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9日星期五

從超級電腦看科技普及

記得十年前左右,還做記者時,美國是有科技限制輸入產品到內地,當時一些比較高階的晶片,因為運算能力高,所以差點不能進口到內地,當然最後仍然批准。不過可見當時內地和美國的關係和經濟發展仍然是較落後的思維和文化,只是這十年來雙方的經濟關係真的來得超級大躍進。

如果看回十年前,當時的晶片和現在比較,真的是龜速了,一顆i7都比得上不知多少部Pentium第一代的晶片,現在還要多內核級數。

從今日報紙「天河一號每秒運算4700萬億次 全球最快」更見到科技的普及性的重要。如果十年前,根本不會有這個想法,單是什麼軍事限制,高科技進口限制,已經做不到。但是現在卻可以。

這文章並不是吹虛內地什麼又是超英趕美的空口號和假大空,而是強調經濟發展和資訊普及的關鍵是可以促使科技的大躍進,天河一號的技術的晶片並不會是最超強的,因為晶片技術仍然掌握在美國手中,但是該電腦卻利用互聯技術概念來發展,即「海量」來計算,這種就不是互聯網概念的發展嗎?十年以來,內地的互聯網技術是發展得極快,相信也是這部超級電腦的基礎成因。而這批專家又是平均三十八歲,更可以見証這批人才是喝互聯網奶而成長,發展概念都可以從這而來,而且互聯網資訊多,交流也密的時候,外國資訊一樣可以獲取時(國防大學,相信沒有什麼過濾的綠壩軟件)從而知道最頂尖的科技訊息。

這就是科技的普及性。

現在全球的科技在不一定是在從一兩個國家手中,因為資訊的發達社會上,互聯的思維是三個臭皮匠思維,一個加兩個再加十個便成為一種有力的資訊智慧。即使是後進國,只要有足夠的人力資源,不一定會是落後於人。世界再不是單一霸權和單邊主義。

伸延閱讀
中國超級電腦稱王勝美國天河一號每秒運算4700萬億次 全球最快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