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7日星期五

《星聲夢裡人》給你一種遺憾美

電影《星聲夢裡人》氣勢之大,可謂是近年少見,在奧斯卡提名數目能夠和當年《鐵達尼號》體齊,不是省油的燈。所以香港上畫,都有優先場,不少影評都讚這戲是近期佳作,所以今天正式上畫便急不及待去看看。

或者有點過份的期待,還是有點對今天的歌舞音樂劇有點偏見,定真的是有點距離。如果提名和《鐵》打平的話,我覺得不太合理。

但無可否認這戲是好看,是好片,但未至於佳作,因為音樂劇有很多,上乘之選可謂多不勝數,比這戲也大有在之。唯一個人認為這戲成功處是將一套音樂劇提升了一個層次,是俱有深刻的愛情描述和人生觀。如果我喜歡這戲,並不是因為戲中的歌舞連場,而是因為這戲當中所帶出來的意思,故事的中心思想。

電影是利用通俗的歌舞演繹,去講述一對情侶的人生經歷,以冬春夏秋(記住是要這個時序才對),去發展出倆人的心路歷程。電影有大量的歌舞元素,男女角主明顯落力演出,特別是Emma Stone的演出很稱職,而Ryan Gosling的鋼琴也很吸引,倆人最觸目的一場演繹是在Griffith Park跳那段踢躂舞,可見他們的努力。

不過這齣電影真正要去細看其實是倆人的關係、人生經歷,倆人相處即使是相愛,也因為人生不同的練歷和背景,而要有所取捨,可謂是相愛而不能愛,Ryan戲中是爵士樂手,曾經失敗,而且是個男人,他有夢想但不能當飯吃,他面對有一個讓他成名但不是他理想的機會時,他決定選擇成名,因為這是一種現實,可是這刻女友卻知道男友內心的矛盾而與他發生掙拗,與此同時Emma卻願意踏出自己的夢想演一齣獨腳戲舞台劇,可是卻換來被人取笑的失敗。電影這一段其實道出不少人的心聲,既有夢想但面對現實,實現了夢想卻與現實有距離,這便是人生不如意是十常八九。

及後兩人都有幸是找到他們各自的理想,Emma真的獲得一個角色但要到巴黎,以為倆人可以一起共同進步卻在這個人生交匯點,分道提鑣。倆人各自尋找各自的理想並去真正實踐,而且獲得成功結果,不過倆人沒有開花結果。最後一幕是全戲的高潮位,利用平行時空,去解答了倆人倘若不同的選擇會有不同的結果而能夠開花結果Happy Ending,可是現實歸現實,沒有完美的結局。倆人始終是心中最愛但不能在其身邊,男女最後一幕遠望對方而互相微笑,這種情感的失落和無奈,無疑是讓人感嘆,但正正是全戲給你的一種「遺憾美」結局。

人生就是這樣,遺憾當作美,人總要向前看,不能往後望。

這是讓我喜歡這戲的理由多於歌舞、音樂等等。

論音樂、歌舞品質,個人認為這並不是最上乘之選,六年前另一齣《星光夢裏人》反而更俱吸引力,歌舞音樂連場。當然要數真正最輝煌的歌舞劇,當然要數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那時代歌舞劇簡直是主流,其中舞王佛烈雅士提Fred Astaire的每齣電影都是極俱挑戰你感觀,因為他的歌精舞勁,非常吸引,即使到他的晚期仍然很活躍,其中與柯德莉夏萍演出的《甜姐兒Funny Face》更是讓你賞心悅目,柯德莉夏萍在戲中美艷還能舞能演還能唱,可謂是世間少有的最好演員,因為柯是有舞蹈根基,所以能跳出俱有節奏感的演繹。當然論歌舞頂峰更要提《夢斷城西West Side Story》,其群戲精湛舞技,今天其實已經很難再看得到。

不過以往的歌舞片較通俗娛樂為主,或者故事較單薄,這次《星》嘗試加深人物角色的描述,算是一種新觀點,而且對於一些年輕觀眾來看,這些歌舞配上靚人靚境和一點窩心的劇情元素,已經會入場買飛,並且走到戲中的景點打卡呢!

2017年1月25日星期三

《回答吧1994》都好好睇

《回答吧1988》我已經覺得好正,估唔到《回答吧1994》同樣好看,tvN出品有信心保証。

近日ViuTV星期日播放《回答吧1994》,所以才有機會收看,這齣電視劇其實是《回答吧1988》的之前作,再之前是《回答吧1997》,因為收得,所以繼續拍下去,而開拍的電視台是韓國有線電視台tvN,這間電視台向來有水準,如講年輕人職場的《未生》,講中年婦女失婚從拾校園的故事《第二個二十歲》,都是高收視,叫好也叫座,當然還有近期超火熱的《鬼怪》,同樣是tvN出品。

說回《1994》這個故事是講世界盃那個年代,當時韓國也入了決賽週,但未能進身十六強,但故事同樣有講述這段時刻。《1994》讓我吸引是能夠把一齣簡單的家庭倫理、人倫關係、鄰舍人物寫得深刻和真實,故事講一班外來學生到首爾唸書,寄住在一個家庭,包食住,房東是一對夫婦,還有一個讀大學的女兒,而入住的都是同年齡的學生,都是在首爾讀大學,他們會叫房東包租公和包租婆做媽媽和爸爸,就是這個人物關係發展出不同的故事。

當中有親情、愛情、人生的選擇、不同階段的決擇等等。其中一集是講述包租婆身體不適,大家不知所措,而且因為一些事情,使那班年輕人向包租婆發脾氣,這一段很真實,但亦是最富有感情之一,因為當中導出即使說是所謂的媽媽,但還是隔了一重,但是因為相處久了,卻有了深厚的感情,情同親人,有如真正的父母一樣。及後原來包租婆並不是更年期,反而是有了孕,成了家中的要呵護人物,使包租公頭痕,這種喜劇效果會讓人會心微笑,是動人的情節。

劇情看似老土,但卻很真實,使觀眾有很大的投入感,有如自身的經歷。編劇成功把一種親友關係的深厚感情刻劃得細緻柔和,並沒有催淚,沒有要什麼悲天情節,不是典型的韓劇要生要死,而是內憸樸實,含蓄但能夠體會。這種人倫關係,其實是亞洲人最會感覺得到。

劇中其實挺多喜劇感,但是並不誇張,也是編劇的功勞,這種喜劇是真實性而非荒誕。這種模式不像現時無線的《愛回家》系列那種過於喧染的誇張失實的故事,世上邊有馬家這種大好人物呢,過於離地,只能夠屬於一笑置之而處境喜劇,未能夠有深度的劇情故事。

《回答吧》系列的確是高水準之作,其實故事藍本並不複雜,還很貼地,倘若無線買其版權,做一套本土化,其實有點諗,不過CCTVB不會買,只會「借概念」就轉化成港式處境劇上演,面目全非還要失真兼更差。

或者ViuTV試試創新地買一次人家的版權,拍套正正經經的改編劇,其實一樣可以是種創意,也是一種有保險策略,不防一試。

2017年1月24日星期二

多孩政策對中國未來的深遠影響

一孩政策在中國自1979年實行,當中是為了減少人口壓力,這政策超過三十年,其深遠影響,是該人口結構扭曲,人口老化,男女不平均,社會問題也隨之兩起,不只是經濟結構改變,甚至連人格也扭曲。中共眼見未來人口有機會減少,未到發達國家已經步入人口老化這危機,對於國力發展造成極嚴重壓力,正因如此,在2015年開始取消一孩政策,容許夫婦可以多生一個,以改善人口結構,能夠持續發展。

近日中國國家衛生計生委基層指導司司長楊文莊周日(1月22日)表示,2016年中國出生人口明顯增加,二孩及以上佔比大幅提升。自2000年以來,2016年是人口出生最多的一年,達到一千七百多萬人口,未來估計可以達到千七至二千萬人口增長。

以往一孩政策,使家庭成為倒三角,一個孩子成為萬千寵愛在一身,甚至出現溺愛現象,使八十後至九十後的中國人性格和心理不少都出現不同程度的轉變,如自我中心、社交關係技巧不足等,這些現像都成為不少社會問題。

現在人口結構改變會否有所轉變?對社會是好還是負面?

正面可以是改善經濟人口結構壓力,另外可以是使在正常的兄弟姐妹成長過程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如分享、關顧、社交相處等,這不只是經濟發展,而是一種社會核心價值的改變。

負面或者是再次造成人口壓力,始終中國是龐大人口國,人口死亡平均為一千萬,即正數是一年達一千萬人口增長,在經濟需求的確是很巨大,資源是否能夠合理的分配將會是政府需要考慮。

另一方面,教育會否成為國家需要考慮。

會否人心思變?

兩孩政策會否改變了對國家的不同想法,民粹主義會否繼續?當人口結構改變,親人兄弟子妹的關係下,關懷可以改變了他們的想法,主體意識不一定是面對國家,而是家庭之間的關係,重回正常人倫關係,這時候,政府的角色可能是相對地成了次要,對社會的訴求亦或會有所變化,政府可能難以操控輿論,因為人與人之間多了溝通下,可能單一的想法或有不同。

這只是一種假設而已,不過人倫關係的不同的確是可以改變人的想法,所以儒家思想向來重視家庭,長幼有序,就是一種社會維繫的核心,以往一孩家庭改變了人倫結構,現在走回正常的一孩政策,對中共的未來也可能有了多一種的不確定變數。

伸延閱讀
中國「全面兩孩」政策刺激新生兒「大增」

2017年1月19日星期四

分析曾俊華的網絡選戰

我們時常看台灣的選舉,覺得他們的選舉技倆非常到家,很懂玩心理、媒體、輿論等,到了去年台灣總統選舉時,雙方的網絡選戰是很吸引,利用網絡來做宣傳,那時候看香港的政客,仍然停留在洗樓時代,毫無創新的選戰技巧,當時覺得香港政客何解如此低質,不懂時代的步伐呢?

即使到了去年的立會選戰,香港的政黨在網絡選戰上都仍然很落後,拍短片都核突過人,真心難看,那刻感到香港唔係真係咁out呀?

直到曾俊華開始玩社交媒體的一刻,才開始改變,亦見到曾的背後團隊,是有能力玩網絡選舉,而且能夠上大台,並不失禮,香港人並不out dated,還是有人才。

曾俊華這次選戰主打中產市場,嘗試以貼地式手法去選舉,當然有人說和當年689一樣玩親民,但請不要望記當時大家都看得到689的假貼地手法。而且曾與梁的不同是兩者的性格異迴,梁根本難用社交媒體做選戰基礎場地。

今日曾俊華公佈參選特首,可以留意是他們背後團隊有精準的計算,特別在社交媒體的應用上,先是Fanpage,他仍然未出場時,fanpage的背景只是一幅大banner,寫上他的願景口號,直到他站台,給人拍照後,其Fanpage就很快即時轉了封面,是他在記者會上的一幅相,後面就是其口號背景,這和記者會是同步進行,而非以往一些記者會完晒先再上載圖片,這明顯團隊是有計劃的推廣宣傳。

之後他開始講他的「擬似施政報告」,講完後不久,他的fanpage也即刻上載了其報告供大眾查閱,這種高效率市場計劃,並不是普通的宣傳手法,而是很明顯的精心計劃好,而更顯他們的貼地技巧。

整個記者會完,其競選辦網站亦即刻出爐,並不放慢步伐。

這個網站的網址是www.johntsang2017.hk,網上查看資料,這網站是在16-01-2017登記,即是他批準辭職後才登記,可能他有其他登記早在這日,但是他正式出爐的網站,卻是批準辭職後才做,顯示他沒有偷步,不像林鄭早前被人查找到她一早就搞競選網站這麼尷尬。

這便是曾俊華的招數。

或者會看這些招數並不是什麼驚天動地,但是從這些細節上看,他們的團隊是頗費心思,很留意每一步要做什麼,需要什麼,不會做什麼。留意曾俊華每次上載的相片,看似普通,其實是挺特別,不是白宮發炎人那些唔識拍照又要上載去認威的低級相,是經過仔細構圖的,這和平時美國總統照日常那些技巧一樣,看似簡單或者無意,其實一早計算好的隨意。

從網絡社交媒體戰看,曾俊華是眾多參予者中最懂得使用網絡媒體的影響力,不過現實歸現實,真實社會又是另一回事,而且選委會中人不是全部都是普羅大眾,當中是要吹雞聽指揮的,所以選戰上,今天曾俊華依然不是俱上風,而林鄭的避網絡戰也是特意,因為林鄭心目中的票只是選委票,認為不需要打輿論和百姓,打動選委人心認為已經足夠,即是交換到利益就得啦。

香港選舉就是如此扭曲。

曾俊華台山背景看華人移民史

今天移民的華人,來自中國不同的省份,不一定是特定的地區,當然也有一些特別多,如溫州是近代中國人移民到海外最多的華人之一,但是基本上今天中國大陸移民的人,不是關鍵於地區,而是關鍵於你有冇錢。

但是追溯到早期華人移民,中國南方人士會是主要移民的來源,特別是台山人,相信曾俊華便是這批人後代的其中之一。

曾俊華是台山人,他中學時便移民到美國紐約,那時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相信是他的家人親戚關係而申請移民,台山人最早一代移民到海外的華橋,清代賣豬仔年代,華人到美國打工,在美國西部起鐵路,華工的血淚,他們大都是來自中國南方廣東省,當年滿清要開埠通商予西方國家,廣州便是其中一個主要通商的地方,自然廣東人與西方如美國人會有較多接觸。賣豬仔或者聘請華工這是這時開始,但為什麼台山人特別多呢? 或者同地理有關。

台山相比起其他廣東的地方如番禺、中山、順德等,可謂是窮鄉,地理位置偏遠,土壤也比其他地方差,所以台山人便更需要往外闖,尋找工作機會賺取生計,這些客觀環境下,便造就了台山人到海外打工,而正因為華人喜歡關係結社,家鄉父老到海外打工,回鄉後便再拉其他鄉親的子姪到海外打工,這種關係鏈便形成,因此台山人或者四邑(新會、關、恩平、台山)人都會到美國打工,特別是三藩市,因為那時正正淘金熱,很多人為了一朝發達便到這兒尋金,所以三藩市又叫金山。你到三藩市的唐人街,會聽到不少台山話或者四邑話。不過這些華人是否個個真正可以淘金?當然是疑問啦。

而在金山生活的台山人,搵到一舊錢,告老還鄉,他們便稱為金山阿伯,這些男性回鄉娶妻,一些會不再回美國,但也有不少攜妻兒一同遠渡太平洋,繼續他們異鄉生活,從此落地生根。

事實上台山人也不只是在美國生活,當中古巴、墨西哥也有不少台山人,古巴的夏灣拿便是當期時最多華人聚居的美洲城市之一,甚至當時的僑領是講台山話時,當地人以為台山話便是中國的主要語言,是其國語,不過解放後,這些華人紛紛移民到美國,只留下很少華人在古巴,他們和當地人通婚,所以第二、第三代都已經成為混種的古巴人。近年中國和古巴友好,再有一些華人到當地工作,但他們再不只是台山人了。

曾俊華當年移民,相信都是那個時候,而且他移民的時代,正值上世紀六十年代,當時不少港人移民,因為文革風潮,九七又是另一次移民潮,是因為六四,今天又有另一次移民潮,也是因為過去五年香港的極變,三次移民潮的關鍵都是與中共的影響有關。

作為中共,其實是否需要反思為什麼會有這種社會形態出現。




2017年1月18日星期三

特首選戰是評核習近平實力

香港特首選舉,再不只是一個香港份內的選舉事宜,從種種跡像顯示,這是一次中共中央權力分配的一個幅地圖。習近平在過去五年來,一直在清黨,由打貪到剷除地方勢力以及對手,當中力度比過去胡錦濤和江澤民都要大,可見他雄心勃勃,不只是要做一個十年的主君,而是要做一個長勝君王。

香港過去五年地方勢力成形,中聯辦成為山寨王,中央核心明顯不能夠掌管得到,成報突然高調反對香港特區政府,並且顯示現行政府與中共某高層的關係,千絲萬縷,明顯不只是要打香港地區勢,還要打上面的最高層,權力鬥爭白熱化,如果成報只是二三流,一早就被人抄家滅族,還可以日日月單時事?拿張德江來罵?

但另一方面也不等於習是真正可以完全地話事,否則大公文匯不會仍然這種口吻,即使689被DQ,但是下面仍然極力反抗,在中共傳統政治,這即是雙方是極力拉据,誰也不佔誰的上風,不過在一個大環境下,眾人會視習近平為最大的中共領袖,每事情都會是由他說,即係咩都由佢揹上這個鑊。

這便來了一個極大的疑問,689被DQ,但是繼任人繼續上場,倘若林鄭能夠勝出特首選戰,這即是代表什麼呢?可以是兩種不同的解讀

一、習近平未能擺平南方勢力,仍然不是完全掌握到中國整個政治局面,只是被迫,其實是權力架空。
二、習近平是同意繼續689的手法,只是689做不到習的要求。

從成報以及其他非官方的資訊渠道,外間一直都會視習和張德江的不和,十九大後將整頓中央政治局常委,所以外間看,倘若林鄭勝出,其實是一個代表著習近平未能成為一代君王的訊號,又或者習要推行強力執政。

其實結果很簡單,就係林鄭勝出都是對於習近平極為不利,即使習是真正想林鄭做新一屆特首,外間都只會視習近平輸了,一方面跛腳鴨一名,只是一個北方寨主,未能鴻圖稱霸整個南北兩面勢力,而且南方向來是最油水的地方,香港是超級大金池,習近平吃不到這碟美饌,即能力成疑。

當然也可以解讀做習的確要行一次強勢主政,689因為已經消耗的政治功能,需要找另一人代替,林鄭是其人選,但是倘若習是這樣的想法去執行他的理想強權政治的話,恐怕都是同樣面臨過去689的老路,因為顯然林鄭現在的形勢,坊間早已視之為689.2時,可行的政策絕對有極大阻力。至於她的「好打得」形象,其實留意並非真實,最佳的例子就是政改2017一定要得,看看最後都是倒下來,未能全功,甚至起初要落區做宣傳,最後都是敗走,這並不是成功,她是硬闖,但是敗陣。

習在達沃斯論壇上表示無意與其他國家對抗,他的傳話是明顯釋放善意,嘗試在特朗普的強硬形象上而自己則以柔性顯示中共外交技巧,亦親歐洲對美有懷疑時來與歐洲國家加強交往。倘若這種手法,理應是不會選林鄭。

如果習是以強勢主政的手法所以選林鄭,在今天國際形勢下是最為不利,先是中國自身經濟力下滑,強行用剛烈手法主政是可謂「迎難而上」,逆水行的徒勞,加上美國有意聯俄制中的情況下,香港是首個橋頭堡,美國見林鄭上場必然是更加硬來對付香港和中國,如在先是在關稅上、政策上做手腳,繼續再下一城如重置什麼優惠國待遇之類來阻礙中港,這樣就有損中國和香港發展,不利現時習近平的朝綱,也不利他想要的大國堀起和中國夢構想。

雖然選特首港人是沒有資格去選,但是卻有資格去製造政治形勢,就是在特首選舉時,給予一個強力的訊號予中央,突出港人對某類人士成為特首的抗拒,這樣有一個好處,就是即使某類人士成功上寶座,但是與坊間落差下,便會造成中共的尷尬,中共向來面子為先,民生為副時,定必然對當選者有所保留,無疑是給予負面評分予她,這樣對她的政途便加添煩亂。或者是一種阿Q精神,但是你有得做幾多就做幾多,總好過咩都唔做係度等人支爆更加FF行為。

從現在局勢林鄭是被中聯辦欽點,希望可以延續中聯辦成南方土豪惡霸,689可以避過UGL一劫,避免成為階下囚,即使下馬DQ也要極力推林鄭上面就是這個意思,但這又是否真正欽點是兩回事,因為今天中共連中聯辦都可以對抗習中央時,完全要跟現時香港的土共輿論去解讀政治形勢已經不足,十九大是在特首選舉之後才出現,中央政治局人選還未確立,所以為什麼一些商家、一些土共仍然按兵不動,是因為生怕這麼早就投名狀,隨時粉身碎骨。

在政治未有明朗化下,那更加要有取得更多話語權在手才是上策。

昨日葉劉含淚明顯是被人叫勸退,可以解讀到中聯辦會有一批人未能夠說服,即這場選舉中聯辦嘗試操控但未竟全功做得到。

習近平以一種等你打生打死手法看選舉,最後再作決定誰是真卻天子,這手法挺有當年毛的文革時代,也是典型中共權謀技倆。

2017年1月13日星期五

替葉劉不值

林鄭奶媽上場,披甲上陣打特首選戰,當然有人喜歡有人愁,因為林鄭去馬等於有人要落馬和中箭。林鄭去到一月才出來表明心跡,當然是因為梁先生不能連任有關,還記得當時梁先生未被DQ想連任時係威係勢時,林鄭一些場合斯人獨憔悴,去意甚甚,現在形勢逆轉,甚至連梁先生都要變相死死地氣支持,中聯辦變陣,原本是要賣梁粉改賣奶粉。

當中過程有人實在非常之失望和替她不值,就是立會議員葉劉淑儀,她替建制派打頭陣去馬選特首,造勢會有鍾逸傑站台,這時林鄭還沒有說什麼,她一早開路,但原來只是個陷阱,開路給林鄭。

換轉葉劉角度,心想林鄭何德何能,當年我做保安局局長,你也只是一介署長,局長都未到,當年我已一頂十去闖二十三條,雖然二十三條未能通過,我要黯然退去到美國讀書,但是我臨別時有中聯辦替我餞行,可見我地位崇高,還有我受到選民洗禮,政府要出什麼政策我一一護航,力頂到底,即使你妹妹在政改方案時我都撐你,等埋發叔一役我上電台哭過痛過,可見我對忠君愛國,忠於黨服於黨,九月立會勝出我什麼都不去,第一時間去中聯辦謝票,就是以表我忠誠,這些那些,都顯示我是沒有二心,所以我去選特首,沒有怕別人笑我太瘋癲。

但原來我出來只是替人家作嫁衣裳,還要只是開路做箭把,做炮灰? 人家說你好打得? 多年來好打得其實只是好夠面皮,好毒得,這些技倆,我葉劉不是同樣可以做到嗎? 我只是沒有你這麼門面,你懂扮溫柔,但我真我個性,做政客就是要我這種真我個性呀,不似你扮好人的偽淑女呢。

葉劉是否知不知道中聯辦正在給蕉皮過她,現在林鄭一出,行情更加看淡,兩人票源重叠,明顯中聯辦先放葉劉是讓外界集中火力對付她,從而讓真正屬意的人上場(Plan A是梁,Plan B變林鄭),然後真正屬意人上場時,輿論的壓力便可以減低,葉劉便是當中的一隻棋子,可謂是這場特首選戰中的替死鬼。

林鄭是中聯辦的Plan B沒有懸念,但是對於港人來說其實一樣是ABC,葉劉這樣無疑是被人利用多於重用。這便是祝福所帶來的嚴重缺點,就是為了找被祝福、受欽點,換來是受到操控,沒有意志,隨主子任指揮,失了自己真正的獨特理念,其實和行屍是沒有分別。

這是林鄭與葉劉的悲劇,也是港人的悲劇。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