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5日星期一

從「錦祥號」看霸權的反感

早兩日在看明報一篇報導,是講述香港一間名不經傳的臘味店錦祥號原有七十年歷史,但基於本土OEM而沒有自家品牌,一直低調經營,及後終有自家品牌並且終開地鋪,並以香港製造作賣點,以証品質取勝。

第二日便到該店的旺角地鋪,不過這地鋪並不是人流「鳩嗚」鼎盛的彌敦道或者大型商場,不能與什麼奇X、榮X等相提並論,因為他們所說的地鋪,其實只是位於旺角花園街街市地下的一家小店。

小店的確很小,因為大家都知道香港政府街市乾貨店的大小,擺滿貨已經不能走進店內,顧客都只會在門口購買。當日店前人流很多,有年輕人購買,顯然是因為明報的報導,以及在網上傳閱的威力所致。小店的員工阿姐(相信是自家人)很投入跟我講解不同種類的臘腸,並且強調是本土自家製,最後買了傳統的臘腸和潤腸,事實上還有其他種類如封肉,另外還買了臘肉。

跟員工阿姐傾談,說是不是這幾天很忙,她笑著點頭,因為他們工作到第二天早上五點做包裝工作,可見這些生意是力不到不為財,是纏身的生意。她說要吃便吃多些,因為可能是他們做的臘腸可能是他們最後的一代製作,因為工作太過辛苦,每天早上四時起床,夏天不能開風扇,因為製作臘腸不可以吹風,所以工場很熱,年輕人入行是難以適應。我說如果搵到錢,便可以引下一代繼續做,但阿姐說這些生意利潤微薄,根本不是什麼大生意,難以吸引新一代繼續經營下去。

其間人流不絕,有老人家的老顧客,也有一些年輕人購買,從阿姐所說,近日生意的確是好因為是有文章報導,包括明報和早前飲食男女都有介紹,以「小店」的題材作描述,吸引了新一批客戶。

在個人而言,甚至相信不少新的客戶,在購買這店的臘腸並不一定是知道他們是好吃與否,而是「支持小店」的想法和心態去購買,的確是有種鋤強扶弱的心態,因為眼見連鎖經營商店橫行擠壓小本經營的商店和企業,小商戶因高昂租金難適應經營環境下,小店以及傳統老店買少見少,對地產霸權以及政府的營商環境政策傾斜而促使經濟活動只賴於單一或寡頭壟斷行業,多元化營商環境更難,有心人自然見到一些值得鼓勵的業務便會較上心或者加以推廣等等。

這些行為其實都是反映出大家對社會的不滿從消費行為可以看得出來,大家是對霸權的反感從而得出來的結果。而當中的霸權並不一定是地產霸權這麼單一,其中可以是包括了經濟的霄權、政治上的霸權以及社會體制下的霸權。

不要小看這些小小的消費行動,其實已經反映到作為市民對社會制度的一種反感,期望透過消費行為作支持,這種積小成多的行為的力量是不容忽視,因為消費行為從來都是個體組成群體時,當每個個體都有轉向的意念甚至實際行動的話,社會的模式便隨之而改變。

今後在消費時,多想一會或者走多一步,或者會有一個意想不到的社會變化。



伸延閱讀
臘腸幕後英雄 柔韌吞下辛酸 錦祥號走出台前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