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北美」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北美」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5月28日星期五

當獅子闖進亞馬遜森林

獅子多數活躍於非洲和亞洲,很少會聽會有獅子係美洲生活,有種叫美洲獅,但佢屬貓亞科而唔係獅子既豹亞科。

不過情形可能將來有所改變,因為美國六大電影公司之一美高梅電影公司以九十億美元比互聯網公司亞馬遜收購為旗下,所以真係「獅子闖進亞馬遜森林」。

美國電影公司百年來都是主要由幾間大型電影公司壟斷電影市場,即使史匹堡等猛人在1994年成立DreamWorks SKG,認為可以打破大型電影公司壟斷時,最後都係收歸於派拉蒙旗下。可見這個寡頭壟斷市場有多堅實。

不過時代終於會變,互聯網出現改變了整個世界經濟結構,不少新興產業成了經濟龍頭,新來者反過來取代舊有者,也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傳統」,娛樂產業也不例外。電影公司面對不是消費者是否有沒有看電影,而是消費者怎樣和從什麼方式去看電影。以往大家會到戲院看戲,但現在你留在家中,看一個五十五寸甚至六十五寸大電視加5.1聲導(有些去到9.1)去看電影,有如戲院級數品質。而且消費者不一定要買隻碟,而且智能電視、機頂盒等看電影、劇集、綜藝娛樂等等。這個消費模式改變了消費者的口味甚至消費習慣,電影公司在這個環境下,便變得被動。

互聯網年代平台龐大成為關鍵,戲院覆蓋率不及互聯網,而電影公司沒有平台的話,便會變得被動,會被對手拋離。Netflix 成為了在新經濟下的新媒體公司成功範例下,舊有電影公司沒有大平台便難以生存。當中美梅高電影公司是六大電影中,勢力最弱的一間,沒有平台支持,但是其電影庫之強勁,成了不少公司的囊中物。

亞馬遜要與Netflix、Apple和Google爭一百之長短,又要與有傳統網絡公司如Disney (Disney+)、華納 (有AT&T後盾)、派拉蒙(母公司為ViacomCBS),便要加快步伐。而美高梅不想被淘汰下,所以獅子便闖進了亞馬遜森林。

各間美國大型電影公司基本上都有了大靠山,唯獨Sony索尼電影公司還未有任何舉動,其實母公司索尼絕對有能力問鼎新經濟媒體一哥之能力,因為其母公司是世界聞加的電子產品公司,影音設備更是獨領市場,而獨門秘方Playstation更是全球最多人玩的電子遊戲設備商之一,但是該公司多年來沒有好好發揮這個協同效應,實在有點憂慮,因為市場急速變化,隨時被對手一個致命重擊也不知。

荷里活這個娛樂產業區隨著時代轉變,家傳戶曉名字也要被新經濟買下來,昔日美高梅的獅子咆哮之聲是不少年代的回憶,亞馬遜收購後,相信會把其美高梅龐大電影庫放到Amazon Prime Video上播放。也對主要對手Netflix增添不少壓力,因為有平台但少內容也是不能生存。相信Goolge、Apple、Netflix這些互聯網公司會投資更多於內容方面,當中包括收購或者與內容公司合作等,當然自製內容也少不了。

不過亞馬遜收購一事,亦會可能面對反壟斷風險,有議員認為該公司過於龐大,阻礙商業競爭。

亞馬遜今天發展至今,由線上走到線下再到內容,其跨行業是未來大型企業發展路向,當中建立「平台」是任何企業都期望成功的致勝關鍵。

伸延閱讀

收購美高梅將加大亞馬遜內容深度

亞馬遜「頂風」收購美高梅,在反壟斷問題上走鋼絲

2021年4月30日星期五

六十年前《花樣年華》與今天香港

《花樣年華》是2000年在香港首次上畫,97年之後三年,香港經濟其實不景氣,香港電影也開始慢慢萎縮,九七年後風光不再,這電影上畫,但正值係千禧年,而且梁潮偉亦憑此電影獲得康城影帝,是首位華人獲此獎項,這刻香港人覺得挺光榮,所以上畫時也有一定的輿論焦點,但當然以王家衛的電影類型,香港人是不會叫座的,所以票房都是一般,但是這戲的吸引力,在過去二十年來,一直沒有減退,近日推出4K版再次在香港上畫,再次入場觀看,感覺仍然很好。即使這電影是二十年前拍攝,但手法、拍攝風格、演員的演技,在今天看,仍然是上乘之選,沒有過時。一齣能夠二十年後仍然沒有過氣,這電影便是經典。



重看這戲,仍然充滿王家衛的味道,同時間亦多了一份歷史感去看這電影。這並不是因為這戲所描述的歷史感,而是香港的經歷讓這戲變得有歷史感。電影《花樣年華》故事是在上世紀60年代,距離現在已經有六十年,是一個花甲。故事雖然是一個愛情故事,但是戲中仍然有一些歷史故事,例如戲中提及到著名的杭州飯店「天香樓」,今天仍在,又有出現柬埔寨國王西哈努克親王還未被驅逐於國家時接見法國領導人。而未段則說到張曼玉的包租婆潘迪華準備移民,故事她說香港很亂,女兒接她去美國處。潘迪華角色是典型中產上海人,家境不俗,有工人,生活無憂,但上世紀六七暴動時,正值是第一次香港人的移民潮。不少一些俱有資金的,原本從上海生怕共產黨的人逃到香港,以為可以安享晚年,怎知又怕共產黨再次來港,又再讓這班上海人(當然不只上海人)也離開香港,到歐美地區,潘迪華角色其實是不少人的寫照。

六十年後今天,香港再次出現第三次移民潮,有趣的是三次移民潮的理由,同樣是生怕共產黨。上世紀六十年怕共產黨打到來,九七就怕共產黨接管,到今天怕共產黨管治,這是一個進程。

補充

《花樣年華》入面的蘇麗珍作為一個秘書,點解咁多旗袍,收入與職業不相稱。但從社會現象看,蘇麗珍算係成功向上流一群,《阿飛正傳》蘇麗珍只係在南華會賣飛,但去到《花樣年華》居然可以做秘書又識打字,尾段仲有能力獨力租大屋唔靠男人仲可以有工人同養埋個仔,係知識改變命運範例。

故事發生係1962年,差不多60年,唔知蘇麗珍依家打科興定復必泰?還是佢個仔庸笙叫佢唔好打呢? 

當年周慕雲去新加坡之前對蘇麗珍話「如果有多一張船飛,你會唔會同我一齊走?」

今天同一番話唔知蘇麗珍會點諗呢?


2021年3月24日星期三

拜登算唔算史上最廢美國總統

拜登上場其實不足三個月,但從外交到內交都不見得有什麼成功個案,甚至連自己身體都搞唔掂。但從媒體輿論操控,這位史上最年長總統,短期內仍然民望不會大幅下滑,美國國運將陷入前所未見的末落,其情形不是將見,而是已見。

早幾日中美雙邊談判,美國簡直係喪權辱國,有如一個小學雞,昔日是技安,今天卻像個大雄,美國偉大這句話實在有點過時。因為從中國到北韓,都無一個比面美國。

北韓利用外交及媒體放風說美國曾經從不同渠道接觸北韓,但北韓聲稱早已拒絕,這明顯是落美國面子,然後上周北韓發射了兩枚巡航導彈,美韓認為這是短程導彈,不違反聯合國協議,拜登更與記者說這不覺得是挑釁。如果是特朗普這樣答,早已比人鞭屍又話佢點樣不該,但拜登說卻沒有什麼反彈。但事實上北韓多番舉動及外交言辭,根本就是看不起美國,絕對是挑釁行為,可惜美國今天有如無牙老虎,毫無反應,整個白宮團隊都遊雲般。

拜登當年做奧巴馬副總統,強調兩人合作無間,有如兩兄弟,兩脇插刀。如今拜登做總統,這位兄弟仍然幫手,拜登更表示會一直向奧巴馬詢問意見。此舉其實問題嚴重,正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而且奧也不是內閣任何一位顧問,奧而是前總統,有干預之嫌。倘若當時Ivanka被指干預朝政是成立,那麼奧巴馬更甚,這就是雙重標準。

再到近日邊境危機,拜登即時叫人不要再來美國,這不是違反了當時選舉時的所謂大愛包容嗎? 特朗普一早預見這問題而起了圍牆,但當時被指是有違人權,今天拜登這又是不是呢?

外交、內交都不濟時,連國際行規都給人搶了道德高地,美國近期政績簡直是一落千丈。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通過中國提交呼籲堅持多邊主義決議,是何等諷刺。政治是現實,聯合國所謂是所有國家平起平坐一早是廢話,以前是美國主導,說了就算,今天變了中國主導。美國就像一隻鵪鶉,已經不見蹤影。

其實他連上飛機都仆街,就知美國真係無運行。

如果咁都不算是廢柴總統,都唔知邊個先係。以前笑中國老人政治,依家調返轉,可悲可笑。

至於點解一個美國總統可以點都唔反擊,自己諗下,可以用國師話齋120 IQ 先會諗到。

伸延閱讀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通過中國提交呼籲堅持多邊

奧巴馬2.0|白宮承認拜登「經常」向奧巴馬尋求建議 料任內會繼續

金仔出手|北韓周末試射導彈「直接挑戰拜登政府」 美韓:屬低端導彈不違反決議

邊境危機|收容所人滿為患 難民如「關在籠內」 白宮辯稱要更多時間處理 賀錦麗嬉笑回應何時視察

2021年3月19日星期五

中共心諗「點解個對手柒左咁多?」

中美雙方在阿拉斯加開會,是地球上兩大經濟體自武肺瘟疫後,雙方最高層的會面,也是拜登上任後,首次讓其下屬與中共展開會談,雙方規格之高,就明白到雙方都非常之重視,並不是玩玩下,是認真的一場外交競賽,雙方都會不容有失,必定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過往數十年,或者說是現代外交,西方國家絕對係當中的高手,美國當然是當中的表表者,事實上現今的國際政治規則,基本上都是由西方國家定下來,並由美國主導,所以西方國家都深信自己必能「懂得玩」。事實上過去表現以來,中共一直處於下風,比人扣著喉,鍊住春袋。

但今次外會峰會卻是180度大轉變,居然是中共先發制人,採取主動,開場白講到超時,完全蓋過美國所講的時間,甚至是雙方原定時間,也使美方認為中方違反遊戲規則。

但結果已出,中共在這場戲碼贏得漂亮一仗,因為深知今天政治格局已經不是從前,沒有人再跟遊戲規則去玩,中方一做,即時能夠壓了氣勢,美國就像一個小學雞咁「老師,佢奸謀呀!!唔同佢玩呀!!」

你仲係活在幼稚園內嗎?

還記得侵侵在位時,中美在談判時,劉鶴在白宮的樣子嗎? 簡直係比人圍,說話口吃面青,喪權辱國之嫌。美方主動兼施壓,完勝中共,最後也迫中方簽了約。

但今天只是一個總統轉了,來了一批新人,但其實他們基本上也有經驗,但卻被中共看穿,中方即時反客為主,還要在人家地頭搶FO,KO了對手。

中共心諗「點解個對手柒左咁多?」真係開心叫,煩惱自然小。

今天政治格局,美國如果還用傳統白宮的舊有一套,扮斯文,扮規矩,早已經落伍,今天中共完美示範如何利用你個場變成自己個場,仲要反客為主咬住對手。這手法,美國並不是沒有,曾經見過並且成功過,就是侵侵。就是改變遊戲規則,就是無規則,使對手完全沒有考慮與選擇餘地讓對方屈服,勝了全取。

中方學懂了,美方卻在退步,國運也隨之而末落。

2021年2月25日星期四

誠哥個朵值幾錢看SPAC

呢幾日海內外股市都頗多新聞,Tesla波動、GameStop又爆返,然後人地美國股票交易減收費但香港就倒行逆施加價,但當中一單卻幾有趣味,就係香港首富李嘉誠於美國以SPAC模式計劃上市,集資4億美元。

SPAC正式名稱為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中譯為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又可稱為空頭支票公司,這種上市公司的特色是上市時是沒有一個實際業務,但是上市後卻要在一個時段內收購一項目成為真正的業務,所以這種上市就是某程度上啤殼上市,到時有什麼值得做先再收購。而贊助人(創辦人或者Sponsor)會提供初期資金籌備上市及初期的日常營運資金。所以公眾投資者開頭買這股票時,基本上是不會知道該公司是搞什麼業務或者收購什麼,只能夠信個贊助人。

當然不是任何人都會搞SPAC,你要個朵夠響人地先會要你隻SPAC,李澤楷和Paypal創辦人Peter Thei也同樣地搞了一間SPAC,集資9億美元。SPAC係美國產物,近年美國IPO差不多有一半是透過SPAC上市。

SPAC有沒有一些成功例子? Lucid Motors相信是當中的表表者,該公司與SPAC公司Churchill Capital Corp IV,達成協議,Lucid將通過與這家SPAC合併的方式上市,這將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SPAC類交易之一,將為這家灣區汽車製造商注入44億美元資金。而雙方對Lucid估值為240億美元,但Lucid Motors尚未正式投產電動車。而Churchill市值現達六百多億美元,已經超越傳統老牌汽車公司福特汽車四百多億美元市值。

那麼香港首富李嘉誠的SPAC又會做什麼業務,現階段仍然是未知之數,但是以李嘉誠這個朵其實已經係一個高估值的價錢。事實上李嘉誠並不是第一次以他自己的朵來賣錢,回想二十年前,香港曾經有一個次網科股熱潮,李嘉誠亦看中當時的時勢和機遇,搞了Tom.com,並且在當時剛剛開業的創業板上市。雖然tom.com並不是SPAC,但那時Tom.com仍未真正營運,只有一個domain網站,而Tom則強調會搞一個超級入門網站(Portal),那時Portal是很吃香的,Yahoo是當中的表表者,所以港人深信誠哥也同樣可以照辦煮碗搞到一個,所以IPO時全城投入,當日首天上市也升了三倍。至於Tom往後的發展則是後話,因為能夠這樣都可以上市,全靠李嘉誠三個字,已經足夠。

二十年後,首富到美國搞一間SPAC,大家都仍然未知會是什麼,但是市場必然對這公司有一定的憧憬,因為李嘉誠旗下的維港投資在市場上投資了不少俱潛力的初創公司。其中一間注入去SPAC或者收購之類,都有機會大爆發,因為大家都期望會有另一隻Zoom。

用個朵就可以上市,香港大孖沙做到唔多,李氏家族係其中之一。

伸延閱讀

【李嘉誠投資】彭博:李嘉誠擬在美國通過SPAC上市集資31億元 最快本周向SEC遞交申請、長和升3%

電動汽車公司Lucid Motors將通過SPAC交易上市,估值240億美元

2020年9月18日星期五

TikTok中美合資是中國又贏的經典例子

TikTok是賣盤、禁售、關閉美國市場還是突然IPO,相信再這一個星期內就會知曉,但眾多選擇題中,近期最多人提及是美國商業軟件巨企甲骨文與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合資經營美國TikTok,以解決特朗普疑慮,倘若成事,這絕對是美方的敗筆之作,中國真正又贏了一仗。

TikTok之所以成功,當中有兩樣是致勝關鍵,一是心理上的應用,TikTok短片只有數十秒,然後又播其他短片,這種速食文化和要求新鮮感年代,絕對是配合市場需求,二是技術上的應用,其AI的演算法,透過大數據收集客戶的取向再用機器學習來推送客戶的喜好短片,使客戶能夠忠誠使用,是非常配合現今市場。

但以上這種技術,對不少國家有其戒心,就是私隱,特別是中國發明的應用,西方國家走到今天才驚醒起來這個傳統東方國家的實力是如此強大,原來可以倒轉過來影響了互耳聯網生態而不是當年克林頓的天真認為互聯網可以瓦解中國政權的妙想天開和不切實切的想法。正因如此,美國也要補鑊,決定禁中國冒起的App,當中TikTok必定在其中。

美方最理想是有美國公司收購TikTok,如果談不成便關掉美國業務云云,原本微軟最先參予收購行動,現在突然走了新對手是甲骨文,但方案卻不是收購,而是市場盛傳聯合經營,甲骨文入股為小股東,美方公司負責經營美國業務,又設國際業務總部在美國,經營全球業務,並且其數據設於美國而非大陸云云,從這些條件,是針對美國政府的憂慮,所謂解決私隱,期望開綠燈。

倘若批準,今次中國可謂贏盡,美方倒蝕兼輸身家。

合資聯營公司向來是最並不成功的商業模式,因為雙方都有自己的盤算,並不是真正為業務,只是期待能夠吃掉對手的股份,這是定律。第二是甲骨文只是負責營運,但並不是擁有整個TikTok,可謂待他人作嫁衣裳一般。眾所周知,資訊科技當中,所謂的管理人,其實上面也可以有多一個管理人,終極管理人只有一個,就是擁有源程式才source code是真正管理人,但是這個交易並沒有說明甲骨文擁有源程式,這即是甲骨文還協助字節跳動做管理業務,有如Outsource,人家多謝你也來不切。此外還要搬總部到美國,更是幫了字節跳動一把,真正走出去,近世界接軌,到時見客可以話「Made in USA」而非人人怕怕的「Made in China」。

這次合資批的話,等於TikTok有了一個護身符,日後如何,你也不能怪TikTok了,因為是美國自己捉蟲。TikTok合營這條橋,相信是TikTok賣的然後找合作,多於其他美國公司想出來,因為明顯條約有利TikTok很多。「牛唔飲水唔撳得牛頭低」,願者上釣,也沒有好講。

中國又贏!!

2020年9月9日星期三

《花木蘭》票房收得証明要靠自己

 《花木蘭》在亞洲上映,反而係其他地方如加拿大、澳洲、美國就以網上串串流技術Disney+上播放。而台灣、馬來西亞、泰國等地上映,都成為當地票房冠軍,可見這個亞洲題材的電影,仍然有其市場,即使有不少團體說抵制,但消費者仍然身體卻很誠實走入戲院,口裡所說的反抗,都只是講而已。這個現象,可以証明一些事情,是需要面對現實,單靠期望和一廂情願,只會帶來回望。

《花木蘭》上畫不久,已經有網上盜版,而且還要很清晰的簡體字幕版。撇除政治觀點,以戲論戲,以及其成本製作,今次算是迪士尼近期大片之中的一部失敗作,這是因為導演和編劇未能夠理解華人文化,硬套入西方思維去這戲中,最後會變得不倫不類。不過因為《花木蘭》這個家傳戶曉故事再配上是迪士尼,普通家庭必然入戲院看看,當作一件娛樂事宜看待。

正正只是看作一件娛樂事宜,便明白為什麼即使有人發起杯葛這戲,市場依然接受。因為主流人士其實對政治和娛樂並沒有直接聯想作關連,你看王晶電影如《賭城風雲》,因為有發哥、劉華大卡士,即使知道王晶的爛片保証,又是深藍人士,仍然有不少黃絲人士會說「新年一年一次,又唔駛計較咁多啦」便輕輕帶過進入戲院。

《花》片在馬來西亞收得,其實也可以用同一種概念去理解,特別是對當地華人,不少當地華人其實很支持中國,因為感覺近年中國成功,對於其海外華人來說是一種光榮和地位提升,即使中國政策有多大問題,但對於遠在他方的華人來說,其實感覺不到,反而感覺到華人社會地位提升,便使其對中國有強烈好感。在過去一年反送中運動,馬來西亞華人常認為港人不知足,理應感恩中共對香港的好處,而華橋卻盲點只視自身的利益而不會易地而處。

台灣人在過去一年很支持反送中運動頗為支持,但這很大程度上只限於年輕一輩,家庭、長者未必很投入時,即使劉亦菲的立場支持香港警察,但對於台灣人來看,感受未必很深,這樣便明白到消費者對政治取態並不如大家期望的這麼有深厚的理解和實踐能力。

事實上社會大部份人都係一種順民、少思考,只求「Not in my back yard」心態去看待每件事。等於華人圈也不會每個都會明白美國黑人種族問題、東歐移民在西歐歧視等問題,可能會知,但未必感同身受。

當明白到不是所有人都會對人家有設身處地、將心比己、易地而處的心態看待事物時,就知道每樣事只能夠靠自己,人家肯做,只是Bonus,靠自己改變才是腳踏實地。

伸延閱讀

《花木蘭》台灣票房亮眼 網路抵制的契機及局限

「奶茶聯盟」發起抵制《花木蘭》,但新馬泰首周末票房仍告捷奪冠

2020年6月2日星期二

利物浦跪George Floyd的偽善

今日新聞報導英超著名頂班球隊利物浦為對逝世美國非裔人士George Floyd致悼念,在其球場Anfield,其球員以單膝下跪以悼念George Floyd並表示反對美國警暴。

相信唔少西方左翼份子以及反法西斯份子會表示「個畫面好靚呀!」

但自問見到係「見到一個偽善的行為。」

悼念George Floyd,以表示反對美國警暴,我明,甚至支持,但唔該做就做全套,做就做得有條理,如果係講警暴,想講香港三個星期前一樣出現有位南亞裔人士被警壓頸後不治,但點解無人出來鬧警暴? 身為前宗主國,有冇出過一句聲? 英國有不少南亞裔人士,點解利物浦唔出句聲既

同樣地那位曾經係香港TVB做過電視台又係香港先開始起朵的MC JIN,過去十個月有冇鬧過一句香港警暴的說話,但今天卻走出來講野?人地叫你講兩句香港事就block埋人,依家仲停左個comments功能。

以上兩件事其實並不是單一事性,而是已經出現好多次,係無數次,也寫過好多次。但這些情況一直發生無停過,這些球隊、藝人仍然偽善,仍然扮道德撚,實際是含得撚,這些人才是真正要落地獄,因為把自己塑造到好有道德但其實是壞透。這比起你唔講,你唔出聲都算,但這些假道學才是讓人討厭。

如果利物浦會為香港位南亞裔半膝下跪,相信成個英超球隊都吊鳩利物浦,你累死我呀,因為你得罪了米飯班主呀,你想無晒轉播費呀? 你想無得賭波呀? 一陣外圍佬收到call話停所有波攬咪大鑊,英超咪食屎? 無錢喎,到時佢係咪要出街搶? 唔得咁架麻,為左唔出街搶,咁我唯有唔出聲啦,我都為社會好架,唔好搞事啦。

但我走去因George Floyd而跪喎,班左翼會幾high呀!! high過high冰啦!!仲有可以瘋傳,形成一道好美的畫面呀!! 光環多到數不盡,人人掙住買利物浦紀念品,收入仲唔升,幫補下我停賽無收入架!!

而最重要係我吊鳩完美國警暴係唔會比人封殺呀,美國唔會停我轉播權,佢仲會繼續買我球員去美國銀河艦隊打比賽,生意仲有得做。無成本兼可以有光環仲多埋有可觀利潤,點解唔做呀?老蟹都做啦。

那些左翼根本是「偽」左翼,所謂反法西斯,前面要加個寫住「偽」反法西斯囉!!

伸延閱讀

2020年5月28日星期四

孟晚舟被定罪比美國不給香港待遇更中中國要害

今日日頭香港再次經歷嚴重警暴問題,在中環放飯都可以比人射胡椒球。到晚上卻有兩段國際新聞,分別是蓬佩奧表示香港不再有高度自治不再保證繼續享有美國特殊待遇,另一單是華為財務官孟晚舟在加國審訊案罪成。

前者無疑影響香港很大,單是看恆指夜期已跌五百九十點,明天早上開市必然跌得更急,因為美國表示香港不再受到美國的特殊待遇,意味著香港的國際地位角色被剔除,香港買辦角色尚若沒有,那麼香港真的什麼也不是,香港作為中國的窗口,可以正式劃上句號。

但這美國是不是真正實行,或者實行的方式是否一如大家想像中「辣」,卻是另一回事,而且即使美國真的要行這一步,香港亦真的再沒有這個國際人頭角色時,中國是否真的很介意呢?

大家要清楚明白中共決定將國安法入基本法當中,其風險必然會計算美國這一著,計算之內,意味著中共絕對可以承受到這個傷害,包括香港沒有國際地位,金融生意直線下滑,外資大幅離港等等。但中共可以承受得到,因為今天美國不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美國,中國也不是上世紀的中國,國際博齊下,美國不是完全可以操控市場,包括其盟友。中國可以和其他國家打交道,給予甜頭,特別是那些窮歐洲。英國跳下草群舞便可以和香港合作搞歐亞地區聯盟,吸中國資金。其他歐洲國家更加不用說,見錢開眼。

香港失去獨特地位,的確是會讓中國慘,是會傷,但未至於傷及要害,等於依家中國比人毀容,無面姐,但仍然可以生存,最多唔靠個樣囉,但仲搵到食。

但孟晚舟這案卻極為深遠,因為華為作為中國龍頭核心企業,被美國真正提告,對中國企業營運有重大影響。5G是中共開動新經濟的火車頭,是帶動整個國家的新經濟,也是中國首次有權力去主導一個新科技,而華為則是當中的「護旗手」,現在護旗手個總管被告,隨時入牢,華為必然受到牽連,美國會真正狠狠懲罰華為,等於罰了中國的整個科技產業鏈。這便是中國的真正核心生意,還有相關的企業。美國要拉下華為必然會有另一個華為。中共多年來東征西討如此成功,關鍵是在於「關係」,當中有沒有違反了美國法規相信心中有數,何志平便是一例。

現在孟晚舟必然會進行上訴,一拖數年。而這期間美國亦會利用這期間再以同樣的手法對中國企業,所以孟一案只是開場白,陸續有來。這才是傷了中國經濟的核心,真真正正的內傷。

但至於會否支爆,那仍然不會如大家想像中中共會倒台,因為要明白中共今天多年來最成功的共產黨,比他的老大哥蘇聯更成功,特別是在於管控國民,當國民沒有能力反抗時,對外如何慘烈地被擊倒,都不會動搖到其執政能力,人民的無力反或者是無用去反,單靠外來勢力,中共真係未驚過。

不過卻苦了人民,因為經濟必然下滑。雖然未至於無飯開,但生活唔會易過。

伸延閱讀

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

由中國打嘴炮到美國打嘴炮的國際外交水平

將時間推回到兩年前,中美貿易爭拗進入白熱化階段,雙方各自表述,美方認為中方由偷技術到限制外資在中國營商,中方則表示跟足規矩並堅持自身營商手法,中方更表明如果美方進行制裁,中方不怕放馬過來。美國即時加稅、制裁中興、華為等公司。

這時中方還是在打嘴炮,堅持不怕,每日在其各大自有國家媒體吹虛自己如何強大,不畏美國打壓等等。但到了後期明顯軟化,回到談判卓上,願意加大進口貨品減低美國的不滿,打嘴炮口號原本上綱上線到最後說大家以和為貴,並且在大陸社交媒體禁反美言論,避免節外生枝。

以上是當年中方打嘴炮模式。

現在居然到美國打嘴炮。

一個武漢肺炎打破了西方國家經濟,當然全球國家經濟包括中國當然陷入困局,但問題是中國是在一個專制體制下生活的人民,沒有反抗的理由下,你點大鑊都不會出聲,仍然死忍,因為生怕你一嘈就鬧你擾亂公眾秩序,群眾話正處水深火熱中還投訴是不愛國行為以予譴責並被批鬥,自然整體反對聲音相對西方國家為少。反觀西方國家是民主體制,政府做得差的時候便會被人民批評,自然成為箭把。

美國實在意想不到自己被一個肺炎打低,經濟面臨大蕭條,短期內也難以重拾升軌,總統特朗普低估疫情,或者可以說是全球國家政府都低估疫情,只是「台灣政府」、「香港及澳門市民」認真看待這個世紀疫症。

美國今天在鬧中國如何不及早通報疫情又忍瞞資訊云云,又鬧WHO偏幫中國等。過去三個月,這種鬧真的只限於打嘴炮以及口腔自慰,完全沒有實際行動對付中國和WHO,甚至因為這次疫情中國真的成功反制美國,單是WHO的立場,中國完美KO美國以及一眾西方國家,這也是多年來西方國家低估非洲國家政府與中國政府的關係,導致今天可謂引狼入室。中國多年來在非洲累積的政治資本,今天可謂大派用場,看看習近平能夠在世衛大會上致開幕辭,你老大哥美國去了那裡?

政治格局再不是二次大戰後西方國家主導的世界,因為今天的資本再不是由歐美國家主導,第三世界國家人口龐大及其人力資源足以改變遊戲方法,以前歐美為首的政治聯盟以其高度發達文明來主導世界,但今天這個距離慢慢拉近,專制政權也學懂這技倆,甚至反過來利用龐大利利益拉攏盟友,而歐洲國家又面臨家道中落的困局時,中國便可以反過來為主導。

單靠美國對中國的抗衝並不足夠,美國近期打嘴炮口號式叫罵也無補於事,又沒有新的技倆作出限制對方的手法,聲言想退出WHO但其實兩難,因為這樣更易被中國拿到更多優勢,但留於WHO又沒有能力反抗的,因為非洲國家與中方的友好成為新的盟友來對抗先進國。這種形勢會成為未來中美對壘的各自陣型,這是新冷戰後的世界格局。

至於中國和美國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打嘴炮其實都可以打到上天,連自己都呃賣都得。


2020年4月10日星期五

白宮記者會其實係國際戰線之一

過去十個月,香港抗爭者不斷以創意和堅忍創造了不少世人也意想不到的事情,長期抗爭,以網絡推展抗爭運動,利用眾籌登報到各大國際報章,還有用社交網絡做文宣等。在運動初期,這種模式的確是對運動發揮了正面作用及其影響,但隨期時間的推進,你懂的時候,對家同樣可以活學活用,而且有國家機器的支持下,輿論動員能力同樣可以發揮到出來 。由起初勢頭便因此便對家同樣的輿論所消減,現在在某一些領域上便被蓋過情況。

這並不是對抗爭者以及手足作出批評,不是說「你咁叻,我又唔去做」。正所謂「兄弟爬山」就是希望大家會各自的領域和方法去打這場港人百年之戰。

很多人說大家要打國際戰線,因為輿情在運動上是很重要,特別是國際政治舞台,能夠做出主動的話語權,便可以左右的局勢。這種文宣,並不是抗爭者先識,中共起家以及其核心文化,就是透過意識形態來改變人心,當中輿論宣傳正是中共的拿手好戲,所以中共向來為什麼要操控媒體就是這人理由。

近日白宮記者會,眼見多次有中國媒體發問,其問題內容及他們的身份引起了外界關注,當中問題的挑釁性和記者的背景更成為話題。而對港人較為留意自然是凰衛視記者身份,她強調是香港記者,便觸動了不少香港的神經。無疑鳳鳩衛視的確是香港注冊的衛星電視台,但在現實生活中,香港家庭和香港人真的有多少會看鳳凰衛視呢? 衛星電視在香港並不是非常普遍,但香港卻是亞洲其中一個主要提供衛星電視服務的地區,當中理由可以地理和法規上的特情。香港電訊業向來開放,所以不少公司以作香港衛星電視為基地,但實際上對象國內客戶,因此香港以廣東話為主的城市,但是大部份衛星電視卻以普通話為主要頻道,就是一個有趣的現象。

鳳凰衛視手法就是海外輸出但實際是內銷給予他們的客戶對象。

白宮記者會有鳳凰衛視記者出席,並以香港的牌頭作招徠,其實是佔用了香港人的便宜。有如喬丹用了佐敦的個肖像一樣。白宮記者會向來都是全球的焦點,當中所發佈的內容是對全球極有影響力,這是一個真真正正的國際舞台。現在一個偽香港人電視台牌頭發問,無疑是對港人形象有莫大影響。他們每說一個提問,都影響了國際輿論對香港人的印象,那天記者提問,其實已經落了其他國家的電視台及相關輿論的心中,不是開玩笑。

正因出現這個問題,港人便需要解決以及作出反應這條國際線,免避人騎劫。最佳的方法就是派香港真正媒體的記者出席白宮記者會的提問,全港有這麼多電子媒體、報章,為何沒有一個能夠駐華盛頓的記者呢?是時候真正去想一想。再退一萬步,我們沒有香港媒體記者去的話,是因為成本問題,那麼可否香港人一起做眾籌作資本,然後委派記者到白宮出席記者會,以香港人角度、國際視角去提問有關問題。

事實上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一方面可以對這條國際線開啟了新門戶,另一方面也對香港人真真正正去理解一個國際社會所需要知道的事情,同時也拓闊了香港人的眼光。

希望大家可以有這個想法和推動這事情,因為時間不等人,香港人不能夠被偽港人站在國際舞台而視而不見。

伸延閱讀
【武漢肺炎】白宮記者會鳳凰衛視女記者3度否認是中國傳媒 內地網民痛批「搞港獨」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