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5日星期一

為何今天好像剩下Mirror一個偶團?

Mirror近這一年在香港覆蓋之廣泛,肯定勁過5G覆蓋範圍。廣告之多,是香港近年少見的偶像天團。但為何他們如此受歡迎? 是什麼理由驅使出現這樣現像,而這種現像又是反映著什麼?值得社會學家去探討,有什麼土壤和環境讓Mirror成功?

Mirror其實是參考韓國天團如BTS、Big Bang之類的男團,男性偶像相對女團容易突圍是傳統娛樂產業的現像,這是合理不過。而當中Mirror以唱跳為主,近年在香港是極少出現,因為香港樂壇市場以唱慢歌主導或者說產品以慢歌為主,唱跳歌近十多年未見成功或者不能引起真正迴響,當中理由係唱片公司在計算成本上有所考慮,因為唱跳在製作MV、編舞採排,比起一首只需要站著唱情歌的成本要高,但是近年唱片業市場萎縮,娛樂產業老闆又紛紛望向神州大地,跳唱歌在本港便不做為妙。而ViuTV願意投資他們搞新男團,投放資源下,讓本港消費者久旱逢甘露,殺出了一條血路。

Mirror成功入屋,引起不少迴響,近日甚至facebook出現了「我老婆嫁左比Mirror導致婚姻破裂關注組」這個曲線粉絲團便是一例。事實上追星是悠久歷史的文化活動,當年任白、陳寶珠早有追星,去到上世紀「四大天皇」更是進入香港娛樂圈最輝煌時代,這些都有不少粉絲追捧偶像。但這次Mirror有一個有趣現像是追星再不是昔日俱有一種負面的形象活動,反而是一種純粹娛樂、文化活動似,甚至是出現家長與子女一同追星現像。倘若留意這些父母年齡,他們都是上世紀七十至八十年代出世,他們是經歷香港娛樂圈黃金年代,張國榮、譚詠麟、梅艷芳到四大天皇,都是追星年代,只是他們當年追星可能有負面形象,但時移勢易,文化開放與包容,追星也不一定不良行為,而且父母一起追星也可以從拾他們昔日的青春和親子關係時,正因如此,不少中年女性也喜歡Mirror也是有其理據。

以上都是一些Mirror本質或者俱有主觀條件造就其成功,但間接理由也是有的。當中TVB助攻絕對是當中理由,TVB雖然是香港娛樂產業龍頭,但是近年的表現每況越下,甚至是倒退,音樂節目苦悶,又獨尊自己公司歌手但歌手質素又差的情況下,消費者自然尋找另一個出路,當ViuTV開台時,其實已經開始出現變數,及後又推出《全民造星》並捧起了姜濤年輕偶像,便打開了一個缺口,消費者便轉投這個新的產品服務並且嘗試,而供應者亦懂得市場脈搏,捉到需要,Mirror便乘勢而起。而更甚是近年TVB不論是其新聞節目以及藝人的言行,都是不少港人視為之討厭產物下,但TVB又以財雄勢大嘗試壓住對手,港人一種鋤強扶弱心理下,對ViuTV推出的產品便更有好感。

而社會氛圍也間接讓Mirror成功,今天香港社會氣氛差,不少人眼見社會制度倒退,人人嘗試努力去改進、改善制度,但到頭來卻是徒勞無功,港人缺乏一種信心和感到氣餒時。但見到Mirror這個團體各人表現稱職,演出時絕不欺場,努力表現,有進步表現時,港人心理多少都有一種重燃希望的感覺,便心理投射向他們,希望能夠由他們代表到香港人的精神文化及其堅忍努力。

Mirror成功是一個時代下轉變下的產物,集天時、地利、人和下的產物,而Mirror及其背後團隊亦懂得如何營運這個Mirror,貼近市場的需要,是他們成功的最重要的關鍵。反之TVB近期嘗試捧新偶像如星夢的歌手卻非常之守舊和不配合時代。例如近期大台常常谷那位年輕星夢女歌手14歲姚焯菲便是顯出他們經理人及團隊的Outdated。每次訪問、娛樂新聞提及她的都是強調她是「有錢女」,住千呎大屋、父母如何有錢云云。如果是陳寶珠年代、上世紀八十年用這種所謂「高檔形象」或者會成功,但今天不同往日,有錢人大把,而且有錢又點,再加上社會已經對「有錢人」把持資源、炒貴樓已有一定的負面形象,更不應該標榜這種手法,「富二幹」這個形象其實是累死這個少女,但是TVB卻以這個來做賣點,就明白到TVB的營運已經很老派甚至是不明白時代是如何運作。

Mirror無處不在處處都在可說是近年來香港一個有趣現象,在今天香港這種負氣壓氛圍下,有人追星其實不是一件壞事,人總需要勇敢生存,仍然期待有希望時,有點娛樂也是正常不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