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5日星期三
2023年5月21日星期日
2021年12月14日星期二
2021年12月1日星期三
2021年7月25日星期日
穆家駿教你如何演譯「忠誠的廢物」
奧運在即,不少港人都為香港隊打氣,當中也有為國家隊打氣,這是正常不過。早前歐洲議會建議歐洲國家不要參加2022年北京冬奧,隨即中方表示抗議,認為體育運動不應政治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及法學院副教授田飛龍在今年初時在明報發表一篇文章指出香港一些建制能力不足,是「忠誠的廢物」,引起不少本港建制人士反對及異議,認為有欠公道。田認為香港今天不只是需要政治人有忠誠,還要有能力,可見中共對香港有強烈的看法。
以上兩點相信不少建制人士都會非常認同其觀點,並且支持,因為國家好就是香港好,香港好,國家更好。可是香港一些建制人士並沒有聽從中央的指示或者建議,自以為是,自行判斷,引來公關災難。
近日教聯會副主席穆家駿指出香港羽毛球運動員伍家朗在比賽時沒有穿上印有中國香港區旗的球衣,又說穿上黑衣似有所指云云,並表示強烈不滿。但事實上伍所穿的球衣背面已印有中國香港的英文字,而且伍在其IG表示因為他沒有贊助,所以只能自行購買衣服但因為法規所限而不能自行印上香港區旗。
以上此事引申了兩件事,一是穆家駿的魯莽行為並不可取,作為一名中學通識科老師,又是教聯會副主席,更是民建聯成員,理應是香港精英份子,可是從他的舉動並沒有正常的批判能力,從常識能力也沒有,甚至也沒有政治觸角。我國早已強調不要把政治拉入運動之中,但他偏偏要做這樣的行為,是否與國家的政策背馳?是否對國家的意旨不敬,這是值得商確。
第二樣是看出港府和香港奧委會是講一套做一套,他們時常強調支持香港運動員,但現在連一件贊助的衣服也沒有,即使沒有贊助,當局也應該自行及有能力為香港運動員作出支援,而不是被人欺負。
這次穆家駿和霍啟剛應該為這事負上責任,前者要向伍作出道歉,後者也應該作出支援。穆是教聯副主席更是教師,理應以身作則,其行為絕對影響教聯聲譽及形象,會被感覺到「原來教聯既人咁流架」。霍是這次香港奧運團團長,應該要全力支持運動員而不被人打壓。
事實上這兩位理應是國家值得裁培的本地精英,可是從這事看一如田飛龍所說中了,本港建制人士在政治立場是忠誠但明顯缺乏能力,在政治觸角、行事執行力以及獨立判斷都表現不足。要知道他們都是年輕一輩,理應該香港未來的棟樑,隨時是二三十年後香港特區的管理層,可是這樣的表現,實感到失望,原來多年來本地建制在培訓人才是如此薄弱,沒有進步,這是對香港社會發展的危機警號。
當港府時常強調完善選舉制度以及國安法實行下的社會安定時,但這些小事情建制人士以及政府當局都做得不足,又怎樣國家放心呢?
要知道忠言逆耳,香港倘若敗在這些人手上,是國家的悲啊。
伸延閱讀
2021年7月22日星期四
Ben Sir是否語言上性騷擾
Ben Sir 歐陽偉豪是近年一個非常貼地及大眾受歡迎的大學講師(據聞他說近年無做講師),其Facebook追蹤他的粉絲達到十四萬人,而且他常有電視廣告,一些大型品牌都搵佢就知佢咩料啦,所以他絕對係一位公眾人士。
那公眾人士在公眾場合是否做一些適合公眾既行為呢? 近日見到他在自己的Facebook登了兩則內容,其內容是值得商確,當中是否含有一些性騷擾字句,值得討論。
2021年3月25日星期四
從《鏗鏘說》換人看香港玩完
小學時唔識野,會覺得港台的《鏗鏘集》好悶,成日講社會議題,有咩好講,仲要一個小時,有無咁多野講呀? 正因為自己唔識野,就覺得人家節目差,唔好睇。這就是自己不足而去批評別人。一個小學雞去批評一個專業時事節目,你唔笑,狗都叫!!
現在港台管理層正正是這種行為。
報導指港台換走《鏗鏘集》監制李賢哲以及《鏗鏘說》主持蘇玉華。而《鏗鏘說》主持則換來民建聯林琳。如果這個安排都不是因為政治成份理由,那是什麼?
《鏗鏘集》節目質素之高,可以說是香港所有新聞時事節目歷史最長而同時間保持最高水平的一個,沒有其他,因為沒有一個節目可以這麼長壽而受到社會人士敬重與觀眾同時欣賞。幾十年來並不是你要谷起個節目話成功就成功,而且還要是一個港台做,沒有商業成份,時間播出從來沒有一個特定時段,可以是晚上播但又可以無端端下午播,那麼沒特別時段規定,理應難吸引觀眾,但是《鏗鏘集》卻是港人的回憶,甚至是港人的歷史記錄,這就是質素的表現。而當中節目監制更是其靈魂人物,現在換了監制,不是想把節目閹割是什麼?
《鏗鏘說》是《鏗鏘集》的一個伸延,其中嘉賓主持是該節目的一個重要元素,以往有羅永聰、石永泰、蘇玉華、碧樺依等,這些嘉賓主持都俱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且是在其自身的行業頗有名望,並不是二打六人物,等於有朝一日TVB訪問習近平,唔會搵王祖藍咁搞笑掛? (雖然王祖藍都訪問過林鄭)。這是因為訪談節目受訪嘉賓與主持的互動能力極高時,主持的控制、言談以及學養便有需要一定的程度才能夠掌握到節目的精髓。
可惜的是換來民建聯林琳的級數做主持,這是絕對即時降呢,劣幣驅逐良幣。原本由你持有股王騰訊,突然無端端換馬換左隻比人Delist的股票,你會要這個質素的股票嗎? 那你要這種級數人物做主持嗎?
那看看港台一次找了林琳和黃之峰的一次辯論,她的水平有多高,請自行判斷。
2020年9月6日星期日
找來鍾鎮濤做防騙案廣告又是否煽惑他人?
電影《新精武門1991》相距現今已有二十九年,是周星馳其中一套經典喜劇,這個故事骨幹其實也影響了及後的《破壞之王》。該電影除了是周星馳成功的喜劇型態外,另外還成功塑造出由鍾鎮濤飾演的「瀟灑」一角,讓他的喜劇潛能發揮出來。
二十九年過去,「瀟灑」一角居然重現人間,就是警方製作的一個防騙案廣告,鍾鎮濤再次演繹「瀟灑」一角,其廣告在各地鐵站有海報,並且叫人慎防陌生人來電,「瀟灑」立即叫人收線。
度呢條橋嘅人應該冇乜點睇《新精武門1991》,入面「瀟灑」呢個角色,係一個貪威識食、大滾友、自私、偷呃拐騙,自以為是,又蠢的一個市井流氓,可謂垃圾中的垃圾。當年瀟灑成功彈出並不是形象好,反而是佢夠衰格而成名,警方用呢個角色來做防騙案真心係為咗曲線定為佢只係一個藍絲,只有佢哋自己先知。
但廣告「瀟灑」卻叫人提防騙案,那麼這個角色的定位為何要用「瀟灑」一角呢? 究竟他是仍然是一個小混混,還是現實的鍾鎮濤?如果是前者,一個壞人又如何叫人提防騙案?是曲線嗎?如果是現實的鍾鎮濤,為何要換上「瀟灑」的造形,這是製作廣告人的不知自己在建立一個什麼的主題。
當然很明顯製作人想用「瀟灑」的警惕他人,但是卻錯了主題,首先「瀟灑」不是正派人物,警醒市民已經是錯誤以及誤導別人,以他的壞人角色,是否會煽他他犯罪呢?實在不得而知。另外就是年代問題,一個二十九年前的電影角色,人們真的會記得嗎? 即使記得,覺得很乎合防騙案的意途嗎? 除非「瀟灑」一角同樣是小混混,被警察神勇逮捕他製造的電話騙案,反而更有其說服力,但可惜並沒有做到。
過去利用電影角色或者著名藝人做政府的廣告宣傳,其實並無不妥,最成功以及最出名自然是成龍的警察故事,連警訊主題曲也是警察故事的主題曲,當其時(請留意是當時)成龍的電影中的警察形象正派,深入民心,利用他做政府宣傳是有正面效果,這就是廣告人以及當年政府有用智慧去做一件事。
但這次明顯找來鍾鎮濤只是班門弄斧,典型唔識扮識的宣傳技倆。有如早前找了楊明做招幕警察一樣也是公關災難。但無他的,今天當局已經失了專業判斷,只懂立場為先,不理背後的理念,立場正確便可以做什麼也可以,不過到頭來卻是弄巧反拙,錯漏百出。
其實建議找鍾鎮濤做政府的廣告並不是不好,但可以做其他廣告,如一些提醒人要懂得理財,否則破產,這也是不失為一個良好的教材廣告。至少可以看到鍾今天成功翻身,身光頸靚,即使有過去也可以站起身,不是很正面作用嗎? 當局絕對可以考慮一下。
2020年6月30日星期二
港人真正進入吃喝玩樂年代
今日新疆今日香港
2020年5月24日星期日
從警察入七仔拿飲品掀起國安法序幕
2020年3月19日星期四
現在面對比反送中運動更嚴峻的政治迫害
外國媒體被逐離港,這是對香港的基石最嚴重的破壞,香港多年來能夠在亞洲佔有一席位,能夠成為全球領先的金融國際大都會,資訊流通是關鍵,這並不是你用4G有幾快就是代表資訊流通,這是硬件上的優勢,關鍵是軟件,資訊背後是新聞,新聞需要是自由,今天中國當局硬食要趕走美國多間媒體記者,講明是報復所謂美國的同樣的舉措,但報復卻破壞了香港的基石,甚至是香港營商環境,資訊不對稱及不足,如何有迅速的反應,你光有5G到100G速度又點,沒有內容就什麼也是虛空。現在是要香港沒有新聞自由,關上這道門,要和世界隔絕,這是香港需要嗎? 我們想擁有嗎?
近日二十三條立法明顯是死灰復燃,街站造勢之多,人力資源之大,是過去十個月來,建制派又重整旗鼓向港人製造輿論,事實上因為疫情,建制團體特別是一批愛字頭之類團體,其曝光率突然上升,這都是為未來二十三條立法造勢。二十三條立法有街站搞簽名,有警方保護,但諷刺的是反而是這班人毆打區議員而逃之夭夭,這種荒誕情節又再呈現予市民知道。再者近過去一兩個月,警方正式大搜捕,對抗爭者進行迫害,而更嚴重是近期不少人是特然被拘而非過去的嚴重抗爭行為,這種威嚇行為就是對港人無情的摧殘,但大家卻無動於衷,好像「我慣左!!」
今早袁國勇在明報發表了文章指武漢肺炎來自武漢,並以堅實資料支持其內容,但不夠二十四小時,他卻要求把章下架,說明不想涉及政治,只想做研究。同一日,鍾南山依然說病毒不一定是來自武漢,以他為全國定調,一錘定音似的,自然有關單位便要口徑致,所以袁國勇的文章便有此下場。袁國勇作為一個國際級科學家,他寫的文章必然是經過反覆核實,認真處理,不是輕率寫下,但一日不到卻自願下架,所謂何時?自然會猜測,理性的推理下去,被消音。一個科學內容也不能容得下,還可以容得下其他嗎?連袁國勇這類溫和的科學家都要被禁聲,試想你還可以提出其他異見嗎?
但可笑的是今天這些事情港人好像無反應,我們只討論那個口水西人如何無公德,起底他是那間公司高層,地鐵去報警(平時阿嬸吐口水從無如此高調報警),不論黃藍絲一起分享那位西人罪証,咬牙砌齒,殺死佢錏家咁,要他落地獄此的。
如果要落地獄,輪都未輪到佢啦!! 醒下啦!! 香港人!! DLLM!!
伸延閱讀
袁國勇師徒:國人陋習是病毒之源 指華南海鮮市場為初期擴散點 「美國傳入」說法自欺欺人
袁國勇撤回明報觀點版文章
鍾南山:疫情武漢發生 無證據顯示源頭也在武漢 (20:48)
2020年3月16日星期一
港人容得下一個唐鳳嗎?
這次武肺肆虐,港府沒有吸修03年沙士的經驗,在醫護資源不足、資訊透明不高、政策回應慢,成為港府另一次展視其執行力低水表現,幸好香港醫護有其專業態度,港人有自救精神,否則以本港人口密度冠絕全球的地區,如果港人每事跟隨港府步伐,疫情必然比今天嚴重多少倍。
看看對岸台灣,人口二千五百萬人,但疫情沒有比香港嚴重,當中其政府快速反應以及預早做防預措施,使疫情能夠得以控制,當中不少人提及當地的口罩實名制,更使確保市民的健康為福祉做目標,做到真正為民的政府,台灣這次無疑打了一次漂亮一仗。當地國民受惠於口罩實名2.0時,背後功臣是值得留意,就是台灣當局最年輕的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她的背景傳奇之外,更重要是擁有真正的執行力,不流於口腔期理想,真正做實事,然後對比「添馬艦」入面的一眾高官,唐鳳明顯高九班波。
她之所以傳奇,是因為她的故事,她沒有大學畢業,不是眾人眼中的高學歷人士,她是自學成才,但卻是多間大型國際高科技企業找她當顧問,曾在蘋果任職,離職後蘋果仍然找她當顧問,一小時工時達一個Bitcoin的高薪一族。她是著名黑客,一直推動開放源始碼為己任,她明顯是以分享、去中心化概念支持者。這種概念不單單在她從事資源科技理念當中,還在她的社會議題及其政治理念付諸實行。從這次口罩實名2.0便可以看到她的理念,讓資訊開放、公開,使市民有得選擇,成功將科技與社會資源下結合服務市民,也真正實行到她的高透明、資源分享的理念。
說到她是一個人才,我們香港七百萬人,相信總會有一人個掛,個人相信會有,但香港又是否願意容納唐鳳這種人嗎?別的不說,我們政府會否廣納這類人才呢?
唐鳳是著名網上社群「g0v零時政府」的核心成員,這個社群提供不少有用的資訊科技項目,當中也有是出自唐鳳的,包括民間版重編的線上國語辭典「萌典」上線,是不少人網上查字典的優良網站。此外該社群也投身社會議題,這個社群起初是對台灣的行政院推出的經濟動能提升方案廣告感到不滿,當中顯示出許多民眾對於政策並不清楚,這個社群成員便以視覺化來呈現予民眾參考,反應正面與熱烈。唐鳳是這個社群核心成員,甚至是代言人般。及後當時的政務委員蔡玉玲主動向g0v零時政府黑客松提出線上法案討論平台,希望提升當局政府的效率,讓政府官員理解新世代的想法,也是唐鳳往後進入政府工作而鋪路。
但試問港府會有這樣的想法和決心嗎? 港府多年來在開放數據政策上一直慢如蝸牛,而且對外在的批評一直不願意面對,試看當年沙士出現疫症時,有市民自行製作網上地圖予市民知道,政府還仍然原地踏步,這次疫症提供有關隔離人士的地址資訊,一樣也是慢人半拍。更枉論會有什麼口罩實名2.0,因為政府連口罩也未能提供時,怎會有實名制,以上這種僵化政策,又怎會讓一個思維創新、貼地的人物做一個官員呢? 但絕對會請有學歷但無能力人士,不做不錯,無做以為無錯的心態,就是今天港府官員。
唐鳳是位跨性別人士,今天香港社會氣氛保守,也會有立法會議員反對同性婚姻之時,政府有沒有這種勇氣聘請跨性別人士做香港高官呢? 有沒有這種包容的勇氣呢? 港府又會畏首畏尾怕到時會有保守人士到場抗議,又說社會需要穩定至上的政策與氣氛,自然不會有這想法。
香港會有個同大家講見過Steve Jobs,又會有個話自己駕私家車上班所以唔駛用口罩的官員,但不會有個蘋果公司當顧問,為國民解決口罩荒的官員,因為這是香港。
2020年3月4日星期三
政府教大家如何陰乾港台
但你做這些節目,有沒有人看外,還更重要是有沒有人看完覺得礙眼,認為不合社會大環境等等。當年徐四民罵《頭條新聞》入面其中主持林超榮(屈穎妍老公)的環節陰陽怪氣,往後林的蹤影也開始在港台節目消失,同時間他的太太也成為藍絲重炮手,你問當中有沒有一些事情發生,大家慢慢細想。
到了近年社會形勢變化大,港台的編輯獨立性雖然被受打擊,但是還有點硬淨時,對於一些人,特別是政府官員、建制人士以及中共黨團,明顯是不喜歡,甚至是眼中釘,因為回歸以後,政府意識形態改變,以中共模式去管治輿論,自然是認為官方電視台理應是貼跟官方立場,而不是反對政府施政和有關政策,你看中央電視台有沒有一個環節會罵或者嘲諷國家領導人,是明顯沒有。從這個角度看,港府以及最高的領導當然視港台為政府體制內的「武肺病毒」一樣,會搞死港府。
但是建立港台的方針和制度,其獨立性正正是為了香港政府甚至是香港人,讓港台成了一支強力疫苗,使政府不要被真正的「武肺病毒」入侵才對。
但政治環境是現實,港台一直被打壓,看看預算案,今個財政年度(2018/19年度)港台經修訂後預算為 10.4 億元,但部門在下個財政年度(2019/20年度)的預算只有 10.2 億元,削減 1.9 %。當年警察預算大升之時,港台卻要cut你budget,你話什麼理由呢? 香港政府不是時常要強調大搞文化產業,提升香港創意工業嗎,為什麼官方廣播媒體在預算案時卻是首當其衝。在金錢上打壓你,還有在制度上打壓你。
今日通訊局表示本地免費電視台毋須再播放香港電台的節目,這無疑是對港台再落藥,再陰乾下去。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港台沒有電視台,港英政府為了讓市民可以收看港台節目,要求電視台在特定時間播放港台製作的節目,以讓市民有其他非主流但屬於俱文化、知識內容予市民收看,當中自然有其理由,一來是要倡議政府的施政,另一方面也的確要讓市民有多項選擇。直到有數碼電視廣播,港台亦獲得有關牌照,港台便有自己的頻道播放節目,擴大市民收看港台節目的內容和時間。同一時間社會之變化大家都看得到,不用再討論,TVB認為港台再於其電視台播放節目是有違公平原則,這個命題無疑好像很合理,但實際操作卻是另一回事,因為香港電視台的生態不能以所謂公平原則一刀切作為其他私營電視台不播港台節目,因為慣性收視植根香港,這樣反而是對港台播放節目的機會才是不公平。所謂的「公平原則」其實只是表面理據,背後只是不想港台節目播放不在香港市民視線之內。
營運電視台是高度資本密集的行業,即使是公營廣播同樣是需要高資本去營運。港台曾經是亞洲其中領先的公營廣播機構,但近年資源不足,從資金到政策都被陰乾下,不易經營。
但有趣的是社會又給大家另一個眼光去看,因為一場反送中運動,造就了港台的名譽,當中港台32直播頻道讓市民知道過去八個月以來香港發生什麼事,你沒有Now,沒有有線不緊要,有一個兔費頻道港台電視給大家看到一個真實香港社會的現況,而且港台編採沒有讓人失望,過去八個月港台節目《視點31》、《鏗鏘集》其內容和品質之高,大家有目共睹,知道咩叫做新聞,也使廣大市民還知道香港還有一個屬於香港人的廣播服務。
一個電視台其實是一個城市的外衣,可以看到這個城市的質素,因為電視台就是給當地市民看的資訊渠道,而一個城市的公營廣播,更是當地城市人的品格,這個公營廙播有其獨立、有其思維不受別人左右,就看到這個城市有沒有被敗壞,倘若這個公營廣播被不同程度的方式去打壓,當地的人民一定要去捍衛,因為這是你在捍衛自己的品格,連品格也沒有,那你還可以做一個人嗎?
請大家支持港台!!
伸延閱讀
通訊局:本地免費電視台毋須再播放香港電台的節目
2019年12月24日星期二
警方《曱甴論》曲線推翻侮辱公職人員罪
以上這句話即時掀起全城討論,這位警官的概念完全顛覆了大家對文字使用 褒貶的概念同理解,香港經歷這半年,真的不一樣。
倘若這樣成立,以下可以大家說
「林鄭是一堆糞便」
看似是嘲笑和侮辱,其實是描述林鄭能夠滋潤土壤,萬物眾生,等於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
「黑警、黑警」
你沒有看過電影《蝙蝠俠:黑夜之神》,黑也可以代表正義啊!!
根據《譚汝禧概念》,以上的描述的確是無咩問題,而且還很正面呢!!
但可能會影響到早前政府有意立侮辱公職人員罪,因為大家都唔知咩叫做「侮辱」,原來大家已經沒有底線,正如林鄭說擔心起底會影響警察家庭,但一個轉身梁振英卻大搞一個起底網,叫人篤灰,甚至有酬金。今天警方認為曱甴不是一種侮辱,但倒頭來又認為黑警是在挑釁行為,這種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其實在過去半年來,可謂無日無之,不停出現。
正如警方甚至政府都沒有一個清晰的底線如何去定侮辱,那麼如果介定侮辱公務員呢? 有人貼公職人員相在街上,又是不是侮辱呢,可能只是認為這位公職人員值得表揚,加以讚賞才會貼街招以示鼓勵也可以,只是大家觀點與角度不同。
然後你問我貼人相仲唔係在侮辱人,那麼這就是雞同蛋的問題,誰去走去發表這種歪理呢,還要是代表一個官方的回應。警隊警民關係主任並不是一個普通警員,而是作為對警方與民眾溝通橋樑,如果他以這種思維是代表警方,那如何能夠說服得到警方真的對市民沒有敵意嗎。
過去半年香港走入左一個港式文革模式,一如以往歷史一樣,帶頭者就是當權者,以批鬥、打壓去對付市民,而不是回應市民的訴求。連一個警員向前推撞市民都可以說成互相碰撞,每日四點就會上演的戲碼,不斷重覆歪理,久而久之,這種扭曲人性與道德文化植根於政府管治層下,你認為這是對香港有利嗎?
伸延閱讀
【Emily】「曱甴喺正面去睇,係咪好有生命力呢?」 警民關係主任一炮而紅
羅智光稱侮辱公職人員罪完成研究 需問律政司意見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羅家聰被離職係香港金融中心的一個警號
後者是價格優勢,這批學生來港,如果是本科生,很多時讀書高,勤力,很搏,可謂叫做賣命,這類剛畢業的大陸學生,願意以比較低於市場價格去打工,因為可以留港,而留港便是其利潤所在。這樣即使願意在港人工低,但可以有居留,對他們來說也是有利於將來發展,特別是往後到海外唸書、工作等等。因為香港一張身份証,就是一個有價值的身份象徵。
因此大陸人總是口裡說不,身體卻很誠實。
以上這些情況,並不是今天發生,其實早已經在回歸後發生了很多年,而且這些人脈已經進佔了今天中環頗高的位置,否則你到IFC有人和理lunch唱「榮光」何解這麼多大陸人跟你唱反調,你還以為是遊客,其實他們和大家一樣,一早巳經是「香港人」,但有「中國心」,是政府眼中最有勢力的「新香港人」。
或者外資行還好一點,總會請一下本地學生,但是不像昔日的時光,以為在三大畢業拿全4就就一定請的年代。
所以羅家聰今天的一個訪問,根本是對整個香港金融業一個警號,這個警號不只是說明香港人不能夠在香港金融業佔一席位,而是香港金融業由這批大陸人把持時,才是警號,因為操守之嚴格,體制之崩壞,可以只需要一代人就摧毀是很容易。
大陸國情很靠群帶關係、人脈比能力重要,人事關係親密能夠有助工作順利,到大陸工幹你不喝酒就不給面子,這種情況不是今天才知道,這種文化移植到香港的話,對香港向來著名的效率、俱專業職能、專業知識辦事、跟規章避人治見稱的香港,便因為以上的一批「新香港管理人」破壞。這種破壞程度不下於「反送中」條例,一樣俱有毀滅性。再者中資銀行理念不同其他外資銀行,當中中資其中一個職能是以國家政策為先時,便涉及到政治滲透到商業活動,因此政治顏色可以染紅了本地金融業。作為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角色之重要,這種染法實在是一個警號,因為海外商人並不一定會願意認同這種做法,因為這是一種非公平交易行為,對於沒有人脈關係,凡事跟規矩的企業,便會出現不公情況,這些企業便不願意來港投資,但這些企業很大多時候往往是最先進、最有創意能力的一群,這即是變相「劣幣驅逐良幣」。
一次「反送中」就有如打開潘朵拉盒子,大家已經撕破面俱,中國大陸唔會再客客氣氣對香港,而是狠狠地認為需要完整地佔有香港其資源,當中金融業是香港核心最大的業務時,能及早拿下,即是能夠可控香港經濟命脈,這也是香港致命一擊。
伸延閱讀
【抗暴之戰】「香港末日博士」羅家聰爆「被離職」真相 「由港人代表中資銀行發言並不適合」
2019年11月1日星期五
為什麼從官比市民的要求更高
此事上梁副處長的對於示威者以此作稱呼是否可以呢? 在一個言論自由社會上,每人都可以表達意見,等於藍黃兩陣型互相謾罵一樣,不過作為一個官員,俱有政府職能的人士在一個公務上討論事項時,用詞之精準和意見的表達,確實是需要有一定的職業上的道德標準,因為你身上是已經流著「官」的血,不是一個平民可以亂說話。
為什麼市民可以亂說話,官員就不能夠呢?
關鍵是官員是擁有權力,而市民卻沒有,而且官員的說話及影響力絕對比一個普通市民為大時,他的輿論,是可以左右了一個社會,而且他的行為和舉止,也是會影響社會時,那麼不能夠用草率、輕佻的言行舉止,因為社會賢達是社會一個模楷指標,即使你認為示威者的不該,但也不應用這種字眼,因為職業有其品格要求。
還記得克林頓性醜聞嗎?當年很多人都說為什麼他的性生活要被彈劾,他做好份工就得啦。但每每有權在握的人,他們的道德觀、言行都要比其他為高,一方面他們是社會的模楷外,還有的是他的行為是有機會影響到社會的運作,因此言行舉止不能輕率。同樣地副處長是消防處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職位,他不是樓下陳伯、黃伯在維園同張三李四圍爐取暖,他在會議說的話其實就是公開的說話,每一言行其實都是向市民、政府、國家負責,所用的語言都應該要深思熟慮才好說出來。
或者梁處長私底下的確對示威者不滿,但私底下和公開請你好好分得清楚,這才是一個專業的官員,一如政府官員常說要不編不倚回應市民,不會偏幫,只需要守法。那麼從這個出發點說,即使所謂的「暴徒」是犯法,但也不至於要「死物化」形式來形容,此種無疑是一種侮辱,正如市民的確會開口埋口大罵「黑警」之類的口吻,警方也覺得是一種侮辱的字句時,將心比己,可曾感覺到一樣的不公平和不滿呢?
當官員、警方可以在街上罵「黑記」、「曱甴」然後可以無需負責,頂多只是在記者會上謝振中講兩句「不合適」就解決事宜,反之市民一鬧警方就隨時被押上並以武力對待,這又是一種合理嗎? 深知道不少人認為警方是可以使用不對等的武力來止暴,但同樣地,市民也同樣期望官員有不對等的職業高道德要求其實也不為過。
正因如此,期望香港政府職員在穿上你的官職衣服,在執行職務的期間,請記緊著是為市民服務,而不是制服市民。
2019年8月17日星期六
「反送中」的終極升級-學習
對不起。
「反送中」運動發展至今,已經紮根在香港,港人對自己的身份認同,會以香港人而感到驕傲。這種態度更成為一種港人特質,能夠融入這種身份認同,不論是來自那個地方,也會是香港人。
這運動是一場持久戰,不會是一時三刻完成,運動會一直走,當中以何種模式進行或者走下去,現階段難以作準,是什麼樣的升級,會隨著局勢而變化,沒有人可以預計得到。所以明知道是一場持久戰,那麼如何把運動升級是至勝關鍵。當中最終極的升級是需要良好的準備,就是學習。
學習是任何運動模式升級的基礎,你不學習,是不會懂得如何讓運動升級而有所成功。因此學習是我們必備的條件。
如何學習?我們要從多方面入手。
一、認真讀書。這是老生常談的事,但卻是至理明言。這次運動其實是充份反映到新一代香港教育下的年輕人,港人的智慧是非常高。在運動中,大家的崗位不同,有的是衝衝子,有的文宣的,有的是輿論的。但大家都發現這些崗位,都突顯到港人最醒的一面。衝衝子如何制敵警方發射催淚彈,能夠合作無間去制敵,這是一種默契和創意,更是體現大家智慧的大能。文宣輿論的創意,同樣是世界級,連西方國家的輿論都佩服這次運動的獨特性和優點。但我們這些表現,其實是教育下的成果。從警方每日的Briefing,再看民間記者會,雙方的能力明顯是有極大差距,前者語言、邏輯明顯力有不逮,也看到廢中並不是想像中是這麼「叻」,時常說廢中經歷很多才有成就,但看到警方記者顯示到他們的不足,未能兩文三語,只有讀稿。反觀民間記者會上多次突顯今天香港年輕人在兩文三語的成果開始浮現出來,而且表達能力佳,應變好,都是值得欣賞。
嘗試發掘對那一種學術是感到興趣,努力去學習和完成,對數理有興趣的就攻科學,對文字有想法的就攻人文科學,對藝術有興趣也同樣在這方面發展所長,實行嘗試多元化學習。因為權力、金錢可以因應世道的變遷而可以被奪去,學習得來知識是拿不走,只有你自己擁有。能夠在任何一個領域發揮得到,其實就已經在幫助運動升級。
大家正討論罷課,學生和老師有共識和認同的話,請去做。但是記著「罷課不罷學」這一個道理,因為前車可鑑。文革時期,正正全國停止學習,全部年青人投入文化大革命,他們當年真真正正荒廢學業,影響了整一代人,也影響了整個中國的命運。也讓國家發展出現今天的頸瓶,後遣症開始出現,就是他們的教育不足所致。
所以年輕人們,努力學習,不論那一門的領域,只要認真,定能夠成功幫助運動升級。因為知識絕對是最有力的武器,也是對家最怕大家有智慧,因為越有智慧,港人就越難應付。
二、體能的學習。這是要我們新一代香港人體能升級,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準備,因為有一天我們會面對嚴峻的困難時,隨了智慧要大顯身手,體能也是一個關鍵。運動、武術同樣可以強身健體,更加可以讓人保持清醒,更是重要。在運動中可以學習群體活動,學習什麼叫做合作的益處,因為一加一往往是可以大過二,是極大的幫助,在這次運動中,大家充份體現到港人的合作精神,是讓人鼓舞。
三、裝備兩文三語,這是為自己保留港人的文化根基,也要與世界溝通,因為兩文三語保持優勢甚至升級,都是對港人未來大大有利,不要好像警方記者會上只能說廣東話和英語回應提問,是很落伍的表現。
在學習過程,我們當然是需要娛樂,因為放鬆精神,才能為下一次運動做準備。至於什麼的娛樂,相信各人有各人的喜好。當中音樂是其中一個值得大家去玩的一環,因為音樂是人類的共同語言,開拓以香港人基礎和理念的音樂,軟實力輸出,也是運動升級的一種。另外有一個大方向可以留意,就是少看TVB。盡量減少看TVB,不論是劇集、綜藝甚至新聞,減少看。這是今天TVB的質素已經每況越下時,實在無謂吸收這些JUNK FOOD。而且當大家減少看TVB,收視下跌,對他們的業務發展,負擔百上加斤,港人樂見其成。
新一代的香港人,有良好的教育,優秀的體能,這種競爭力便是我們香港人最大和最寶貴的資產,也是最有力對抗不公義的手段。這才是致勝的關鍵。
香港人,一起學習,一齊上,一齊爬山,必定成功。
2019年7月10日星期三
建議每年十大傑青選舉做一次政治審查訪問
政治審查制度,因為夠Juicy。
每年的狀元同學,問了這些學術問題外,大學讀什麼科後,多數會問。
「你對佔中有咩意見」
「你覺得政府有咩問題」
「有冇參加遊行」
「林鄭、CY評語」
真係多不勝數,一定會以當年的政治議題,問下一班同學仔,美其名是看看現今學生對社會的認識外,但實際上就是要向一班年輕人開刀。唔通你要班學生話,「我有去發夢呀!!」「我支持港獨呀!!」「再唔係就唔好搞亂香港啦。」「黑社會都有好人」
你想佢地點答呀!!
講真,佢地答咩,其實都死,死唔係佢地嘅立場,死嘅係點解要迫人表態。
每個人都有其政治取向,深藍到深黃甚至咩都唔係只是一名on9仔,咁又點呢? 學生點樣,都唔應該要人表態,這樣只會得來一個無形的壓力,支持政府的又比班黃屍吊,支持非建制的又比班藍屍鞭,兩樣買晒仲死,兩邊都比人吊。現在更甚,連小學都會走去問,係咪真係要每個人都要表態呢?
何況佢地只係一個學生。
或者會話,係咪對學生過於偏袒,唔比人問。但反問就是為什麼一定要問學生呢?學生一樣有權利可以答同唔答,但現在問題是迫你要答。
如果咁樣,每年十大傑出青年選舉的得獎者,上台都要答一個指定問題,就是當年最俱爭議的政治議題作出表態,咁又好唔好? 每年什麼十大衣著獎,全是城中名人,都要問一問佢問題,問下佢地對政府、民生、社會議題都問一問,咁又好唔好?
媒體問問題,唔係問得,等於媒體更是有天職去問一些社會大眾需要知道和影響到社會的議題去問。一兩個學生的答法真的是對整個社會有一個影響嗎? 唔通佢地一定係代表現今的學生嗎?
事實上記者向學生發這些問題,根本不是為反映一個社會,而是想利用學生被作為一種社會發洩對象,我當你當日第一次提問,其出發點可能是好。但是發展至今,個原有出發點已經變左質,再唔係其初衷。
明年再訪問同學仔,媒體不如問下佢地大個想點,問下佢地人生想點,其實已經很足夠。或者問下今晚食咩好,都好過再問佢「有冇去遊行」,人地發唔發夢,真係唔關你事。
2019年7月3日星期三
《教束》會否成為新一代神劇
或者會說《教束》的故事,其實是香港社會近年的縮影,所以套用任何時期都可能很相似,只不過剛巧又在反送中時間撞正咁解。
從成本計,《教束》是很低,一定平過《導火新聞線》好多,單係見所用的拍攝技術所得出來的畫面就知道,但如果有細心去留意,《教束》的鏡頭其實運用得唔錯,當中利用光線的技巧,比起同期TVB的《白色強人》更佳,即使《白》劇已經用Arri Alexa來拍攝,但效果卻依然不足,畫面仍然沒有層次,反而《教束》卻低成本來拍出高水平的畫面。
說回神劇,這劇成功之處是利用日常事去明喻或者暗喻一個時代,而且更高技巧是當中的故事一樣是貼近生活。戲中外表的主題是講述香港現今的教育制度問題,但是真正所表達的主旨卻是香港現今的政治體制。要將兩者連貫起來而不會覺得「梗硬來」是不容易,但此劇可以做到,這也是香港電視劇近年少見出現。可能是因為近年香港電視劇題材局限性,甚至編劇也不敢作出大膽的嘗試,反而在ViuTV的環境下,卻可以造就出這種非傳統香港人口味的故事。
雖然《教束》必然不是港人口味,但此劇卻極度是港人的心聲,是不是頗諷刺呢?
每集都會帶出不同的訊息,早段講的是選學生會,當中的不公平如造票、政策傾斜等等,其實就是今天香港的選舉制度,一些場口位也是很諷刺,發人深醒。到後段則講述戲肉,就是學校轉直資的過程,當中學生的反對,一些既得利益者的貪婪,也有變節的,都一一在劇中出現,有如今天香港近年的抗爭運動是何其相似。
其中一段是講述學生為反對直資,走去圍校長的座駕,學生這種「衝擊」使學校和輿論也吃驚,更加高一層次是講述學生是否有被煽動,故事說明學生完全是自發,而非被煽動做衝的行為。回看過去的六月至今,這個議題,相信在各大媒體、手機Whatsapp以及社交媒體都看過千百遍,戲內就是說明了這一個「重點」,沒有被煽動,而是學生的自主思想所決定行動。
到了昨晚的一集,更來得異常與今天香港社會環境相似,戲中學生莊子,他的學業上、未來都充滿不安時候,他決定走上絕路。劇情現時只說他昏迷,相信劇後段也會較好的變化,相信故事沒有現實生活的負面環境,因為戲劇還是需要給大家一個希望,亦正正有這個希望,我們才可以繼續上路。
戲中入面基本上所有演員都非常之稱職,無論學生、老師、校長都很有戲味,不浮誇,亦不造作,一些場口亦貼地如今天的學生想法,亦有老師成年人的現實體會,絕對是編劇的功力展現成果。每集只有半小時,亦因此可以濃縮劇情去推進而不會感到厭悶,每集都有主題,更容易讓觀眾知道每集的劇情推演,因此在編劇的技巧上都是有過精準的計算。
說到這裡好像這劇是無得輸咁,的而且確,這劇其實只是在畫面上不夠日、韓劇的高清畫面技術外,內容、題材、對白以至演員的演技,都絕不輸蝕。
絕對可以寫入近五年香港最佳的電視劇之一。
《教束》相信原意只是一個小品式故事,但意想不到小品卻寫了一個大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