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日星期二

從賀歲電影看華人的分野

在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每逢新年的賀歲片必定是一家大細去看,非常熱鬧,由八十年代的「最佳拍檔」到九十年代「家有囍事」、「紅番區」等等,都是華人在新年都差不多必看的電影。不論你是香港、台灣或者星馬地區,都會差不多看同一批的華語賀歲電影。這種模式一直維持到九七年前或者是二千年,直到近年慢慢開始改變,當中社會制度的變化,本土意識改變以及市場的需求下的轉型。這種改變,其實可以看到華人再不一定是以中華或者中國文化為中心,也漸漸地以當地本土華文文化的發展下而出現的變化。

過往華語電影主導市場必然是香港的電影,特別是賀歲片,這個原因是港產電影是最為商業化,市場主導,娛樂至上。賀歲電影是一家大細或者要去湊熱鬧的節目時,港產片是最懂這些技倆,因此很自然地主導了市場。另一方面當時各地的本土電影業是較落後,亦不發達因此未能夠走到時代潮流時,香港以西方而俱有中式口味的特色下,自然成為最佳的出口市場。在台灣、星馬等地甚至去到歐美國家的華人社區,新年看港產電影基本上是指定節目。

而當期時中國還未開放,我所把是電影市場,當時大陸電影院設備落後,主要播放大陸本身的電影,但內容貧乏而多以指導原則下拍攝的故事,觀眾心知不佳所以也少有意欲進場,因此當時大陸電影只屬文藝的玩意,未能真正推出商業電影到市場。

賀歲電影發展到今天,市場可謂完全地改變,遊戲規則也改變,甚至是市場分野也開始很明顯。我們以台灣、星馬、香港和大陸四地作討論。

台灣過往的華語賀歲電影是跟香港同步的,因為當時大部份的華語電影的演員都是港台明星,舉例最佳拍檔,入面便有香港演員許冠傑,但亦有台灣女演員張艾嘉。成龍很多時都會找台灣女演員做女角。當時台灣女星的確是頗俱市場價值,而香港男星則是電影主要的男主角,台灣男演員較為遜色,秦祥林、秦漢時代已經完了,取而代之是周潤發、成龍、劉德華等等在台灣是極為大賣。甚至台灣電影商人投資香港電影也有,在八九十年代,香港拍攝、港台資金、港男台女是很多港產電影的一個基本製作。
到了今天的台灣賀歲電影早己不同,今年有「大囍臨門」、「鐵獅玉玲瓏2」是極為台灣本土的賀歲電影,而「鐵獅玉玲瓏2」更是派拉蒙影視公司發行製作,可見外來資金也會看好台灣本土市場。

今年星馬也有本土的賀歲片,其中有杜汶澤主演的「麻雀王」,戲中還有當地星加坡頗有名氣的喜劇演員李國煌為另一男主角,故事以馬來西亞為背景做故事,顯然是針對本土星馬為主要市場,服務星馬本土華人的新年氣氛為己任。星馬電影向來沒有香台的篷勃,主因是缺乏演員,即使有但紅了都會到台港地區搵食,很少留在當地,但是隨著社會發展與人口增加甚至是對當地本土文化需求增加,很自然要有自身的製作。

香港一直有看賀歲電影的習慣,如年三十晚吃完飯,看套賀歲片再行花市,相信是不少香港的指定動作。近年這種習慣當然有所改變,可能是電影吸引力大減或者沒有昔日的號召力演員所吸引,但是基本盤仍然存在。當中近的其中一些轉變是題材上的改變。舉例「家有囍事」是最俱港式文化的賀歲電影,當中笑話是港式的而要用廣東話以及港式文化口吻才能夠意會得到,但是在台灣也會大賣,關鍵是台灣人也被這種港式文化所吸引了過去。但是近年除著CEPA開通,香港和大陸有合拍片的出現,大陸市場才是真正的主導方向時,很多的故事配合大陸文化為主,舉例黃百鳴近年的一系例大陸式內容但以香港為品牌作號召便是其中一例,可是這些電影在香港是極不成功。所以便產生了一些專門以香港本土電影為題材應運而生,吳君如的去的金雞sss與今年的12金鴨便是最典型例子。這些電影不能夠在大陸上畫但卻主打香港市場或者海外華人市場。

中國的賀歲片在近年可謂是各兵家必爭之地,因為市場龐大,隨時過億,這種吸引力之大是引了香港電影人走進去,從而專門拍攝一些以大陸市場為主的電影,以成龍為例,過往成龍賀歲電影一定會在香港上畫,但今年的「天將雄師」在大陸一早上畫並賣到個不錯價錢時,香港還是要在3月中才上畫,還好像沒有什麼大宣傳,當中明知港人不喜歡的情況下,也免得自討沒趣。此外大陸自家製作的本土賀歲片也有,如去年爆大冷的爸爸去哪兒電影便是一個最佳例子。這些故事內容都針對大陸自身的環境下製作。

從以上四個地區看,星馬、台灣也開始有本土製作的賀歲電影,而香港不像昔日有主導權左右華人的賀歲片,從而轉變為依靠大陸為主再加少許本土市場來支撐香港賀歲片環境。從這種變化,其實不難看出華人分佈與當地文化隨時時代經歷的轉變下有所調整。星馬、台灣各自有本土東西,出自家的產品才能夠吸引自身本土人,香港電影則失了並放棄昔日的主導性而改為靠近大陸(商業吸引力成香港電影人主要理由)。

本土文化在各地也開始散發出來,星馬、台灣在本土發展有挺好的情況下成長,但香港即使發展俱有本土特色但卻處於一種受壓或者兩面不討好的情況下發展,並不樂觀。因為這會阻礙創意上的發展空間,過於單靠單一市場,不像昔日的多元市場賣埠,在商言商,風險其實是存在著,但的確會讓投資者被眼前利益所蒙弊。

政府今年的財政預算案發表時,強調要發展本土的電影業,重振昔日亞洲荷里活,當中成功與否,從香港主流電影人「傳統」觀念,並不樂觀。

而另一個更高層次看的是,就是再不要以大中華的概念去發展創意文化,本土發展與植根當地而發展自身的華文文化,同樣是另一種出路,同樣可以有市場,有發展,有創意亦有商業價值。




2015年3月2日星期一

由結石寶寶、武媚娘到穹頂之下的執政工具

2008年我國在片歡騰高興慶祝北京奧運,但同一時間,卻有無數的寶寶活在一個痛苦當中,就是因為喝了有毒的奶粉,他們稱為結石寶寶,因為他們的腎裡頭都結了石,是因為喝了有毒的奶粉引致。寶寶要做手術,在腎割了一個小洞把腎石取走,你試想想是一種什麼的痛?事件被揭發、父母為了子女討公道卻換來打壓,趙連海成為一個敏感詞。犯事者原本由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19年;2014年5月,石家莊中院裁定對其減去有期徒刑1年9個月。據稱,田文華服刑期間認罪服法,遵守監規紀律,先後獲考核記功獎勵3次。但最諷刺的是討公道的人卻被指犯法,發動民眾至毒奶粉工廠外抗議的趙連海,被北京市大興法院以尋釁滋事罪一審判處有期徒刑兩年半。

犯者可以減刑,受害者卻要坐牢。

2014年終時段有一套很火的電視劇,叫「武媚娘傳奇」,由范冰冰主演武則天,戲中其中一個讓人認為有吸引力的賣點是呈現唐代女士的服飾,就是露出乳溝,俗稱大奶奶。但是播了數集突然停播一段時間,重啟之後來了一樣奇特的畫面,就是所有女性演員都變了「大頭娃娃」,因為畫面被剪輯過,就是把頭以下的部份沒有了,即不再有胸部呈現於觀眾面前。這是廣電局認為尺度不宜給國民看,因為不適宜,內容過色了。

2015年剛剛2月底28日在大陸播了一個極為特別的節目,在人民網發了一部紀錄片,叫「穹頂之下」,是大陸著名記者柴靜製作,內容是講述大陸的嚴重空氣污染問題。節目一出街,引起極大的迴響,成了近日大陸最特別關注的議題。

看這節目,其製作認真、專業、編劇和佈局都屬高水平,有如大陸版的「絕望真相」一樣,記者以自己的體驗拍攝中國空氣污染的危害問題如何影響她和她的家人,以第一身和貼近民情感觀的手攝報導,與過往中央電視台的主旋律拍攝手法極為不同,甚至可以說是挑戰現行傳統大陸媒體的手法,這一拍出來絕對是會觸動了某利益的神經。而矛頭直指能源業以及相關當局。

記者所拍攝的故事內容、獨家資料、採訪的手法絕對可以進入無人之境,記者同不同的部門資料都可以手到拿來,甚至可以跟隨有關當局做即時的檢查與跟進。

但這個紀錄片說是柴靜的自家製作。

她有如此神通廣大和權力可以這麼大嗎?

在此強調看完這節目,我半點懷疑也沒有,甚至是極之認同柴靜的專業水平並以佩服來形容她的認真態度。

但是你要理解這是在一個活在什麼的角度上。

一套如此極之爭議的紀錄片,一個個人單位製作,可以在人民網上播出來嗎?

大家看看結石寶寶與武媚娘,前者有大量上訪者,記者做訪問可以被軟禁,香港記者想採訪他們卻可以被帶到不知那兒,受訪者可以消失於群眾當中,新聞可以是被禁,可以被消音。

即使是一個娛樂電視節目,只是露了一露女性胴體,展現多了一點情色感觀,當局卻要停播而重新剪輯先可以播放。

在這種絕對的輿論控制下,你認為[3穹頂之下」真的是簡簡單單的一個紀錄片嗎?

你認為可以直達中共的旗下的網站上播放而不被管制?記者訪問的人全是專業、官員,資料敏感度在當局眼中是敏感的,但可以找到而更甚是可以拍而更加奇特是可以播放出街。

當中是什麼關係可以做到?為什麼可以拍出來呢?甚至何解可以出到街於公眾下看得到?而節目播放的同一日人民網發布對柴靜的專訪《「人去做什麼,是因為心底有愛惜」》如此悉心安排絕對不會是件事偶然或者是無意之中過關的。

是不是正在準備一次極大的輿論戰?對一些特定的單位、人物、企業作一次整頓呢?

石油、能源業是早前周永康一干人等所控制,今天他被整頓,相關的行業也要跟著整頓,重新分配利益。紀錄片更用了習近平在APEC上有藍天作其中一段的講話,可見意思甚為明顯,就是習要對該行業有所重新「整頓、編排、分配、並加以利用」,所以才會有如此氣勢的節目推出「市場」,輿論甚至有關當局自然收到指示作出配合。

未來有關行業將有上有落,環保的有利,厭惡性及高耗性產業將面臨重大的改動。市場更傳過石油巨企有意重組等新聞,這些一系列的資訊在市場上傳播著,當中是否有人重中獲取更大的利益分配,稍後會更能夠清楚見得到。

在中共眼中,輿論並不是用來管,新聞自由不是用來監察,而是用來「利用」的,這就是國情。結石寶寶新聞要封、武媚娘胸要縮,空氣要過被「過濾」才能出得街。

伸延閱讀
抗霧霾!柴靜自費調查採訪 《穹頂之下》撼動中國


2015年2月23日星期一

當Common在奧斯卡說的話,那香港金像獎頒獎禮又如何?

今日是大年初五,是大多數香港人開工日子,在此祝大家開工大吉。

今天在太平洋另一端是奧斯卡頒獎禮,這個頒獎禮在技術上其實是美國本土的電影頒獎禮,但是在全球電影市場當中,是最俱價值的,當中頒獎禮是能夠雅俗共賞而又非偏峰實在難得。

今年最佳原創歌曲由電影「馬丁路德金:夢想之路」主題曲Glory奪得,而饒舌歌手Common在致詞時當中提及香港並獻給在參與示威的香港人。過往在一些大型國際性的頒獎禮中很少提及香港,今是是異數。

電影被人稱為第八藝術,在現代社會當中,其影響力比其他的藝術更有影響力和吸引力,奧斯卡更是多年來全球最俱規模的電影頒獎禮,因為參加者都屬於全球最頂尖人士,香港人也曾經奪得過奧斯卡獎項。過往頒獎禮致詞時都曾經提及一些有關社會、政治、民生的議題,所以大家不應該大驚小怪,倘若有關當局如果認為Common說話這是不得體面或者所謂的干預事務的話,會「笑大人個口」,請相關人士在提出一些批評時用下個腦。

四月是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正值去年有雨傘運動,這是香港經歷最特別的一年,不論是如何的立場,香港人一定會面對過。但是在此頒獎禮又如何處理此事呢?如何面對呢?

以往黃子華做頒獎嘉賓或者表演嘉賓時,他都會提及一些社會議題來表達電影中的事情,無非都是讓大家有種有話題和輕鬆與趣味。同一時間亦有一些過濾事件,張曼玉曾為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中做了一條短片,當中是描述香港和中國的社會變遷,但卻失去了不少重要議題(89民運),因為當時節目是直播予中央電視台,所以結果如何不問而知。在今天香港電影人都北望神州的環境下,適者生存便是他們認為的道理。看看高志森會大鬧港台,只是因為黃之鋒在港台節目向大家拜年,便說要收回港台牌照之時,但高根本沒有思考過港台是一個公營電台而不是喉舌電台。水平之高可想而知但卻獲民政事務局委任為制訂文化策略的「表演藝術委員會」成員至今。

正當不少香港電影人北望神州,要向北大人叩頭期望自己的電影在大陸大賺時,早已失去了亞洲市場,失去了昔日多元化、創意十足極俱香港中西文化融合的香港電影,被對手韓國電影拉下來,只能為了遷就大陸市場拍的合拍電影因失去了自主權而使創意大幅減少和題材更偏峽窄。惡性循環下便更遷就大陸市場而再繼續低水製作,即使有大製作資源卻拍二三流題材,為的只是賣錢成為窮得只剩下錢的電影哀歌。

四月份的頒禮?大會如何製作?得獎者致詞時的說話?其實是反映出現今香港執政和把持社會行政環境的一個影像,也是一個寒暑表。到時有沒有類似Common的致詞?或者會有,但相信不是電影圈的主流人士會說的話,因為現今香港電影圈的主流如何之爛,看新年檔期的電影,其實已看到答案,所以四月時也只能是一個無期望的頒獎禮,也再不是香港人的頒獎禮。

伸延閱讀
《馬丁路德金》奪奧斯卡最佳歌曲致謝辭:獻給香港
Transcript Of John Legend & Common's Oscar Acceptance Speech Proves "Glory" Has A Timeless Message — VIDEO



2015年2月14日星期六

從快的滴滴合併看遲來先上岸

這篇文章或者會有人覺得很擦鞋,但是從商業角度上看,的確有值得參考。

不論你到大陸那一個大城市,近年在路上找的士是一件挺麻煩的事情,因為自從大約2012年大陸推出透過手機Call的士的服務後,大陸使用的士的模式也隨之而改變。大陸主要兩大打的服務的手機應用軟件有兩款,分別是「快的」和「滴滴」,前者是阿里巴巴,後者是騰訊。兩者為了搶奪市場份額,推出補貼資助,司機和乘客凡使用打車app服務可以獲得補貼,因為這種補貼促使大量客戶使用和司機亦習慣使用,同樣地也瘋狂燒錢,開支數以億元計,但兩大互聯網巨頭水頭充足亦夠與對手燒錢,主要是不讓其他新入來者有機會進駐。過江龍Uber也打入大陸市場但未見成功,甚至有一些城市更不準使用(潛規則是大家應該估到...),現在兩間公司過了兩年多的經營,市場分佈大概完成,再難有新對手進場。

那餘下的就是如何使用這些服務來賺錢,廣告相信是其中一門方法,另外就是支付車費的支付服務才是他們眼中的真正利之所在。現時快的是使用阿里巴巴的支付寶,滴滴則用財付通,都他們母公司產品,當用家長期有使用透過手機付費的習慣時,這種電子交易平台便成為真正的搖錢樹,商機無限,利之所在。

現在市場指出兩間打的App正討論合併,倘若兩者合併後將完全主導了打的app的市場份額,基本上沒有外來者可以進入,因為當中司機、乘客習性以及付費的習慣已形成,再難有新人進入,可謂壟斷市場。

合併後用何種支付方式相信是他們合併的關鍵議題,因為用誰的支付服務,誰就是真正的勝利者,或者用家可以同一個app可以選擇兩款付費也不定,但是長遠而言總會有一個跑出。在大陸網上付費方面,支付寶明顯有優勢,因為網上購物完全由阿里巴巴所主導,淘寶是網上第一大網上購物平台,騰訊旗下的京東則是第二把交椅,但距離也甚遠。不過兩者極為積極透過網上付費的服務,甚至不斷演化。

透過手機付費的服務,大陸是市場的領先者,現在在大陸購物、飲食等消費行為,很多都可以透過手機上網付費,而且快捷簡便,比香港甚至其他歐美國家更為簡易應用。當中是大陸文化以及規郎上的不同所致。

大陸假鈔很多,你坐的士總會試過偷龍轉鳳的情況見得多。所以客人或者司機很多時都不願收百元大鈔,這種社會環境底下,便形成期望有第三方可靠的交易平台作為一種援衝作用,網上交易便應運而生,或者可以說是時世下的需求。雙方透過電子交易,大家都不必怕對方用假鈔,「真金白銀」網上交易,不會走數。

但有趣的是在這方面,銀行的網上服務卻異常落後,這是國有企業的弊病。正因這樣,私人企業特別是互聯網公司的創新服務完全付合到大陸的市場需要。既有一種可靠的交易,亦簡易付費。支付寶、財付通便這樣形成。

國有銀行一直服務落後於人,當中規管、制度、運作亦混亂,對比外國的銀行,大陸銀行服務無疑是較為輸蝕,正因為這種缺口,互聯網金融便在大陸很吃香。而且大陸金融體制落後,規管還未有制度,很多時後知後覺,亦有如一個未開發完整的產業,亦建基於這種情況下,大陸在互聯網金融反而是後來先至,因為是「沒有規管」。

舉一個例,大陸近期滴滴打的有一個新服務叫滴滴專車,司機並不是的士司機,而是普通百姓,他們是自顧人士做「白牌車」生意,但是服務專業,比的士態度和更為舒適,所以市場頗受歡迎。亦正因如此,大陸的士司機也有微言抗議,政府亦有指引說這種「或者」有違法,但是未見有真正執行規管。試想香港根本是不可能有這種概念服務,「白牌車」明目張膽網上提供服務,還可以透過網上付費,這種完整地知道行程和交易細節,明顯是可以斷正犯法。但是在大陸卻因為無規管,無人理而變得好像理所當然,但同時造就了新服務。

姑勿論這是否合法,但卻已改變了消費行為甚至開拓了另一種服務予消費者。在外國家眼中,或者會感到很奇怪,但這卻是在大陸天天發生。

互聯網金融服務,成了大陸真正領先了其他國家的服務,可謂後發先至。當中仍然是摸著石頭過河,因為沒有規管變了很多創新,但同時沒有規管亦隱藏了極多潛在危機,如網上資訊盜洩、私隱、交易過於簡便有可能出現交易漏洞等問題。

針無兩頭利,睇路最緊要。

伸延閱讀
快的滴滴或合併 支付戰可能才開始

2015年2月5日星期四

今年拜年有咩話題?

台灣朋友原本新年來香港玩,但眼見流感高峰期,她又有小朋友,所以便問我來不來好,作為朋友,有衡量這些風險確實正常,他們是一家大細,來香港幾時都可以,還是過了這個高峰期才算罷。

過多兩個星期便是農曆新年,這是華人的喜慶日子,互相拜年是華人的傳統習俗,也是一個很好的社交禮儀,互相問候和祝賀,的確是幫進人倫關係。

但剛巧今年流感高峰期正正碰著新年,那麼我們在拜年時確實需要小心,例如自己有感冒徵狀,就不要到別人家拜訪,以免傳染給別人,人家到你的家中,自己也應該帶上口罩,同樣地也無謂傳染給別人。

記得新年有一些日子總會有一些話題,例如閃卡事件,剛剛正在農曆新年,有人會以這話題作開場白,是不是朋友等等。今年就有流感,到時也會叫大家小心。

當然還有黃藍絲對壘,亦會是今年的拜年當中的重頭節目。

記得西方有一句話是和一大班朋友傾談時,其實最好避免談宗教和政治,免傷和氣。但對於香港人來說,這種是一件陌生的事,因為香港人對政治的認識仍然淺薄,是新事物,還未理解當中的原理,所以正因為這樣,今年佔中、831、「慈母手中棍」等等議題,將會是大家以為是吃花生的議題,但是當這話題一打開,隨時會變為「赤口」日子。

你不是在facebook或者高登、香討作討論,而是面對面的,老人家同你說要致警時的尊敬,那邊廂談慈母棍如何武力鎮壓,到時變了城市論壇,你找謝志峰也不能幫你拆掂。

那麼談什麼好呢?

談李思捷罷!!如何做得這麼爛的清談節目,阿媽們亦可以讓他們暢所欲言,即使有正有反也無傷大雅,然後講四個女仔三個bar作結尾,討論那個女角較靚,邊個J得過之類(只限你同輩兄弟)。又係講TVB?係呀,唔通叫你講亞視有汗出,無糧出同埋食壽包呀?新年流流就無謂講亞視咁仆街啦!!最多加插李心潔、智叔同王宗堯新男神在選戰演出,但你要看看他們家中有沒有小米盒或者其他機頂盒先好講,否則就難有共通話題。

2015年2月3日星期二

香港有沒有土壤做清談節目?

清談節目在全球都很流行,美國的Talk Show如早年的Arsenio Hall,David Letterman,政治的有Larry King,大陸的有魯豫有約,台灣有康熙來了等等。這些節目在當地都很受歡迎,而且是長壽節目,一做便是多年,更是電視台的皇牌節目。

香港的清談節目雖然有但是沒有一個是極為成功,即使曾經是做了很多輯的去志雲飯局,其實都只是電視台自家谷出來的,而且也很少清談節目是成功地變為長壽節目,那麼為何香港市場未能夠讓清談節目成功呢?

或者是我們原有的土壤未必真正適合清談節目。

清談節目當中要俱備的最重要條件,是人的互動性,那即是角色中的互動,當中包括主持人和被訪者,倘若兩者能夠互動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那麼節目便可以可以持續下發展而沒有冷場。

那麼我們香港人沒有互動的交流麼?個人感觀,其實是很少,特別是在大庭廣眾之下,從小我們的成長環境便很少是以互動行徑而得到學習,每件事情都是以一種灌入式的文化下學習,老師上堂教什麼,答問少,提問更少,你試問長大的時候的課堂當中,會有常常舉手問問題,老師提問而會熱烈舉手答問題嗎?

小至小學,大至大學,會發現課堂時學生舉手答與問都很少,但在外國情況顯然不同。即使在大陸或者台灣,情況也比香港為佳。倘若和大陸的朋友傾談,你會發現他們很喜歡有自己的偉論,有自己的一套想法時,必然會向其他人去表達,高談闊論,當中是否對與錯在此不談,但強調是他們是願意在眾人群中說話,這是大陸的一種文化,從小便會有發表言論的政治課題或者一些道德課堂以達致政治教育為目的,而台灣也有類同的情況,他們會鼓勵學生發表和詢問,對比香港,香港類似的情況是較少。

反之香港卻少有,當中是港人或者不喜歡在群眾中表達意見,認為過於表達是「出風頭」、「扮勁」、「扮叻」。久而久之這種群眾的壓力形成不會表達,不願意說出原有心底的說話,只是藏於自己的思維當中,而粉飾為一種所謂的斯文、謙虛的一種偽裝。

倘若有這種文化下,會認為有一個出色的主持人嗎?舉例吳君如做「星星同學會」,她的舉指或會有人認為她誇張,係唔係都笑,但相比起台灣的康熙來了,吳其實己經叫含蓄。吳的節目明顯是「抄考」康熙來了的。由佈景、話題模式、主持人風格與配搭都是。但對比起其他香港清談節目主持人,吳君如已經叫好,至少她不會怕羞而願意放膽說話,當然她在行內的地位才會有這樣的能力說出來,換轉是其他人,也不大可能。

走到近日的李思捷身上,就更加顯得香港做清談節目的軟弱無力,作為主持李的思辯能力明顯不夠敏捷,仍然停留在扮野的階段身上,未能俱有口才為賣點的技巧。無可否認他是一位演繹別人的能手,但是他卻不是一個清談節目主持人的選擇。而且他的互動能力也明顯地比下去,當中有一些因由是他的嘉賓和自身與嘉賓之關係,如與嘉賓沒有熱身,沒有深入的交流等,所以在訪問時段便難以有更佳的火花出現。

另一個問題便是嘉賓自己的互動性,縱觀中港台三地,香港的演藝人在綜藝節目時是「最含蓄」的一群,每次訪問中總是好像難以啟齒,是真的斯文還是故作謙虛?其中不少人都會說自己很宅,喜歡留在家中,不懂與人溝通等等。但作為一個演藝人,強項卻是與其他人互動,這種說法其實有點難以解釋。

或者在他們心目中的的市場定位要用這種不大說話,故作謙虛才是賣點。因為師奶們會看成,這個女仔幾乖,唔多說話,形象幾好。女神真係好斯文架。個男仔好怕羞,真係又pure又true呀!!

但這種形像只限於「香港人」

倒頭來是一個外國人(不一定是西方人,只要不是香港人便成)說話多,會眼中成為活潑、口才了得、多元。但換轉為香港演藝人卻可以是另一回事,多嗲、八掛、口多。

當然亦有另一個原因是內涵不足,港人文學底不足是常見,未能口若懸河,所以要在表達能力是便很多時吃虧,被訪者生怕露底,這就是大家怕羞的因由,但換轉其他地區,不懂也不是什麼大問題,事實上並不是每樣事都會懂,學識廣博。

不願意表達才是最大的問題。

這種情形其實不只是在清談節目上,在日常生活甚至政治層面其實已經影響到,由於長期缺乏演說的技巧,思辯能力薄弱,轉為形成了沒有領導的能力。因為一個成功的領袖,說話能力薄弱是挺大問題,站在台上口齒不清,思考慢半拍,即使內裡有條理的理據,也難以說服大家。縱觀現今的香港政治人,特別是一批年長的,便是嚴重缺乏這種能力。

今天年輕一代稍有好轉,這是環境的改變,是值得欣賞和鼓勵,但是卻可以被指為多事,得個講,辯駁就最叻的形象,不尊重只懂駁的被標纖,這種環境下,又怎能讓願意說話的人,肯走出來呢?願意發聲呢?那麼只會是來來去去都是老人家說一些已離地不切實際,只顧眼前利益的說話,因為當你年長當然不會再想更遠,因為遠的事其實是事終身事,但年輕人卻不同,他們要的是遠景,大家目標不同。

想要有一個成功的清談節目,想要有一個好的政治家,香港人首先是要從給人講話的機會。

而不是每樣事都封殺與消音。

突然讓想起其實近年較長期的清談電視節目,可能已是無線J2的Big Boys Club。

2015年2月2日星期一

香港蘇文大學與馬雲體現了中國特色

今早起來看了一單有趣新聞,就是有一間聲稱為香港的一所大學,名叫「香港蘇文大學」,在網上售賣畢業証書,而且這間「大學」還有網址,該網址設計和編版都很認真,還有我們香港中文大學現任校長沈祖堯的相片在其中,一望真的以為是一所香港知名大學,在看看其網址更是相當趣緻。


http://suwenhk.eu/sw/main.html

一些大學或者專上學院的網址很多時候都會是使用.edu,但留意這網址卻是.eu,那.eu是何解,是歐洲聯盟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意思這不是一個學術機構的正常網址。香港的大學但用歐盟網址,何不怪哉?

老實說作為一個正常的香港人,誰也都會知道這是一個冒牌大學,甚至不可以稱為野雞大學,也不是A貨,根本是一間偽大學,大陸可以稱為「造假」。

但是為何會有這種如此明顯造假的東西出來呢?答案當然是有市場。市場需求為之,那麼那兒是有需求?一間香港的大學但用簡體字的話?那不問而知罷,主要需求市場是大陸。當然對像也不會是上海、北京的一線城市,三四線城才是主要銷售對像,這些地方,山高皇市帝遠,造假作為一些工作履歷找一份工便有所幫助。相信這種造假大學日後會有頗大市場,因為現時大陸勞動人口的剛畢業生找工已很困難,大學畢業也不易找到工,那何況是沒有學歷的一群,這種順勢的話,從市場競爭,一些沒有學歷的人或想辦法來補救,買証書便是他們認為的合理方法。

這是中國特色。

馬雲的阿里巴巴近日的股價急瀉,原因是大陸工商總發布一份調查報告《2014年下半年網絡交易商品定向監測結果》,指大陸9大網上交易平台其中7個出售假貨劣貨,而淘寶網的正品率最低,而且新一季度銷售差人意,股價急瀉是理解,也讓馬雲一眾股東也出來找辦法解決。起初工商局係威係勢,但到了近日居然出現了和解,甚至只說是座談會會議記錄,並不是白皮書,不具法律效力。

這又是中國特色。

造假不面紅而且還可以大搖大擺,當你說這些事情發生,會有人走出來說一大條似是而非道理,中國這麼大,怎管得這麼多?現在是發展時期,造假必然是有的,實在不用大驚小怪。現在已經嚴明執法,你要耐心等待。

改革開放都差不多四十年,還要耐心等待?

何況這不是要什麼改革開放才要改,而是根本問題,造假,任何時候都不應該有,什麼時代也不可以,這是一種社會規範的共識,常常找因為要發展作為理由,又以要穩定壓倒一切來解釋其實是讓人洩氣。

馬雲是當今中國首富,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一個傳奇,人人捧他到上天,視為變革者,在歌功頌德之時卻一直掩蓋一直沒有面對的問題,只是放在一邊。

正當馬雲已經說自己旗下的網站己很少造假的時候,但今天有趣的「香港蘇文大學」在淘寶網站賣証書,實在是諷刺之極,當中兩種假已經出現。大學明顯是假,連証書都有得賣?

當然工商局今次虎頭蛇尾是意料之中,望望阿里巴巴的股東人脈,其堅挺的後台,真的是能夠動搖得到嗎?萬多億市值的公司看不起一個工商總局。

事事單向錢看,學歷、貨品都有一個價,只要有價有市就買賣,並不覺得是什麼有問題,並不覺得羞恥,甚至解讀是為一種理所當然,為發展的硬道理。

窮得只剩下錢就是當今的一種中國特色。

P.S.香港蘇文大學網中顯示在IFC,國民去完IFC掃iPhone和鳩嗚後可到該校走一趟,順便申領証書,也是一個旅遊景點。但是否找到就要問問零團費的導遊啊!!

伸延閱讀
「香港蘇文大學」網售證書 教育局稱非註冊學校
工商总局发布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
港怎麼沒馬雲?王維基:世界愈來愈黑白不分只向錢看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