頭來是一個敗筆。又咁講,可能這班人心諗都唔介意有無宣傳之效,係咪成功入屋,只求搵到食,圍威喂一下,理得你國家什麼大發展大機遇,自己有錢就係機遇。歌詞入面有句什麼「推開心窗的世界更大」,他們想法也不會這麼偉大囉,仍然黃子華金句「搵食姐,犯法呀?」呢種層次。
2018年6月4日星期一
2017年9月9日星期六
2017年7月13日星期四
2017年6月30日星期五
中國越快樂香港人越大鑊
中國收回香港二十年,這個過程大家有眼見,不論從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都係此消彼長,原有大家認為有商有量,到今天有人同你講「你有幾多權是我給你」的,昔日話只係國防外交關中央管,今天就連政府起樓都會見到中聯辦身影。這種變化,你心中如何?
但事實係中國國力無疑是仍然向上,這是不爭事實,如果當年大家還相信什麼支爆、走資所以大陸國庫虛空等的話,你在投資上相信是輸多贏少,錯過了不少機會。國際政治上,從來都沒有真正的公義,只有相對的公義,而且今天西方國家自從08年金融海嘯後,其經濟是是所未有的低谷,翻身更是有點力不從心,一方面是經濟體系上出現銀根短缺外,還有是勞動力下降,投資上便難再向上,只能是存在高原橫行,而另一方面中國卻因為俱有極龐大的人口,其人口成了一種「資源」,便可以在此資源上進行了行三十年來的經濟爆發期,四人幫下台,鄧小平到今天的習近平,在經濟體制營運上,是人類歷史少有的急速向上,而且中共學懂了何謂跳躍式或者所謂的遲來先上岸的經濟發展,特別是技術上的門檻,如互聯網經濟、科技發展,不用走人前的路,直接跳進先進之列,這樣是加快中國經濟發展的步伐。
而今年六月中國PMI升至51.7,顯示中國經濟並非一些望支爆的人期望中爆,反而是穩定軟著陸,這更明確中國經濟在中期而言不會面臨急速下滑而影響社會發展。
這的確是事實,怎樣看不起別國這只能面對事實。
正正因為這個事實,中國政權便擁有今天的實力,在外交上的話語權便可以擴大,從前悶聲發大財,到今天美國也開始願意跟一帶一路這條財路行時,那麼中國在自身的政治管治,便可以來得更大的話語權,不會看任何人面色。特別是國民面色。
而國民亦同樣明白這個道理,跟政權才有運行時,當政權要怎樣,國民便不會say no,這是專制政權下所發生,是政權領導國民,而不是西方社會國民決定政權命運。當國民和政權在目標一致,就是要搵錢,其他任何人性基礎都可以放下時,你認為還有什麼可以有融合或者討論的餘地?
中國大陸國民完全知道64,但是仍然是站在今天政權上,你問劉曉波事,他會說搵錢至上,國民不會介意有什麼人身自由,經濟自由便可。郭文貴即使大爆料對國家發展其實不會有改變,因為只是權力關係上的鬥爭,誰鬥贏都仍然是共產黨主理。
但是政權卻不會對香港人有任何關心,只會關心香港,在中共政權眼中,香港和香港人其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地理和經濟資產,後者是可以不用理會甚至可以換掉。
香港人眼中的香港和中共眼中香港明顯是兩個平行時空,後者只要香港的硬件,放在這兒,對他們經濟發展有利便成,香港人內裡的「含港量」可以直線下降也沒有所謂。總之資金的轉口港一天可以繼續,就以所謂的港式外觀環境繼續經營下去,其他就轉換到中國mode。
所以當越發中國勢頭好,港人的地位便越下賤。許冠傑說不要做外國二等公民,但香港淪為另一個西藏與新疆當地的人民。
不想這樣,年輕的香港人唯有是移民,年長的或者沒有能力的,只可以無聲抗議,或者學一些人變面,但首要你要放下的的尊嚴。
悲
伸延閱讀
中國6月官方製造業PMI升至51.7,為年內次高
但事實係中國國力無疑是仍然向上,這是不爭事實,如果當年大家還相信什麼支爆、走資所以大陸國庫虛空等的話,你在投資上相信是輸多贏少,錯過了不少機會。國際政治上,從來都沒有真正的公義,只有相對的公義,而且今天西方國家自從08年金融海嘯後,其經濟是是所未有的低谷,翻身更是有點力不從心,一方面是經濟體系上出現銀根短缺外,還有是勞動力下降,投資上便難再向上,只能是存在高原橫行,而另一方面中國卻因為俱有極龐大的人口,其人口成了一種「資源」,便可以在此資源上進行了行三十年來的經濟爆發期,四人幫下台,鄧小平到今天的習近平,在經濟體制營運上,是人類歷史少有的急速向上,而且中共學懂了何謂跳躍式或者所謂的遲來先上岸的經濟發展,特別是技術上的門檻,如互聯網經濟、科技發展,不用走人前的路,直接跳進先進之列,這樣是加快中國經濟發展的步伐。
而今年六月中國PMI升至51.7,顯示中國經濟並非一些望支爆的人期望中爆,反而是穩定軟著陸,這更明確中國經濟在中期而言不會面臨急速下滑而影響社會發展。
這的確是事實,怎樣看不起別國這只能面對事實。
正正因為這個事實,中國政權便擁有今天的實力,在外交上的話語權便可以擴大,從前悶聲發大財,到今天美國也開始願意跟一帶一路這條財路行時,那麼中國在自身的政治管治,便可以來得更大的話語權,不會看任何人面色。特別是國民面色。
而國民亦同樣明白這個道理,跟政權才有運行時,當政權要怎樣,國民便不會say no,這是專制政權下所發生,是政權領導國民,而不是西方社會國民決定政權命運。當國民和政權在目標一致,就是要搵錢,其他任何人性基礎都可以放下時,你認為還有什麼可以有融合或者討論的餘地?
中國大陸國民完全知道64,但是仍然是站在今天政權上,你問劉曉波事,他會說搵錢至上,國民不會介意有什麼人身自由,經濟自由便可。郭文貴即使大爆料對國家發展其實不會有改變,因為只是權力關係上的鬥爭,誰鬥贏都仍然是共產黨主理。
但是政權卻不會對香港人有任何關心,只會關心香港,在中共政權眼中,香港和香港人其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地理和經濟資產,後者是可以不用理會甚至可以換掉。
香港人眼中的香港和中共眼中香港明顯是兩個平行時空,後者只要香港的硬件,放在這兒,對他們經濟發展有利便成,香港人內裡的「含港量」可以直線下降也沒有所謂。總之資金的轉口港一天可以繼續,就以所謂的港式外觀環境繼續經營下去,其他就轉換到中國mode。
所以當越發中國勢頭好,港人的地位便越下賤。許冠傑說不要做外國二等公民,但香港淪為另一個西藏與新疆當地的人民。
不想這樣,年輕的香港人唯有是移民,年長的或者沒有能力的,只可以無聲抗議,或者學一些人變面,但首要你要放下的的尊嚴。
悲
伸延閱讀
中國6月官方製造業PMI升至51.7,為年內次高
2017年6月4日星期日
2016年10月26日星期三
黃碧雲下的民主黨
今日立會繼續休會,這是預計之中,但是當中的預計,亦再次顯示出所謂號稱民主最大黨的民主黨的龜縮與縮骨,他們這種行為其實和建制無異,如此不濟但都仍然有大量大愛選票到其中,這是香港人還未醒覺,仍然是唔好上身的心態,作為一個執政者,樂見其成。
在今屆民主黨入面,除了阿涂之外,老資格是黃碧雲,自從鉛水事件,她就水漲船高,劉慧卿亦退下來時,她便是議會大姐,流會後開記招時,她明顯是以割蓆式態度說明自己沒有護送青政二人,但卻又走來開會?這種口裡說不但身體卻很誠實泛民議員,其實和建制派沒有分別,是偽君子行為,或者建制派都可能好一點,因為擺明不妥青政的真小人,但是民主黨卻偽善,這種吃兩頭草的黨派,無疑是難看之極。
但更加荒誕是有人認同以及支持。平日大愛上身的網上媒體,君不見有人鬧下民主黨的行為,不是要說團結嗎?現在民主黨是叫做團結嗎?這次青政一事是開立會以來首場非建制與建制的硬仗,居然有所謂要團結的人沒有團結,還要劃清界線,往後要繼續打根本成問題。平日民主黨開口埋口包容大愛,現在有沒有做到?
當然有說是民主黨要為選票負責,因為不少支持者都是大中華膠,那些人如果還覺得今天有大中華,是真正你能夠擁護的大中華嗎?六四以後,這個大中華早就沒有,想要的心中理想國度一早給中共滅了十世。還有期望可達到?這種快樂不可能達得到。口口聲聲說聲討中共但又有密室會議時,這又代表著什麼?超區議席就是換來的條件,成為民主黨最保本的議席,這種與魔鬼交換就是今天的民主黨。
如果是大愛,制度人權的重要性真的是凌駕於所謂的民族大義?況且同現今政府談民族和制度?不是感到可笑嗎?
黃碧雲並不是第一次對青政下手,在立會選舉論壇上,當時游正在追擊梁美芬和蔣麗雲時,黃碧雲可以插口回馬槍追擊游,如果你不知背景,你以為黃碧雲是建制第二隊出手幫忙。這種抽後腿手法,是泛民的手段嗎?泛民不是要包容大愛嗎?對對,是包容了建制但排除了本土,這是民主黨的親疏有別的政治取態。
鄭松泰話同青政不妥以及不一定會團結但都有幫手,但民主黨?
民主黨的招牌對於香港人來說是很金漆的,不能倒下的,要擁護的,即使裡面是爛透,是口和行都不一,還要繼續支持,其實香港口那句話是要民主,其實心裡面是另一回事,大家都是表裡不一,所以才會有民主第一大黨。
民主黨賣香港,其實並不是,因為香港人自己都在賣,做咩要話人喎。
在今屆民主黨入面,除了阿涂之外,老資格是黃碧雲,自從鉛水事件,她就水漲船高,劉慧卿亦退下來時,她便是議會大姐,流會後開記招時,她明顯是以割蓆式態度說明自己沒有護送青政二人,但卻又走來開會?這種口裡說不但身體卻很誠實泛民議員,其實和建制派沒有分別,是偽君子行為,或者建制派都可能好一點,因為擺明不妥青政的真小人,但是民主黨卻偽善,這種吃兩頭草的黨派,無疑是難看之極。
但更加荒誕是有人認同以及支持。平日大愛上身的網上媒體,君不見有人鬧下民主黨的行為,不是要說團結嗎?現在民主黨是叫做團結嗎?這次青政一事是開立會以來首場非建制與建制的硬仗,居然有所謂要團結的人沒有團結,還要劃清界線,往後要繼續打根本成問題。平日民主黨開口埋口包容大愛,現在有沒有做到?
當然有說是民主黨要為選票負責,因為不少支持者都是大中華膠,那些人如果還覺得今天有大中華,是真正你能夠擁護的大中華嗎?六四以後,這個大中華早就沒有,想要的心中理想國度一早給中共滅了十世。還有期望可達到?這種快樂不可能達得到。口口聲聲說聲討中共但又有密室會議時,這又代表著什麼?超區議席就是換來的條件,成為民主黨最保本的議席,這種與魔鬼交換就是今天的民主黨。
如果是大愛,制度人權的重要性真的是凌駕於所謂的民族大義?況且同現今政府談民族和制度?不是感到可笑嗎?
黃碧雲並不是第一次對青政下手,在立會選舉論壇上,當時游正在追擊梁美芬和蔣麗雲時,黃碧雲可以插口回馬槍追擊游,如果你不知背景,你以為黃碧雲是建制第二隊出手幫忙。這種抽後腿手法,是泛民的手段嗎?泛民不是要包容大愛嗎?對對,是包容了建制但排除了本土,這是民主黨的親疏有別的政治取態。
鄭松泰話同青政不妥以及不一定會團結但都有幫手,但民主黨?
民主黨的招牌對於香港人來說是很金漆的,不能倒下的,要擁護的,即使裡面是爛透,是口和行都不一,還要繼續支持,其實香港口那句話是要民主,其實心裡面是另一回事,大家都是表裡不一,所以才會有民主第一大黨。
民主黨賣香港,其實並不是,因為香港人自己都在賣,做咩要話人喎。
2016年6月29日星期三
許家屯離世與平反六四的意義還在?
香港前新華社社長許家屯於美國洛杉磯離逝,終年一百歲。他因為六四而出走,中共視他為叛徒,他則仍然心繫國家,可見上一輩的老左人是怎樣對自己的黨,而黨又怎樣對他呢?
對香港人來說許家屯和六四是同樣不可分割和忘記的名字,一樣影響著香港人,不只是一代,而是跨代。倘若沒有六四,不會有大規模的移民潮,連許家屯都出走,更讓港人的離心增加,更擔心中共管治下對香港的影響。
回望今天,六四依然沒有平反,許家屯即使寫信給胡錦濤說想回國終老,仍然未能如願以償,客死異鄉。平反六四年年說,年年在維園說,但半步都沒有進展過,甚至是倒退。
電視劇《瑯琊榜》主體的故事是想平反一宗被老屈的叛逆舊案,以圖男主角他們的一幫人清白,當中男主角梅長蘇說明要當今在世的皇上仍在生時翻案,否則日後太子登基才翻案也沒有用,因為這並不能確實讓當年的主事人願意面對錯過,面對事實,使世人真正意識到事實的重要性和真確性,因為讓後世人或者繼任人翻案只能有更多不明朗的因素,以為這只是政治的把戲。
同樣地,平反六四,過了二十六年,很多人認為平反的日子要等到當年的主事人個個走晒,才會真正翻案,概念如同文革翻案一樣(要到毛澤東走了,才有人能力翻案及推翻政敵)。但現在來看,到時六四所謂的平反,其實只是一種政治上的手腕交際,而不是真正為去者和在廣場上的犧牲者真正去討回公道。
所以這樣的翻案是不會對整個中國政治體制有所改善。
要做的,就如劇集《瑯琊榜》一樣,要有人在生時做,但這只能是電視劇的情節,現實是不會有這樣的一天出現。
一如許鬱鬱而終地在他鄉離去,當年的冤情仍然不會替其申冤,因為今天你找不到一個現實中的梅長蘇與靖王,但譽王、蕭景宣、梁帝蕭選就充斥著今天的朝局當中。
對香港人來說許家屯和六四是同樣不可分割和忘記的名字,一樣影響著香港人,不只是一代,而是跨代。倘若沒有六四,不會有大規模的移民潮,連許家屯都出走,更讓港人的離心增加,更擔心中共管治下對香港的影響。
回望今天,六四依然沒有平反,許家屯即使寫信給胡錦濤說想回國終老,仍然未能如願以償,客死異鄉。平反六四年年說,年年在維園說,但半步都沒有進展過,甚至是倒退。
電視劇《瑯琊榜》主體的故事是想平反一宗被老屈的叛逆舊案,以圖男主角他們的一幫人清白,當中男主角梅長蘇說明要當今在世的皇上仍在生時翻案,否則日後太子登基才翻案也沒有用,因為這並不能確實讓當年的主事人願意面對錯過,面對事實,使世人真正意識到事實的重要性和真確性,因為讓後世人或者繼任人翻案只能有更多不明朗的因素,以為這只是政治的把戲。
同樣地,平反六四,過了二十六年,很多人認為平反的日子要等到當年的主事人個個走晒,才會真正翻案,概念如同文革翻案一樣(要到毛澤東走了,才有人能力翻案及推翻政敵)。但現在來看,到時六四所謂的平反,其實只是一種政治上的手腕交際,而不是真正為去者和在廣場上的犧牲者真正去討回公道。
所以這樣的翻案是不會對整個中國政治體制有所改善。
要做的,就如劇集《瑯琊榜》一樣,要有人在生時做,但這只能是電視劇的情節,現實是不會有這樣的一天出現。
一如許鬱鬱而終地在他鄉離去,當年的冤情仍然不會替其申冤,因為今天你找不到一個現實中的梅長蘇與靖王,但譽王、蕭景宣、梁帝蕭選就充斥著今天的朝局當中。
2016年6月4日星期六
2015年6月4日星期四
2014年9月22日星期一
論罷課
以下只是個人經歷
25年前六四當時自己就讀的學校其實都有罷課的情形,六四後回到學校,當日全體學生沒有上課,師生都很嚴肅,在禮堂討論這件事情,有位高中生很激動說要找李鵬算賬,老師則教導他要以法治「李」,高中同學今天成為急症室醫生。
一批中五同學則到各班級的班房,跟同學為犧牲的同胞默哀,數學老師在堂上則給予同學空間在做璧報板標語。
當時音樂課老師要同學做有關六四的project,有同學更創作了一首歌以自由為主題的歌,曲詞包辦,這個過程基本上是整個學年都是討論此事。歷史老師解釋當時中國歷史問題,亦有老師講解中共體制及架構。
這一代的人,或者或多或少都有相類似的經歷。這些經歷不會抹去,回想當年,當日要做的事情並不是什麼讓人感到負面、驚怕甚至有違校規或者什麼政治中立,反之是保持開放而尊重,而不會被扣上帽子的學生生活。
25年前六四當時自己就讀的學校其實都有罷課的情形,六四後回到學校,當日全體學生沒有上課,師生都很嚴肅,在禮堂討論這件事情,有位高中生很激動說要找李鵬算賬,老師則教導他要以法治「李」,高中同學今天成為急症室醫生。
一批中五同學則到各班級的班房,跟同學為犧牲的同胞默哀,數學老師在堂上則給予同學空間在做璧報板標語。
當時音樂課老師要同學做有關六四的project,有同學更創作了一首歌以自由為主題的歌,曲詞包辦,這個過程基本上是整個學年都是討論此事。歷史老師解釋當時中國歷史問題,亦有老師講解中共體制及架構。
這一代的人,或者或多或少都有相類似的經歷。這些經歷不會抹去,回想當年,當日要做的事情並不是什麼讓人感到負面、驚怕甚至有違校規或者什麼政治中立,反之是保持開放而尊重,而不會被扣上帽子的學生生活。
2014年7月2日星期三
要向對被捕人士說句對不起
孫中山起義,把滿清政府拉下馬,是非法取得政權,滿清政府視他們為革命黨,是不能寬恕的壞人。因為他們非法地想獲得執政能力,是暴徒行為。
中共取得政權,是透過打仗得回來,如果套用當時的情形,他們是非法的。取得政權後,就當然嚴禁非別人搶得自己的政權,你懂的。
非法是什麼意思?
昨晚遊行完,拍完遊行照,我拍拍屁股便回家。
實在對不起在中環被捕的人。他們準備會被檢控,因為政府會視他們為擾亂社會秩序。今天因為交通問題,有不少人未能準時上班,如果因為這樣而認為責罵他們,那我們同時間也應該責罵當年的孫中山、毛澤東,因為他們一樣是不安份守己,不識時務,不知時世,還要拿著槍桿子。被捕人士就有點虛了,因為他們手無的鐵,還有個年齡八十的伯伯,還有學生。兩代人,一老一幼,我有愧於他們。
二十五年前,同樣是一班學生,一樣是手無寸鐵,同樣是要求有民主自由的訴求。最後慘被成為坦克車下的亡魂。今天在中環的人士,有學生的、有老伯伯的也有其他市民,一樣被捕,我們想深一層有沒有置身處地為何他們甘願被拘捕,日後被檢控,正如教育局局長所講日後工作和仕途都有影響時,我們身處這個大時代之中,所話中央對香港好,政府對人民好,但何解還會有人走出來不認同呢?難道幾萬人都是同時智障?那被捕人士都很喜歡監倉的體驗,要試試「走過浮華大地」的監倉版的「走過煉獄之地」?
每人都的確想香港好,因為大家都是香港人,但到頭來府首稱臣就是代表好?德國納粹當年就是透過無聲的沈默造成二次大戰,幸好今天的德國人醒過來,沒有變為一個裝睡的人。
但我們香港人還是在裝睡著。
香港還未去到當年德國呢!!
難道要去到當時的境況才要醒嗎 ?那就只有等到當年的境況,到時也不用 後悔話太遲。
中共取得政權,是透過打仗得回來,如果套用當時的情形,他們是非法的。取得政權後,就當然嚴禁非別人搶得自己的政權,你懂的。
非法是什麼意思?
昨晚遊行完,拍完遊行照,我拍拍屁股便回家。
實在對不起在中環被捕的人。他們準備會被檢控,因為政府會視他們為擾亂社會秩序。今天因為交通問題,有不少人未能準時上班,如果因為這樣而認為責罵他們,那我們同時間也應該責罵當年的孫中山、毛澤東,因為他們一樣是不安份守己,不識時務,不知時世,還要拿著槍桿子。被捕人士就有點虛了,因為他們手無的鐵,還有個年齡八十的伯伯,還有學生。兩代人,一老一幼,我有愧於他們。
二十五年前,同樣是一班學生,一樣是手無寸鐵,同樣是要求有民主自由的訴求。最後慘被成為坦克車下的亡魂。今天在中環的人士,有學生的、有老伯伯的也有其他市民,一樣被捕,我們想深一層有沒有置身處地為何他們甘願被拘捕,日後被檢控,正如教育局局長所講日後工作和仕途都有影響時,我們身處這個大時代之中,所話中央對香港好,政府對人民好,但何解還會有人走出來不認同呢?難道幾萬人都是同時智障?那被捕人士都很喜歡監倉的體驗,要試試「走過浮華大地」的監倉版的「走過煉獄之地」?
每人都的確想香港好,因為大家都是香港人,但到頭來府首稱臣就是代表好?德國納粹當年就是透過無聲的沈默造成二次大戰,幸好今天的德國人醒過來,沒有變為一個裝睡的人。
但我們香港人還是在裝睡著。
香港還未去到當年德國呢!!
難道要去到當時的境況才要醒嗎 ?那就只有等到當年的境況,到時也不用 後悔話太遲。
2014年6月5日星期四
2014年6月3日星期二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